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治妇人诸疾门(4)
羌活 独活 乌蛇肉(酒浸一宿,焙。各一两) 天麻 全蝎 白僵蚕 人参(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皂角大,每两作五十丸。每服一丸,煎荆芥汤化下。
胡黄连丸
镇惊散热,截疳。
胡黄连 黄连(各半两) 朱砂(一分,另研)
上二味为细末,研入朱砂末,都填在棕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子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着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丸黄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后米饮下。
加减益黄散
治小儿胃虚脾弱,胀满滑泄等疾。
肉豆蔻 陈皮(去白) 诃子皮(各半两) 丁香(二钱) 甘草(炙,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前温服,去青皮,加肉豆蔻。
固肠丸
治小儿脾胃不和,肠滑泄泻。
木香 肉豆蔻(麸裹煨,以面熟去面用) 缩砂仁 赤石脂 浓朴(姜制) 川姜上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乳食前煎草节汤下。
木香豆蔻丸
治小儿泄痢不止,进食和气。
木香 草豆蔻仁 槟榔 陈皮 青皮(去白。各一两) 京三棱(四两) 肉豆蔻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每服五十丸,枣汤下。
豆蔻香连丸
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之气客于肠间,下赤白痢,肠胃 痛,日夜频,并不欲乳食,并皆治之。
木香(半两)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肉豆蔻(二分) 丁香(一分) 诃黎勒(半两,煨,去皮)
上为细末,粟米粥和丸,如黍米大,三岁小儿每服十丸,乳食前温服米饮下,更量大小加减。
驻车丸
治一切下痢,无问新久,冷热脓血,肠滑里急,日夜无度,脐腹绞痛不可忍。
黄连(去须,三两) 当归(去芦头,一两半) 干姜(一两) 阿胶(捣碎,炒如珠子,一两半,为末,以醋四升,熬成膏)
上为细末,以阿胶膏和,并手丸,如黄米大。每服三十丸,乳食前温米饮下,日三服。
黄连阿胶丸
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大便不利。
黄连(去须,三两) 茯苓(去粗皮,二两) 阿胶(炒,一两,另为末)
上黄连、茯苓同为末,水调阿胶和,众手丸,如黄米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前温米饮下。
虎睛丸
治小儿二十四种惊痫,手足壮热,呕逆夜啼,卧睡不安,惊痢。
虎睛(一对,微炙,细研) 牛黄 栀子仁 白茯苓(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 钩藤川大黄 黄芩(以上各一两) 生犀角屑(二两) 蛇蜕皮上件药捣罗为末,细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岁儿每服,以熟水研破一丸服之。三四岁儿每服二丸,以粥饮下亦得。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温白丸
治小儿脾气虚困,泄泻瘦弱,冷疳洞痢及因吐泻,或久病后成慢惊,身冷螈 。
天麻(生,半两) 白僵蚕(炮) 白附子(生) 干蝎(去毒) 天南星(锉,汤洗七次,焙。各一分)
上同为末,汤浸寒食面为丸,如绿豆大,丸了仍于寒食面内养七日,取出,(未及养七日,合成便服之。)每服五七丸至三二十丸,空心,煎生姜米饮下。渐加丸数,多与服。
异功散
温中和气,治吐泻不思乳食。凡治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其气。
人参(去芦头) 茯苓(去皮) 白朮 甘草 陈橘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至七分,食前温热服,量多小与之。
九卫生方熏陆香丸
治小儿虚风慢惊,潮搐螈 。安神魂,益心气。
血竭(半两) 乳香(二钱半,本方该分)
上件同研细,用火上炙为丸,干时滴水丸,如酸枣大。每服一丸,薄荷酒化下,不计时候。家传,如夏月婴儿患上件病证,为细末,薄荷人参汤调下,不拘时候。
正舌膏
治小儿风病搐搦,机关不利,吃乳难,至于不能发声者,此因病作之,后风邪客于舌之络脉而致此也,服之累效。
天麻(明大者) 白僵蚕(直者,去丝,炒) 大叶薄荷(郓州者。各半两) 上好朱砂(飞研,一分,计一钱半,半入药,一半为衣) 麝香(一钱,研) 脑子上除研者外为末,研匀,炼蜜和丸,如榛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时时服,少许朱砂为衣。
诃黎勒散
治小儿脾胃气弱,不欲乳食,四肢不和。
诃黎勒 陈皮(去白。各半两) 黄 (去芦头) 藿香叶 白朮 白茯苓 桂心(各一分) 甘草(炙,半分)
