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经义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此生身相。既如幻化。没此生彼。岂当有实。故三世皆如化也舍利弗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上明无生而生。生因幻化。今明幻生无生故。非没生也。又前明天女幻生。令类众生亦尔。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第七论得菩提久近。前云佛化所生。吾犹彼生。便谓天女不久得佛。又恒闻女成佛迟故。复疑久近。而接前文者。身相不实故。生可知幻化。菩提真道。必应有实。故问久如当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及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菩提之道。言忘虑绝。自无住处。谁得之耶。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什公云。菩提性空故。超于三世。菩提既空。则无得佛。无得佛故。亦无菩提。今谓文云。菩提非三世。不言菩提空故非三世。此文宜就真应通之。法身菩提。则非三世。应迹成道。有去来今。即明菩提常住。非无常教也。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曰无所得故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上论所得菩提。今次辨能得之义。然菩提绝四句超百非。不可论得与无得。以能如此悟。即是得道故。是无得而得。问。大小乘同是无得而得。有何异耶。答。二乘取证。虽同无得而得。两义为异。一者小乘入观。则是无得。出观便见有得。大乘无出入之异。二者虽同无得而得。二乘照浅。菩萨悟深。故智度论云。小乘见空。如毛孔空。大士得空。如十方空。尔时维摩诘报舍利弗是天女曾已供养九十二亿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此第三论义既周。拂天女迹。身子论义。言屈理穷。有愧眨听。故居士拂迹。明受屈大人。不足为耻也。又虽复论义及现神通。时众未达位行深浅。故净名显迹。令物敬仰。便尊其人重其法也。经文前叹往因。游戏神通下。美其现德。以任运成就无功用心。名为游戏。即神通智慧。叹其本德。随意能现。教化众生。美其迹用

佛道品第八

大士发心。凡有二种。一求佛道。二度众生。度众生。前品已明。求佛道。此章次说。故有今品也。佛有二义。一者自悟。二曰觉他。道亦两种。一者虚通。谓自在无碍。二曰遮塞。而众邪莫游。佛为能证之人。道是所得之法。在名虽二。而无别两体。即觉虚通为道。即虚通觉义名佛。用此题章。名佛道品。品开三别。一明佛道。二明佛种。三辨眷属。初有二问答。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所以作斯问者。大士欲度众生。众生之相已显。欲求佛道。佛道之义未彰。是故问也。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此第二答。若无方便。谓非道异道。但行道为道。行非道为非道。故道与非道。悉成非道。若有方便。休道非道无有二相。非但行道为道。行于非道。亦即是道。故道与非道。悉皆是道。如思益经云。一切法正。一切法邪。即其事也。问。若达观者。一切皆道。何故偏云行于非道通达佛道。答。于菩萨无非是道。但为对二乘。言涅槃是道。生死非道。是故今说。达此非道。即是佛道也。又上天女。即是休道之人。寄迹女身。以通达佛道。前但略明一事。今备辨行一切非道。悉能通达佛道。又问菩萨云何行于非道。此第二番问答。释非道为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答问为五。初示起凡夫行。通达佛道。次示起二乘行通达佛道。三起生死行。通达佛道。四入涅槃行。通达佛道。五总结也。初二凡圣一双。后两生死涅槃相对。此四门。可具二义。一行非道。能通达佛道。二能令众生。因此门以悟正道。即是自行化他。同入佛道。行五无间者。此就业门。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起五逆业。必由恼恚生。示起五逆行非道。而无恼恚。通达佛道也。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上明恶因为非道。以通佛道。此辨恶果非道。以通佛道。行色无色道不以为胜。此辨二界有漏善果非道。以通佛道。凡夫生上界。谓为涅槃第一最胜。今为物而生。显上二界是生死法故。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着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诸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诸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此行烦恼非道。以为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