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诸子百家中的“另类”
——李泽厚、刘纲纪眼中的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含蓄是中国人的传统,对于人性中那层丑恶,中国人是不愿去揭开,更不愿去研究丑陋了,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占主流的是性善论,用性善给人性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或者如鸵鸟一样把头埋在现实之中,对丑恶视而不见,再或者出于一相情愿,用种种幻想去构建人性。在这些人中间,韩非无疑是一个勇者,也是一个另类。
正如李泽厚、刘纲纪两位先生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韩非是第一个毫不掩饰地、津津乐道地,而且是最为详尽具体地研究阴谋权术的人。”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一个卖马车,一个卖棺材。卖马车的天天祈祷:愿天下人升官发财;卖棺材的则无时不祈祷:愿天下人早点死掉。是买马车的慈善吗?不,是因为只有有钱人才能卖马车,他是为自己算计。是卖棺材的恶毒吗?也不一定,他也只是为自己算计。
韩非子不讲“仁”、“义”,而是揭露人与人之间的算计,像当面给人几个巴掌。但这样敢讲真话、另类的思想在当时还是独一无二,无人能比的。这种尖刻但不恶毒地对人性的揭示,是需要勇气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故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人喜欢恭维,人类也是如此,所以,说实话是需要勇气的,韩非自然具有这样的勇气。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国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韩非作文如行云流水,但是韩非有一个毛病,就是他口吃。他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并且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他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韩非子对人际关系的揭示毫不留情,他说,君臣关系就是买卖关系,买卖什么呢?君主卖官爵,臣子卖智力。
君主靠算计来雇佣臣子,臣子靠算计来服务君主。双方各打各的算盘,只有双赢互利才会成交。如果合作的结果不利于自己,那么,无论是君还是臣,谁都不会干那种蠢事。
君臣关系如此,父子、夫妻也一样。韩非说,一个人,如果小时候父母对他比较随意,长大了他就会怨恨。同样,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如果比较简慢,父母就会恼怒。
他的中心思想是,君主应拥有强大的权力,不必希望人民感恩,也不在乎人民怨恨,只要赏罚严明,就可以使政府成为万能。
因为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利益关系, 因此韩非认为,统治国家,不能讲“仁义”,不能讲“礼让”,只能用“刑法”,只能用“权术”。 韩非提出了将法术势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按照韩非的设想,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他说,第一个必要的步骤是立法。韩非写道:“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通过这些法,告诉百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法一经公布,君主就必须明察百姓的行为。因为他有势,可以惩罚违法的人,奖赏守法的人。这样办,就能够成功地统治百姓,不论有多少百姓都行。
秦始皇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
但秦始皇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便急切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只好派韩非出使秦国。
命运跟韩非开了一个玩笑,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由于韩非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李斯自以为不如。李斯虽然才学不如韩非,却深谙韩非所阐述的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利益关系的道理,对于韩非这位老同学的才学以及所得到的秦王的信任,李斯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深深地嫉妒和害怕,怕韩非取代了自己的位置为秦王所用。
于是他串通姚贾诋毁韩非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始皇信以为然,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
具有戏剧性的是,天道轮回,李斯也在权力争斗中落了个与韩非同样的下场。秦始皇死后,赵高挑拨李斯,说一旦公子扶苏做了皇帝,那么李斯的丞相位置就不保了。于是李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做了赵高的刀杀死了扶苏和蒙恬。他自己则被赵高腰斩于东市。
韩非的另类自然不会为做足面子的中国封建王朝所利用,但其学说的实用性又让中国历代帝王难舍难分,于是“阳儒阴法”就成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方略,既然法家被放在了背后,法家的代表韩非也自然不会像儒家的人物那样风光了。韩非的人生因为其过人的才学而遭际坎坷,而在历史上,韩非更是因为其对世事太透彻的揭露而为实行愚民政策的统治者所不容。韩非的另类,注定了他的悲剧。
【名家巡礼】
李泽厚,1930年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90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