上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均气散
治脾肺气逆,喘嗽面浮,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桑白皮(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半) 桔梗 甘草(炙) 赤茯苓(各一两) 藿香叶(半两) 木通(四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一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雄黄丸
治小儿诸般惊颤螈,初降诞下,便与乳母带,碎诸惊忤之气。
雄黄(一两) 虎头骨(三分,炙) 麝香(一分) 猴狲头骨(三分,炙) 白龙脑(一分) 大蛇头(一枚,炙) 乳香(一分) 降真香(一两,末) 笺香(一两) 白茭香(一两) 鬼臼(去毛,一两末)
上件都研匀细,用熟枣肉和丸,如弹子大。初降诞儿,煎热一丸,次用绿绢袋子带一丸于身,碎一切惊忤之气。
凡新降诞儿浴法
用猪胆一枚,投汤中,令不生疮疥,汤中勿添生水,浴讫断脐。
降诞三日浴法
桃根 李根 梅根(各二两,锉)
上三味,以水八升煎二十沸,去滓浴之。去不祥,令身无疮痍。一方,煎成去滓,入麝香末少许。
犀角散
治小儿惊热,睡卧不安,筋脉抽掣。
犀角 人参(去芦头,秤) 茯神 甘草(炙) 黄芩(各一钱) 生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 龙齿(各二钱)
上件同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半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天浆子散
治小儿初降诞,断脐了,便敷此散,免一腊内疾。
天浆子(三钱) 乱发(烧灰存,半钱) 蜈蚣(二寸,烧灰) 羚羊角(烧灰,一钱)
麝香(一小豆大)
上五味研,令极细,才断了脐,便用少许敷之。
铁粉丸
坠风涎。
水银 铅(二味,同结砂子,共秤一分) 铁粉(一钱一字) 轻粉(一钱) 天南星(去脐,炮,为末,一钱一字)
上一处研,至水银星尽为度,生姜汁、面糊和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生姜汤送下。
钱氏地黄丸
治小儿木气虚怯,由胎气不成,别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开,面色 白。又肾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坠于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目无睛光者并宜补之。
熟干地黄(八钱,焙秤) 山茱萸 干山药(各四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
各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五十丸。三岁以下每服一二丸至三丸,温水空心化下。
钱氏浴体天麻散
治小儿百日内发搐,真者不过三两次必死,假者发频不为重。真者内生惊痫,假者外伤风冷。盖血气未实,不能胜任乃拨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气出热也。治之,可发风邪,用浴体涂囟法。
天麻末(二钱) 蝎尾(去毒,为末) 朱砂(各半钱匕) 乌蛇肉(酒浸,焙,为末)
白矾(各三钱) 麝香(一字匕) 青黛(三钱匕)
上同研匀,每服三钱,水三碗,桃枝一握并叶五七枚,同煎至十沸,温热浴之,勿浴背。
治小儿外感风寒,呵欠顿闷,口中气热。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虚则前牙多欠。
又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故当发散之。又治小儿外伤寒,其候伸欠顿闷,口中气热,或怕畏人,恶风,脉浮者,并宜服之。
天麻末(一分) 白附子末(生,一钱半) 朱砂(研,一字匕) 青黛(一钱,研) 麝香(一字匕) 乌蛇梢肉(酒浸,焙干,取末半钱) 天竺黄(一字匕,研) 蝎尾(去毒,生,半钱)
上同再细研匀,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温薄荷汤化一处服之。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安神丹
治小儿心神不宁,困卧多睡及痰涎壅塞,恍惚不定。
朱砂(二钱半) 南乳香(半两) 酸枣仁(炒,去皮,一两) 人参(二钱半) 远志(去心,一钱半,用净数)
上五味为细末,蜜丸如榛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人参汤化下,每两作三十丸。
泻白散
治小儿肺气壅塞,壮热饮水、喘闷及胸满短气、气急喘嗽、痰涎窒塞、唇深红色者,并宜服之。
地骨皮(洗去土) 桑白皮(细锉细黄。各一两) 甘草(炒,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一中盏,入粳米百粒,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十味麝香饼子
