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以心無形相。故號無相法門。亦名無相道場。若於一切相。見無相之理。即見唯心如來。
運無功之功。
向心外有作。皆是有功。若諦了一心本來具足無漏性起功德。則是無功之功。故云。有功之功。功歸敗壞。無功之功。功不虗棄。
慈勑分明。始因四念之處。
大涅槃經最後垂示。總前教迹同此指歸以四念處。即是心賦所明一切眾生身受心法。如經云。佛告阿難。如汝所問佛涅槃後依何住者。阿難。依四念處嚴心而住。觀身性相同於虗空。名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名受念處。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名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處。阿難。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又云。譬如國王。安住己界。身心安樂。若在他界。則得眾苦。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若能自住於己境界。則得安樂。若至他界。則遇惡魔。受諸苦想。自境界者。謂心四念處。他境界者。謂五欲也。華手經云。佛告跋陀婆羅。於爾時世。一切善人應作是念。我等當自依四念處者。於聖法中。一切諸法皆名念處。何以故。一切諸法常住自性。無能壞故。一切諸法皆名念處者。故知即法是心。即心是法。皆同一性。豈能壞乎。若有二法。則有相壞。大寶積經偈云。得無動處者。常住於無處。無動處者。則自心境界。此境界即無處所。如金剛三昧經云。心無邊際。不見處所。論釋云。心無邊際者。歸一心原。心體周遍。遍十方故無邊。周三世故無際。雖周三世。而無古今之殊。雖遍十方。而無此彼之處。故言不見處所。大法炬陀羅尼經云夫念處者。云何念義。當知是念。無有違諍。隨順如法。趣向平等。離諸邪念。無有移轉及諸別異。唯是一心。
教文審的。終歸三點之中。
三點者。如世∴字三點。不縱不橫。不並不別。所謂解脫。法身。般若。夫法身即是人人須有。靈智故名般若。若得般若。則一切處無著。不為境縛。即是解脫。又若顯法身而得解脫。則功全由般若。非唯此二法。一切萬行皆因般若成立。故五度如盲。般若如導。若布施無般若。唯得一世榮。後受餘殃債。若持戒無般若。暫生上欲界。還墮泥犁中。若忍辱無般若。報得端正形。不證寂滅忍。若精進無般若。徒興生滅功。不趣真常海。若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若萬善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故知般若。是險惡徑中之導師。迷闇室中之明炬。生死海中之智檝。煩惱病中之良醫。碎邪山之大風。破魔軍之猛將。照幽途之赫日。警昏識之迅雷。抉愚盲之金鎞。沃渴愛之甘露。截癡網之慧刃。給貧乏之寶珠。若般若不明。萬行虗設。祖師云。不識玄旨。徒勞念淨。不可剎那忘照。率爾相違。以此三法。不縱不橫。非一非異。能成涅槃祕藏。如大涅槃經云。佛言。我今當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之眾。悉皆安住祕密藏中。我亦復當安住是中。入於涅槃。何等名為祕密之藏。猶如∴字。三點若並。則不成∴。縱不成∴如魔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所以云。法身常。種智圓。解脫具一切。皆是佛法。無有優劣。故不縱。三德相冥。同一法界。出法界外。何處別有法。故不橫。能種種建立。故不一。同歸第一義。故不異。雖三而一。雖一而三。一則壞於三諦。異則迷於一實。在境則三諦圓融。在心則三觀俱運。在因則三道相續。在果則三德周圓。如是本末相收。方入大涅槃祕密之藏。古德云。此之三德。不離一如。德用分異。即寂之照為般。若。即照之寂為解脫。寂照之體為法身。如一明淨圓珠。明即般若。淨即解脫。圓體即法身。約用不同。體不相離。故此三法。不縱不橫。不並不別。如天之目。似世之∴。名祕密藏。為大涅槃。又台教類通三軌法。一真性軌。二觀照軌。三資成軌。即是三德。以真性軌為一乘體。此為法身。一切眾生悉一乘故。以觀照軌為般若。祇點真性寂而常照。便是觀照第一義空。以資成軌為解脫。祇點真性法界含藏諸行。無量眾善即如來藏。三法不一不異如點。如意珠中論光論寶。光寶不與珠一。不與珠異。不縱不橫。三法如是。
