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的500个魅力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饮食(1)

饮食习惯

三餐有别

健康的生机饮食几乎是现代追求健康饮食的人最后唯一选择,而这种健康饮食如何落实在我们的三餐中,却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健康的理念中,我们常听到“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的口诀,事实上这是很重要的饮食原则。依照人体的生理时钟,早上时间身体的重点在排泄,下午时间重点在补充营养,晚上时间重点在分配营养及修补一天的损耗,所以一日三餐在餐饮的设计上,极其重要。

早餐:在设计上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的食物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将成为一天精力的主要来源。

午餐:是三餐中补充食物最好的时候,应多摄取完整营养,尤其可强调蛋白质的补充。在营养的设计上,必须注意自己需消耗多少体力。

晚餐:比较接近睡眠时间,不宜吃得太饱,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

饮食须定时定量

(1)饮食须定量

定时进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按照一定时间有规律地进食,能使人体建立起条件反射,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律地进行活动。每当接近吃饭的时候,胃肠便开始分泌消化液,饮食之物则可在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将营养输布全身。如果随意进食,不分时间,就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使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导致食欲减退,影响健康。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若能严格按时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定时习惯,则消化功能健旺,于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2)饮食要定量

人体每天均需摄入一定量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如果摄入量不足,人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影响健康,甚至会滋生各种疾病。反之,如果摄入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亦可损伤脾胃功能,引起疾病。因此,饮食要定量。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平时饮食的量来决定每餐吃多少。一般而言,每餐以七八分饱为宜。

饮食要荤素同食

饮食专家提醒,荤素搭配才是最科学的饮食方式。

荤,指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物;素,指稻谷、薯豆、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从营养保健角度看,荤素搭配在营养结构上具有互补性,能够使营养素种类齐全。

(1)荤菜中只有糖原(动物淀粉),没有淀粉,没有纤维素,更没有果胶;而素菜中单糖、双糖、多糖以及食物纤维等样样都有。

(2)荤菜中没有维生素C,素菜中没有维生素A(只有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除豆腐乳外,素菜中没有维生素B12,荤菜特别是肝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3)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如乳品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7%~98%,蛋类为98%,肉类为92%~94%;而植物性的大豆(整粒食用)为60%,马铃薯为74%,玉米为66%。如植物蛋白质与动物蛋白质搭配食用,营养价值可明显提高。

(4)小麦、小米、大豆、牛肉若按39%、13%、22%、26%的比例混合食用,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可提高到89%。35%的鸡蛋蛋白质和65%的马铃薯蛋白质混合食用,其生物价值高居各类食物的榜首。

可见,将荤素混合在一起食用,就可以从中摄取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素、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素。也就是说,荤素搭配是营养素种类较为齐全的理想的膳食模式。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着想,我们在日常饮食中要荤素搭配,切忌偏荤或偏素。

饮食五味不可缺

研究表明,五味:酸、甘(甜)、苦、辛(辣)、咸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五味调和,有益健康;反之,五味偏颇,则对健康有害。

酸味

适当吃些酸食,可健脾开胃,促进食欲,并可增强肝脏的功能,提高钙、磷元素的吸收。但过量服食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及消化功能紊乱,故脾胃有病者宜少食。

甘味

甘味具有补养气血、解除肌肉疲劳、调和脾胃、缓解疼痛、解毒等作用。但过食甜腻之品,则会壅塞滞气、助湿生痰,甚至诱发糖尿病。

苦味

苦味具有除烦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利尿等作用。但多食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辛味

辛味可发散、行气、活血,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代谢、祛风散寒、解表止痛。但食之过量会刺激胃粘膜,故患有痔疮、肛裂、消化道溃疡、便秘以及神经衰弱的患者不食为好。

咸味

咸味能软坚润下,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的渗透压平衡以及正常的水钠钾代谢作用。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量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但成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过多,过食可诱发水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饮食要粗细搭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不吃糙米粗粮,只吃精米精面,这与科学的养生之道背道而驰。

