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医案(3)
证候 自觉胸中之气息息下坠,努力呼之犹难上达,其下坠之气行至少腹,小便即不能禁,且觉下焦凉甚,肢体无力,其脉左右皆沉濡,而右部寸关之沉濡尤甚。
诊断 此胸中大气下陷之剧者也。此证因大气虚陷,心血之循环无力,是以脉象沉濡而迟,肺气之呼吸将停,是以努力呼气外出而犹难上达。不但此也,大气虽在膈上,实能斡旋全身统摄三焦,今因下陷而失位无权,是以全身失其斡旋,肢体遂酸软无力,三焦失其统摄,小便遂泄泻不禁。
其下焦凉甚者,外受之寒凉随大气下陷至下焦也。此证之危已至极点,当用重剂升举其下陷之大气,使复本位,更兼用温暖下焦之药,祛其寒凉庶能治愈。
处方 野台参(五钱) 乌附子(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煎汤一盅温服,此为第一方。
又方 生箭 (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白术(四钱炒) 净萸肉(四钱)萆(二钱) 升麻(钱半) 柴胡(钱半)共煎药一大盅,温服。此为第二方。先服第一方,后迟一点半钟即服第二方。
效果 将药如法各服两剂,下焦之凉与小便之不禁皆愈,惟呼吸犹觉气分不足,肢体虽不酸软,仍觉无力。遂但用第二方,将方中柴胡减去,加桂枝尖钱半,连服数剂,气息已顺。又将方中升麻、桂枝,皆改用一钱,服至五剂,身体健康如常,遂停药勿服。
或问 此二方前后相继服之,中间原为时无多,何妨将二方并为一方?答曰:凡欲温暖下焦之药,宜速其下行,不可用升药提之。若将二方并为一方,附子与升、柴并用,其上焦必生烦躁,而下焦之寒凉转不能去。惟先服第一方,附子得人参之助,其热力之敷布最速,是以为时虽无多,下焦之寒凉已化其强半;且参附与山药并用,大能保合下焦之气化,小便之不禁者亦可因之收摄,此时下焦受参附山药之培养,已有一阳来复,徐徐上升之机。已陷之大气虽不能因之上升,实已有上升之根基。遂继服第二方,黄 与升柴并用,升提之力甚大,借之以升提下陷之大气,如人欲登高山则或推之,或挽之,纵肢体软弱,亦不难登峰造极也。且此一点余钟,附子之热力已融化于下焦,虽遇升柴之升提,必不至上升作烦躁,审斯则二方不可相并之理由,及二方前后继服之利益不昭然乎。
2.大气下陷
天津李××,年三十二岁,拉洋车为业,得大气下陷证。
病因 腹中觉饥,未吃饭,枵腹奔走七八里,遂得此病。
证候 呼吸短气,心中发热,懒食,肢体酸懒无力,略有动作,即觉气短不足以息。其脉左部弦而兼硬,右部则寸关皆沉而无力。
诊断 此胸中大气下陷,其肝胆又蕴有郁热也。盖胸中大气,原为后天宗气,能代先天元气主持全身,然必赖水谷之气以养之。此证因忍饥劳力过度,是以大气下陷,右寸关之沉而无力其明征也。其举家数口生活皆赖一人劳力,因气陷不能劳力继将断炊,肝胆之中遂多起急火,其左脉之弦而兼硬是明征也。治之者当用拙拟之升陷汤,升补其胸中大气,而辅以凉润之品以清肝胆之热。
处方 生箭 (八钱) 知母(五钱) 桔梗(二钱) 柴胡(二钱)升麻(钱半) 生杭芍(五钱) 龙胆草(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两剂,诸病脱然全愈。
3.大气下陷身冷
天津宋氏妇,年四旬,于仲夏得大气下陷,周身发冷证。
病因 禀赋素弱,居恒自觉气分不足,偶因努力搬运重物,遂觉呼吸短气,周身发冷。
证候 呼吸之间,恒觉气息不能上达,时当暑热,着夹衣犹觉寒凉,头午病稍轻,午后则渐剧,必努力始能呼吸,外被大氅犹或寒战,饮食少许,犹不消化。其脉关前沉细欲无,关后差胜亦在沉分,一息不足四至。
诊断 此上焦心肺之阳虚损,又兼胸中大气下陷也。为其心肺阳虚,是以周身恶寒而饮食不化,为其胸中大气下陷,是以呼吸短气,头午气化上升之时是以病轻,过午气化下降之时所以增剧也。拟治以回阳升陷汤加党参之大力者以补助之。
处方 生箭 (八钱) 野台党参(四钱) 干姜(四钱) 当归身(四钱)桂枝尖(三钱) 甘草(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三剂,气息已顺,而兼有短气之时,周身已不发冷,惟晚间睡时仍须浓复,饮食能消化,脉象亦大有起色。遂即原方去党参,将干姜、桂枝皆改用二钱,又加生怀山药八钱,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帮助 心为君火,全身热力之司命,肺与心同居膈上,一系相连,血脉之循环又息息相通,是以与心相助为理,同主上焦之阳气。然此气虽在上焦,实如日丽中天,照临下土,是以其热力透至中焦,胃中之饮食因之熟腐,更透至下焦,命门之相火因之生旺,内温脏腑,外暖周身,实赖此阳气为布护宣通也。特是,心与肺皆在胸中大气包举之中,其布护宣通之原动力,实又赖于大气。此证心肺之阳本虚,向赖大气为之保护,故犹可支持,迨大气陷而失其保护,遂致虚寒之象顿呈。此方以升补胸中大气为主,以培养心肺之阳为辅,病药针芥相投,是以服之辄能奏效也。
