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礼政十六正俗下(8)
竹书纪年注曰。尧母庆都。生于斗维之野。今其地属保定。县名望都。即其由也。其西有山曰尧母门。去伊耆山不远。相传以为尧母生此。此古之冀州。周之燕地。而以斗维之野为称。非又斗为燕星之征乎。若然。则是成周之时。越实主箕。燕实主斗。唯南北异壤。而星纪联辉。后世不识。谬以一次为分野。则斗之入析木者。已十一度矣。此其界限不清。正恐泥星纪为越分者。混及箕内之祥。指析木为燕分者。混及斗间之气。如晋太和庚午秋八月。秦克壶关。申允以为福德在燕。指岁在析木至太元壬午冬十月。仅十二年耳。而秦议南伐。石越又以为福德在吴。谓岁在星纪同为难据矣。南北朝荧惑入南斗。梁高祖跣足下殿以应之。诚谓斗属吴越。宜应在南。卒之出走者在魏而不在梁。维北有斗。斗为燕星故也。斗为燕星之论定。而箕为越星不待言矣。乃史家附会。以为吴未灭时。斗牛间常有紫气。吴灭。气愈明。及雷焕掘狱得。不复见。是谓斗牛二星夜夜挂丰城上一步不移矣。分野之星。与地相系属。果如此乎。祀星不明。异议蜂起。占之事。半属荒唐。或术士以他术得占而托于天文。抑或凭空而托言之。若叔兴对宋襄石陨鹢飞之问。而言齐乱鲁丧。庄生欲脱朱公中男之囚。则言某星害楚。尤其显然者也。李风最号专家。而其修晋志。谬以卫属并州。魏属益州。且引春秋元命苞某星散为某州。某星流为某州之说为解。于分野之义全未有知。而生平占验。无不响应。非有他术安能若此。此读书稽古。不欲为古人所愚。在深思而知其意也。自秦兴郡县。既不裂土而封。遂不分星而祀。是与主辰主参之制不同。而官其地者率三岁一更。又与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之说异。人事既与天事邈不相属。而谓天犹能降鉴于其人。注意于其地。而必示之妖祥乎。纵天心仁爱。仍旧示以妖祥。而占验之方失其旧。如国灭而星不传。或国传而星不着。或失考错。其尚足凭耶。后世惟王者举行祀星之礼。故其象往往为王者之应。而不必与刺史守令相涉。亦不得以分野相拘。故夫国为强大所并。或仅存而臣附于大国者。即宜以大国之星为占矣。观战国翦灭殆尽。虽止用十二次占验。而已可尽该。是后郡县开而封建益寡。虽勋戚之封。割据之雄。大者跨州。小者连郡。史乘所传。多不过十余国。皆可该以十二次。而其为占。往往有验。或亦此也。抑又考古所传。地以星名者。如唐虞有三危。商有微箕氐羌鬼方鬼侯。周则国有翼轸房毕邾娄。邑有斗城鬼阎柳棼。及秦有长沙郡之类。安知其不以星名也。后人言出没不相见之星。不曰参辰。而曰参商。则又乌知星不以地名也。又洪荒之世。地与星俱无名。其得名。乌知孰先后。若三家分晋。不知有天者也。岂知有分星。三家之有分星。史家之诬也。弗论。
* 旧传分野图及考实分野图图表数据,缺
占验日知录
顾炎武
天文五行之学。愈疏则多中。愈密则愈多不中。春秋时言天者不过本之分星。合之五行。验之日食星孛之类而已。五纬之中。但言岁星。而余四星。占不之及。何其简也。邵子曰五星之说自甘公石公始而其所详者往往在于君卿大夫言语动作威仪之间。及人事之治乱敬怠。故其说也易知。而其验也不爽。杨子法言曰。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
易传言先天后天。考之史书所载。人事动于下而天象变于上。有验于顷刻之间而不容迟者。宋武帝欲受晋禅。乃集朝臣宴饮。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叩扉入见。请还都。谋禅代之事。及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验矣。隋文帝立晋王广为皇太子。其夜烈风大雪地震山崩。民舍多坏。压死者百余口。唐元宗为临淄王。将诛韦氏。与刘幽求等微服入苑中。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幽求曰。天道如此。时不可失。文宗以右军中尉王守澄之言。召郑注对于浴堂门。是夜慧出东方。长三尺。然则荆轲为燕太子丹谋刺秦王。而白虹贯日。卫先生为秦昭王画长平之事。而太白食昴。固理之所有。孟子言气壹则动志。其此之谓与。
刘向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年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大小希稠。占有舒疾缓急。余所见崇祯之世。十七年而八食。与汉成略同。而稠急过之矣。然则谓日食为一定之数。无关于人事者。岂非溺于畴人之术。而不觉其自蹈于邪臣之说乎。春秋昭公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为。对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其它月则为灾。非也。夫日月之在于天。莫非一定之数。然天象见于上。而人事应于下矣。
为此言者。殆于后世以天变不足畏之说。进其君者也。汉书五行志。亦知其说之非。而依违其间。以为食轻不为大灾。水旱而已。然则食重也如之何。是故日食之咎。无论分至。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樊深河间府志曰。愚初读律书。见私习天文者有禁。后读制书。见仁庙语杨士奇等曰。此律自为民间设耳。卿等安得有禁。遂以天元玉历祥异赋赐臣。由律书之言观之。乃知圣人所忧者深。由制书之言观之。乃知圣人之所见者大。
论占天思辨录
陆世仪
