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上海特色题型
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除了几种常见题型外,还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特色题型。具体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修辞手法;第二,句子及语法结构;第三,词语运用;第四,文体。
一 修辞手法
上海公务员考试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语、反问、设问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扩大夸张)
③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乎我的意料。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自问自答)。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例1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是( )。
A.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B. 我的心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C.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D. 所有这些语言手段,尖锐、泼辣、犀利有力,像一颗颗威力无比的枪弹,戳穿了敌人的心脏
解析:B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的心”比作“小鸟”,而“飞”和“落”等动作都可以由小鸟发出,所以使用正确。C项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太阳光和露水分别比作“金色的手指”和“珠玑”,而“露出笑脸”和“悄悄地捡走”显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C项正确。D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语言手段”比作“枪弹”,显然正确。A项中将“青菜”比作“土地美丽的女儿”是没有问题的,然而“青菜”却无法作为“光辉”的发出者,属于修辞误用,所以A项错误。
二 句子及语法结构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一个句子主要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组成。
(一)句子结构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志气高。
2.谓语
谓语是陈述、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3.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什么叫(信息)?
4.定语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三杯)美酒敬亲人。
5.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他[已经]走了。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词的后面,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模拟语气等。例如: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首,也可以在句中。
(二)句子的分类
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2)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
(3)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②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受动者,接受动作。如: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③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如:他上街买书去了。
④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有时还用“有”。如: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①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几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③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④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⑤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⑥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⑦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是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是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⑧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⑨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〇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3.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如: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首先,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其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最后,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例2 下面句子中,语法结构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李老师戴上老花镜看报
B. 老张赶驴子到河边饮水
C. 小王骑车到医院看叔叔
D. 赵师傅找尺子量玻璃
解析:A项中李老师分别是“戴上老花镜”和“看报”两个动作的主语,C项中小王是“骑车到医院”和“看叔叔”两个动作的发出者,D项中“找尺子”和“量玻璃”的主语都是赵师傅,A、C、D三项都属于连动句。而B项中,“驴子”先是充当“赶”的宾语,又充当了“饮水”的主语,该句属于兼语句。所以,本题答案为B。
三 词语运用
从近几年上海真题来看,这类题主要涉及成语、实词、文言虚词的运用。这类题有几个共通的解答方法。
1.弄清词语的基本含义
比如常见的要求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句子的题,一般弄清了成语的基本含义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备考做题时随时总结,遇到模棱两可的成语时最好勤翻词典。另外,语感也有助于答题,一般成语有褒贬的感情色彩,相应地,就有适用范围,句意是积极倾向的就不宜用含贬义的成语,句意是消极倾向的就不宜用含褒义的成语。
2.考察句子的语法结构
比如需要选出“与题干中文言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选项的题。文言虚词一般有多重含义,多种词性,根据这个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前后所接词的词性,一般就能明确其含义和词性。运用这种方法解答虚词运用的题,即便不能明确其含义和词性,只要从选项中找出句式一致的,正确答案就八九不离十了。
比如上海2013年B卷第10题,考查“以”字的含义、用法,题干给出的例句是“以君之力……”,“以”后接的是“君之力”,是名词,选项中A是“劳师以袭远……”,“袭”是动词,语法结构不一致;B是“樊哙侧其盾以撞……”,“撞”也是动词,语法结构不一致;C是“从是以后……”,是“从……以……”的固定结构,与例句的语法结构也不一致;D是“……以头抢地”,“头”是名词。这样扫一眼,大概就能确定选D了。如果求谨慎,就对D项进行验证,这样解答,根本不用看全句,既快又准。
3.删减对照法
比如需要选出“四个选项中词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选项的题。题干给出的词语一般是有多重含义,词性随句式可以变化的词。这种题,我们可以用第二种方法即考察句子的语法结构,看前后所接词的词性;如果这种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要用删减对照法。所谓删减对照法,即将该词从句中删掉,或者将它前面的动词删掉;然后将其与原句对照,看句意有没有改变。删减对照法,分两个步骤,一是删减,二是对照。删减这一步不用多说,对照却往往为大家所忽略。
我们举2012年上海B卷第7题为例,题干要求选出四个选项中“起来”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选项。A项是“他早上爬起来喝了两杯牛奶”,B项是“羚羊一听到动静就跑起来了”,C项是“夏天六点钟,太阳升起来了”,D项是“鲤鱼用力跳起来越过了堤坝”。第一步,把各项中的“起来”前面的动词删掉,各项的句子主干变成:A项“他起来喝了两杯牛奶”,B项“羚羊起来了”,C项“太阳起来了”,D项“鲤鱼起来越过了堤坝”。第二步,将删减后的句子与原句对照,A项意思没变;B项没有了“跑”的意思,而且与原句意思相悖;C项意思没变;D项看不出“跳”的意思,但与原句意思不相悖。所以选B项。
例3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下列选项中的“因”与上句的“因”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 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而瓜分之
B.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作,杀之
D.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解析:例句翻译为“秦国派伏兵包围断绝楚怀王的退路,凭借扣留楚怀王这一借口来要求楚国割地”。其中,“因”字为“凭借”之意。A项“因”为动词“凭借”“依靠”之意。B、C、D三项“因”均为“趁机”之意。因此本题选择A。
