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治體七用人(7)
請寬臣工小過疏康熙四年
浙江總督趙廷臣
臣思古今最難得者賢才。上天至愛惜者人品。從來英哲之主。不忘使過之典。尤多求舊之恩。我 皇上憲天法古。銳意治安。期于真才異能。共圖上理。而又慮人才輻輳。選授舒遲。當此人浮于官之時。臣何敢復持寬于用人之論。思馬必服遠而信其力。士必入官而徵其才。與其求實績于寸長未試之士。其敷奏為難。孰若觀後效于一蹶再展之員。其圖報倍切。目今官員處分之內。豈少精明廉幹之才。或因公罣誤。或小過罷斥。以致廢錮終身者比比矣。以外吏論之。職司錢穀者。非不勤于催科。而見徵之賦額全完。帶徵之參革忽及。薄于論功。而嚴于論罪。可惜也。職司刑名者。非不意平反。而有心失入者不任咎。無心失出者必罹罪。略其大案。而繩以微眚。可惜也。職司捕盜者。非不盡心搜緝。而詰捕之成效。未嘗紀功。一盜之獲。先已挂議。沒其勞績。而其計小疵。可惜也。諸如各項職官中。士庶百姓。亦有稱其廉幹精明者。而為地方受過。罣誤去官者。不能悉數。惟是一才一能。皆天所賦畀。以為 國家輔治之資。而偶以一節錮其終身。在一官之困阨猶淺。而揆之大造愛惜人才之意。實有舍置不得者。當如何愀然動念耶。外吏如此。更進推之 輦轂之下。大小臣工。數年以來。甯無因公罣誤。小過罷斥者乎。伏念天之生才。如地之產木。梁棟之姿。每以風霜摧折。而後成其大用。求真才于廢棄之內。其感激圖報之心。尤倍于尋常萬萬也。臣懇 皇上敕部。將內外大小臣工。分別罣誤緣由。其中果有才能可錄者。仍行甄用。庶葑菲亦邀採錄之恩。而朝廷愈收得人之效矣。
請定京官久任之法疏
王命岳
臣觀自古興朝致治。皆由官多久任。我 朝設官分職而外。各省兩司郡邑。猶行三年考績之法。在京自京堂而上。有半載一遷者。有一二月一遷者。蓋緣缺一正卿。必陞一亞卿。缺一亞卿。必取諸司寺。於是右者轉左。少者轉正。丞者轉少。故陞一官而舉朝之官皆陞也。臣思 朝廷建立百官。將為諸臣名位顯榮計乎。抑為 國家料理庶事計乎。夫人之才智。不甚相遠。初授一官。百事茫然。數月而後知其大略。又數月而後知其節目。又數月而後悉其情弊。雖甚奇才英敏。初不得不問諸吏胥。迨經事既久。肯綮熟嘗。而下人始無所逃其照。此久任之效也。今也不然。其歷任半載者。署中典故。纔略通曉。而此身已為他衙門所有矣。其歷任一二月者。跋前疐後。未知所措。忽更一署。又復如是。以故廨有十年之吏堂。無百日之官。官生吏熟。官暗吏明。線索在下。百弊叢興。諸臣之官階日崇。而各衙門之政事日壞矣。今欲矯其偏。非久任斷斷不可。久任則歷事久而陞遷遲。歷事久則職業修。陞遷遲則名器重。名器重則 朝廷尊。職業修則郅隆奏。而且人絕僥倖之心。仕靜凌躐之氣。所謂一舉而數善皆備也。伏乞 敕下吏部詳議。凡正卿亞卿必滿三年之考。其餘卿寺或宜滿三年。或量滿兩載。酌妥具奏。以便永遠遵行。將唐虞庶績咸熙之盛。可再見於今日矣。毋徒因循現行事例。而不更求良法也。
謝頒遇變 諭旨陳言疏嘉慶十九年
兩廣總督蔣攸銛
昨歲季秋之事。莠民倡亂。非復人類。雷厲風行。神人共憤。立殲首逆。旋殄邪氛。於是感 天祖之垂佑。敕威愛之並施。推本乎實心實政。而曲加 軫念於官民交困之由。此誠 堯舜之用心也。臣回環跽誦。跼蹐靡甯。自恨才識庸淺。無以仰答 高深。竊思 盛世之民。地大物博。生齒日繁。以致難于家給人足。固非如前代事事取資民力。賦役煩興之困也。今之州縣。固有彌補。有攤捐。有民欠。然為牧令者。果其勤聽斷。緝盜賊。束胥役。寓撫字於催科。則善政得民心。百里之內。必有自然之利以贍之。再能制節謹度。量入為出。公私皆可不廢。亦非復供億累萬。賄賂公行之困也。皆由表率不肅。以致吏治不清。吏治不清。以致民風日敝。凡所以激勸維持。培養良有司以培養斯民者。全賴督撫兩司之公正明斷。而去民較近察吏最親。承上達下。