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內篇人間世第四
與人群者,不得離人。然人問之變故,世世異宜,唯無心而不自用者,為能隨變所適而不荷其累也。
顏回見仲尼,請行。
〔疏〕姓顏,名回,字子淵,魯人也;孔子三千門人之中,總四科入室弟子也。仲尼者,姓孔,名丘,字仲尼,亦魯人,殷湯之後,生衰周之世,有聖德,即顏回之師也。其根由事逵,褊在儒史,今既解釋《莊子》,意在玄虛,故不復委碎載之耳。然人問事緒,儿紛完難,接物利他,理在不易,故寄顏孔以顯化導之方,託此聖賢以明心齋之衛也。孔聖顏賢耳。
曰:奚之?
〔疏〕奚,何也。之,適也。質問顏回欲往何處耳。
曰:將之衛。
〔疏〕衛,即殷紂之都,又是康叔之封,今汲郡衛州是也。此則顏答孔問欲行之所也。
曰:奚為焉?
〔疏〕欲往衛國,何所云為?重責顏生行李意謂矣。
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
〔注〕不與民同欲也。
〔疏〕衛君,即靈公之子劇積也,荒淫昏亂,縱情無道。其年少壯而威猛可畏,獨行凶暴而不順物心。顏子述己所聞以答尼父。
輕用其國,
〔注〕夫君人者,動叉乘人,一怒則伏尸流血,一喜則軒冕塞路。故君人者之用國,不可輕也。
〔疏〕夫民為邦本,本固則邦寧。不能愛重黎元,方欲輕蔑其用,欲不顛覆,其可得乎。
而不見其過;
〔注〕莫敢諫也。
〔疏〕強足以拒諫,辯足以飾非,故百固五懼而吞聲,有過而無敢諫者也。
輕用民死,
〔注〕輕用之於死地。
〔疏〕不凝動靜,泰然自安,乃輕用國民,投諸死地矣。
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
〔注〕舉國而輸之死地,不可稱數,視
之若草芥也。
〔疏〕蕉,草芥也。或征戰屢興,或賦稅煩重,而死者其數極多。語其多少,以國為量,若舉為數,造次難悉。縱恣一身,不恤百姓,視於國民,如藪澤之中草芥者也。
民其無如矣。
〔注〕無所依歸。
〔疏〕君上無道,臣子飢荒,非但無可奈何,亦乃無所歸往也。
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多疾。願以所聞思其#1則,庶幾其國有廖乎。
〔疏〕庶,冀也。幾,近也。疹,愈也。治邦寧謐,不假匡扶;亂國孤危,應須相#2練。顏生今將化衛,是以述昔所聞,思其稟受法言,冀其近於善道。譬彼醫門,多能救疾,方玆賢士,鈴能拯難,荒淫之病,無其疹愈者也。
仲尼曰:譆。若殆#3往而刑耳。
〔注〕其道不足以救彼息。
〔疏〕譆,怪笑聲也。若,汝也。殆,近也。孔子哂其衍淺,禾足化他,汝若往於衛,鈴遭刑戮者也。
夫道不欲雜,
〔注〕宜正得其人。
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
〔注〕若夫不得其人,則雖百醫守病,適足致疑而不能一愈也。
〔疏〕夫靈通之道,唯在純粹。鈴其宣雜則事緒繁多,事‘多則心中擾亂,心中擾亂則憂息斯起。藥病既乖,彼此俱困,己尚不立,焉能救物哉。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
〔注〕有其具,然後可以接物也。
〔疏〕諸,於也。存,立也。古昔至德之人,虛懷而進世問,叉先安立己道,然後拯救他人,未有己身不存而能接物者也。援引古人,以為鑒誡。
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注〕不虛心以應物,而役思以犯難,故知其所存於己者未定也。夫唯外其知以養真,寄妙當於群才,功名歸物而息慮遠身,然後可以至於暴人之所行也。
〔疏〕夫唯虛心以應務,忘智以養真,寄當於群才,歸功於萬物者,方可處涉人問,逗機行化也,今顏回存立己身,猶未安定,是非喜怒,勃戰胸中,有何庸#4暇,輒至於衛,欲諫暴君。此行未可也。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注〕德之所以流蕩者,矜名故也;知之所以橫出者,爭善故也。雖復桀坏,其所矜惜,無非善名也。
〔疏〕汝頗知德蕩智出所由乎哉?夫德之所以流蕩喪真,為矜名故也;智之所以橫出逾分者,爭善故也。夫惟善惡兩忘,名實雙遣者,故能萬#5德不蕩,至智不出者也。
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
〔注〕夫名智者,世之所用也。而名起則相軋,知用則爭興,故遣名知而後行可盡也。
〔疏〕軋,傷也。夫矜名則更相毀損,顯智則爭競路興。故二者並凶禍之器,盡不可行於世。
且德厚信征,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
