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學術二儒行(3)

與法鏡野先生書

羅有高

循復二。破經師之陋。發先聖昔賢之蘊。使後世學者即事為之著。求性命之歸。微顯一致。內外同條。誠不必外民生日用。空談名理。至于雕鞶藻繪。虛飾輪轅。愈無譏焉。善學者。苟得先生之緒言而講貫之。可以知所致力矣。雖然。本末先後之。亦有不可強合者。聖人作春秋。東規。西矩。南衡。北權。中繩。五則不爽。萬物就裁。其本在于學易。學易之本。在于謹彝倫。慎言行。內之于禮。人之彝倫言行壹于禮。則性復仁。全措之正施之行。變化生而經緯天地之事起。此聖人所自盡。而願天下萬世同歸而無岐者也。南宋諸大儒。所為固固持堯舜孔孟之道于國事倥之會者。此春秋之義也。謂別無說以易之也。道不可以二故也。孟子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堯者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者治民。賊其民者也。建三才。橫六合。一道而已。二之則惑。反之則亂。禮大傳所云。不可變革者也。亦即先生所云滄海橫流。經常大義。确乎可知者也。南宋之君。不能勉強。信用不專。諸大儒之說。未嘗一日得施于行事。是以卒成為南宋也。孟子述唐虞三代于戰國擾攘之時。朱陸陳誠正義利之辨于南宋南北交訌之日。其揆一也。先生答懷庭書。謂南宋儒先不識時宜。持方柄而內圜鑿乎。夫所云時宜者。立權度量。攷文章。改正朔。易服色。異器械。殊徽號。得與民變革者也。聖人鼓舞盡神。化裁盡利。既竭聰明焉。至于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則無所謂時宜也。南宋諸大儒之所諍論。天經也地義也人行也。烏得而不斤斤也。先生其熟思之。懷庭云亡。吾道益孤。每過虎坊橋。輒有腹痛之感。近公復解組。其出處令人敬慕。去先生之居未遠。可以往復。尊著繕寫成。務令朋好盡意斟酌。歸于至善。勿留遺憾。

答衍善問經學書

戴祖啟

汝欲知經學之說乎。今之經學。非古之經學也。學經必暗誦五經之正文。潛玩功令所立之註訓。旁及諸家。漸有心得。反之身心。體究親切。措之民物。實可施行。一言而獲終身之益。一句而尋無窮之味。日就月將。心醉神化。夫然故觀其容貌。則沖和靜重。可望而知也。察其氣質。則溫良恭儉。可樂而玩也。稽其行事。則中正平易。可述而知也。誦其文詞。則淵懿樸茂。可愛而傳也。施之天下國家。則明通公溥。不習而無不利也。功烈于是乎出。忠孝廉恥於是乎生。文章於是乎根深而柢固。古之學經者如此。今之經學則不然。六經之本文。不必上口。諸家之義訓。無所動心。所習者爾雅說文之業。所證者山經地志之書。相逐以名。相高以聲。相辨以無窮。其實身心不待此而治也。天下國家不待此而理也。及其英華既竭。精力消耗。珠本無有。櫝亦見還。則茫然與不學之人同耳。吾家東原痛悔之。晚嬰末疾。自京師與余書曰。生平所記都茫如隔世。惟義理可以養心耳。又云吾向所著書。強半為人竊取。不知學有心得者。公諸四達之衢。而人不能竊也。世俗之士。方沒溺於科舉之文。藉聖經為禽贄。等古字於蟲書。陋劣不堪。故吾於上所云。亦兼有取。今之所謂漢學。亦古三物教民之一。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遺。雖不能備。或亦庶幾要在善學之而已。今海內之所推者。抱經盧學士。辛楣錢少詹事。此兩公者。能兼今人之所專。而亦不悖於古之正傳。故為獨出。而辛楣于諸經列史古文詞詩賦有韻四六駢體皆精之。天文地理算術。國家之典。世務之宜。問焉而不窮。索也而皆獲。可謂當代鴻博大儒矣。汝既師之。但當一心委命。必有所開。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其當看之書。及當識之人。另開在別幅。噫。古無所謂理學也。經學而已矣。夫子雅言詩書執禮。興立成於詩於禮於樂。文章在是。性與天道亦在是。即程子得不傳之學。亦祇於遺經之中。不能理於經素。不能經於理虛。於是乎兩無成焉。末學支離。禪言幻渺。汝小子其慎之哉。