治小儿风痫,潮热螈 及口眼偏斜,项背强直,目睛上视,并皆治之。
川乌头(炮,去皮) 天南星(炮) 白花蛇肉 干蝎梢(各半两) 干赤头蜈蚣(二条,酒浸,酥炙,以上并捣罗为细末) 真好麝香(半两,另研) 乳香(另研) 铁粉(另研) 朱砂(另研) 牛黄(另研。各一分)
上件都一处,研细拌匀,酒打白面糊和为饼子,如鸡头实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煎人参薄荷汤化下。量儿大小加减。
芦荟丸
治小儿疳气羸瘦,面色萎黄,腹胁胀满,头足作穗,揉鼻咬甲,好吃泥土,利色无定,寒热往来,目涩口臭,齿龈烂毕。常服长肌肉退黄,煞疳虫进饮食。
干虾蟆 大皂角(以上二味等分,同烧灰存性,为末,每末一两入下) 青黛(一分) 芦荟麝香 朱砂(各一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三岁儿服十五丸,米饮汤下。量儿大小,加减用之。
使君子丸
治小儿五疳,或抓头揉目,或头焦筋青,下痢频多,久而不痊,转甚羸瘦,并皆治之。
使君子(二两,用仁) 丁香 木香 浓朴(姜制) 没食子 胡黄连 肉豆蔻(以上各一两) 芦荟 麝香(研。各一钱)
上件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五丸,米饮汤送下,食前。
泻青丸(又名渴肝丸,减大黄)
治小儿肝脏实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目直视不搐,得心热则搐,身反折强直,目连扎或目内青者,或脏腑泄泻诸药不能止者,以致脾胃久虚,并宜服之。
当归(去芦头,切,焙秤) 龙胆(焙干) 川芎 山栀子仁 大黄(湿纸裹煨) 羌活防风(去芦头,切,焙。秤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用三十丸。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竹叶汤,同沙糖温水化下。
全蝎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搐掣螈 ,痰实壅塞,胸膈不利。
全蝎(十一个) 朱砂(研) 干烟脂(各一钱) 薄荷(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乳汁调下。
阿胶散
治小儿肺气虚怯,唇内色闷,乱气粗喘,促哽气,长出气,皆肺虚损故也,宜补之。
阿胶(二两半,麸炒) 黍黏子(焙) 甘草(炒。各一分) 马兜铃(半两) 糯米(一两,炒) 杏仁(七个,去皮尖)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服,食后。
菖蒲煎丸
治小儿肺气壅实,咳嗽痰涎,喘鸣肩息。
人参 石菖蒲 款冬花 桂心 紫菀茸(以上各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煎糯米汤化下,食后服。
钱氏白朮散
治小儿吐泻之后,腹中疼痛,气不和,烦渴引饮不止,及伤寒下后,胃中虚热,饮水无力,当生胃中津液,多服愈佳,常多煎下,代水饮之,及诸虚烦渴津液枯少者,并宜服之。
葛根(二两) 人参 白朮 白茯苓 藿香叶 甘草(炙。各半两) 木香(三钱)
上件药,同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放温,时时饮服。
御药院 于宋有勾当官,有典,有药童,掌按验秘方,以时和药,以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金元因之,盖唐尚药局也。此书不题撰人姓名。按翰林学士高鸣序云:太医提点荣禄许公,暨二三僚友,取御药院壬寅所刊方书板,正其讹,补其缺,求其遗亡而附益之。《元史》许国祯传:世祖即位,录前劳,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壬寅元太宗十四年,此时未建年号,乃宋淳 三年也。由此观之,其书系于元太宗朝诸医官所集。高序成乎至元四年,距壬寅二十五年。许迁礼部尚书在至元十二年,乃知所谓许公者,为国祯无疑矣。又按:《政和本草》中收《御药院方》者十余道,今考诸此书无一所见,而《宋·艺文志》马氏经籍考俱不载其目。盖宋旧有《御药院方》,而佚已久矣。徐东皋于《古今医统》中引此书方药,而于采摭书目则云:宋太宗朝无名氏集,抑攻核之不审也。元人方书李明之、罗天益、王好古、危亦林、萨德弥实、李仲南、孙允贤等之外,流传未广。此乃辑宋末金源诸方者,颇备亦宝,架中不可欠之书也。壬子夏日,借抄于佐伯候高标红粟斋,因记其后尔。
是岁重九,丹波元简廉夫书宽政初元,国家布维新之政,再修学校,而令朝士志于医者入学焉。乃课讲习,使长于技者代辨诊脉、论病证、讲方书,而学人皆孳孳有所进。云:既有学政,则又不可以不广贮其书也。于是乎,所谓秘于帐、藏于山之书,亦无日不至焉。佐伯候有邺候之好,其富典籍闻于海内。藏中有元《御药院方》,法眼多纪君气而誊之。余从而借读之,多备所未闻之方,乃知彼时典药者,承诏集之,以考异同,无所不搜也。既得斯书,又思公之。因僦工而上木,授之海内学医者,观斯多方,庶乎有补。于政化之万一云尔。
戊午仲冬,医官法眼千贺芳久识上《御药院方》十一卷,仿乾隆聚珍之式,摆字刷印,凡二百五十部,以广其传。原本舛错不遑偻指,今厘订其可考者,以待后之君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