〔疏〕矼,確實也。假且道德純厚,淌行確實,芳名令聞,不與物爭,而衛君素性頑愚,凶悖少鑒,既未達顏回之意氣,豈識匡扶之心乎。
而彊以仁義繩墨之言衛#6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
〔注〕夫投人夜光,鮮不按劍者,未達故也。今回之德信與其不爭之名,彼所未達也,而彊以七義準繩於彼,彼將謂回欲毀人以自成也。是故至人不役志以經世,而虛心以應物,誠信著於天地,不爭暢於萬物,然後萬物歸懷,天地不逆,故德音發而天下響會,景行彰而六合俱應,而後始以經寒暑,涉治亂,而不與逆鱗逢也。
〔疏〕繩墨之言,即五德聖智也。內之德性,衛君未達,而強用仁義之衛行於暴人之前,所述先王美言,鈴遭衛君僧惡,故不可也。
命之曰舊人。苜人者,人必反苗之,
〔注〕適不信受,則謂與己爭名而反害之。
〔疏〕命,名也。衛侯不達汝心,謂汝苜害於己,既遭疑貳,叉被反苜故也。
若殆為人蕾夫。且苟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
〔注〕苟能悅賢惡愚,聞義而服,便為明君也。苟為明君,則不若#7無賢臣,汝往亦不足復奇;如其不爾,往叉受害。故以有心而往,無往而可;無心而應,其慶自來,則無往而不可也。
〔疏〕殆,近也。夫,欺也。汝若往衛,鈴近危亡,為暴人所災害,深可欺也。且衛侯苟能悅愛賢人,憎惡不肖,故當朝多君子,屏黜小人,己有忠臣,何求於汝。至於彼,亦何異彼人。既與無異,去便無益。
若唯無韶,王公必將乘人而國其捷。
〔注〕汝唯有寂然不言耳,言則王公爻乘人以君人之勢而角其捷辮,以距練飾非也。
〔疏〕詔,言也。王公,衛侯也。汝若至#8衛,唯當默然爾不言,若有箴規,爻遭戮辱。且衛侯恃千乘之勢,用五等之威,飾非距諫,闕其捷辮,汝既恐怖,何暇匡扶也。
而目將熒之,
〔注〕其言辯捷,使人眼眩也。
〔疏〕熒,眩也。衛侯雖荒淫暴虐,而甚使辮聰明,加恃人君之威,陵藉忠諫之士,故顏回心生惶怖,眼目眩惑者也。
而色將平之,
〔注〕不能復自異於彼也。
〔疏〕縱有練心,不敢顯異,顏色靡順,與彼和平。
口將營之,
〔注〕自救解不暇。
〔疏〕衛侯位望既高,威嚴可畏,顏生恐禍及己,憂懼百端,所以口舌自營,略無容暇。
容將形之,
〔疏〕形,見也。既懼災害,故委順面從,擊腮曲拳,形述斯見也。
心且成之。
〔注〕乃且釋己以從彼也。
〔疏〕豈直外形從順,亦乃內心和同,不能進善而更成彼惡故也。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注〕適不能救,乃更足以成彼之盛。
〔疏〕以,用也。夫用火救火,猛燎更增;用水救水,波浪彌甚。故顏子之行,適足衛侯之暴,不能匡勸,可謂益多也。
順始無窮,
〔注〕尋常守故,未肯變也。
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
〔注〕未信而練,雖厚為害。
〔疏〕汝之忠厚之言,近不信用,則雖誠心獻替,而叉遭刑戮於暴虐君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樞批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
〔注〕居#9下而任上之憂,比干,非其
事也。'
〔疏〕鎰法,賊民多殺日桀,殘義損善日紂。姓關,字龍逢,夏桀之賢臣,盡誠而遭斬首。比干,殷紂之庶叔,忠諫而被剖心。偃扮,猶愛養也。拂,違#10戾也。此二子者,並古昔良佐,修飾其身,伏#11行忠節,以臣下之位,憂君上之民,臣有德而君無道,拂戾其君,咸遭戮辱。援古證今,足為龜鏡。是知顏回化衛,理未可行也。
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是好名者也。
〔注〕不欲今臣有勝君之名也。
〔疏〕擠,墜也,陷也,毒也。夏桀殷紂,無道之君,不自揣量,猶責令譽,故因賢臣之修飾,肆其鴆毒而啗#12之。意在爭名逐利,遂至於此故也。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
〔注〕夫暴君非徒求恣其欲,乃復求名,但所求者非其道耳。
〔疏〕堯禹二君,已具前解。叢枝,胥敖,有扈,並是國名。有扈者,今雍州鄂縣是也。宅無人日墟,鬼無後日厲。言此三國之君,悉皆無道,好起兵戈,征伐他國。豈唯責求實利,亦乃規覓虛名,遂使境域丘墟,人民絕滅,身遭刑戮,宗廟顛現。責名求實,一至如斯,今古共知,汝獨不聞也。
名實者,聖人之#13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
〔注〕惜名食欲之君,雖復堯禹,不能勝化也,故與眾攻之,而汝乃欲空手而往,化之以道哉?