文士詆先儒論

閻循觀

予觀近代文士。以著述自命者。往往傅會經義以立言。然於程朱之學。則或者尋釁索疵。而深寓其不好之意。予惑焉。夫程朱之言。皆本六經也。學者苟近思而求之。則有以見其理之一。而本末之無殊致矣。然而攻之惟恐不勝者。則是未嘗致思於其間也。夫未嘗致思於其間。宜若六經之言。皆有所不好焉。然而崇之惟恐其不至者。則是於勢而不敢犯也。夫人雖甚愚。聞有非毀聖人者。則怒斥之矣。眾人皆以為嚴。而一人以為侮而不之顧。將如大惡大罪之犯眾誅焉。至於程朱去今未遠。無聖人之號。稍有異議。人亦不甚怪。於是以其宿怒積忤於六經之意。盡發舒於程朱。而不能復忍者。其勢也。又有說焉。文士所愛者辭也。六經之辭。古雅深奧。利於引据。增文章之光悅。故雖棄其實而猶取其華。程朱之言。直陳事理。或雜以方言。無雕琢之觀。華實兩無取焉。而其言又顯切近。今情事足以刺譏吾之所為。而大有所不利。則是安得不攻也哉。然不敢攻其大者何也。其大者君臣父子之經。修身治人之理。皆燦著於經。詆之則為詆經。詆經則犯眾誅。故不敢。乃取其訓詁字義考論故實之異於他說者。窮極其變。至剌剌累幅不已。或詆之為愚為愎。嗚呼。六經程朱之所傳者。非字義故實而[己](已)也。其道在於君臣父子之經。修身治人之理。人道之所以經緯。天地之所以貞固。鬼神之所以昭明者。皆在焉。如以字義故實而已。則古之善是者。宜莫如記醜而博之。少正卯而見棄於聖人何也。況其所據以攻程朱之說。又多程朱所辨而廢之者。而非其博聞之有不及也。然且呶呶焉不知止。多見其猥瑣陋劣而不智也甚矣。秦人有敬其老師而謾其師者。或問之。曰。老師衣紫師衣褐。或曰。然則非敬其老師也。敬紫也。今之尊六經以辭華。而侮程朱者。是敬紫之類也。

送萬季野先生之京師序

馮景

方今之患。士有市心。而無經術。風俗日敗壞而不可救。嘗與山陽顧在瞻言而痛之。在瞻曰。士無經術故至此。苟稍稍讀書明義理。必知自愛。有市心乃爾邪。予曰然。世之厭薄經術者。以為無適用。其巧於自媒者。涉其藩而緣飾之。便能立致通顯。鼓天下浮薄不才之子而從之。是市之尤者也。嘗謂經術之亡。不亡於厭薄者。而亡於緣飾者。然尚賴世有老師大儒。窮年樸學。心知古人之意。行[己](已)尺寸。而吾特惜乎其抱雌節而不鳴於世也。先生之道。純乎天隱。於學無所不貫。既絕意人事。徙以故人徐相國之招。禮聘三至。乃強起詣京師。不有得於身。必有得於友。由先生之道。可以禹貢治河。以春秋斷獄。以周官致太平。以三百五篇當諫書。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奚而不適用也。抑不惟是而[己](已)。聞先生之清節。凡緣飾儒術相持為市者。必知所愧勵。今之患庶其有瘳乎。先生至京師。以予言示在瞻何如也。