因为在稻麦的鼓皮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来说较重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膳食纤维。如铬、锰,若经加工精制后,就会大量减少。如果缺乏铬、锰这两种元素,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植物纤维能加速食物的排泄,使血中胆固醇降低。食物太精细,膳食纤维必然很少,往往食后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很容易造成过量进食而发生肥胖。如此,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就会增高。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本身对大肠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使大便变软畅通。这些作用,对于预防肠癌和由于血脂过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好处。

此外,膳食纤维还会与体内的重金属和食物中有害代谢物相结合排出体外。

所以,从人体健康养生的角度来看,不宜长期吃精食细粮,而应经常吃点玉米面、绿豆等,做到粗细粮搭配食用。

但长期大量进食高纤维食物,会使人体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因而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免疫抗病的能力。

那么,吃多少高膳食纤维食物,即粗食才真正有利人体健康呢?

专家指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以10~30克为宜。除了粗粮以外,蔬菜中膳食纤维较多的是韭菜、芹菜、茭白、南瓜、苦瓜、红豆、空心菜、黄豆、绿豆等,也可适量食用,以替代粗粮摄取的不足。

干稀搭配好吸收

所谓干,指米饭、馒头、花卷、饼、面包、糕点等;所谓稀,指粥、汤、奶、豆浆等。干稀平衡主要体现“稀”的作用上。

干稀搭配在一起,粥、汤、奶、豆浆对食物消化有特殊作用。首先,能够湿润口腔和食道,使进食顺畅。其次,粥作为半流质食品,能够刺激口腔分泌睡液和刺激胃分泌胃液,因而有利于对干食的消化吸收。

干稀搭配进食能够更多地吸收一些营养素。如馒头(或花卷)配玉米糊,窝头配大米粥,红薯配小米粥,窝头配面汤……都能够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和生理价值。粥能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维生素。米饭或面食配汤,如配海带汤,可以摄取更多的碘;配鱼汤,可以吸收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吃饭喝汤与吃“汤泡饭”是两回事。核心是“汤泡饭嚼不烂”,因为汤和饭混在一起,食物在口腔不等嚼烂就随汤一起咽下去了。由于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分泌的消化液不多,吃进的食物不能很好的被消化吸收,因此吃“汤泡饭”不是好习惯。

选配杂食营养全面

杂食指的是粗、细粮都吃,荤菜、素菜搭配,膳食品种多样化。

我国传统膳食的特点是杂,古代医学就提倡“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多以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为主,这是不科学的“杂食”,非但不能互补,反而会相互抑制,妨碍胃肠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

医学统计发现,我国百岁长寿的老人绝大多数饮食习惯良好,饮食简单,膳食成分混杂,没有忌口,荤素搭配,素食为主,食量适中。近年西方国家流行“四色膳食”,即每日膳食中至少有四种颜色的食品——红、白、绿、黄,这也符合我国杂食观的原理。杂食的最大好处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齐全并互补,如谷类富含B族维生素,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皮肤黏膜组织会出现病变。谷物中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谷粒的表层,如果与薯类一起食用,可百补其各自营养素的不足。蔬菜富含钙、磷、铁、钾等矿物质,是强健骨骼、牙齿,促进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有效防冶肠癌的发生。肉、蛋、鱼、虾等富含蛋白质、脂肪,其中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更是人体必需的氧基酸,如果与豆腐及豆制品一起食用(豆腐中蛋氨酸含量很少),能显著提高两类食品的吸收利用率。

偏食某些单一的食物,由于缺乏其他营养成分,长久下去会对身体造成许多不良影响。选配杂食,不同食物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成分相互搭配,营养全面,利于健康。

细嚼慢咽好处多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细嚼慢咽好处很多:

