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名利财富如云烟,要淡泊(2)
后来,国王问他的首相——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国王问首相:“你肯定知道这个理发师的秘密。我是一个国王,我还没有这么快乐呢,可是这个穷人,一无所有,却总是这么快乐。”首相说:“那是因为他并未置身于那种恶性循环之中。”国王问:“什么恶性循环?”首相笑了,说:“您在这个循环里面,但是您不了解它。让我们做一件事情来证明这种恶性循环的存在吧。晚上,他们把一个装有99块金币的袋子扔进理发师的家。第二天,理发师掉进地狱里了。他忧心忡忡地来了。事实上,他整个晚上都没有睡,一遍又一遍地数着袋子里的钱——99块金币。他太兴奋了——当你兴奋的时候,你怎么能睡得着呢?心在跳,血在流,他的血压肯定很高,他肯定很兴奋,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一再地起床,摸摸那些金币,再数一次……他从来没有数金币的经验,而99块又是一个麻烦——因为当你有99块的时候,一块金币是一个很难弄到的东西。他一天所挣的钱应付生活是足够了,但一块金币却也相当于他近一个月的收入。怎么弄到一块金币呢?他想了很多办法——一个穷人,对钱没有多少了解,他现在陷入困境了。他只能想到一件事情:他要断食一天,然后吃一天。这样,渐渐地,他就可以攒够一块金币,然后有100块金币就好了……”
他头脑中有一个愚蠢的想法:99块必须变成100块。
他很忧郁。第二天他来了——他没有在天上飞,他深深地站在地上……不仅深深地站在地上,还有一副沉重的担子,一个石头一样的东西挂在他的脖子上。
国王问:“你怎么了?你看起来很焦虑。”
他什么也不说,因为他不想谈论那个钱袋。他的情形每况愈下,他不能好好地按摩——他没有力气,他在断食。
于是国王说:“你在干什么?你现在好像一点力气也没有,你看起来这么忧郁、苦闷。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终于有一天,他不得不告诉了国王真相,因为国王坚持说:“你告诉我,我可以帮助你。你只要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
他说:“我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我现在是这种恶性循环的受害者。”
原本快乐的理发师,在金钱面前,因为缺少了一颗平常心,既拿不起又放不下,既输不得又赢不起。心境失去平静,生活失去平和,整个人就像老式座钟上的钟摆,永远不得安宁地在两极情绪间起落挣扎,品尝着绵绵无尽的焦虑与惶恐、无奈与苦涩、疲惫与怨怒、失落与惆怅,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
感悟淡泊:
假如我们拥有的仅仅是满足我们生活的东西,我们就不必为多余的东西感到惶恐;假如我们每天能为满足了生活的需要而感到快乐,我们就不会因为感到缺失而痛苦。过多的金钱常常会破坏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让我们不再安宁。
4.你能放弃多大的诱惑,就能得到多大的尊重
平和的心态是人们在生活中经过千锤百炼而达到的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高深的修养。具有平和心态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人生,他们不会为权力、地位、金钱的诱惑而放弃人生的道德准则,他们的心境坦然而又平实。拥有平和心态的人,可以永远保持悠然恬静、健康从容的身心。
被西方誉为“美国国父”的乔治·华盛顿,就是一位心胸坦然、心态平和的人。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以他拒当国王的行动,维护了共和制,迈开了创建民主共和制国家的坚实的第一步。第二步,他主持制宪会议,制定出了具有丰富民主因素的《美国宪法》。1787年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一部进步的、稳定的、受历代美国人民尊重的宪法。
1789年2月,华盛顿当选为总统。此时的华盛顿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你应当相信我,我以最庄严的方式向你保证,我没有去谋求这个职位,相反,我已经尽我所能竭力回避它,除了因为我不愿意与你和家人离别,更重要的是因为我自知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此重任。我宁愿与你在家中享受一个月的天伦之乐,这比我在异乡待49年所能找到的欢乐要多得多。既然命中注定委任于我,我希望能够通过接受此任来实现某种崇高的目的……这个秋天我一定安然无恙地回到你的身边。我不会因为征战的艰辛和危险而感到痛苦。你独自一个人在家里,我知道你会感到不安,这将使我忧心忡忡。正因为如此,我求你鼓足勇气,尽可能欢度时光。再也没有什么比你的亲笔信更加让我心满意足。”