送張少淵試禮部序

張海珊

今天下大弊。在名實之不覈。上之所以求乎下者。未嘗不以實也。而下乃冒乎至美之名以應其上。夫使相與為名。則尚可苟且以致治。最可患者。恃名之掩覆粉飾其外。而內緣以為奸。及其後天下既已忘乎其名。而苟有為之詰責。則猶將持空名以相拒。而上卒無如之何。此天下所以寖寖乎日趨于潰敗而不知覺也。制舉一事。人才之所從出。而 國家制治之源也。專其職者。主試學使以下。及學校之官。中年而考校。三年而賓興。問所以取之者。四子也。六藝也。名美矣盡矣。而漢唐對策之制。則命之第三場。使士子得切劘於時事。而有以自見其才。其所以試之者如此其詳也。然今天下之取士。有試之之法。而無教之之法。學使秩尊與士既絕。而 國家之文法務使之暌隔不相通。其三場之策疑可以展所欲言。則又恐主試學使與士子之得以潛通也。而禁之言時事。由是上未嘗以素教也。士亦未嘗以素學也。如是則雖堯舜之知人。我恐其無以得士矣。若夫學校之官。闒茸猥瑣。無一能舉其職者。而頑鈍嗜利者比比也。然而為學使者。率知而不問。夫以學使秩尊。而所以謝 國家者無他焉。則夫學校之職。無一舉者宜也。然則天下之大故可知已。上之所以取士者。第以其名。而未嘗責其實。則士之冒乎美名者。將隨上之所投。而無不可冒焉以相應。其一二矯矯自命之士。不安于故習。則又以向之不素教不素學之故。一旦置諸紛劇。遂眩掉迷罔。而無所措其手足。一跌而敗。則夫冒焉以應者。皆將引為鑒。而其習益堅持而莫破。而于是天下之事終不可為。嗟乎。庸庸者不足責。吾惜夫賢士大夫能自立不因循者。而亦託乎中庸之途。第冒焉以應也。雖然。 國家固亦有使之然者矣。一在文法密。一在忌諱多。天下之事。自六曹以下至州縣。一老吏居于中。鉤考審比。則雖命世之才。悉被鉗制而無能轉手運足。稍稍一試所欲為。今有備位九列。以疏文小小違式而鐫級矣。求之于古有諸乎。雖有殊能絕特之士。將汲汲焉救過不遑。而有餘力謀 國家事乎。故方其為士也。以忌諱之故。不使一言之得及于時事。及其任事。又不使一事稍軼於格令之外。一或不然。吏議隨之。不以為好事。則以為躁進。然則曷怪乎冒焉。以居者之多也。故愚竊以為今之治。首在省虛文而覈名寔。事事求其實。使名不得以相冒。循乎其名。則其實亦不得以稍誣。而制治之源。尤在制舉一事。一事舉則其餘將次第以舉。而所以教之之法。自四子六經外。必于天下之務使相講求。庶乎一旦居其位。不至眩掉迷罔。而為吏胥之所制。雖然。余之說聖君賢相所樂聞。而忌諱者所必黜也。我友少淵亦未嘗切劘于世事者。于是計偕北上。服王官有日矣。苟無志于從政。則此行為無名。苟將以政學也。吾恐日有所不給。然慎無冒焉以相安之猶夫人也。

寄張墨莊書

陳宏謀

士子實學。全在講究於平時。非可勦襲於臨試。近揣其弊。似有二種。一則作文不解書理。師生案頭。止守時下講章一部。不問精切與否。于經書語句。觀大意。即欲敷衍為文。全無體認親切之處。文不足以載道。學何能以經世。一則秀才讀書。惟知學古。不知居今。應試文策。考據雖詳。記誦雖博。然多泥于古而戾于今。及入仕途。未免拘迂鮮通。方枘圓鑿。不相入。世人以讀書人為無用。皆由于此。其故總緣不留心邸報之故。黃陶庵先生因館于某當事家。每日備閱章疏抄報。故為文皆切實不浮。可以坐言起行。愚意城鄉學館中俱令看邸報。或寒生力有不能。則同邑同館數人同看。費亦無多。凡近日  朝廷用人行政及內外諸臣工條奏皆得見聞。使之增長識見。見之文策自更親切。不愧通儒矣。士人惟功名得失。可以聽之于數。至于學問器識。全由人事。有一分工夫。便有一分進益。處可以用功之境。值可以用功之時。而因循錯過。不但他人見輕。即自[己](已)亦不免于後悔。學問要看勝于我者。境遇要看不如我者。隨時隨事。以此著想。則無自足自棄之病。亦省多少希冀妄想矣。范文正秀才時以天下為[己](已)任。王文正平生志不在溫飽。夫誠能以天下之溫飽為[己](已)任。則又何暇知有自[己](已)之溫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