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香美烂豉曝干,微熬,令香即止 小芥子去土石,微熬,令赤即止(各一升)上二味,捣筛,蜜和丸梧子大。空腹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二服。初服半剂以来,腹中微绞痛,勿怪之,是此药攻病之候。
又疗疝瘕冷气方采鼠李子日干,九蒸九曝,酒浸。服三合,日两服。渐加至三服,能下血及碎肉积滞物《古今录验》楚王瓜子丸 疗心腹寒疝,胸胁支满,食饮不化,寒中腹痛,及呕痢风痉,颈项强急,不得俯仰方。
桂心(五分) 茱萸(三两) 白薇(一分) 干姜(四分) 乌头(二分炮) 蜀椒(五分汗)上九味,末之,合蜜和为丸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以腹中温、身中 为度。忌生葱、猪肉、冷水。(方中无瓜子,未详方名,《范汪》等同,出第八卷中)
寒疝心痛方三首
《病源》夫疝者,痛也,阴气积结所生也,阴气不散则寒气盛,寒气盛则痛,上下无常处,冷气上冲于心,故令心痛也。(出第二十卷中)《范汪》大茱萸丸 疗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气,时上抢心痛,烦满不得卧,面目恶风,悸掉,惕惕时惊,不欲饮食而呕,变发寒热方。
吴茱萸(半升) 细辛 芍药 柴胡(一方用前胡) 旋复花 黄芩 紫菀 人参 白术茯苓 干姜 桂心 附子(炮) 甘草(炙) 半夏(洗) 当归(各半两)上十六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加。忌生葱、羊肉、饧、酢物、桃、李、雀肉、猪肉、生菜、海藻、菘菜,除此更无所忌。(一方有蜀椒、无桂心,又一方有干地黄、无黄芩,《深师》同,出第十四卷中)《短剧》解急蜀椒汤 主寒疝气,心痛如刺,绕脐腹中尽痛,白汗出,欲绝方。
蜀椒(二百枚汗) 附子(一枚炮) 粳米(半升) 干姜(半两) 半夏(十二枚洗)大枣(二十枚) 甘草(一两炙)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热服一升。不瘥,更服一升,数用疗心腹痛困急欲死,解结逐寒,上下痛,良。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肘后》、《古今录验》、《范汪方》无甘草,余同,《经心录》同,出第一卷中)《古今录验》疗心痛寒疝。牡丹丸方。
牡丹(去心) 桂心(各二两) 乌头(炮二枚)上三味,末之,合蜜和为丸如大豆。旦起未食服三丸,日二,不知稍增之。药少急,宁少服。并治遁尸发动,无乌头、附子亦可用,炮之。忌胡荽、猪肉、冷水、生葱等。(出第八卷中)
卒疝方三首
《集验》疗卒疝暴痛方。
灸大敦,男左女右,三壮立已。穴在灸经图上。(出第六卷中)文仲疗卒得诸疝,少腹及阴中相引绞痛,白汗出,欲死方。
捣沙参下筛。酒服方寸匕,立愈。(《肘后》、《备急》同)又若不瘥,服诸利丸下之,走马汤亦佳,此名寒疝,亦名阴疝,张仲景飞尸走马汤方。
巴豆(二枚去心、皮,熬) 杏仁(一枚去尖、皮)上二味,取绵缠,捶令极碎,投热汤二合,捻取白汁服之,须臾瘥。未瘥更一服,老小量之。通疗鬼击有尸疹者,常蓄此药,用验。忌野猪肉、芦笋。(《备急》同,出第十卷中)
七疝方三首
《病源》七疝候,七疝者,厥疝,症疝,寒疝,气疝,盘疝, 疝,野狼疝也。厥逆心痛,足寒,诸饮食吐不下,名曰厥疝也;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名曰症疝也;寒饮食则胁下腹中尽痛,名曰寒疝也;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疝也;腹中痛在脐旁,名盘疝也;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 疝也;少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名曰野狼疝也。凡七疝,皆由血气虚弱,饮食寒温不调之所生也。(出第二十卷中)文仲小器七疝丸 主暴心腹厥逆,不得气息,痛达背膂,名曰尸疝;心下坚痛,不可手迫,名曰石疝;脐下坚痛,得寒冷食辄剧,名曰寒疝;胁下坚痛大如手,痛时出见,若不痛不见,名曰盘疝;脐下结痛,女人月事不时,名曰血疝;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名曰脉疝;悉主之方。(臣等看详七疝,已载前序)椒(四分汗) 桔梗 芍药 干姜 浓朴(炙) 细辛 附子(炮各二分) 乌头(一分炮)上八味,末之,蜜和丸。服如大豆三丸,加至七八丸,日三服。忌猪肉、冷水、生菜。
(出第一卷中)《古今录验》七疝丸 疗疝诸寒,脐旁痛,上支胸中满,少气。太医丞樊之方。
蜀椒(五分汗) 干姜 浓朴(炙) 黄芩 细辛 芍药 桂心(各四分) 桔梗(二分) 乌喙(一分炮) 柴胡(一分) 茯苓(一分) 牡丹皮(一分)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梧子大。先 以酒服七丸,日三,不知渐加,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酢物、胡荽。(《范汪》同,出第十卷中)《集验》疝气。桃仁汤方。
桃仁(去皮、尖) 吴茱萸 橘皮 海藻(各三两) 生姜 茯苓 羌活 蒺藜子(去角各三两)上八味,切,以水三大升,煮取九合,分为三服,空心服。忌酢物。
寒疝不能食方四首
《深师》疗虚冷心腹寒疝,胸胁支满,饮食不消,腹中痛,久痢颈强。芎 丸方。