两个多月后,他到临时首都纽约准备上任。这时却冒出一个上“尊号”问题。原来,参议院中的一些人提出,为了表示对华盛顿的尊敬和谢意,除了“总统”这一称号,还应再献上一个“尊号”。于是,“民选的君主陛下”、“民选陛下”、“最仁慈的殿下”、“合众国权利的保卫者”、“合众国总统殿下”、“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殿下”和“美利坚合众国权力的护国主”等“尊号”便被提出来了。有人还称,副总统、参议员和众议员也应有相应的“尊号”。一些已当选的虚荣心极重的官员,对此事异常热心,一时之间,闹得沸沸扬扬。华盛顿不赞成用“尊号”,对上“尊号”的人极为厌烦。他认为,无论给总统添加什么“尊号”,都会带来负面影响。直接的后果是引起拥护共和制的人们的怀疑和忧虑,使他们对总统和新政府失去好感。由于华盛顿的反对,加之众议院有不同的意见,最后参、众两院决定按《宪法》规定的正式称号,直呼华盛顿为“合众国总统”,不加其他任何“尊号”。这一称呼从此成为定式,沿用至今。
在华盛顿看来,由选举产生的各种官员都必须实行任期制,这是民主的一个重要体现。既然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四年,期满卸任,理所当然。华盛顿说:“依我看,除非道德败坏、政治堕落已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否则总统延长任期的阴谋,绝无可能得逞。哪怕一时片刻,亦无可能——更不必说永久留任了。”作为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任期应至1793年3月3日结束。他不仅做好了期满卸任的准备,而且提前宣布不谋求竞选连任总统。他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固然与厌倦党派斗争、身体状况欠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为“民选官员的更迭”树立一个榜样,为建立民主共和制的试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认为,如果一直到停止呼吸才由副总统继任,这不就是终身制了吗?那和君主政体又有什么区别呢?虽然由于各方面的拥护与要求,华盛顿又担任了一届总统,但在第二届任期结束前一年,他就明确表示绝不再连任。
1796年9月,他出人意料地在费城一家报纸上刊登告别演说辞,向公众正式表达他的这一意愿。次年3月3日,在告别晚宴上,他“最后一次以公仆的身份为大家的健康干杯”。六天后,他带领家人踏上返回自己庄园的归程。
其实,《美国宪法》只规定了每届总统的任期,并未对总统连任规定任何限制。从华盛顿的情况看,他若想连任下去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思想激进、民主意识鲜明的杰弗逊也曾认为华盛顿可以成为终身总统。但为了更圆满地实践民主共和制,华盛顿以自己的行动排除了总统终身制,这就开创了总统任职以两届为限的先例。在美国历史上,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但这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例。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22条修正案,重新恢复华盛顿以实际行动立下的老规矩,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被选任总统两届以上。”
华盛顿离职以后,将自己离职以来的感受以明快的笔调告诉了大西洋彼岸的拉法叶特:“亲爱的侯爵,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了,在我自己的葡萄架下乘荫纳凉,听不到军营的喧闹,也见不到公务的繁忙。我此刻正在享受着宁静而快乐的生活。而这种快乐是那些孜孜不倦地追逐功名的军人们,那些朝思暮想着图谋划策、不惜灭他国以谋私利的政客们,那些时时刻刻察言观色以博君王一笑的大臣们所无法理解的。我不仅仅辞去了所有的公务,而且内心也得到了彻底的解脱。”华盛顿退休之后安详平和地在乡间过着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他做着自己爱做的事情,诸如农田实验、环境布置,甚至还提出并实施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计划。在拥有大量私人时间的条件下,他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个人的心理空间。
权力、地位、财富,很少有人能够抵挡住它们的诱惑,而华盛顿不为所动,放弃了自己称帝,拒绝了许多手下向其献媚的冠冕堂皇的称呼,对于权力并不沉迷,这一系列的行为没有平和的心态是不可能做到的。正因如此,他得到了美国人深深的怀念和长久的尊敬。
