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聪明地说“不”是摆脱难堪的有效方式
拒绝他人,是一种应变的艺术。因为难于拒绝别人的要求,于是连那些自己干不了的事情也接了下来,结果只会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所以,想摆脱难堪,就要聪明地把“不”说出口。
汉斯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他。汉斯陪着姑妈把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汉斯身上只有20美元,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对他很好的姑妈的全部资金,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汉斯没办法,只得随她走了进去。
两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每点一份昂贵的菜,并征询汉斯意见时,汉斯虽然心里反对,嘴里却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紧紧抓着那仅有的20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汉斯的不安,她不住口地夸赞着这儿可口的饭菜,汉斯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汉斯走来,汉斯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汉斯说:“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取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来这里,就是想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这一课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在你力不能及的时候要勇敢地把“不”说出来,否则你会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
该说“不”时,就勇敢地说出来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被说出口。很多时候,我们常被人们支配,去做一些自己本不想做的事情。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是:“你应当……”“你不应该……”一般人碰到这类的要求,通常都很难回绝,尤其是如果提出要求的人是你最亲密的伙伴,“不”字就更难开口了。日子一久,这种互动关系定型后,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或是彼此的承诺。
万一哪一天对方又要你做这个做那个,而你却坚持己见时,那会发生什么事呢?一方面,对方一定会勃然大怒,认为你违背了双方的承诺;另一方面,如果你坚持不做这些“应该”做的事,你会觉得自己有损彼此的默契,因而心生愧疚。
你可知道为什么会有愧疚感?这是因为双方过度的情感乞求所致。每当对方要你怎么做的时候,你之所以会顺从他的要求,说穿了,就是想通过这种顺从的表现来得到对方赞许、关爱的眼神,甚至是想要取悦对方。
当这种取悦方法成了你行事的模式以后,拒绝对方的要求一定会让他很不高兴,而你也会觉得很对不起他,要不愧疚是很难的。愧疚的感觉很像忧惧,而忧惧就好像是坐在一张摇椅上,你就只能这么晃荡着,看起来好像是想要将你摇向什么地方,但却只是在原地摆荡,让你什么地方也去不了。
不过在什么情况之下说“不”,这才是个问题,因为如果某人每时每刻都把“不”挂在嘴边,那么也不必在人群中立足了。
不妨先从“心”来考虑。也就是,当有人要向你借钱或求你做某件事时,你要先问你自己——我愿不愿意?而不是从利害的角度来考量。如果你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相信你也不在乎,也不会后悔的;如果不愿意,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一勉强自己,你就不会快乐,每天活在“当时为什么不拒绝”的悔恨当中。也许你本身并没什么损失,但因违背了你的心意,这件事反而成为你的负担。
因此,当你不愿意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要学习说“不”,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让人一见就知道你的“不”并不坚定。此外,还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则的人,那么一些无谓的要求、拜托就不会降临到你身上。当然,一切还是要先看你“愿不愿意”。
聪明地把“不”说出口
明人潘游龙的《笑禅录》里有一个小笑话:甲乙是朋友。一日,甲病了,愁眉苦脸的。乙来探望,问:“兄是何病?有什么需要我办的?我都能为你办。”甲说:“我是害了银子的病,只需要二三钱便够了。”乙即假装没听清,咽了咽唾沫说:“你说什么?”笑话本意是在讽刺虚假的朋友,但从中我们也可体会到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人通常会产生的尴尬心理。
与人相处,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等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请求并不是愿意接受的,却又不好意思说“不”,我们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难堪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别扭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失信于人;或者只能如笑话中的那人,干咽唾沫……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因为乐于助人是我们做人的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不能没有原则。
拒绝是一门学问,稳妥的拒绝既消除了自己的难堪,又不让对方无台阶可下,这就需要适当的方式。
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弗兰克林·罗斯福采用了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他的高超艺术。
由此可以说明,拒绝是要讲究艺术的。人家满怀希望、带着信任而来,你却只给人家一个“不”字,岂不给人家泼了一盆凉水?以下是几点拒绝别人的技巧:
1.当对方提出要求时,千万不要直接拒绝,除非你想失去一个朋友或是想多树立一个敌人,如果对方属于领悟能力较强的人,你不妨试着用暗示方法来拒绝。
比如在对方请你帮忙求职时,你如果没有能力帮这个忙,也不要一口回绝。你可以要求对方写下自己的简历、意愿、要求、联系方法等交给你。这样的“立即行动”之举,别人就亲眼看到了你想帮他忙的“事实”,造成其可能找对了人的错觉。几天后,你应该在人家还没联系你之前,首先去电话给他:“这几天我一直为你的事找人,××的职务要求很高,有些困难。”再过两三天,你主动找到他:“真对不起,我找过我熟识的人了,但是这次竞争很激烈……没办法,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2.对于比较不好拒绝的人物,你可以婉言陈述自己的现状,当对方获知情况后,再转守为攻,令对方知难而退。这是一种避免正面冲突的方法。
谁也不愿意向别人开口要求帮助,如果这样就一定有他找你的原因。如果你轻易地予以拒绝,会使自己失去帮助别人,获得友谊的机会。也许他跟你要求的这一点你帮不上忙,你可以用另一个替代的方法去帮助他,如此一来,你虽然拒绝了他原来的请求,他还是一样会感谢你。
3.不要盛怒拒绝,要有笑容地拒绝。
在盛怒之下拒绝别人的请求,常会因“口不择言”而伤害对方,也让别人觉得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在拒绝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态度庄重,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尊重与礼貌。如此一来,即使被你拒绝,对方也会欣然接受。
4.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有些问题一时还不明朗,需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或看看事态的发展及周围形势的变化,方可拿主意。“模糊表态”就能给自己留下一个仔细考虑、慎重决策的余地。否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仅影响自己的威信和声誉,也会因此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比如,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灵活性的字眼,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5.给对方一点希望之光。
要求你解决或答复问题的人,内心总是寄予着厚望的,希望事情能如愿以偿,圆满解决。如果突然遭到生硬的拒绝,由于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很可能因过分失望或悲伤,心理上难以平衡,情绪难以稳定,甚至产生偏激言行。这时,你不要把话说死,不妨说:“这件事比较棘手,让我看看再说。”给自己以后的态度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又使对方不至于感到绝望,从而使情绪趋于稳定。
6.当别人来求助于你时,你知道自己帮不了忙,但也应热情接待。
对于求助者的苦难和求援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再坦诚说明帮不了忙的原因。如有可能,也可以帮助对方出一些主意或建议,还可以提供一些别的求助线索。这样就能免除求助者的误解,使他明白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你帮不了忙,求助者也会感激你,因为你尽了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