理性与本能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关于人生(11)

人是与人不能相比的,俗曰:人比人活不成,但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参照系仍然是人。一些人的现实也许是另一些人不可企及的目标,而拥有者却陷于追求更高目标的痛苦;一些人被另一些人视为尊贵甚至高贵,但他们自己的感觉却从来都没有摆脱自卑甚至卑微;一些人的际遇被另一些人羡慕,甚至嫉妒,但他们自己却毫不为此激动甚至反而失落;当然,也有一些人被一些人视作世故、卑微,但却被另一些人视为高贵!

美好只是自己的选择和感觉,被视为的美好也许是一层迷雾。那些饭店门口行乞的人仰视出入其中的人,而那些酒足饭饱的人也许为明日的生计忧虑。

世界的多元、社会的复杂、人生的变幻,都在具体的人生中演绎。人生有许多路,也有许多目标,但是,目标也好,幸福也好,痛苦也好,都变为相对、暂时,都酿成多变,难得而易逝,而真正成为绝对目标的依然是人生。

人生的目标最终都融化在人的心中,目标的人生也融化在人的心中。

人之初

人生有许多“规律”性的行为。其必然性的认识是要经过人生阅历的,经验了,便总结出,便照此去做。

但是,人的伟大之处即在于不经验而知其理并践行之。源于何?源于理性。

“天晴修水路”,这是民谚,“未雨绸缪”这是文言,喜鹊与寒号鸟这是寓言,还有民间故事及从小即闻父母教示的许多道理。这都是教人在未经验时而知其可为或不可为或如何为的道理。

如此看来,人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无数人构成的——从猿人到智人到现代人到未来的人,从先辈到自己到后人。前面经验过了,总结出来,传之后世,后人借鉴,做得更好,错误更少,走得更快。你经过了,也就等于我经过了,我经过了,就等于他经过了。

人类之所以设教育,概缘于此吧?八岁的女儿晚上拿了语文书来,有《雷锋在我们中间》等课文。询问其中一篇《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这蚂蚁在夏天、雨天都为过好寒冬做准备,而蚱蜢总是嘲笑蚂蚁太笨,但寒冬来临,无准备的它不得不乞求于蚂蚁。

这书中的故事浮现在脑海,女儿就站在眼前,这景象让人直觉出这故事所寓示的人生和教育的双重意义。冷暖是必然现象,人生也必然经历多变的气候,如果少壮不努力,必然老大徒伤悲。突然感到这书本就是女儿的人生之路,如何做人又如何做事,书本中都有经验教训,这前人总结出的道理都展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路就从足下始,如此潜移默化,方向不自明了吗?

学校与其说是学知识的地方,勿宁说是集中吸收经验汲取教训的地方。这里的路皆是铺平的通衢,之后自己才开始独辟蹊径。

人除了睡眠,都是在不歇息地走人生之路。

初夜,电视里播放着令人发困的各档节目,屋外的黑暗和屋内的沉闷把人催得两眼打盹,大脑也似乎停止了运转。突然小女儿手捧书本到身边了,她询问难题。看着小小的女儿,夜晚仍如此辛苦,要克服懒惰,牺牲玩耍,抑制看电视的欲望,在作业的海洋里挣扎着,忽觉得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了,从小开始,时时在走,时时校正,不免有些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来。

不经验、不经历而知,这是后人的优势所在,他们的经验所得,又是再后来者的捷径。

从书本上学习人生经验让人感到很辛苦,但要比在实践中积累人生经验的成本更低,时间更短,效率更高,也让人生的意义更其丰富,所以,也就乐在其中了。如此,学习尽管辛苦甚至要牺牲一些人的天性的,但权衡一下利弊,为了将来失去现在也是最优选择。“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说的也就是这道理吧!

小孩子在走人之初的路,成人却也在走未来的路。一方面是新的总结,一方面也不得不与孩子一起走,因为人生的经验太多了,经历不完,也习学不完的。

人生如风

这风东南西北地刮,这日子白天黑夜地交替,这人生也高低进退地过。

比起日子来,人生真是漫长的,三起三落不到头,三贫三富不收尾。有时看似很规律,日出而作,日中而食,入夜而眠,简单到吃、作、眠三个字。陪伴太阳走过一段路,陪伴月亮走过一段路,陪伴时间走过一段路,陪伴他人走过一段路。有时却也十分复杂,恰似愁人熬夜,漫不天明!

