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0章 兵政六保甲下(5)

讹言

惠士奇

周礼八刑。造言居一。及其衰也。讹言莫惩。降自奏汉。妖言者死。三者起于妖。成于造。传于讹也。凭诸物。假诸灵。一夫说。万夫腾。无翼而飞。无趾而行。疑鬼疑神。使民无故而相惊。纵而弗问耶。则恐因是而为乱也。从而治之。则窈冥不见踪迹。君子镇以静。绳以法。何谓镇以静。汉建始三年。京师民传言大水至。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大乱。成帝召公卿议。大将军王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城以避水。臣皆从凤议。左将军王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何因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问之。果讹言也。唐开成初。京师妄言大兵至。讙走尘起。百官或而骑。台省吏稍稍遁去。宰相郑覃将出。同列李石曰。事未可知。宜坐须其定。宰相走。则乱矣。若变出不虞。逃将安适。人之所瞻。不可忽也。益治簿书。沛然如平时。京师无赖。望南关。阴持兵俟变。金吾大将军陈君赏率众立望仙门。内使趣阖门。君赏不从。良久问之。乃中人自边还。走马入金光门也。水至不避。兵至不动。此之谓镇以静。何谓绳以法。宋太宗时。益州民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知州张咏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哲宗时。郓州民欲为变。揭帜城隅。民皆恐。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知州杜纮笑曰。妖言惑众。乘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果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又潞州有谋乱者。为书期日揭道上。部使者闻之惧。檄索奸甚急。知州李琮置不问。以是日置酒高会。讫无他。孝宗时。温州乐清县倡言方腊变且复起。县令捕数人归于州。知州楼钥曰。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乃已。或戮之。或配之。所以轻重其典。或置之。或纵之。所以抚定其民。此之谓绳以法。盖不静则昏。昏则其法紊。静则明。明则其法平。未有不镇以静。而能绳以法者。抑又闻之。妖则有形。讹则有声。妖讹相仍。奸宄其兴。郑之乱也以蛇。秦之亡也以狐鸣。谁得禁之。又谁得诛之。是以君子不恃法而修德存之。诚行之信。诚信立。妖讹息。彼造言者。何恃而为乱哉。

编查渔船保甲疏雍正六年

湖广总督迈柱

一沿江沿海小船。宜挨编字号。设连环保结也。查楚省江河渡驳江划小船。与茅蓬船只。此等船户。皆穷苦无赖之徒。或系沿江沿湖附近村庄。或系四处混聚。未知来历。亦无牙埠约束。黄昏深夜。巧以捕鱼为名。乘空即将过客行舟。逞志截劫。塘汛地方。因其捕鱼。不便拏缉。甚有窃劫乡村。盗已获而无窝家。借船以为巢穴。如臣属江夏县之八吉堡地方。素称盗薮。其故皆由附近村庄多以捕鱼为业。家设划船茅蓬。借名为匪。碍难查缉。臣因饬行将八吉堡一切小船。编联字号。两傍烙印。取五船互结。一船为匪。四船同罪。每晚点查明白。方许放行。现在行之两月。颇觉有效。臣因推广其法。请将南北两省。沿江近湖地方。一切小船。逐一清查。各归就近堤岸。彼此认保。每十船具一连环保结。挨次编号。遇晚令其务在本埠一处湾泊。其有别埠别号混入者。即行查逐。每船船户。不得过二人。取鱼器具。止许带罾网等类。其叉鱼铁钢叉打鱼之棍棒等物。概行查禁。均责令就近典史巡检塘汛兵丁。不时清查。并令每十号船内。自行首报匪类免罪。如平日已经认保。及后为匪又通同徇隐不行首出。一船犯事。十船连坐。如此。则所有小船。彼此自相察觉。似弭盗之一法也。

湖滨备御事宜

张海珊

吾里北枕太湖。南则诸漾环绕。苇茭丛杂。水道错互。素为逋逃之薮。而西北四安广德长兴诸山。绵亘数百里。每当天下多故。则饥民啸聚。尤易藏奸。如明季赤脚张三等。沿湖被害尤剧。 国家承平日久。意外之事。似非所虑。然民贫赋重。十室九空。旱涝迭至。石米五两。穷山密箐。保无啸聚之事。况苏湖内虽空匮。外似饶裕。吾里又两郡分界。人烟稠集。甲于东西溇港。尤盗贼所觊觎也。豫备不虞。古之善政。有志之士。政当讲求捍御。以分郡县大夫之忧。以造乡里之福。如以为出位之思。非我敢闻。