〔疏〕夫庸人暴王,責利求名,雖復堯禹聖君,不能懷之以德,猶興兵眾,問罪夷凶。況顏子匹夫,空手行化,不然之理,亦在無疑故也。
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我來。
〔疏〕嘗,試也。汝之化導,雖復未弘,既欲請行,必有所以,試陳汝意,告語我來。
顏回曰:端而虛,
〔注〕正其形而虛其心也。
〔疏〕端正其形,盡人臣之敬;虛豁心慮,竭匡諫之誠。既承高命,敢迷所以耳。
勉而一,
〔注〕言遜而不二也。
〔疏〕勉勵身心,盡誠奉國,言行忠饉,終無差二。
則可乎?
〔疏〕如前二衍,可行以不?
曰:惡。惡可。
〔注〕言未可也。
〔疏〕惡惡,猶於何也。於何而可,言未可也。
夫以陽為充孔揚,
〔注〕言衛君亢陽之性充張於內而甚揚於外,彊禦之至也。
〔疏〕陽,剛猛也。充,滿也,孔,甚也。言衛君剛猛之性滿完內心,彊暴之甚,彰揚外適。
釆色不定,
〔注〕喜怒無常。
〔疏〕順心則喜,違意則嘖,神釆氣色,曾無定準。
常人之所不違,
〔注〕莫之敢逆。
〔疏〕為性暴虐,威猛尋常,練士賢人,詛能逆#14。
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
〔注〕夫頑彊之甚,人以快#15事感己,己陵籍而乃抑挫之,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
〔疏〕案,抑也。容與,猶放縱也。人以快善之事箴規感動,君因#16其忠諫而抑到之,以求快樂縱容,遂其淫荒之意也。
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
〔注〕言乃少多,無回降之勝也。
〔疏〕衛侯無道,其來已久。日將漸漬之德,尚不能成,況乎鴻範聖明,如何可望也。
將執而不化,
〔注〕故守其本意也。
〔疏〕飾非閤主,不能從人如流,固執本心,誰肯變惡為善者也。
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詛可乎。
〔注〕外合而內不訾,即向之端虛而勉一耳,言此未足以化之。
〔疏〕外形擎腮,以盡足恭,內心順從,不敢訾毀。以此請行,有何利益,化衛之道,庸詛可言乎。斯則斥前端虛之衛未宜行用之也。
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注〕顏回更說此三條也。
〔疏〕前陳二事,己被抵訶,今設三條,庶其允合。此標題目,下釋其義,顏生迷己以問宣尼是也。
內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薪乎而人善之,薪乎而人不善之邪?
〔注〕物無貴賤,得生一也。故善與不善,付之公當耳,一無所求於人也。
〔疏〕此下釋義。析,求也。言我內心質素誠直,共自然之理而為徒類。是知帝王與我,皆稟天然,故能忘貴賤於君臣,遣善惡於榮辱,復矜名以避惡,求善於他人乎?此虛懷,庶其合理。
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
〔注〕依乎天理,推己性#17命,若嬰兄之直往也。
〔疏〕然,如此也。童子,嬰兄也。若如面#18說,推理直前,行比嬰兒,故謂之童子。結成前義,故是之謂與天為徒也。
外曲者,與人之#19為徒也。擎腮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
〔疏〕夫外形委曲,隨順世問者,將人倫為徒類也。擎手腮足,罄折曲躬,俯仰拜伏者,人臣之禮也。而和同塵垢,污隆任物,人皆行此,我獨不為耶。是以為人所為,故人無怨疾也。
是之謂與人為徒。
〔注〕外形委曲,隨人事之所當為也。
〔疏〕此結成#20也。
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
〔注〕成於今而比於古也。
〔疏〕忠諫之事,乃成於今,君臣之義,上比於古,故與古之忠臣比干等類,是其義也。
其言雖教,謫之實也。
〔注〕雖是常教,實有諷責之旨。
〔疏〕謫,責也。所悚之言,雖是教迹,論其意旨,實有諷責之心也。
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疏〕敻古以來,有此忠練,非我今日獨起箴規者也。
若然者,雖直而不病,
〔注〕寄直於古,故無以病我也。
〔疏〕若忠練之道,自古有之,我今誠直,亦幸無憂累。
是之謂與古為徒。
〔疏〕此結前也。
若是則可乎?
〔疏〕呈此三條,未知可不?
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
〔注〕當理無二,而張三條以政之,與事不冥也。
〔疏〕諜,條理也,當也。法苟當理,不俟多端,政設三條,大傷繁冗。於理不當,亦不安恬,故於何而可也。
雖固亦無罪。
〔注〕雖未弘大,亦且不見咎責。
〔疏〕設此三條,雖復固陋,既未行李,亦幸無咎責者也。
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
〔注〕罪則無矣,化則未也。
〔疏〕胡,何也。顏回化衛,止有是法,纔可獨善,未及濟時,故何可以及化也。又解:若止而勿行,於理便是,如其適衛,必自遭殆也。
猶師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