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三国演义》的版本有多少?

自从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来,流传广泛,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刻本就有二十多种,清代刻本则有七十多种。可以说,《三国演义》版本之多,是其他古代小说所无与伦比的。这大概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7年1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在昆明举行首届《三国演义》版本研讨会以来,中外学者对《三国》版本的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实,在庞大的《三国演义》版本体系中,影响最大的是嘉靖元年本(即俗称“罗本”)和毛纶、毛宗岗评改本(即“毛本”)。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沿用的就是这两个体系。

著名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发表《〈三国演义〉的演化》(《小说月报》二十卷10号)和《罗贯中及其著作》(《青年界》一卷一期,1931年3月),提出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其作者为罗贯中。此说一直延续了多年。1995年,学者张志和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了《明书林黄正甫刊〈三国志传〉》版本。这个版本虽曾收入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但从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张志和先生将《明书林黄正甫刊〈三国志传〉》与嘉靖壬午本《三国通俗演义》进行了对勘,得出结论,这个原刻于福建的嘉靖黄刊坊刻本至少比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早20年,这个本子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早于明代其他《三国志传》的“最初整理写定”本和各种《三国演义》刊本的祖本。同时,张志和先生的结论对作者是否为罗贯中提出了质疑。

据研究者调查,在现存的明代版本中,存世最多的当数万历至天启年间的各种《三国志传》本,世称“俗本”。根据比较,研究者认为,这些版本虽晚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但其所宗祖本刊刻的年代要早于嘉靖壬午,也就是说流传于世的《三国志传》本应早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有研究者认为,《三国志平话》刻本出现40年之后罗贯中才开始创作《三国志传》,而后其他各种志传刻本都以罗著为宗,因此可以断定,《三国志平话》刻本要早于志传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在各种志传本基础上产生的。

近年来,国外一些《三国演义》学者研究成果颇丰。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学者魏安对现存《三国演义》各种版本进行了细致研究,包括先后考查了26种不同的非毛评版本,其中包括被认为刊行年代可能早于其他版本的上海图书馆所藏残页,及西班牙爱思哥利亚修道院图书馆藏嘉靖二十七年叶逢春本《三国志传》,卷端书名《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史传》等。魏安通过研究认为,元末明初,罗贯中写成原本《三国演义》,经过流传,演化为现存各种版本的共同祖本:元祖本。其正文为10卷,卷首有总歌。

总之,《三国演义》版本繁多,源流复杂,各种研究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澄清。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