做过许多的事,回头一看,充满着矛盾。当年曾经是伐木标兵,驰名全国,其为国伐木上亿立方,为常人不可想象,十分地壮举,令人敬慕!二十年后却发现面临无木可伐的危险。这标兵称号如人首的光环,随着林的覆没,光环退尽!于是他又植树,又历经二十年,植树千万亩,又是惊人之举,复成为植树英雄。从一种英雄到另一种英雄,真是颠三倒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人们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走出农村,离开土地,于连般地挤入上流社会,历经二十余年。回头一看,却发现最亲最真的还是黄土地,上层建筑的角逐倾轧、无聊,还不如在田野流一身臭汗自由而惬意。在行进的迷茫中,时时回忆起青草的芳香、牛羊反刍的回声、鸡鸣犬吠的悠闲、阳光与黄土的静默……

曾经身处一个环境和岗位,所以把暂时的使用视为终生的占有,把公权公物企图永远掌管,于是争名争利,寸步不让,利益的调整尚且不让,利益侵犯就坚决反击,这叫做守土有责。为此面红耳赤,勾心斗角,寝食难安,义愤填膺时还会拳脚相加,在民族和阶级的争夺中甚至研制和使用毁灭性武器。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环境和岗位变化了,立场也因此彻底变化,用力的方向立刻发生反转,叫作屁股决定脑袋……于是发现权力是人民的,财产是国家的,地球是人类的,个人的岗位是随时可以变化的……

人注定是要反正起伏地活。看看人生的创举,小到纳米,大到光年,小到人体内的生物炸弹,大到几十次地毁掉地球的核弹,可谓伟大至极了!但看看以光年计的空间,以生代计的时间,人确乎是宇宙间的一颗流星,一瞬而过了。

这人生如风啊,满世界地吹拂,东南西北地狂吹,也能钻入屋宇装入气球进入体内,在狭小的空间运动,轻柔如丝般地游走。

你是狂风吗?是否满世界地游走!你是游丝般的气息吗?是否仅仅活动于一隅!你是丽日下的和风吗?是否怡然飘忽在时空的隧道!

时间的哲学

在这新千年之初、新世纪之初、新年之初,我将更多地抒写对时间的感想,其实也就是关于生命的感想。

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成为最宝贵的,因为有了时间,人类生命的长河与个体生命的过程都有了具体的计量单位。

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生命并存,有限的生命与有限的时间竞走。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时间。你的生命结束了,属于你的时间也就终止了。

时间单位是一个客观的不变的量,但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感觉上,属于每一个人的时间是具有很大伸缩性的。婴儿的一年,就等于无限,他昼夜昏睡,不知时间;童年的一年,就等于十年,他感到时间过得太慢,自己成长得也太慢,他渴望快快过年,年过得越快,他的生活就越快乐,童年的幸福就在飞快的时间里;少年的一年也许就等于五年,他依然感到时间漫长,他渴望自己快快长大,自作主张,摆脱大人的束缚,追求自由,少年烦恼悠悠的岁月;青年人的一年感觉就等于一年,他渴望自己成名成家,他年轻气盛,而又匆匆忙忙,他“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不感到时间迟缓,但已经开始感到时间的紧迫。

时间在中年人的感觉中就大大缩短了,没有时间的漫长感而只有时间的短暂感,中年人感到一年就等于一季,40岁是一个人的节气,也是不惑之年,但也是一个人时间的更年期,一个人真正的迷茫时期恰恰就是他的“不惑”时期!人为什么活着?一个人干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什么是最幸福的?不惑之年,什么都应该知道,但其实什么也弄不清楚,弄不清是一方面,而无可奈何更令人迷惘,他背负很重,时光匆匆,“人过四十不学艺”,这就是“不惑”的结论。老年人的一年就感觉等于一天,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转瞬都成为过去,静下来回味一下,一切都化作烟云,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情,以及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历历在目,如在昨日,而今却老了!老年而后,其一年就等于一时,也等于一世,他挨时而又空无。

时光催人老,人老惜时光。珍惜时光的另一面,就是体现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体现不出来,就等于空耗生命,就是白活。一部汽车,一直在运转,但原地不动,耗了许多油,磨损了部件,一切都老化了,突然有一天它油尽灯干,熄灭了、无用了。它的价值是什么呢?仅仅是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生命不在久暂,其价值全在于生命的意义。毛泽东引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标准是什么呢?就是其社会价值。毛泽东以为,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即重于泰山。人的社会价值越大,其生命的价值便越大。有利于社会,亦有名于社会,亦为社会所重。