当心态有了平和而又不失进取的弦音时,许多棘手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解决之后,还可以从容身退,将光环让给别人,把自在留给自己。
感悟淡泊:
权力、地位、财富,很少有人能够抵抗住它们的诱惑,然而,世上真正能够美名永存,世代受人敬仰的人,都是那些不为名利所动的人。可以说,你能放下多大的诱惑,你就能得到多大的尊重。
5.太多的人因为一念之贪失去好运
中国神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刚成仙的时候,很想找一个弟子传授仙术,而他收弟子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不贪心。他把自己变成一个卖汤圆的老人,在摊子上贴了一张纸,上写:“汤圆一文钱一粒,两文钱吃到饱,欢迎品尝。”从早到晚,许多人都闻风跑来吃汤圆,却没有一个是吃一文钱一粒的,全部都是两文钱吃到饱,这种便宜哪里找?眼看天黑了,吕洞宾心想收徒无望了。突然,有一个年轻的男子,付了一文钱,吃了一粒汤圆就走,吕洞宾大喜过望地追上去,问:“年轻人,你为什么不两文钱吃到饱?”男子面带无奈的神情说:“我身上就剩一文钱了,谁不想吃到饱,笨蛋!”吕洞宾怔在当场,长叹一声,纵身飞回天上,终身再也不收弟子了。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患起于多欲,福生于不贪;天下的事,占不得便宜,有了占便宜的贪心,便有占不到便宜的懊悔;年轻人的一念之贪,错失了好运,断送了前程,与其说天意,毋宁说自取。小报上登了一则广告:汇款10元钱,你将得到赚1000元钱的方法。一个日子艰难的人见此广告,格外惊喜,立刻按账号汇去了钱。几天后,他果然收到一封来信,上面的秘诀只有一句话:找100个像你这样的傻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没有诱惑在眼前时,这句话人人都懂,然而,“好事”临头,多少人又因此失去了判断力。世上有太多的人因为一念之贪,失去好运,甚至失掉了原本拥有的美好。很多人认为,好运气总是反复无常,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当你生出贪欲,想要利用好运气为你谋得更多利益之时,也就是它跟你翻脸之时。
感悟淡泊: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患起于多欲,福生于不贪;天下的事,占不得便宜,有了占便宜的贪心,便有占不到便宜的懊悔。
6.凡事要有度,对钱财的渴求也是如此
佛陀说:只有断掉各种贪欲,才能战胜一切痛苦。佛教的戒律是符合中道原则的。佛教要戒除贪欲,但并不是让人变得无情无欲,如同木石。据《历代法宝记》,武则天问诸大师是否有欲,智诜大师答曰:有欲。武则天大疑,道:既是高僧,缘何有欲。智诜大师道:生则有欲,不生则无欲。武则天叹服。
作为现实社会的有情众生,有欲是正常的,是有生命力的表现,并不是要禁绝人的所有欲望,只是要消除人的不合理的、过分的、有碍身心健康的欲望,从而完善人生,使人生更加幸福。远离无欲与贪欲两边,达到中道,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的人。
现代社会科学进步,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水平较过去大有提高,以往的奢望已成为今日的现实,在这种条件下,一味要求一双袜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合时宜。
只不过,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对钱财的渴求也是如此。
古时候有一位有智慧的僧人,有一次,正当教化回来的途中,在森林里遇到一队商人,他们到外乡从商路过此地。这时适逢傍晚,太阳已西下,商人们扎营在这儿过宿。那位出家人看到这些商人以及大小的车辆载着大量货物,并不关心,像是没有看见一样,只管在离商队营帐不远的地方徘徊踱步。
这时从森林的另一端来了很多山贼。他们打听到有商队经过,就想乘夜幕降临以后劫掠财物。但当他们靠近商营的时候,却发现有人在营外漫步。山贼怕商队有备,所以想等大家都睡熟才好动手,然而营外巡逻的那个人,通宵不入营休息。天已渐渐亮了,山贼因无机可乘,只得气愤地大骂而走。
正在营里睡觉的商人,忽然听到外面的动静,赶快跑出来看,只见一大队的山贼手执铁锤、木棍往山上跑去,营外唯有一位出家人站在那儿。
商人惊恐地走上前去问道:
“大师,您见到山贼了吗?”“是的,我早就看到了,他们昨晚就来了。”出家人回答说。“大师,”商人又问道,“那么多的山贼,您怎么不怕?独自一个人,怎能敌得过他们呢?”
出家人一点也不紧张、不慌忙,他心平气和地说道:“各位,见山贼而害怕的是有钱人。我是一个出家人,身无分文,我怕什么?山贼所要的是钱财宝贝,我既然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那么无论住在深山或茂林里,都不会起恐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