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文志
志曰:周礼保章氏,以星舍辨九州之地。凡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兹县治既设,当有分星,为儆变者助,故志天文。
星舍
武安分野,天文载室璧之次。
地理志
志曰:先王疆理天下,必因地之势而分州画野以治焉。故夫物采之华灿然并囿而不乱者,皆地之为也。图治理者,不可不知。故志地理沿革。
武安本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封白起为武安君,即此地也(按:白起攻破楚国首都郢而受封武安君,远在长平之战前。武安为赵国西部 屏障,列国名郡,白起被封武安君或许与武安其名有关,但武安并非白起之封地)。后秦并天下,属邯郸郡。汉置县,属魏郡。曹魏属广平郡,后魏属魏郡。隋开皇 十年(590年)析其地置阳邑县,大业中复省阳邑入武安,属广平郡。唐初属洺州,永太元年(765年)改属磁州。宋属滏阳郡,元初省入邯郸,属广平,寻复 旧。国朝改属磁州,编户三十四里。
邑名
神钲。按韵府,钲,铙也。县南鼓山有二石,南北相当,叩之则有声,如钲然,故名神钲。
疆域
县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其境东西延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陆路到南京一千八百九十里,北京一千一百一十里。东至广平府邯郸县界牛照村二十八 里,西至本府涉县界马铺八十里,南至本府磁州界流泉铺五十里,北至顺德府沙河县界西家庄五十里,东到邯郸县六十里,西到十八盘一百二十里,南到磁州九十 里,北到沙河县九十里,东南到馆陶县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涉县一百三十里,东北到永年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辽州辽州:今山西省左权县。二百二十里。
城池
旧传白起所筑,周围三里二百七十步,高一丈八尺,西、北二门,南、西、北三关厢,东、北二面水沟为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知县蜀灌熊瑶 易以砖城,高三丈,阔二丈五尺。筑砖城门二座:北曰北门锁钥,西曰中州关键。角楼四座,紫金楼一座,四围砌以深濠。复筑外城砖楼四座:西南曰摈胡,西北曰 雄据,南曰挹和,北曰拱极。二十五年,知县东平唐交,刓精竭虑,加以葺理,增筑东门砖门一座,曰寅宾。坚固可守,屹然为武安一保障也。二公之功伟矣哉。
形胜
旁极齐秦,跨蹑燕赵,鼓山峙于前,定晋岩嶷于后,洺水流于左,太行耸于右。地险天成,为中州藩蔽。
风俗
人民淳厚,务于耕织,勤于经营,成敦本尚质敦本尚质:重本务实不尚浮华。之俗。
山川
鼓山在县南三十里,一名滏山,有二石如鼓,南北相当。《冀州图经》:邺城西有石鼓,鸣则兵起。高齐之末,此鼓常鸣,而齐遂灭。隋末,鼓又鸣,声 闻数百里,而隋亡。《通鉴》:东魏大将军高澄,虚葬齐献武王欢于漳水之西,潜凿鼓山石窟佛顶之傍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亡,一匠之子知之,发 石取金而逃,即比(此)。
粟山在县南一十二里,秦白起拒赵廉颇于此。起将绝粮,命将士以布囊盛粟,积至山巅,赵军乃退,土人至今呼为粟山。(按:据《史记》载,白起从未至武安,此传说失据。)
玉峰山在县西十八里。其山草木不生,岩石皓皓,望之如玉。
紫金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紫泉出焉,泉色玄黑。山有王乔洞,有刘太保隐室。太保名秉忠,元世祖定策臣,其节清以贞,其学明于术数。山返照则赤,生九节蒲暨乌石。
儒山在县东北八里,元曹生居山中修儒行,故名。