西学绝不言占验。其说以为日月之食。五纬之行。皆有常道常度。岂可据以为吉凶。此殊近理。但七政之行。虽有常道常度。然当其时而交食凌犯。亦属气运。国家与百姓皆在气运中。固不能无关涉也。此如星命之家。谈五星之恩仇。五星之行。与人无与。然值之者亦不无小有征验。况国命之大乎。或以为西学有所慎而不言。则得之矣。
占天之书。国家例有明禁。其所以禁之者。正以术数之家。多冒昧妄言。易于惑人作乱也。若夫天道之运行。日月五星之晦蚀。盈缩星野氛祲之变见。则性理纲目载之。二十一史全着之矣。国家亦何尝禁。而博学之士。固可以束书而不读哉。
历数难而易占验易而难。历数所争。常在分杪之微。非理明心细者。不能窥其门户。然有成法。可按而知。占验则占书具在。然以二十一史观之。或同一灾变。而事应各异。或灾变甚大。而绝无事应。非心通造化。未足以语此矣。
占法之多日知录
顾炎武
以日占事者。史记天官书。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戊巳中州河济。庚辛华山以西。壬癸恒山以北是也。以时占事者。越绝书。公孙圣今日壬午时加南方。史记贾谊传。庚子日斜服集予舍是也。又有以月行所在为占。史记龟策传。今昔壬子。宿在牵牛。汉书翼奉言。白鹤馆以月宿亢灾。后汉书苏竟言。白虹见时月入于毕是也。周礼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则古人之法可知矣。汉以下则其说愈多。其占愈凿。加以日时风角云气迟疾变动不一其物。故有一事而合于此者。或迕于彼。岂非所谓大道以多歧亡羊者邪。故士文伯对晋侯以六物不同。民心不壹。而太史公亦谓皋唐甘石书传。凌杂米盐。在人自得之于象占之外耳。
干宝解易。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曰一卦六爻。则皆杂有八卦之气。若初九为震爻。九二为坎爻也。或若见辰戍言艮。已亥言兑也。或以甲壬名干。乙癸名坤也。或若以午位名离。以子位名坎。或若得来为恶物。王相为兴休。废为衰解。爻有等故曰物。曰爻中之义。物交集。五星四气。六亲九族。福德刑杀。众形万类。皆来发于爻。故总谓之物也。说易如此。小数详而大道隐矣。以此卜筮。亦必不验。天文亦然。
褚先生补史记日者列传。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乙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
天文图谶日知录
顾炎武
淮南王安以客言慧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谋为畔逆。而自刭国除。眭孟言。大石自立。僵柳复起。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而以妖言诛。赵广汉问太史知星气者。言今年当有戮死大臣。即上书言丞相罪。而身坐要斩。甘忠可推汉有再受命之运。而以罔上惑众。下狱病死。弟子夏贺良等。用其说以诛。齐康侯知东郡有兵。私语门人。为王莽所杀。卜者王况以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为李焉作谶书十余万言。莽皆杀之。国师公刘秀女愔言。宫中当有白衣会。乃以自杀。西门君惠语王涉以国师公姓名当为天子。遂谋以所部兵莽。事发被诛。王郎明星历。尝以河北有天子气。而以僭位诛死。襄楷言。天文不利黄门常侍当族灭。而卒陷王芬自杀。刘焉闻董扶言。益州有天子气。求为益州牧。而以天火烧城。忧惧病卒。子璋降于昭烈。孔熙先推宋文帝。必以非道晏驾。祸由骨肉。江州当出天子。而卒与范晔等谋反弃市。并害彭城王。郭言代吕者王。又言凉州分野有大兵。故举事先推王详。后推王乞基。而卒之代吕隆者王尚。又言灭秦者晋。遂南奔。秦人追而杀之。刘灵助占尔朱当灭。又言。三月末我必入定州。遂 举兵。以三月被擒。斩于定州。苗昌裔言。太祖后当再有天下。赵子崧习闻其说。靖康末起兵。檄文颇涉不逊。卒以贬死。成祖永乐末。钦天监官王射成。言天象将有易主之变。孟贤等信之。谋立赵王高燧。并以伏诛。是数子者之占。不可谓不验。而适以自祸其身。是故占事知来之术。惟正人可以学。
汉书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而仲舒下吏。夏侯囚执。眭孟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又曰。星事凶悍。非湛密者弗能由也。艺文志蜀汉杜琼。精于术学。初不视天文。无所论说。谯周常问其意。琼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后魏高允。精于天文。游雅数以灾异问允。允曰。阴阳灾异。知之甚难。既已知之。复恐漏泄。不如不知也。天下妙理至多。何遽问此。雅乃止。北齐权会。明风角玄象。学徒有请问者。终无所说。每云。此学可知不可言。诸君并贵游子弟。不由此进。何烦问也。惟有一子。亦不授此术。
史记赵世家。扁鹊言穆公寤而述上帝之言。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秦本纪。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然则谶记之兴。实始于秦人。而盛于西京之末也。然始皇备匈奴。而亡秦者少子胡亥。汉武杀中都官诏狱系者。而即帝位者皇曾孙病已。苻生杀鱼遵。而代生者。东海王坚。宋废帝欲南巡湘中。而代子业者湘东王彧。齐神武恶见沙门。而亡高者宇文。周武杀纥豆陵。而篡周者杨坚。见隋书王劭传隋炀族李浑。而禅隋者李渊。唐太宗诛李君羡。而革唐者武后。周世宗代张永德。而继周者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