芎 (七分) 乌头(四分炮) 防葵(三分) 蜀椒(九分汗) 白薇(二分) 桂心(十分)白芷(五分) 茱萸(六分) 干姜(八分)上九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二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范汪》同)又主虚冷、痰癖、疝,食不消,心腹痛,气弱不欲食,虚 羸瘦。吴茱萸丸方。
吴茱萸(十分) 紫菀(三分) 白薇(三分) 乌头(十分炮) 桂心(六分) 前胡芍药 细辛 芎 黄芩(各五分)上十味,下筛,蜜和。酒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加之。忌猪肉、冷水、桃、李、生葱、生菜等。(谨按∶别本有此方,原欠五味。按,忌法有桃、李,即当用白术,恐后《古今录验》治寒疝积聚是全方,出第十六卷中)《范汪》疗手足热,腹中寒疝,不能食饮,数心腹痛。十一物七熬饭后丸方。
茯苓(五两) 干姜(六两今倍并十二两) 大黄(二斤) 柴胡(十两) 芎 (七两) 蜀椒(一两汗) 芒硝(一升重十两今减五合) 杏仁(一升去皮、尖) 葶苈子(一升) 加桂心(五两) 附子(三两炮)上药干姜、茯苓不熬,余皆熬,捣筛,以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七丸,日三。龙朔元年三月十七日,诏书十一物七熬方。忌猪肉、冷水、醋物、生葱等。(出第十四卷中。通按,除干姜、茯苓,当九熬,今云七者,以桂心、附子盖加之)《集验》疗寒疝不能食方取马蔺子一升,每日取胡桃许,以面拌熟,煮吞之,然后依常饭日再服,服尽必愈。亦除腹内一切诸疾,消食肥肌,仍时烧砖热,以 羊毛作毡裹,却毡上熨之,日一度尤佳。
寒疝积聚方四首
《病源》夫积聚者,由寒气在内所生也,血气虚弱,风邪搏于腑脏,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始发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已;聚者,阳气,六腑所成也,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但诸脏腑受邪,初未能为积聚,邪气留滞不去,乃成积聚。其为病也,或左右胁下如覆杯,或脐上下如臂,或胃管间覆大如盘,羸瘦少气,或洒浙寒热,四肢不收,饮食不为肌肤,或累累如桃李,或腹满呕泄,寒则痛,故云寒疝积聚也。
其脉 (所吏反)而紧,积聚浮而牢,积聚牢强急者生,虚弱急者死。(出第二十卷中。通按,脉数为 ,脉迟为驶)《深师》破积丸 疗寒疝久积聚,周走动摇,大者如鳖,小者如杯,乍来乍去,在于胃管,大肠胀满不通,风寒则肠鸣,心下寒气上抢,胸胁支满。芫花丸方。
芫花(一分) 蜀椒(一分汗) 大黄(六分) 细辛(六分) 桔梗(五分) 乌头(四分炮)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三,当下如泥,病愈。忌猪羊肉、饧、酢物、生菜等。
又当归丸 疗心腹劳强,寒疝邪气往来,坚固结聚,苦寒烦 (于缘切,下同),不得卧桔梗(二分) 葶苈子(熬五分) 藜芦(炙二分) 浓朴(炙五分)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附子(炮五分) 桂心 人参(各三分) 沙参(三分) 特生 石(一两烧半日)上十味,捣筛,蜜和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稍加之。忌猪肉、生葱、冷水。(出第二十二卷中)《古今录验》疗久寒三十岁心腹疝,症瘕积聚,邪气往来,厥逆抢心痛,久痹羸瘦少气,妇人产乳余疾,胸胁支满不嗜食,手足 烦,月水不通,时时便血,名曰破积聚。乌头续命丸方。
食茱萸(十分) 芍药(五分) 细辛(五分) 前胡(五分一云柴胡) 干姜(十分)乌头(十分炮) 紫菀 黄芩 白术 白薇(各三分) 芎 人参 干地黄(各五分) 蜀椒(十分汗) 桂心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忌生菜、生葱、猪肉、冷水、桃、李、雀肉、芜荑等。(《范汪》同,出第十卷中)《集验》疗肾冷及疼,疝气滞后,灌方。
盐花(一大合) 浆水(半大升)上二味,和暖灌下部,少间即下脓,日一度,再灌之,即止。
心疝方四首
《病源》心疝者,由阴气积于内,寒气不散,上冲于心,故使心痛,谓之心疝也。其痛也,或如锥刀所刺,或四肢逆冷,或唇口变青,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范汪》疗心疝复绕脐痛,上支胁,心下痛方。
芍药 桔梗 细辛 蜀椒(汗) 桂心 干姜(各三分) 附子(一分炮)上七味,末之,合蜜和为丸如梧子。服七丸,以酒下,日二服。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等。
又疗三十年心疝神方真射 (酽好者) 新好茱萸(一名杀子)上二味等分,捣筛,蜜和丸。服如麻子二丸,日三。药势尽,乃热食良,已用得瘥。(刘国英所秘)又主心疝方灸两足大指甲寅之际、甲寅各半炷,随年壮,良。(通按,寅当作肉)又心疝发时,心腹痛欲死方。
灸足心,及足大指甲后横理节上,及大指岐间白黑肉际百壮则止。足心者,在足下,偏近大指本节际,不当足心中央也。(并出第十八卷中。通按,足心在足下近大指本节,即涌泉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