一御盗之法。莫如保甲。近日 朝廷颁行十家牌。盖用阳明先生南赣之法。其法每家各置一牌。备写门户籍贯。及丁中多寡之数。有无居住暂宿之人。揭于各家门首。仍编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日轮一家。沿门按牌审察动静。但有面目生疏之人。踪迹可疑之事。即行报官究理。当时如揭阳县。于编写外兼加义勇之名。阳明虽以为生事扰众。然他日又有建楼击鼓之谕。谓各随才力为之。不在牌列之内。且云此法一行。则不待调发畜养。而家家皆兵。人人皆兵。诚有如所云寓兵法于保甲中也。无如十家牌法。虽经官司申饬。而上下仍以虚文了事。今亦不必别求捍御。即遵此法而意为变通可也。

一吾里桑麻被野。村径百岐。苟守备一严。则寇盗无所措足。法宜家各置一钲。一家闻警。十家齐起。倘有不行救应。同族族长责之。异姓牌长责之。且以粟米布帛为罚。再于水陆塘桥去处树栅为守。日轮三人看护。每村各划地段。用更夫二名。晓夜巡视。皆于十家中轮值。用私钱雇者听。

一私习器械。律有明禁。然荆公保甲法。置弓箭。习技勇。且使番上训练。近日楚蜀教匪之乱。乡勇俱习弓刀。则有事讲武。 朝廷未尝禁。即使置备良难。而锄耰棘矜。铦于钩戟。制梃以挞秦楚者有矣。况寇盗之乌合者乎。

一寇盗之来。拒之岸则难为功。拒之湖则易为力。翠微北征录所载禁涉法不一。曲铁为。曳之以索。谓之聚钩。则所触无不伤。直铁为针。透之于木。谓之涉针。则所过无不创。编竹为索。纽篾为刺。谓之水毛猬。以锥涉者之肌肤。断木为轴。钉铁为锥。谓之水蒺藜。以刺水兵之胫股。以上四法。宜于浅滩。若中湖深阔之处。则击索网以绊其棹。立刀口木曲膝锥以凿其舟。贼安能登吾岸哉。然使贼不能来。我亦不能出。非计也。宜于聚涉针所不施之处。插柳条。编渔沪。暗记其曲折往复之路。庶于出入有便。

一守御之器。莫良于火。顾鎗非民间所有。制造尤艰。茅氏止生志中。载有竹将军一器。似尤便用。用猫竹圆厚者长四尺许。将圆凿通其节。止头节作底。节后一尺四五寸。用一木柄。柄头照竹节凹凸之形。直扺竹节处。周围用四肥钉。犬牙样钉之。以苎麻作辫。或三比绳。自柄至口。紧紧缚固。傍节底光。置润黄泥二寸。以一分厚彀筒大铁钱一个盖泥上。傍钱上开一药线眼。先将双药线引入四五寸。直透上为妙。方入药一觔。看竹之大小增减。已入药。用木杆轻轻筑实。少用纸团。或干土实之。又将一分厚彀筒口大铁钱一个。钻眼如莲房式置药上。方以彀筒口大圆石弹一个置钱上。或再加碎生铁小铅子于钱上更妙。外以麤柴径寸二根长三尺许。缚加权架之。此器之妙。费廉工省。且随地刻时可造。身轻可负及远。一村中若得数百具。便不患外寇矣。又志中所载粪罐法。白云神水法。水箭法。弩箭药法。似皆省便可用。以方杂不录。

一兵法以坚忍为上。孙子曰。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太公曰。事莫大于必克。重莫大于元默。东吴朱伺善战。或问之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朱子曰。只就腔子里呼吸间。便可以弱为强。变怯为勇。今如岁首讹言。一夫夜呼。而奔窜者数十里。则不能忍之故也。倘有寇盗。如入无人之境矣。须知室家田庐皆在于此。去此将奚之乎。我能往。寇亦能往。平时宜常以此意为乡人解说。则临时庶不至仓皇。

一一乡之中。有一等强梁不逞之徒。承平时为民蠹。有事时即为乱首。然亦未尝无用也。宜结之以恩。处之以诚。待之以大度。制之以严威。勿拘拘小节。当其得用。或反胜于善良。使贪使诈。有何不可。

一吾里室鲜盖藏。即殷户亦无数百石之蓄。户三千。计口不下万余。通计老幼。以人日八合约之。当日食米八十石。除殷户自给外。皆须于平望枫桥等处采买。倘诸处闭籴。道路疏虞。终有流离之患。遑言保障。故积谷之策。平时不可不讲。惟此一。最为难处。绸缪未雨。所望于有力之仁人君子。