4.大气陷兼消食
李××,年二十六岁,得大气下陷兼消食证。
病因 其未病之前二年,常觉呼吸短气,初未注意。继因校中功课劳心短气益剧,且觉食量倍增,因成消食之证。
证候 呼吸之间,觉吸气稍易而呼气费力,夜睡一点钟许,即觉气不上达,须得披衣起坐,迟移时,气息稍顺,始能再睡。一日之间,进食四次犹饥,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且心中常觉发热,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脉浮分无力,沉分稍实,至数略迟。
诊断 此乃胸中大气下陷,兼有伏气化热因之成消食也。为其大气下陷,是以脉象浮分无力,为其有伏气化热,是以其沉分犹实,既有伏气化热矣,而脉象转稍迟者,因大气下陷之脉原多迟也。盖胃中有热者,恒多化食,而大气下陷其胃气因之下降甚速者,亦恒能多食。今既病大气下陷,又兼伏气化热,侵入胃中,是以日食四次犹饥也。此宜升补其胸中大气,再兼用寒凉之品以清其伏气所化之热,则短气与消食原不难并愈也。
处方 生箭 (六钱) 生石膏(一两捣细) 天花粉(五钱) 知母(五钱) 玄参(四钱)升麻(钱半) 柴胡(钱半) 甘草(钱半)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 将药连服四剂,短气已愈强半,发热与消食亦大见愈,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 生箭 (六钱) 天花粉(六钱) 知母(六钱) 玄参(六钱)净萸肉(三钱) 升麻(钱半) 柴胡(钱半) 甘草(钱半)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 方中去石膏者,以伏气所化之热所余无多也。既去石膏而又将花粉、知母诸凉药加重者,因花粉诸药原用以调剂黄 之温补生热,而今则兼用之以清伏气所化之余热,是以又加重也。至于前方之外,又加萸肉者,欲以收敛大气之涣散,俾大气之已升者不至复陷,且又以萸肉得木气最浓,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虽伏气之热犹未尽消,而亦不妨用之也。
效果 将药又连服四剂,病遂全愈。俾停服汤药,再用生箭 、天花粉等分轧为细末,每服三钱,日服两次以善其后。
或问 脉之迟数,恒关于人身之热力,热力过盛则脉数,热力微弱则脉迟,此定理也。今此证虽有伏气化热,因大气下陷而脉仍迟,何以脉之迟数与大气若斯有关系乎?答曰:胸中大气亦名宗气,为其实用能斡旋全身,故曰大气,为其为后天生命之宗主,故又曰宗气。《内经》谓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深思《内经》之言,知肺叶之 辟,固为大气所司,而心机之跳动,亦为大气所司也。今因大气下陷而失其所司,是以不惟肺受其病,心机之跳动亦受其病而脉遂迟也。
5.大气陷兼疝气
天津陈××,年三十八岁,得大气下陷兼疝气证。
病因 初因劳心过度,浸觉气分不舒,后又因出外办事劳碌过甚,遂觉呼吸短气,犹不以为意也。继又患疝气下坠作疼,始来寓求为延医。
证候 呼吸之际,常觉气短似难上达,劳动时则益甚。夜间卧睡一点钟许,即觉气分不舒,披衣起坐移时将气调匀,然后能再睡。至其疝气之坠疼,恒觉与气分有关,每当呼吸不利时,则疝气之坠疼必益甚。其脉关前沉而无力,右部尤甚,至数稍迟。
诊断 即此证脉参之,其呼吸之短气,疝气之下坠,实皆因胸中大气下陷也。此气一陷则肺脏之辟失其斡旋,是以呼吸短气,三焦之气化失其统摄,是以疝气下坠。斯当升补其下陷之大气,俾仍还其本位,则呼吸之短气,疝气之坠疼自皆不难愈矣。
处方 生箭 (六钱) 天花粉(六钱) 当归(三钱) 荔枝核(三钱)生明没药(三钱) 生五灵脂(三钱) 柴胡(钱半) 升麻(钱半) 小茴香(一钱炒捣)共煎汤一大盅,温饮下。
复诊 将药连服三剂,短气之病已大见愈,惟与人谈话多时,仍觉短气。其疝气已上升,有时下坠亦不作疼,脉象亦大有起色。此药已对证,而服药之功候未到也。爰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 生箭 (六钱) 天花粉(六钱) 净萸肉(四钱) 当归(三钱) 荔枝核(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 生五灵脂(三钱) 柴胡(钱半) 升麻(钱半) 广砂仁(一钱捣碎)共煎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四剂,呼吸已不短气,然仍自觉气分不足,疝气亦大轻减,犹未全消。遂即原方去萸肉,将柴胡、升麻皆改用一钱,又加党参、天冬各三钱,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6.冲气上冲兼奔豚
