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注〕任手之自握,非獨得也。
〔疏〕找,拘寄,勞#23倦者,為其淳和與玄道至德同也。
終日視而目不嘖,偏不在外也。
〔注〕任目之自見,非係於色也。
〔疏〕暄,動也。任眼見視,視不動目,不偏滯於外塵也。
行不知所之,
〔注〕任足之自行,無所趣。
〔疏〕之,往也。泛若不繫之舟,故雖行而無所的詣也。
居不知所為,
〔注〕縱體而自任也。
〔疏〕恬淡無為,寂寞之至。
與物委蛇,
〔注〕斯順之也。
〔疏〕接物無心,委曲隨順。
而同其波。
〔注〕物波亦波。
〔疏〕和光混述,同其波也。
是衛生之經已。
〔疏〕總指已前,結成義也。
南榮趣曰:然則是至人之德已乎?
〔注〕若#24能自改而用此言,更欲目#25謂至人之德。
〔疏〕如前所說衛生之經,依而行之,合於玄道。至人之德,止此可乎?
曰:非也。是乃所謂冰解凍釋者,
〔注〕能乎,明非自爾。
〔疏〕南榮拘束仁義,其日固久,余聞聖教,方解衛生。譬彼冬冰,逢玆春日,執滯之心,於斯釋散。此因學致悟,非率自然。能乎,明非真也。此則老子答越之辭也。
夫至人者,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
〔注〕自無其心,皆與物共。
〔疏〕夫至人無情,隨物興感,故能同蒼生之食地,共常品,而樂天。交,共也。
不以人物利害相櫻,不相與為怪,不相與為謀,不相與為事,
〔疏〕摟,擾亂也。夫至人虛心,順世,與物同波,故能息怪異於常生,絕謀談於黎首。既不以事為事,何利害之能擾乎。
鯈然而往,恫然而來。是謂衛生之經已。
〔疏〕重舉前文,結成其義。
曰:然則是至乎?
〔注〕謂己便可得此言而至邪。
〔疏〕謂聞此言,可以適極。南榮不敏,重問老君。
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兒子乎?
〔注〕非以此言為不至也,但能聞而學者,非自至耳。苟不自至,則雖聞至言,適可以為經,胡可得至哉。故學者不至,至者不學也。
〔疏〕夫云能者,獎勸之辭也。此言雖至,猶是荃蹄,既曰告汝,則因稟學。然學者不至,至者不學,在荃異魚,故曰未也。此是老子重答南榮。
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疏〕虛沖凝淡,寂寞無情,同槁木而不榮,類死灰而忘照。身心既其雙遣,何行動之可知乎。衛生之要也。
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
〔注〕禍福生於失得,人災由於愛惡。今槁木死灰,無情之至,則愛惡失得無自而來。
〔疏〕夫禍福生乎得喪,人災起乎美惡。今既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得喪兩忘,美惡雙遣,尚無冥昧之責,何入災之有乎。
宇泰定者,發乎天光。
〔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則真所發者天光耳,非人耀。
〔疏〕夫身者神之舍,故以至人為道德之器宇也。且德宇安泰而靜定者,其發心照物,由乎自然之智光。
發乎天光者,人見其人#26,
〔注〕天光自發,由人見其人,物見其物。物各自見而不見彼,所以泰然而定也。
〔疏〕几庸之人,不能測聖,但見韋於眾庶,不知天光遐照也。
人有脩者,乃今有恆;
〔注〕人而脩人,則自得矣,所以常泰。
〔疏〕怛,常也。理雖絕學,道亦資求,故有真脩之人,能會凝常之道也。
有恆者,人舍之,天助之。
〔注〕常泰,故能反居我宅而自然#27獲助也。
〔疏〕體常之人,動以吉會,為蒼生之所舍止,皇天之所福助,不亦宜乎。
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之所助,謂之天子。
〔注〕出則天子,處則天民,此二者俱能。以泰然而自得之,非為而得之也。
〔疏〕出則君后,處則逸人,皆以臨道體常,故致斯功者也。
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辯者,辯其所不能辯也。
〔注〕几所能者,雖行非為,雖習非學,雖言非辯。
〔疏〕夫為於分內者,雖為也不為,故雖學不學,雖行不行,雖辯不辯,豈復為於分外,學所不能邪。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注〕所不能知,不可彊知,故止斯至#28。
〔疏〕率其所能,止於分內,所不能者,不彊知之,此臨學之至妙。
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注〕意雖欲為,為者叉敗,理終不能。
〔疏〕若有心分外,即不以分內為是者,斯敗自然之性者也。
備物以將形,
〔注〕因其自備而順其成形。
〔疏〕將,順也。夫造化洪鑪,物皆備足,但順成形,於理問學。
藏不虞以生心,
〔注〕心自生耳,非虞而出之。虞者,億度之謂。
〔疏〕夫至人無情,物感斯應,包藏聖者智,遇物生心,終不預謀所為虞度者也。
敬中以達彼,
〔注〕理自達彼耳,非慢中而敬外。