磁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宋置滏阳,元以名州,(按: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慈州,唐改“慈”为“磁”。在隋代即以磁山命名磁州。)产锡暨磁石,俗称吸铁石,古代制指南针的原料。查宋代前各史,唯磁州武安进贡磁石,其它各州府皆无。石能引针不坠。
矿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有青铁矿,故名。
赭山在县南三十五里,其山石皆赤,故名。
香炉山在县西五十二里,山畔有石如两耳,下有三足,上有云气旋绕,故名。
虎头山一名马头山,在县西三十里。
灵山在县东南十五里。
白云山一名柏台脑。在县西北七十里,绝壁独径,可避兵火。
脱甲岭在县南三十里,窦宗败于建德,解甲此山而避。
铁滓岭在县西十五里,碎石堆积,宛如铁滓,故名。
鷟驻岭在县南三十里。凤尝止此,故名。
滴翠岩在县西五十里。石泉悬绝壁而滴,四时不竭,望之如碧玉然。
定晋岩在县西北八十里。高百余仞,悬崖如盖,松柏森蔚,下有梵宇层建,风雨不能侵。
天井峧在县西八十里。适晋要途,削壁四围如井状。北虏入寇,巡按檄知县熊瑶,因其险筑隘以御,继为山水冲要。知县唐交重加修葺,门楼雉堞视昔益固。
洺河在县南八里。源出辽州太行山,至县柏林里伏流,至洺远里复出,东经钜鹿县界入于滹沱河。(按:此河与北洺河未合流之前称南洺河)。
响水河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源出沙河县赵村庄土沟,水注石崖,淙闻数里。
儒教河在县北八里。源出太行山麓,伏于沙窝,溢于儒教,东流入洺河。(按:此河后称北洺河)。
狗河一名狗涧水,在县西六十里,流入儒教河。
皇后水在县西八十里。太行山中有一池,夏凉冬温。世传宋太祖下河东,将引皇后入晋阳,后病疮,掬此水浴之遂愈,至今人称皇后水。
白龟泉在县东北二里,泉北有龙王庙,岁旱降雨,有白龟现,雨即降。紫泉在县东北二十里。泉出于紫山,故名。
曹公泉在儒山下囗囗因曹生尝临之,故名。
圣泉在县西七(十)里。山顶有二小泉,其水蓄而不流,寡取无余,多取无欠,故以圣名。
马跑泉在县西四十里。世传薛仁贵过此,马渴,跑之而泉出。
圣水池在县西阳邑故城,阔十五亩,其地无井,居民千户赖饮不匮。
化瘿池在县西柏林里,阔十八亩,有瘿者饮之可化。
涌碑池在定晋岩下,池畔有透影碑,世传自泉涌出。
通利渠在县城西一里许,西关值淋雨辄遭水患,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知县香河奈永昂注水入洺,民德之,谓其渠曰通利。
桃园洞在县西北七十里,穴口阔五尺,入内渐广,面寺刹而背峰峦,木蘩泉潄,真胜景焉。
黑龙洞在天井峧。
古迹
东古城在县西南郝家庄里。
西古城在县西柏树里。
阳邑古城在县西六十里。隋开皇十年,析其地置阳邑县,大业间省阳邑入武安。
长平阪在县南三里,广袤八十里,白起诈坑赵人即此。(按:长平在山西高平,并非此地。)
齐高欢避暑宫在南鼓山之北麓。
陵墓齐高欢陵在鼓山常乐寺石窟佛顶旁。
唐李君羡墓在县北得义里。
宋韩令坤墓在县北迂城村。
宋胡景嵩墓在县北胡累里。
宋陈荐墓在县东靳固里。
金胡砺墓在县西丛井里。
元严瑾墓在县西柏树里。
国朝郭资墓在县西马庄村。
吕本墓在县西团城村。
沈铭墓郭祐墓在县西马庄村。
刘安墓在县西马头山。
郭重墓在县东郊三里。
杨锡墓在县北土土 戋村。
食货志
志曰:洪范八政(洪范八政:洪范为《尚书》中的篇名。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食货为先。盖国家之脉,而民所赖以生者。然土地所产,物类异宜,而户口之消息系焉,田赋之轻重则焉,故志食货。
物产
五谷:稻、大麦、小麦两种,谷百种(按:武安无百种谷),黍、豆十种,芝麻、薥秫、麻子(籽)。
蔬茹:芥、芹、葱、胡荽、莙荙、波菜、萝卜三种,蒜、茄、瓠、葫芦、蔓菁。瓜曰西、曰黄、曰菜、曰丝、曰冬、曰越、曰甜、豆角、眉豆三种,白菜、莴苣、茼蒿、马齿苋。
药材:苍术、菖蒲、车前子、香附子、干葛、茵陈、蟾酥、天花粉、五灵脂、细莘、射干、薄荷、黑牵牛、兔丝子、瓜蒌、旱莲、班猫{蝥}、生地黄、何首乌、瞿麦。