四 文体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一般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上海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文体主要是说明文和散文。一般而言,说明文包括科普文,散文包括杂文,但具体考试中往往将它们设为并列选项,所以我们也分开介绍。另外,以后的考试中也可能出现其他文体,所以我们也选择了其他比较重要的文体加以介绍,以防万一。
1.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平实、简洁。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先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3)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为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2.科普文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一般用通俗、轻松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的正确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科普文的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判断科普文的诀窍有三点。
(1)介绍说明的性质。科普文是说明文中的一种,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戏剧等,有很明确的说明对象,即一般的读者,所以行文方式是介绍某事物的口吻,这是科普文必须具备的条件。
(2)科学技术的内容。科学技术是科普文的内容,这是科普文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地方,其他说明文可能介绍建筑、人物、历史等,但不会涉及专业的科学技术内容。这也是科普文的一个比较显著的标志。
(3)通俗易懂的笔调。科普文是向普通读者介绍专业科学知识,这是有相当难度的事情,相当于内行向外行介绍行情。普通读者的科技知识肯定不高,甚至可能不具备一些常识,那么,要使他们看懂,明白其中原理,自然就要用清楚明白、简单晓畅的行文来介绍。在科普文里,专业术语、艰深概念以及晦涩的公式、定律会尽量避免,即使出现,也会给予准确详尽的解释。当然这里的“通俗”是相对而言的,科普文毕竟是说明文的一种,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3.散文
在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而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有句话说,“我们每天说的话就是散文”,其实不然。散文虽然是最自由的文体,但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它最大、最重要的特点。“形散”当然指的是取材自由、写法自由,而“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其中都有一根坚韧的主题线贯穿始终,联系全篇。
4.杂文
杂文一般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我国最著名的杂文家是鲁迅,公务员考试中常用他的作品选段设置题目。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杂文有四大特点:(1)兼具批判性与愉悦性。(2)融会论辩性与形象性。(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4)短小精悍。其中批判性和讽刺幽默是我们辨识杂文最方便的法门,还要注意的是,杂文中的讽刺常常使用反讽的手法来体现。反讽是杂文最有批判性和力量的表达方式,是杂文的一大标志。抓住反讽,就基本抓住了杂文的精髓。
5.议论文
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3)议论文常见的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6.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2)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3)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或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典型真题
例1 (上海2015A)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析:A、B、D三项都是被动句,A项“不能容于远近”是介词“于”作标志词的被动句,意为“不能被左右邻居容纳”,B项“恐为操所先”是“为……所”作标志词的被动句,意为“恐怕被曹操领先(抢占先机)”,D项是“见……于……”作标志词的被动句,意为“被大方之家(有智慧、有学识的人)嘲笑。C项是省略句,“心”和“酒”之前均省略了“于”。故选择C。
例2 (上海2015A)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有人信奉着这句话:干了不说或干了再说
B. 话说到这里,不好往下再说了
C. 考虑到企业以后的发展,只好等等再说
D. 不等我再说什么,他扭头就走
解析:“再说”有两种含义:(1)表示留待以后办理或考虑,C项中的“再说”即为此意;(2)表示推进一层、动作的顺承,A、B、D三项中的“再说”为此意。且A、B、D三项中的“再说”不可省略,C项的“再说”省略后并不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故本题选C。
例3 (上海2014A)下列句子中,句子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外部资源,尤其是世界一流教育资源,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上海垒石造峰的“他山之石”
B. 方案清晰具体了,就比较可行,如果模糊笼统,实施起来就会缺少可操作性
C. 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经过十年科技攻关,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一样,是我国探索深海科学奥秘的利器
D. 改革的智慧,说到底,仍然是洞悉规律、把握规律
解析:句子类型可以按照语气划分,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也可以按照结构划分,如:主谓句、主谓宾句、定主谓宾句等。本题的四个句子从语气上都属于陈述句,但是从结构角度而言,A、C、D三项句子主干成分都是主谓宾形式,且为单句。而B选项是两个分句。因此B选项为正确选项。
例4 (上海2014A)下列句子的语法结构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指出,要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来进行思想政治建设,使思想政治建设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推力和助力。
A. 农村改革是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国务院今年批准的国家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B. 上海市委书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中心,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日报、文汇报记者的集体采访
C. 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参加培训,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了解了当今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而且还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
D. 当下,各级政府应当旗帜鲜明地阐明医疗行为的客观规律,维护医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
解析:例句的语法结构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且宾语由句子构成。C项的句子语法结构与之相同。C项正确。
例5 (上海2013A)下列语句使用了类比表达方式的是( )。
A. 我们都是远视眼,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
B.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的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C. 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钱来买
D. 在宇宙的秩序中,人类有独特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也有独特的地位
解析: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比较的两事物间相似点应一一对应,形成逻辑推理。D项,人类之于宇宙,童年之于人生,其主体、关系、地位一一对应,且在逻辑上相似可以形成推理,符合类比的特点。A项不存在比较,B项前后两句主体相同,不属于两事物的比较;C项前后两事物间没有相似点。故选D。
例6 (上海2013A)下列语句中,在语序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B. 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D.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解析:A项将定语后置,强调“破碗”和“竹竿”的状态;B项也是定语后置,强调小草的状态;D项以“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诠释了“新的生活”是怎样的,也属于定语后置。C项则运用了主谓倒装的手法,将谓语前置,增强感召力,因此C项与其他三项语序不同。故选C。
例7(上海2012B)为增强体质,专家建议多喝牛奶;最新研究发现牛奶中某些激素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专家建议多吃西红柿;为消除西红柿残留农药的危害,专家建议口服阿托品;阿托品有生物碱中毒的可能,专家建议用扁豆缓解;为稀释及中和扁豆的毒性,专家建议多喝牛奶……
根据这段话的风格,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
A. 散文
B. 科普文
C. 杂文
D. 说明文
解析:文段中富有明显的讽刺意味,属于杂文的文体特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