天津张××,年四十五岁,得冲气上冲兼奔豚证。
病因 初秋之时,患赤白痢证,医者两次用大黄下之,其痢愈而变为此证。
证候 每夜间当丑寅之交,有气起自下焦挟热上冲,行至中焦觉闷而且热,心中烦乱,迟十数分钟其气上出为呃,热即随之消矣。其脉大致近和平,惟两尺稍浮,按之不实。
诊断 此因病痢时,连服大黄下之,伤其下焦气化,而下焦之冲遂挟肾中之相火上冲也。其在丑寅之交者,阳气上升之时也。宜用仲师桂枝加桂汤加减治之。
处方 桂枝尖(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芡实(六钱捣碎) 清半夏(四钱水洗三次)生杭芍(四钱) 生龙骨(四钱捣碎) 生牡蛎(四钱捣碎) 生麦芽(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黄柏(二钱) 甘草(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煎服两剂,病愈强半,遂即原方将桂枝改用三钱,又加净萸肉、甘枸杞各四钱,连服三剂全愈。
帮助 凡气之逆者可降,郁者可升,惟此证冲气挟相火上冲,则升降皆无所施。桂枝一药而升降之性皆备,凡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此诚天生使独而为不可思议之妙药也。山药、芡实,皆能补肾,又皆能敛戢下焦气化;龙骨、牡蛎,亦收敛之品,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用于此证初无收敛过甚之虞,此四药并用,诚能于下焦之气化培养而镇安之也。用芍药、黄柏者,一泻肾中之相火,一泻肝中之相火,且桂枝性热,二药性凉,凉热相济,方能奏效。用麦芽、鸡内金者,所以运化诸药之力也。用甘草者,欲以缓肝之急,不使肝木助气冲相火上升也。至于服药后病愈强半,遂减轻桂枝加萸肉、枸杞者,俾肝肾壮旺自能扫除病根。
7.胃气不降
大城王××妻,年近四旬,时常呕吐,大便迟下,数年不愈。
病因 其人禀性暴烈,处境又多不顺,浸成此证。
证候 饭后每觉食停胃中,似有气上冲阻其下行,因此大便恒至旬日始下。至大便多日不下时,则恒作呕吐,即屡服止呕通便之药,下次仍然如故。求为延医,其脉左右皆弦,右脉弦而且长,重诊颇实,至数照常。
诊断 弦为肝脉,弦而且长则冲脉也。弦长之脉,见于右部,尤按之颇实,此又为胃气上逆之脉。肝胃冲三经之气化皆有升无降,宜其下焦便秘而上焦呕吐也。此当治以泻肝、降胃、镇冲之剂,其大便自顺,呕吐自止矣。
处方 生赭石(两半轧细) 生杭芍(六钱) 柏子仁(六钱) 生怀山药(六钱)天冬(六钱) 怀牛膝(五钱) 当归(四钱) 生麦芽(三钱)茵陈(二钱) 甘草(钱半)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服药一剂,大便即通下,即原方略为加减,又服数剂,大便每日一次,食后胃中已不觉停滞,从此病遂除根。
或问 麦芽生用能升肝气,茵陈为青蒿之嫩者亦具有升发之力,此证即因脏腑之气有升无降,何以方中复用此二药乎?答曰:肝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其性最刚烈,若强制之,恒激发其反动之力;麦芽、茵陈,善舒肝气而不至过于升提,是将顺肝木之性使之柔和,不至起反动力也。
8.肝气郁兼胃气不降
天津姚××,年五十二岁,得肝郁胃逆证。
病因 劳心太过,因得斯证。
证候 腹中有气,自下上冲,致胃脘满闷,胸中烦热,胁下胀疼,时常呃逆,间作呕吐。大便燥结,其脉左部沉细,右部则弦硬而长,大于左部数倍。
诊断 此乃肝气郁结,冲气上冲,更迫胃气不降也。为肝气郁结,是以左脉沉细,为冲气上冲,是以右脉弦长,冲脉上隶阳明,其气上冲不已,易致阳明胃气不下降。此证之呕吐呃逆,胃脘满闷,胸间烦热,皆冲胃之气相并冲逆之明征也。其胁下胀疼,肝气郁结之明征也。其大便燥结者,因胃气原宜息息下行,传送饮食下为二便,今其胃气既不下降,是以大便燥结也。拟治以舒肝降胃安冲之剂。
处方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怀山药(一两) 天冬(一两) 寸麦冬(六钱去心)清半夏(四钱水洗三次) 碎竹茹(三钱) 生麦芽(三钱) 茵陈(二钱)川续断(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煎汤一大盅,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