(1)促消化

可减轻胃肠负担,帮助消化,提高摄取营养的效率。

(2)抗癌作用

细嚼可增加唾液分泌,使食物得到唾液充分搅拌,可使食物中的致癌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美国医学家研究发现,多咀嚼对致癌物质有中和作用,研究人员将唾液加入致癌物质中,致癌物质可丧失其致癌作用。

(3)预防肥胖症

咀嚼和肥胖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人的脑中有控制食欲的中枢,多用一些时间咀嚼食物,食欲中枢能发出正确的指令,使人的饮食适量并有饱腹感,长此下去,自然可避免食因性肥胖症。

(4)中和食盐

食物中的食盐过量不利于身体健康。食物经过反复咀嚼之后,能促使细胞分泌矿物质,其中的钾可与体内的盐发生中和反应。

(5)促进血液循环

多咀嚼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咀嚼时,下颌肌肉牵拉该部位的血管,加速了太阳穴附近血液的流动,从而改善心脑血液循环。此外,多咀嚼还可松弛大脑神经,解除精神紧张,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6)美容作用

多咀嚼可使集中在口腔周围的表情变得发达,使面部毛细血管畅通,这对防止皱纹及改善面部营养都有好处。

(7)固齿作用

多咀嚼使牙齿活动加强,发挥了固齿的功效,并可预防下颌松脱。

(8)抗衰老作用

人到老年,胃肠功能减退,吞咽反射减弱,细嚼慢咽可起到防噎、助消化、抗衰老的功效。

饮食宜专致愉悦

《千金翼方》云:“食勿大言。”说明古人主张进食时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不可一边吃饭一边思考其他事情,或边看书报边吃饭等,如此心不在“食”,既影响了食欲,又不利于消化吸收,久之还会引起胃病。

乐观愉快的心情可使人食欲大增,并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反,如果在忧愁、悲哀、愤怒等情况下勉强进食,会妨碍脾胃纳运功能,出现食欲不振或脘腹胀满疼痛等症。所以,古有“人之当食,须去烦恼”之说。

“看天吃饭”的饮食养生法

(1)湿润偏热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在20℃~30℃。我国许多地方的春季具有这种天气特征。在这种天气下,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活跃,很适宜食用葱、麦、枣、花生等食品。同时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笋、菠菜、芹菜、荠菜等。古人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所以春季要注意用酸调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天里的韭菜以它独有的清香、鲜美,成为千家万户的佐餐佳品,而韭菜的营养则可以与一些肉食媲美。

(2)湿润高温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高于30℃。这其实就是我国夏季的天气特征。此时,人的食欲普遍下降,消化能力减弱。所以,夏季饮食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色泽鲜艳,可适当选择具有鲜味和辛香的食物,但不可太过。由于气温高,不可过多食冷饮,以免伤胃、耗损脾阳;要注意饮食卫生,变质腐败的食物不可进食,避免引发肠胃疾病。

(3)干燥偏寒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在5℃~20℃之间。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干燥偏寒天气下,“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番茄、豆腐、菱角、银耳、鸭肉、梨、柿、青果等,多饮些开水、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等以及多吃些水果,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4)干燥寒冷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低于5℃。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橘、柑、荔枝、山楂等。

少吃多餐养好胃

据加州哥伦比亚制片场营养服务组主任崔勃尔说,超过5小时不吃东西,你就会饿得失去控制,变得顾不了健康目标和营养观念了,看到什么就吃,无法抵抗外界吃的诱惑。因此,少吃多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中医也主张少吃多餐。孙思邈就说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意思是说,人宜少食多餐,不宜一顿吃得很多。尤其是患有胃病的人,因为患病后,消化功能较差,而身体的营养需求却会增加,许多营养物质往往因为呕吐、腹泻、水分摄取太多或服用利尿剂而大量流失。解决这两难局面并持续补充营养,以少食多餐为最佳途径。即使无病之人,少吃多餐对心血管也是很有利的。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