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配套题库:申论考前必做100题(2016)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观点分析题

答题攻略

观点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中涉及的某人的看法、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给出自己对此观点正误的判断或见解,并加以论证。题目可能涉及一个观点,也可能涉及多个观点。

综观历年申论真题,观点分析类题目主要涉及对正确观点的分析论证,对片面观点的辩证分析,以及对错误观点的反驳。题目中提到的观点多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的看法。

观点分析题的提问方式主要包括:给定资料提到、谈到某种观点、看法、态度,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对这一观点、看法的见解/反驳这一观点。

解题技巧:

1.亮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即指出题干所指的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片面的。

2.从材料中提取论据,从不同的角度、领域、主体,分析题干所指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或片面。

3.总结提升,给出评价或对策。

基础过关

【2013年天津第二题】

“给定材料2”提到微博网友@张志刚的观点“互不信任不过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的阶段性产物,随着陌生人社会的法制权威最终确立,问题会迎刃而解”。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视频解析

【给定资料】

1.“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发布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在此次调查中,社科院蓝皮书课题组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等7个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进行了详细访问。结果显示,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超过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从行业和部门来看,人们对商业、企业信任度最低。同时,不同阶层、群体间的不信任也在加深和固化,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

尽管蓝皮书的结论只基于7个城市不到2000份样本的调查数据,是否能客观反映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状况,还有一些质疑,而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这个调查结论却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很多人的切身感受。

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总体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认为,由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脱离原来的熟人社会形态,改变了原来的信任格局,人际信任下降是自然的结果。由于社会转型中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或得不到很好执行,欺诈行为时有发生。[批注1]法律法规不完善,会导致欺诈现象发生,确实对信任造成影响。由此,可判断微博网友@张志刚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间接上当受骗经验,这一切使得人际信任不断降低。至于民众对基层政府、政法机关的信任度不高,对广告业、房地产、食品制造、药品制造、旅游和餐饮等行业的信任度很低,很大原因是一些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贪污腐败。[批注2]互不信任原因。可反推出对策: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2.针对《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的调查结果,网友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评论。

@剑逸:何止七成!

@黄涟漪:不识庐山真面目,谁敢相信哦?可能是骗子太多的缘故,有些亲人的话都信不过,陌生人就别提了,生怕上当受骗!

@孟波:出门在外,把陌生人都当骗子看待,不会主动与陌生人搭讪,更不会理主动搭讪的陌生人。你可以骂我冷漠甚至冷血,身为草根小人物出门讨生活我只会这样对待陌生人。

@亚宾:一老人摔倒,不敢去扶,那是为什么,老人被救反冤枉好人是为什么?其实就是钱。看个病能把一个家拖垮,见义勇为的成本太高,“不关我事”思想,把人变得自私、拜金、不择手段……怎么去相信人?

@刘永明:这种数据不知道怎么出来的?对他人表示警惕和不信任是两回事。中国全民天性都是对陌生人比较警惕。随着国民智识的进一步提高和社会财富的进一步积累,人与人之间产生不信任的条件也在萎缩。诚信事件总量其实在减少,大家觉得多了,是因为现代传媒和资讯的发展给了大家一个相对感。

@CHINA:人与人之间是否相互信任,主要取决于国家价值文化发展的导向和对外来文明影响因素的取舍。[批注3]对策:加强价值观引导。在中国,一旦提及要去相信一个人,首要反应一般是“凭什么”和“我们什么关系”,如今更是以物质多寡、声名是否显赫或金钱是否累累来作为开启人们交往和沟通的前提。

@玉:陌生人不是不可信,只是一个对待别人的态度而已,你诚心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待你,相信还是好人多的。现在的世界应该多宣扬正能量,感化堕落的心![批注4]对策:宣传正能量。

@卢锡超:任重而道远,独善其身吧。

@张志刚:互不信任不过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的阶段性产物,随着陌生人社会的法制权威最终确立,问题会迎刃而解。

3.我们为什么不敢相信陌生人,不愿意相信陌生人,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性本恶”的教育。[批注5]反推对策:正确教育。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一定要远离陌生人,最近赵忠祥与郑渊洁的“口水战”即是最好的例子。今年2月14日,郑渊洁带81岁老母亲看冰灯,发微博讲述一女孩搀扶母亲,却被女孩家长告诉小心被讹。