上赵观察论粤俗书

姚延启

伏观粤东民情有异于他省者四。逐利轻生。一也。顽犷无耻。二也。健无理。三也。好贪恶廉。四也。天下之民。莫不好利矣。然畏死之情。犹愈于利。未闻以二三十金卖其首者也。而粤有之。天下之民。固难言有耻矣。然巨室士人。犹顾名义。自非大奸猾。未有通盗侔利者也。而粤有之且众。天下之民。悍于者。可以曲直解之。惟粤民专以富强相凌。不以曲直为理。天下之民。于地方官吏。莫不喜廉洁而恶贪墨。惟粤民则喜贪墨。而以廉洁为不便。此四者皆大反乎人情。而不可以常理格者也。而惠潮尤甚。间尝推原其故。则以粤地边海。民素食于洋。巨室大贾。惟视洋舶之大小。利则有百万之息。不利则人舶俱漂。此逐利轻生。风俗所由成也。其贫无赀者。既不能为此矣。又惰不事事。惟行劫以食。而官吏莫可如何。宜盗贼之纷纷也。粤民聚族而居。大或万丁。小者千户。自明以来。其祖业甚殷。常以巨万之金。无所事用。惟以供讦讼之费。聚族而居。故易以动众。兼挟重赀。故易以为奸。一事睚。即千百为。戈戟相撞。乃行赂于吏。使无究正凶。吏既业以众莫辨谁何矣。亦即赖以成谳。每曲从之。此潮郡积年之恶习也。嗟乎。其犷狠悍戾之徒。手刃杀人者不除。惟执无罪饿夫。以为杀人之贼。此与捕盗不得渠魁。而购小窃以邀功者。二弊实粤东根本之忧。仁人君子所为深叹也。夫闾里宴安。则尚镇静之化。时事冲决。则思强毅之臣。西汉时三辅多盗。黄霸虽贤而不治。广汉以刻而治之。北宋时西边多事。范忠宣帅之而望轻。文正帅之而望重。自古当繁剧之任。未有不以威断而能济事者也。粤中十余年来。民轻官吏矣。夫边鄙之地尤重国威。前者洋盗纵横。蹂躏内河。败军戕民。惨毒尤甚。已丧大将二人。仅乃就抚。贼首复得爵赏。此全粤士民所喋指而痛心者也。降人数万。一时散归田里。其狠心故智。曷尝一日忘。是以外洋暂宁。而内河土匪益众。夫土匪者非他。即前日之洋盗也。昔之患在外者。今悉近内。而巨室豪强。复为之囊橐。其人散归本族。有即挺身以为其雄。而奸民抗租。亦倚之以欺官吏。故州县催征。往往有格拒之变也。长吏拘于考成。不尽上闻。无敢轻议惩创者。夫极众力未集之时。不设策诛戢之。犹坐损威重如此。万一痈疽再溃。其祸可胜言哉。诚欲弭乱于未形。防患于先事。谋画甚巨。举动匪轻。是宜咨请大府。深计而熟商之。结之以信。震之以威。平之以情。持之以法。破庸人之见。求补剂之宜。灼见可行。即宜成断。远为百年之计。无狃旦夕之安。书云。威克厥爱。允济。又曰刑乱国。用重典。揆之于今。适有相类。昔王阳明以理学大儒。亲讨藤峡诸贼。威振一时。民以宁谧。吾师素以实用自许。致此岂其难乎。若昌黎当日守潮。其时势民情。固与今异。殆不可同日语矣。

请惩械主持之人疏雍正六年

浙闽总督高其倬

查福建泉漳二府。大族强横。此风相延不息。皆因泉漳之地。每一大族之多事者。其中必有奸恶有力之人。暗提线索。众人听其指挥。彼乃置身事外。别寻一愚悍无赖之人。率众出。即如此案。其大族率人械者系李邦。固是一凶顽惯盗。然臣细访此族中平日为之主持暗提线索者。乃系李衷。是原任参将李若骥之兄。捐纳贡生。一切争。皆伊主持。一切讼盗。皆伊护庇。若止据外面情节。惩处李邦。不处李衷。仍不足以警戒奸顽。臣之愚见。嗣后凡泉漳生事之大族。必细访察。其如此暗提线索之人。及敢于率众打者。重则杖毙。稍轻则充发远省。使众人知警。不敢为主张倡率之人。庶其风可以渐息。而远发之人。地远势孤。亦必不能倡和为非。再泉漳二府。向因防海寇。家家有刀鎗器械自守。遂沿为积习。以为故然。今应因此格查收。但地方守令。及营汛员弁。若不善于办理。稍假手胥役目兵。不但滋扰。而所收仍不能清楚。臣先拣最紧要之处。择能办之文武各员。即行查收料理。其余以次料理。此惩戒为首之人。及查收鎗械。臣必竭力办理。期有成效。断不因循迟缓。谨一并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