性非造作。
性地圓成。非干意造。故圓教立無作四諦。
理實鎔融。
鎔者銷也。融者和也。理能銷萬事。和百法。終歸一道。
明之而心何曾動。昧之而路自迷東。
起信論云。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任竭海移山。未是無為之力。縱躡虗履水。皆為有漏之通。
法華經頌云。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乃至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又西天外道。以持呪力。能移山塞海。及得五神通。皆不免生死。但能覺了即心是佛。復能開示自覺覺他。紹隆佛種。此難信之法。淺機難解。故云能說此經是則為難。是以寶藏論云。通有五種。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報通。五曰妖通。妖通者。狐狸老變。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聰慧奇異。此謂妖通。何謂報通。鬼神逆知。諸天變化。中陰了生。神龍隱變。此謂報通。何謂依通。約法而知。緣身而用。乘符往來。藥餌靈變。此謂依通。何謂神通。靜心照物。宿命記持。種種分別。皆隨定力。此謂神通。何謂道通。無心應物。緣化萬有。水月空華。影像無主。此謂道通矣。
辯玉須真。探珠宜靜。但向境外而求心。焉知圓光而在眚。
眚者目病。首楞嚴經云。如世間人目有赤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況迷心為境之人。不知境是自心。如燈上圓光。認為他境。
揑目之處。飛三有之虗華。
首楞嚴經云。三界有法。揑所成故。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中所有之法。皆是揑出。本無來處。徹底唯空。又如揑目生華。有何真實。唯有真心遍一切處。有佛無佛。性相常住。故經云。眼病見空華。除瞖不除華。妄心執有法。遣執不遣法。又一切國土。皆想持之。取像曰想。若無想則無境。如盛熱時。地蒸炎氣。日光爍之。遠望似水。但是心想。世間所見。皆如燄水。無有真實。如華嚴經頌云。勇猛諸佛子。隨順入妙法。善觀一切想。心想方世間。眾想如陽燄。令眾生倒解。菩薩善知想。捨離一切倒。眾生各別異。形類非一種。了達皆是想。一切無真實。十方諸眾生。皆為想所覆。若捨顛倒見。則滅世間想。世間如陽燄。以想有差別。知世住於想。遠離三顛倒。譬如熱時燄。世見謂為水。水實無所有。智者不應求。眾生亦復然。世趣皆無有。如燄住於想。無礙心境界。
迷頭之時。認六塵之幻影。
首楞嚴經云。佛言。富樓那。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此人何因無故狂走。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是以三界之中。見有見無。盡是心狂。終無外境。
順法界性。合真如心。智必資理而成照。理不待發而自深。意絕思惟。鑒徹十方之際。佛不說法。聞通無盡之音。
意絕思惟者。寶雨經云。如理思惟。是名供養一切如來。如理思惟者。即是絕一切思惟。如六祖云。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體。佛不說法者。大涅槃經云。若知如來常不說法。是名具足多聞。所以法華玄義云。手不執卷。常讀是經。口無言音。遍誦眾典。佛不說法。恒聞梵音。心不思惟。普照法界。故知不動真心。獲如是功德。
莫摘枝苗。須搜祖禰。豁爾而無明頓開。湛然而情塵自洗。惡從心起。如鐵孕垢而自毀鐵形。善逐情生。猶珠現光而還照珠體。