郑渊洁在2月14日发出的微博原文是——“昨晚带81岁老妈看冰灯。给老妈拍完照片我检验是否虚了时,老妈要下一个台阶,她对身边一位12岁左右女孩说,闺女,能搭把手我扶着你下这个台阶吗?女孩儿伸出胳膊支持我妈下那个台阶。我和老妈说完谢谢,身后传来女孩儿妈妈教育女儿:‘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还扶吗?不扶了?真听话。’”该微博截至15日中午已有1万多条转发和5000多条评论。

不少网友在这条微博下面评论,有认为女孩母亲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从此女孩的爱心被抹杀,又一个冷漠自私的人诞生了”;但也有网友表示:“在老人家属在场情况下,老人家需要陌生的未成年人的帮助,纯属家属监管不力,不负责任;在得到未成年热情帮助下还被家属兼成年童话作家拿到网上说事,纯属没事找事。”

原央视主持人赵忠祥15日上午转发并评论了郑渊洁这条热门微博,不过他并没有批评女孩家长“内心阴暗”,而是直指郑渊洁没有尽到人子之责:“我的天,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博文也好意思发表!”

4.社会诚信缺失、信任度下降、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似乎已经由“熟人社会”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但是我们与真正的“陌生人社会”相距甚远。“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20世纪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两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费孝通先生认为,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

“陌生人社会”,是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提出的概念,他这样表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国内社会学家也认为,“陌生人社会”是现代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现象,随着城市经济规模扩大、人员流动性增强以及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人们逐渐从过去的“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因此,“陌生人社会”的到来,已是无法阻止的潮流趋势。

在“陌生人社会”,必要的风险意识是生存所必需,就像游泳之前要做准备活动一样。但另一方面,“陌生人社会”绝不能变成冷漠的社会。而风险意识,也不应异化成过度警惕。“过度设防”的严重后果,就是侵蚀正常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和谐,加剧人情冷漠,以致出现“老人跌倒街头无人敢扶”的社会怪相。

在“陌生人社会”,如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是一道新的社会课题,绝非一朝一夕可至。唯有通过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以及重建社区人际关系等努力,才能打破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坚冰。[批注6]对策:构建诚信体系,完善法律监督体系,重建社区人际关系。

5.诚信,是相互的,不仅有你对陌生人的信任,还有陌生人对你的信任。近日,A市一媒体记者走上街头进行诚信调查。记者把“诚信”交给陌生人,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份信任。

在街头,记者向30名市民寻求帮助。

“不好意思,我要去趟厕所,你能帮我看下包吗?”面对记者这样的求助,30名市民中仅有8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记者,超过七成的市民不相信记者的“诚信”。

在他们眼中,记者的“诚信”似乎成为了一个“麻烦”。

还有很多市民虽没有帮助记者看包,但是都建议记者寻找行李寄存处。

“万一你包里有什么贵重物品,很可能给我带来麻烦,但是我还是挺想帮助你的。”一名青年说。

针对此次调查结果,记者请教了某大学教授王春勇。她认为,记者送出“诚信”但没有得到对方的相信和帮助,主要有两个原因:从社会原因讲,社会上有很多负面现象,这些现象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从教育的角度讲,很多人都以自我为主,凡事都会考虑自己多一些,常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营造相互帮助的社会氛围,提倡诚信待人。这种客观环境会影响个人意识。其次是培养乐于助人的意识,[批注7]对策:营造社会氛围,培养助人意识。经常帮别人,等你需要帮助时,别人才有可能帮助你,诚信确实是相互的。”王教授说。