人对社会的意义不可能是全方位的,而只能是具体而微的,有的甚至是无为于社会的,但他的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精神,也可能成为叹为观止的境界,因此著名于社会。比如残疾人的自强、自主,弱者对自己人格、尊严的顽强维护,小人物对所处环境的改造和心底善良,身处危困者的抗争、坚忍……

细节决定成败。从一点小事做起,也就是成就大事业的开始,没有这个开始,也就没有大事业的成功。所以,一点一滴成为有意义人生的起点,也成为美好生命的起点。

生命因为有了成就而辉煌,时间因为有了事业而充实。

时间是永恒的,它是一个恒定的具有一维特性的运动过程,而生命对时间的感觉是多元而又复杂多变的。童年少年的纯真,感觉时间是清澈欢快奔放的小溪,永远流淌不尽。而充满阅历的生命,其感觉中的时间就浑浊了,而且其来势迅猛而去之急速,生命干脆就成了时间的看客!面对永恒的时间,生命是多么的有限;面对有限的时间,具体生命的感觉又是多么的微妙啊!这微妙看似来自时间的变化,而本质上还是生命盛衰滋生的感觉。

唯一使我们无奈的

有多少激情的场面,便有多少忧伤的结局。

最令人愉快的是那桃花般的笑面,最使人神伤的是那晶莹的泪珠。

一切欢乐都是面对时间的激动,一切悲痛都是面对时间的无奈,一切忧伤都是面对时间的失落。

人生也许面对无数的艰难,但真正令人无奈的是时间。

时间构筑成生命,时间创造出辉煌,然而时间也凝就沧桑。时间如东逝的流水,奔流不回,人作为时间之舟的乘客,也与时俱进,可能有相似,但一切都不会重复。

儿童获得了美食和玩具而欢欣鼓舞,学子获得了高分和遂心的专业而春风得意,青年获得了爱情而天光地明,职工为晋升了职称而心满意足,官员为获得更大权力和更高地位而踌躇满志。但是,孝子为失去慈母而五内俱焚,追星族因为偶像的倒下而黯然神伤,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为决意要离开打造的栏目、舞台而落泪,专业人员为失去专业岗位而生绝望,官员为乌纱失去而闷闷不乐,考生为名落孙山而前途渺茫……一切都是面对时间的喜怒哀乐,一切都是时间筑就。一场宴席的摆开,也就面临着曲终人散。自然的辩证法也是由时间之网构成,无始无终的时间,把一切都剪裁成有始有终的段落。一切因为有了始终而有了高峰也有了低谷,有了美丽也有了丑陋,有了获得也有了失去,有了幸福也有了痛苦。

绝对也许最美好。绝对的青春、绝对的英雄、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收获,绝对的生命。但是,无也是绝对,绝对的有又会导致绝对的单调和枯燥,最终也走向其反面,导致无。

绝对的时间把一切都铸成相对:生命是相对的,生命的感觉是相对的,幸福是相对的,痛苦也是相对的,无是相对的,有也是相对的。一切相对都统一在时间中,复杂而丰富,相反而相成,矛盾而统一。

一切都会有其美丽,但绝对美丽的是时间;人可能会失落一切,但绝对失落的是时间。绝对的时间,与一切相对,与一切统一。

迷惘人生

人生的幸福是什么呢?诠释它的概念是容易的,比如说: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境遇和生活称心如意就是幸福;幸福是基于事物或关系的一种精神、心情;幸福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这在理论上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在具体人生中,幸福却是一个美丽的花蝴蝶,它翩翩起舞,却始终落不到你身边,你捕捉它,它却飞向远方,你捕捉到它了,它却立刻表现出一身的枯萎,美丽瞬间褪去。可见,幸福就是看到而不是抓到,是感到而不是得到。

追求幸福的人,对幸福做出不同的具体结论。有人说幸福就是成功地舍弃一些目标;有人认为幸福是如愿以偿;有人还认为幸福就是奉献,体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有人认为幸福就是追求,就是成就、成功、胜利,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

我们再来听一个已过天命之年的人是怎么说,怎么感觉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