猶珠現光而還照珠體者。如古釋云。止觀無所現有三義者。一無心現約止。二所現空約觀。三無別體約止觀契合。又一約心。二約境。三心境兩冥。又一約智。二約理。三理智冥契。就第三義中疏先正釋。後自體顯照故名為覺者。通妨謂有難言。若無別體。何能普現眾生心行。故答云。自體顯現。如珠有光。自照珠體。珠體喻心。光喻於智。心之體性。即諸法性。照諸法時。是自照故。引起信文甚分明。然論問曰。虗空無邊故世界無邊。世界無邊故眾生無邊。眾生無邊故心行差別亦復無邊。如是境界不可分劑難知難解。若無明斷無有心想。云何能了名一切種智。答曰。一切境界本來一心。離於想念。以眾生忘見境界。故心有分劑。以妄起想念不稱法性。故不能決了。諸佛如來離於見想無所不遍。心真實故。即是諸法之性。自體顯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無量方便。隨諸眾生所觀得解。皆能開示種種法義。是故得名一切種智。
鵠林大意。須歸準憑。
法華經頌云。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
形端影直。風靜波澄。辯偽識真。如試金之美石。除昏鑒物。猶照世之明燈。
密嚴經頌云。照耀如明燈。又如試金石。正道之標相。遠離於斷滅。夫世間出世間一切萬法。但以一心驗之。自無差別。似燈破闇。如石試金。悉皆去偽辯真。破邪歸正。故頌云正道之標相。自然不落斷常有無之見。故頌云遠離於斷滅。
事絕纖毫。本無稱謂。因用之而不窮。從讚之而成貴。
心本無名。體亦寂滅。因用則無窮。因讚則成德。此皆為傳布故。隨順於世間矣。
義天行布。重重之星象璨然。法海圓融。浩浩之波瀾一味。
華嚴有二門。一行布門。二圓融門。若行布。則一中無量。若圓融。則無量中一。如經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當成無所畏。又約事行布。約理圓融。皆不出心。了之成佛。故云當成無所畏。
根塵泯合。能所雙銷。了了而如同眼見。一一而盡是心標。
若決定信入此唯識正理。速至菩提。如登車而立至遐方。猶乘舟而坐昇彼岸。如經所說。言大乘者。謂是菩提薩埵所行之路。及佛勝果。為得此故。修唯識觀。是無邊失方便正路。為此類故。顯彼方便。於諸經中種種行相而廣宣說。如地水火風并所持物。品類難悉。方處無邊。由此審知自心相現。遂於諸處捨其外相。遠離欣慼。復觀有海喧靜無差。棄彼小途。絕大乘望。及於諸有耽著之類。觀若險崖。深生怖畏。五趣中道。若知但是自心所作。無邊資糧。易為積集。不待多時。如少用功。能成大事。善遊行處。猶若掌中。由斯理故。所有願求。當能圓滿。隨意而轉。以了此界一法是心。則此知無邊法界皆是我心。故云善遊行處猶若掌中。又入楞伽經偈云。不生現於生。不退常現退。同時如水月。萬億國土見。一身及無量。身火及霔雨。心心體不異。故說但是心。心中但是心。心無心而生。種種色形相。所見唯是心。佛及聲聞身。辟支佛身等。復種種色身。但說是內心。又肇論云。淨名曰。不離煩惱而得涅槃。天女曰。不出魔界而入佛界。然則玄道在於妙悟。妙悟在於即真。即真則有無齊觀。有無齊觀則彼己莫二。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澄觀和尚云。實相心界者。依此心所生諸剎。譬如大海所生諸物。皆無不海。一切諸法皆從實相心所生。皆無不心。是故當知眼中所見色。耳中所聞聲。皆真法也。以一切法唯一法故。如經云。一切法唯一相故。於諸法中。若了觀心。如同眼見。
照燭森羅。隨念而未曾暫歇。飛穿石壁。舉意而頃剋非遙。
此真心體。寂而常照。猶如鏡光。無有斷絕。如高成和尚歌云。應眼時。若千日。萬象不能逃影質。凡夫祗是未曾觀。何得退輕而自屈。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十方鐘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應意時。絕分別。照燭森羅終不歇。透過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
絕觀通人。破塵上將。作智海之健舟。為法筵之極唱。
絕觀通人者。若云菩提涅槃真如解脫。皆是住觀之語。若親證一心。諸觀並息。又說此唯心法門時。法華經云。是第一之說。金剛經云。為最上乘者說。華嚴經云。不思議說。故云法筵之極唱。
如虻附翔鸞之尾。迥登丹漢之程。猶聲入畫角之中。出透重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