果木:栗、枣三种、桃、杏、李、柰、梨、核桃、榴、柿,桐、柏、槐、榆、杨、桑、椿、柳、楮。
鳞族:鲤、鳅、鲫、鳖、蛙。
羽族:鹰、鸠、啄木、乌、鹤、雁、燕、雀、鹊、雉、石鸡、鸽。兽类:兔、獐、猴、狐、狼。
畜扰(扰:人所驯养的畜禽称扰。《周礼》:“其畜有六扰”。)豕、牛、驴、猫、犬、鸡、鹅、鸭。
货物:丝、麻、茧绵、木绵、蜜。
金石:红矾、青铁、磁石、煤、锡、炭。
户口
户:共五千八百八十一户
口:共四万二百一十三口
田赋
田 嘉靖十年(1745年)以前,官民田共四千七百二十九顷六十一亩一分四厘,十一年丈地均粮,共官民田一万九十九顷四十七亩。
正赋 麦四千六百二十一石二斗一升六合七勺二抄税丝二千七百四十二两七钱一分,折绢一百三十七疋五尺五寸六分五厘;米二万三百五十二石四斗三升六勺二抄;草二万四千四百二十七束一十三斤。
杂赋 桑四万二千五百二十四株,该丝一千四百十两二钱九分二厘,折绢七十疋八分七厘;枣九千八百九十六株,易米四百一十三石五斗五合;税课九千一百五十五贯。
贡 红土二百斤,大角鹿一只,白硝羊皮六百一十九张。
祀典志
志曰:先王之制,祀典报本也。古者,诸侯之国有社稷、有山川,与夫御灾捍患而有功于民者皆祀之,而鄙淫者在所祛焉。武安为邺大邑,祀事之严与古子男之国等也,故志祀典。
文庙 在县治东南。建于金天会间,国朝弘治元年(1488年)知县柰永昂修。殿前有宋大观圣作碑,元关复撰,加封孔子制。嘉靖十年,知县宝庆马进以旧制面墙,迁 于旧殿之后,恢弘基绪建先师殿两楹、戟门、棂星门,功未竟而改任县丞,饶阳路琏竣其功。壮丽坚固,轩敞深严,二公之功大矣。
泮桥 三座,嘉靖二十三年冬,典史霸州杨昂建。
敬一亭 嘉靖二十四年,知县唐交改建。
名宦、乡贤二祠 嘉靖二十六年,知县唐交建。学宫规制焕然悉备。
坛壝(壝(weī):坛类总称,特指有矮墙的坛。)
社稷坛 在郭外西北,成化二十二年知县柰永昂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成化二十二年知县柰永昂建。
邑厉坛 在北门外,成化二十二年知县柰永昂建。
祠庙
城隍庙 在县治西隅。国朝洪武三年(1370年)县丞啜霭建,成化三年县丞田福、乡耆王贯重修。正德二年(1507年),住持道士程教聪恢弘基绪而改作焉,岁久倾 圯弗支。嘉靖五年后,知县谢宗贤、熊瑶各加葺理,惜功未竟而去。二十四年夏,知县唐交命义官李景制、道士贾演禄,以峻其功。其鼎建庙貌、坊楼、器物之类, 俱载重修碑阴。
太师郭忠襄公祠 旧在郭公宅。正德十一年,都御史李克嗣命有司立祠于县治西南隅,春秋享祀,仍令其孙克奉祀生。
东岳庙 在县东北二里。元大德九年(1305年)建,国朝永乐九年(1411年)邑人石友谅修。成化十一年(1475年)乡耆郭文、王贯重修,嘉靖二十一年乡耆王锐、王钺、关珏、韩潭重修立碑。
关王庙 在县西门外。成化间乡耆宋英、王贯修,嘉靖二十五年邑人王王 睿、夏昂、王清重修立碑。北极庙在县治北半里,成化十年邑人张凤修。
白起庙 在县西关。秦昭王以起有功,封为武安君,后邑人立庙以祀。国朝正统间,县丞李升谓起杀赵降卒,挟诈不仁,遂毁其庙,遗址尚存。
嘉应灵惠庙 在县南和村里,周(金)明昌四年建。
二仙庙 在县南郝家庄里,元至元二年(1296年)邑人薄温等立。
三圣庙 在县北关外。成化四年耆民刘怀建,嘉靖四年其子刘忠修,二十六年孙聪珮以兄清志欲修葺未果而卒,遂偕清子生员廷臣重修。
神妃庙 在县东北十二里盘龙岗上。正德十三年老人刘廷秀重修。崔府君庙在县南和村里。
培伤庙 在县北岗,成化七年邑人张凤重修。
显圣庙 在县东北康俗村。
九龙庙 在县西十二里。
八蜡庙 旧在粟山北,嘉靖二十六年知县唐交改建于南关外。
灵显王祠 在县徘徊镇,即唐李靖祠。
三官庙 在县郭西北,弘治十四年(1501年)石门里义官王翔捐地以建。
元君祠 一在伯延里鼓山,嘉靖二十四年李恕、万茂等建。一在大河村,嘉靖十五年郭友德重修。
后土祠 在徘徊镇,嘉靖二十年,潘从正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