以佐督撫等耳目之不逮。則道府之任更專。而知府為尤要。亦惟知府為尤難。同一府也。此縣之情形不同彼縣。均一縣也。彼鄉之習氣不比此鄉。其茫然不知者無論已。真能知之。而積重之勢。既恐無其才。有其才矣。而掣肘之情。未必獲於上。是外任官莫難於知府。且今日之府道。即異日之藩臬督撫也。知府得其人。而上司假以事權。則州縣必無濫竽之患。知府非其人。則州縣無所準則。督撫終多隔膜之形。其知府之持正者。或洊陞本省大吏。固可為此邦官民之福。若知府之趨時者。而為本省大吏。亦倍貽人心風俗之憂。是外任官莫要于知府。此臣服官三十年。心焉數之。歷歷不爽者。大僚固屬吏之源。而京員尤外官之本。天下之道府由牧令起家者十之二三。由部院外擢者十之七八。誠以司員者。可以持進退准駁之衡。俾之練習日深。通今不致於泥古。然後敷施有本。坐言即所以起行。臣前官翰林時。見部院官公議尚明。每遇京察之年。某部院應保某某員。眾口僉詞。迨薦牘一出。果相符合。今之各直省封疆。大半皆此其選。聞近來部院司員。輿論無可揣度。實因卓著之少其人。此非今之人必不昔若也。亦非部院大臣不願拔其尤也。推原其故。一則滿員之廕生太易。一則漢員之捐班太多。廕生類皆英俊。吏事當有家傳。然較之中書筆帖式。一二十年繕本立稿。循序而進者。其歷練之淺深。甘苦迥別。捐班未始無人才。川運例即有六部司員。而近年獨形冗雜者。則以屢次捐例人多充塞之故。名為學習。不過循分行走。隨同畫稿。即可無所短長。堂官難以甄別。非比府州縣。才質庸劣者之可立見其短也。而郎中一經得缺。按資試俸。不出十年。截取外選。即任道府。方其在部之日。占缺繁多。
既使正途出身者淹內轉而成廢。其捐班中富豪子弟。用度奢華。尤使正途出身之司員。耳濡目染。日為轉移。講求服食起居。任意揭借利債。迨至一麾出守。欲顧操守而不能。雖有美材。皆成棄物。其關係實非淺鮮。可否 敕下部臣。於分部之廕生捐納各員。隨時考核。其於部務不甚相宜者。即奏明以同知通判遞降外用。分發各省差遣歷試。冀可漸供器使。而各曹各缺。庶不至日形壅滯矣。又數月以來。疊奉 諭旨。諄諄嚴甄別以澄汰衰庸。減處分以保全幹吏。所以為地方人才計者。無微不至。第恐汰去之而後來者猶是等倫。保全之而進用者不無冒濫。究無以仰副 勤求治理之盛心。臣愚昧之見。今之才守克兼。沈於下位者。不乏其人。似當 敕令公正大臣。選擇聲名較優之員。多為保薦。恭候 聖明鑒別。擇其名實相副者。遞加超擢。使之分布中外。以收連茹彙征相觀而善之益。由是而藩臬道府。人人稱職能。下以為州縣之表率。上以為督撫之始基。賢者日進。不肖日退。爭自赴於釐工熙績之途。吏治蒸蒸日上。和氣致祥。自必豐年屢告。民生裕而民志甯也。抑臣更有陳者。任事之與專擅。有義利之分。若一人毅然任事。即以專擅陷之。則眾口可以鑠金。人人樂推諉以苟全矣。協恭之與黨援有公私之別。若兩人同寅協恭。輒以黨援目之。則立異可以遠嫌。書吏得乘機而舞弊矣。此近今之積習使然。誠如 聖諭依違遷就。而不竭謀盡力。以實心行實政者。我 皇上燭照無遺。權衡悉當。所在為大臣者力除此習。不論人[己](已)。而祗論是非耳。至於翰林。固屬詞臣。而閣部顯要。多出其中。侍讀 內廷。責任尤重。自當崇實學。抑浮華。養成明體達用之才。不必專以文章課殿最。科道為 朝廷耳目之官。如果實心盡職。則地方大吏之優劣。得自輿論者為最詳。其有識見卓越。才品清正者。似當由京堂而擢卿貳。與翰詹衙門參用。以廣儲才。而各部院保送御史。亦當加意慎選。出具切考。不得輕以平庸充數。總之有治人無治法。而用人之道。因才因地因時。人無求備。而懲貪者不可宥其瑕。政在集思。而職要者弗可撓於眾。臣力小任重。勉供職守未遑。何敢為芻蕘之獻。然欽繹 訓謨。而僅以膚詞奏謝。更覺於心不安。茲因奉到 恩賞墨寶。感奮惕厲。謹瀝下忱。敬陳管蠡。伏乞 睿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