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养阳气:男性健康的革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托起体内的“太阳”,男人生命之火更旺(2)

总之,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失去阳气,万物便不能生存。如果人体没有阳气,体内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生命就要停止。

一、扶阳的真谛是固守精神

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的真谛就在于固护阳气,保养精气。而精气维持生命机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藏精与行气这两个方面。那么,怎样才能使精气内藏呢?这里就要提到精神养生法,这种方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清除人的贪欲,改变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1.戕伤阳气的首恶——无穷的欲望

中医养生学经常会提到节制欲望的理念。确实,欲望太多就会伤害身体的阳气。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此外,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也说:“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则啬神之一术也。”意思是说,人是血肉之躯,是有情有欲的,要断绝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要节制它,这是守神的一种方法。

并不是所有欲望都对养生不利,但我们也要区别对待。我在翻阅当代中医大师的医书时,看到了邓铁涛教授对于欲望的诠释。他认为,对人体有害的是那些私欲、小欲,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大欲”则是一股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济苍生之“大欲”。

中医养生学认为,立志养德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法之一,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充满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中医还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与此同时,现代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反馈疗法研究证明,坚定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长寿。

既然小欲、私欲伤身 ,大欲、大德、大志养心。那么想要健康长寿的男士,就必须注意在平时的生活中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自私心理

私心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2)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3)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4)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6)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7)回归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2.三阳开泰,阳气始生

从事保健行业,需要了解百姓的身体状况及其对保健品的需求,因此我会常常去民间走访长寿老人。有一次在走访的时候,一位访友提了个问题:“如果不用药物疗法,还有什么方法让我升发阳气呢?”当时我一愣,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记起武国忠医师的《养生就是养阳气》一书里的“三阳开泰法”,于是当时给了一个回答,就是减少欲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但我自己不太满意。回来后查阅了大量的道家古籍文献,发现道教的教理和仪轨当中,蕴藏着不借助药物和灸法却行之有效的升阳方法。“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生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武国忠医师称其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1)动则生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说,“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气血流通就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时候动摇的是精神,而不是身体。上班的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淤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生发阳气,所以我们要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等。运动有一个标准,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上午和春夏都属于阳长阴消的阶段,所以阳虚的人应该在上午锻炼。

(2)善能生阳

《太上感应篇》中对“善”做了三个定义: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一名员工犯了错,如果是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他大多不会去埋怨员工,而是用激励、鼓励的方式,让员工的信心建立起来。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上级不断肯定和鼓励下成长起来的,在这种肯定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看到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之大美,所以久居喧嚣都市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行善的例子就更多了,像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无数人伸出了关爱之手,捐出善款,还有的人做义工,亲自到一线去支援灾区,这都是行善。再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者白菜,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你帮他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帮助他人的行为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3)喜能生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喜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生发。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运。家中有久病或长年身体不好的人,就有意地操办些喜事,对病情好转是很有帮助的。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一种人生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

命运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变的事。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二、扶阳先扶固正气

阳气是人体的正气,男子汉必要的浩然之气。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阴阳平衡,天下则平衡,这是人类社会和谐安定、健康发展的必要。男人要有阳刚之气,也就是正气,一个男人面对敌人不敢亮剑,面对困难不敢亮剑,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缺乏魄力,能成什么大气候?而造成男人这种状况的不只是天生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体内的阳气太少。男人养好体内的阳气才能够唤醒自己体内的阳刚之气,让男人变得更有男子气概,正义之感。

1.行气可让男人随时随地采集浩然元气

中医学与气功认为,男人患病是气血不足或气血流行失常使得各种生命功能失衡的结果。练气功一方面可使气血充足,另一方面可促进气血畅通,达到“气血流通,百病不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所以,练功家大都把气的锻炼作为练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空间无边际,时间无终始,元气充盈,运行不息,所以,浩然元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练气功让男人可以随时随地采集无量无边的浩然元气。

下面是我在参加各种养生保健会议时,学到的最基本的真气运行法,大家不妨试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呼气时间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或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之后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现象,这些现象或感觉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被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下退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引导(勿助)。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

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个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我们在练习气功时,还需要在生活起居上注意一些问题,比如穿衣要宽大、松软、暖和,放松腰带、领扣、袖口、手表,为内气畅通创造条件。饮食须营养适当,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之食;用药要遵医嘱,不可乱用;住房应明亮、通风、清洁、整齐;出行则最好少坐车,多走多动;要按时作息,改变熬夜、酗酒、暴躁等不良习惯。

总之,气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即精神与形体同练。长期练习自然可以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的性格。气功锻炼时所产生的效果对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及心理都有调整作用。

2.津液乃人体正气,阻止外邪入侵

中医认为,津属阳,主表;液属阴,亦称阴液。津液与血、汗、小便、泪、涕、唾等都有密切关系。津液在经脉(经络、脉管)内,即为血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可转变为汗,可转变为小便,也可转变为唾液或泪液,如悲伤时号啕大哭之后,便会感觉口干舌燥,这就是津液大伤的表现。

当人体津液不足时,就会出现口干口渴、咽喉干燥等症状,即使不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出汗过多,也很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时,可以用玄麦桔甘汤(玄参、麦冬、桔梗、炙甘草各等量)沏水代茶饮用,可清热生津。

如果体内的津液亏耗过多,就会导致气血两损;而气血亏损,又会造成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会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所以中医自古就有“保津即保血,养血即可生津”的养生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