〔疏〕中,內智也。彼,外境也。敬重神智,不敢輕染,智既凝寂,境自虛通。
若是#29而萬惡至者,皆天也,
〔注〕天理自有窮通。
而非人也,
〔注〕有為而政惡者乃是人。
〔疏〕若文王之拘美里,孔子之困匡人,智非不明也,人非不聖也,而遭斯萬惡窮否者,蓋由天時運命耳,豈人之所為哉。
不足以滑成,
〔注〕安之苦命,故其成不滑。
〔疏〕滑,亂也。體道會真,安時達命,縱遭萬惡,不足以亂於大成之心o
不可內於靈臺。
〔注〕靈臺者,心也,清暢,故憂息不能入。
〔疏〕內,入也。靈臺,心也。妙體空靜,故世物不能入其靈臺也。
靈臺者有持,
〔注〕有持者,謂不動於物耳,其實非持。
〔疏〕惟貴能持之心,竟不知所以也。
而不知其所持,
〔注〕若知其所持則持之。
而不可持者也。
〔注〕持則失也。
〔疏〕若有心執持,則失之遠矣,故不可也。
不見其誠己而發,
〔注〕此妄發作。
每發而不當,
〔注〕發而不由己誠,何由而當。
〔疏〕以前顯得道之士智照光明,此下明喪真之人妄心乖嘿#30。誠,實也。未曾反照實智而輒#31妄發迷心,心既不真,故每乖實當也。
業入而不舍,
〔注〕事不居其分內。
〔疏〕業,事也。世事櫻擾,每入心中,不達違從,故不能舍止。
每#32更為失。
〔注〕發由己誠,乃為得也。
〔疏〕每妄發心,綠逐前境,自謂為得,翻更喪真。
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問#33之中者,鬼得而誅之。
〔疏〕夫人鬼幽顯,乃日殊塗,至於推誠履信,道理無隔。若彼乖分失真,叉招報應,偉怨相感,所以遭誅,則材伯彭生之類是也。
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後能獨行。
〔注〕幽顯無愧於心,則獨行而不懼。
〔疏〕幽顯二塗,分明無譴,不犯於物,故獨行不懼也。
券內者,行乎無名;
〔注〕券,分也。夫遊於分內者,行不由於名。
〔疏〕券,分也。無名,道也。履道而為於分內者,雖行而無名進也。
券外者,志乎期費。
〔注〕有益無益,期欲損己以為物也。
〔疏〕期,卒也。立志矜矯,游心分外,終無成益,卒有費損也。
行乎無名者,唯庸有光;
〔注〕本有斯光,因而用之。
〔疏〕庸,用也。游心無名之道者,其所用智,日有光明也。
志乎期費者,唯賈人也,
〔注〕雖己所無,猶借彼而販賣也。
〔疏〕志求之分外,要期聲名而貪損神智者,意唯名利,猶高價販賣之人。
人見其歧,猶之魁然。
〔注〕夫期費者,人已見其趺矣,而猶自以為安。
〔疏〕企,危也。魁,安也,銳情責取,分外企求,他人見其危乎,猶自以為安隱,愚之至也。
與物窮者,物入焉;
〔注〕窮,謂終始。
〔疏〕舍止之謂也。物我冥符而窮理盡性者,故為外物之所歸依之也。
與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
〔注〕且,謂券外而趺者。趺者不立,焉能自容。不能自容,焉能容人。
人不獲容則去也。
〔疏〕聊與人涉,苟且於浮華,責利求名,身尚矜企,心靈躁競,不能自容,何能容物邪。
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
〔注〕身且不能容,則雖己非己,況能有親乎。故盡是他人。
〔疏〕褊狹不容,則無親愛;既無親愛,則盡是他人。逆件既多,偉敵非少,欲求安泰,其可得乎。
兵莫僭于志,模鄒為下;
〔注〕夫志之所摟,焦#34火凝水#35,故其為兵甚於劍戰也。
〔疏〕兵戈,鋒刃之徒,鎮娜,良劍也。夫僭毒傷害,莫甚乎心。心志所綠,不疾而速,故其為損害甚於鎮娜。以比#36校量,劍戰為下。
寇莫大於陰陽,無所逃於天地之問。
〔疏〕寇,敵也。域心得喪,喜怒戰於胸中,其寒凝水,其熱焦火,此陰陽之寇也。夫助敵巨寇,猶可逃之,而兵起內心,如何避邪。
非陰陽賊之,心則使之也。
〔注〕心使氣,則陰陽徵結於五藏而所在皆陰陽也,故不可逃。
〔疏〕此非陰陽能賊害於人,但由心有躁競,故使之然也。
道通,其分也#37,其成也毀也。
〔注〕成毀無常分而道皆通。
〔疏〕夫物之受氣,各有崖限,妍醜善惡,察分毀成。而此謂之成,彼謂之毀,道以通之,無不備足。
所惡乎分者,其分也以備;
〔注〕不守其分而求備焉,所以惡分也。
〔疏〕夫榮辱壽夭,稟自天然,素分之中,反己備足。分外馳者而求備焉,游心是非之境,惡其所受之分也。
所以惡乎備者,其有以備。
〔注〕本分不備而有以求備,所以惡備也。若其本分素備,豈惡之哉。
〔疏〕造物已備而嫌惡之,豈知自然先已備矣。
故出而不反,見其鬼;
〔注〕不反守其分內,則其死不久。
〔疏〕夫出愚惑,妄逐是非之境而不能反本還原者,動之死地,故見為鬼#38也。
出而得,是謂得死。
〔注〕不出而無得,乃得生。
〔疏〕其出心逐物,遂其欲情而有所獲者,此可謂得死滅之本。
滅而有實,鬼之一也。
〔注〕已滅其性矣,雖有斯生,何異於鬼。
〔疏〕迷滅本性,謂身實有,失死不殊,故與鬼為一也。
以#39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
〔注〕雖有斯形,苟能曠然無懷,則生全而形定也。
〔疏〕象,似也。雖有斯形,似如無者,即形非有故也。曠然忘我,故心靈和光而止定也。
出無本?
