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疏〕操執權柄,恐失所以戰慄;拾去威力,喪去所以憂悲。
而一無所鑒,以闖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注〕言其知進而不知止,則#23性命喪矣,所以為戮。
〔疏〕是富好權之人,心靈愚暗,唯滯名利,一無鑒識,豈能聞見玄理而休心息智者乎。如是之人,雖復楚戮未加,而情性以困,故是自然刑戮之民。
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
〔疏〕夫怨敵必殺#24,恩惠須償,分內自取,分外與他,臣子諫上,君父教下,應青春以生長,順素秋以殺罰,此八者治正之器,不得不用之也。
唯循大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關矣。
〔注〕守故不變,則失正矣。
〔疏〕循,順也。湮,塞也。唯當順於大理,隨於變化,達於物情而無滯塞者,故能用八事治之。正事合於正理,故日正者正也。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機之門擁而弗開。天門,心也。
孔子見老聰而語仁義。老聰曰:夫播糠咪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嘈#25膚,則通夕不寐矣。
〔注〕外物如之雖小,而傷性已大也。
〔疏〕仲尼滯於聖逵,故發辭則語仁義。夫播糠咪目,目暗故不能辯束西;蚊虻嚕膚,膚痛則徹宵不睡。是以外物雖微,為害爻巨。況乎仁非天理,義不率性,拾己效他,喪其本性,其為害也,豈咪目嚕,膚而已哉。嚕,齧也。
夫仁義懵#26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
〔注〕尚之以加其性,故亂。
〔疏〕仁義慘毒,甚於蚊虻,憤#27憤吾心,令人煩問,擾亂物性,莫大於此。一本亦作憤字者#28,
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朴,
〔注〕質全而仁義著。
吾子亦放風而動,總#29德而立矣,
〔注〕風自動而依之,德自立而秉#30之,斯易持易行之道也。
〔疏〕放,縱任也。欲使蒼生喪其淳樸之性者,莫若絕仁棄義,則反冥我極也。仲尼亦宜放無為之風教,隨機務而應物,總虛妄之至德,立不測之神坊。亦有作放#31,方往反。放,依也。
又奚傑#32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注〕言夫揭仁義以趨道德之鄉,其猶擊鼓而求逃者,無由得也。
〔疏〕建,擊。傑然#33,用力貌。夫揭仁義以趨道德之鄉,何異乎打大鼓以求逃亡之子,故鼓聲大而亡子遠,仁義彰而道德廢也。
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注〕自然各已足。
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
〔注〕俱自然耳,無以偏向。
〔疏〕浴,酒也。染緇曰黔。黔,黑也。辮者,別其勝負也。夫鵠白烏黑,稟之自然,豈須日日浴染,方得如是。以言物性,其義例然。然黑白素樸,各足於分,所遇斯適,故不足於分,所以論勝負。亦言:辮,變也,黑白分定,不可變白為黑也。
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
〔注〕夫至足者忘名譽,忘名譽乃廣耳。
〔疏〕修名立譽,招物觀視,此乃狹劣,何足自多。唯恐遣名譽,方可稱大耳。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陶以濕,相濡以沫,
〔注〕言仁義之譽,皆生於不足。
不若相忘於江湖。
〔注〕斯乃忘仁而仁者也。
〔疏〕此總結前文,斥仁義之弊。夫泉源枯竭,魚傳沬以相濡;樸散淳離,行仁義以濟物。及其江湖浩蕩,各足所以相忘;道德深玄,得性所以虛淡。既江湖比於道德,濡沬方於仁義,以此格量,故不同日而語矣。
孔子見老聘歸,三日不談。
〔疏〕老子方外大聖,變化無常,不可測量,故無所談說也。
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聘,亦將何規哉?
〔疏〕不的姓名,直云弟子,當是升堂之類,共發此疑。既見老子,應有規誨,何所聞而三日而不談也?
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
〔注〕謂老聘能變化。
〔疏〕夫龍之德,變化不怛。以況至人隱顯無定,故本合而成,妙體窈冥;述散而起,文章煥爛。
乘乎雲氣而養乎陰陽。
〔注〕言其因御無方,自然已足。
〔疏〕言至人乘雲氣而無心,順陰陽而養物也。
予口張而不能嘖#34,予又何規老聰哉。
〔疏〕嘖,合也。心懼不定,口開不合,復何容暇聞規訓之言乎。
子貢曰:然則人#35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動如天地者乎?
〔疏〕言至人其處也若死尸之安居,其出也似龍神之變見,其語也如雷霆之振響,其默也類玄理之無聲,是以奮發機動,同二儀之生物者也。既而或處或出,或語或默,豈有出處語默之異而異之哉。然則至人鈴有出處默語不言之能,故仲尼見之,口而#36不能合。
賜亦可得而觀乎?遂以孔子聲見老聰。
〔疏〕賜,子貢名也。子貢欲至#37觀至人龍德之相,遂以孔子聲教而往見之。
老聰方將倨堂而應,微曰:予年運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
〔疏〕倨,企#38也。運,時也。老子自得從容,故企堂敖誕,物感斯應,發微其言。予年衰邁,可以教戒我乎?
子貢曰:夫三王#39五帝之治天下不#40同,其係聲名一也。而先生獨以為非聖人,如何哉?
〔疏〕澆淳漸異,步驟有殊,用力用兵,逆順斯異,故云不同,聲名令聞,相係一也。先生乃排三王為非聖,有何意旨,可得聞乎?
老聘曰:小子少進。子何以謂不同?
〔疏〕汝少進前,說不同所由。
對曰:堯授舜,舜受禹,禹用力而湯用兵,文王順紂而不敢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日不同。
〔疏〕堯舜二人,即是五帝之數,自夏禹以降,便是三王。堯讓舜,舜讓禹,禹治水而用力,湯伐桀而用兵,文王拘美里而順商辛,武王渡孟津而逆殷紂,不同之狀,可略言焉。
老聘曰:小子少進。余語汝三皇#41五帝之治天下。
〔疏〕三皇者,伏犧神農黃帝也。五帝,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也。治天下之治#42,列在下文。
黃#43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注〕若非之,則強哭。
〔疏〕三皇行道,人心淳一,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故親死不哭而世俗不非。鈴也非之,則強哭者眾。
堯之治天下,使民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44而民不非也。
〔注〕殺,降也。言親疏有降殺。
〔疏〕五帝行德,不及三皇,使子父兄弟更相親愛,為降殺之服以別親疏,既順人心,亦不非毀。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競,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
〔注〕教之速也。
〔疏〕舜是五帝之末,其俗漸澆,樸散淳離,民心浮競,遂使懷孕之婦,十月生子,五月能言。古者懷孕之婦,十四月而誕育,生子兩歲,方始能言。澆淳既革,故與古之乖異也。
不至乎孩而始誰,
〔注〕誰者,別人之意也。未孩已擇人,言其競教速成也。
〔疏〕未解孩笑,已識是非,分別之心,自此而始矣。
則人始有夭矣。
〔注〕不能同彼我,則心競於親疏,故不終其天年也。
〔疏〕分別既甚,不終天年,夭逝之始,起自虞舜。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
〔注〕此言兵有順,則天下已有不順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