〔注〕欽然自生,非有本。
入無家。
〔注〕欽然自死,非有根。
〔疏〕出,生也,入,死也。從無出有,有無根原,自有還無,無乃無竅穴也。
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
〔疏〕剽,末也,亦原二也。本亦作探字,今隨字讀云。言從無出有,實有此身,推索因由,意#40無處所,自古至今,甚為長遠,尋求今古#41,竟無本末。
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
〔注〕言出者自有實耳,其所出無根竅以出之。
〔疏〕有所出而無竅穴者,以凡觀之,謂其有實,其實不有也。
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
〔注〕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窮處。
〔疏〕宇者,四方上下也。方物之生,謂其有實,尋責宇中,竟無來處。宇既非矣,處豈有邪。
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
〔注〕宙者,有古今之長,而古今之長無極。
〔疏〕宙者,往古來今也。時節賒長,謂之今古,推求代叔,竟無本末。宙既無矣,本豈有邪。
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42而無見其形。
〔注〕死生出入,皆欽然自爾,無所由,故無所見其形。
〔疏〕出入,由生死也。謂其出入生死,故有出入之名,推窮性理,竟無出入處所之形而可見也。
是謂天門。
〔注〕天門者,萬物之都名也。謂之天門,猶云眾妙之門也。
〔疏〕天者,自然之謂也;自然者,以無所由為義。言萬有皆無所從,莫測所以,自然為造物之門戶也。
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
〔注〕死生出入,皆欽然目爾,未有為之者也。然有聚散隱顯,故有出入之名;徒有名耳,竟無出入,門其安在乎?故以無為門。以無為門,則無門也。
〔疏〕夫天然之理,造化之門,徒有其名,竟無其實,而一切萬物,從此門生,故郭注云以無為門。以無為門,則無門矣。
有不能以有為有,
〔注〕夫有之未生,以何為生乎?故必自有耳,豈有之所能有乎。
〔疏〕有既有矣,焉能有有?有之未生,誰生其有?椎求淅有,竟無有也。
必出乎無有。
〔注〕此所以明有之不能為有而自有耳,非謂無能為有也。若無能為有,何謂無乎。
〔疏〕夫已生未生,二俱無有,此有之出乎無有,非謂此無能生有。無若生有,何謂無乎。
而無有一無有。
〔注〕一無有則遂無矣。無者遂無,則有自欽生明矣。
〔疏〕不問百非四句,一抄皆無,故謂一無有。
聖人藏乎是。
〔注〕任其自生而不生生。
〔疏〕玄德聖人,冥真契理,藏神隱智,其在玆乎。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疏〕玄古聖人,得道之士,知與境合,故稱為至。
惡乎至?
〔疏〕何至所由,有何為至?
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弗可以加矣。
〔疏〕此顯至之體狀也。知既造極,觀中皆空,故能用諸有法,未曾有一物者也,可謂精微至極,窮理盡性,虛妙之甚,不復可加矣。
其次以為有物矣,
〔疏〕其次以下,未達真空,而諸萬境,用為有物也。
將以生為喪也,
〔注〕喪其散而之乎聚也。
以死為反也,
〔注〕還融液也。
〔疏〕喪,失也。流俗之人,以生為得,以死為喪。今欲反於迷情,故以生為喪,以其無也;以死為反,反於空寂,雖未盡於至妙,猶齊於死生。
是以分已。
〔注〕雖欲均之,然已分也。
〔疏〕雖齊死生,猶見死生之異,故從非有而起分別也。
其次曰始無有,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無有為首,以生為體,以死為屍;孰知有無死生之一守#43者,吾與之為友。
〔疏〕其次以下,心知稍閤,而始本無有,從無有生,俄頃之問,此生彼滅。故用無為其頭,以生為其形體,以死為其屍。誰能知有無生死之不二而以此脩守者,莊生狎而友朋#44,斯人猶難得也。
是三者雖異,公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