6.在早已完成社会转型的美国,现在的社会信任度怎么样呢?在美的中国留学生苑璐说,美国人对陌生人似乎不设防线。

苑璐:美国人对陌生人基本上都很友好,包括借电话、问路、借零钱,都没有问题,我从来没有碰到过障碍。我有同学电话丢了,在路上随手抓一个美国人借电话都没有问题。包括有时候去自动售卖机时没有零钱了,周围其他人借给你一两块或几美金,都是没有问题的,他们也不奢求你还,这方面的信任度是有的。一次,我逛到下午两点,饿了找饭吃,看到一家小而精致的快餐店,就进去了。里面的顾客还挺多,排队点餐的也不少。我选了一个套餐,它可以送一支罐装的饮料。拿到热乎乎刚出炉的套餐,在餐馆门口的收银台交了款之后,收银员告诉我,在餐馆里面的饮料冷藏柜里自己拿一罐饮料。我来到餐馆深处的饮料冷藏柜前,发现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饮料,有比较贵的玻璃瓶饮料,也有便宜的罐装饮料,还有各种啤酒等,品种非常丰富。大家都在这里自取饮料,旁边没有服务员看管。大家拿了之后,或在餐馆里用餐,或走出餐馆到别的地方吃。我看见所有人都很自觉地只拿罐装饮料。我特意看了看收银台,那里离饮料冷藏柜比较远,而且有很多顾客在收银台交款,收银员正忙得不亦乐乎,根本无暇照看饮料冷藏柜,或者是她根本就没想过要照看饮料冷藏柜。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日本是个相对安全的社会,一切都很有秩序,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也很和善,所以很多到日本旅行的外国人都比较喜欢日本,不需要太多的戒备心,玩到深夜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在日本的网站上,购物都是先付款,店铺和个人在收到汇款以后再发货,人们从一开始就习惯了这种支付方式,因为极少出现问题,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雅虎的竞拍上也曾经推出过类似支付宝那种先拿到商品再将货款转给买主的服务,但很少有人使用。

日本看似是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可是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47%的人认为他人是可以信赖的,而日本只有26%。日本是依靠相互监督和执法来保持社会的稳定的,[批注8]论据。日本依靠法律维持社会稳定,但社会信任度却不高。说明法律权威的确立不能完全解决互不信任的问题。很多日本人认为,如果做了不光彩的事情会受不了周围的目光,如果不帮助或协助别人,自己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如果说日本是一个相互信赖的社会,不如说是一个人人自律的社会。

7.某网站以“如何提高社会信任度”为话题,组织了一次讨论。

网友Alex:“社会信任度”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宣传、引导和鼓励,[批注9]对策。让坚持诚信者不吃亏;另一方面,对不诚信者,则应加强惩罚力度,通过曝光、行政处罚,甚至法律追责等手段,使社会成员和机构无事不信,无时不信。[批注10]对策:加大监管及惩处力度。

网友feifei:要发挥公共权力在建立社会信任机制方面的核心作用,从制度层面建立社会信任机制,摆脱社会信任困境。特别是关注社会负面情绪,尽量消解那些不利于社会良性运行的负能量。而消解负面情绪要依靠对正向情绪的激励,并逐步建立起公平有序的社会秩序。

网友spring:对于社会不信任问题,绝不能总将板子打在社会制度上,还必须得从社会成员自身找原因。其中,人性中的自私自利、缺乏公共道德和责任感,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换句话说,每一个国人都痛恨腐败,且深知社会不公的危害,但在具体情况面前,又都渴望得到特权的照顾,希望凌驾于公平公正之上。殊不知,社会不信任、社会公德和法律尊严被践踏,就是人人都希望拥有“特权”,人人都指望“我可以骗你,你不可以骗我”这种自私狭隘的思想造成的。因此,自省和反思,是重建社会信任的重要环节。[批注11]对策:加强自律和道德约束。

网友冬之花:在中国,诚信的维系主要靠道德约束,法律的威慑力还远远不够。比如,与人们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行业,要加强对其监管,可以设立企业诚信评级机构,一旦企业出现不诚信行为,应将其录入黑名单并通报,通过罚款、整改等方法提高企业的品质;政府和相关机构更应该杜绝背信、失信的行为和权力的滥用,一旦社会监督完善了,公信力自然也就得到加强。[批注12]对策:完善法律,加强监管。构建诚信体系。

网友petter:要从制度层面来解决社会信任问题,从制度上、法律上和管理机制上降低信任风险,特别是从公权力这个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入手,重建社会信任。[批注13]对策:完善制度、法律、管理机制,推进政府和司法诚信建设。

8.在机场委托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将一本护照带给在另一座城市的家人,你能放心这么做吗?据《法制晚报》报道,北京的吕小姐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吕小姐正在上海的机场准备返京,被一名陌生中年男子叫住,“说女儿在北京,隔天要出境出差,却把证件落在家里,快递已经来不及,他本想自己亲自飞过去送,机票昂贵,恳请托付我带过去。”

听到这个委托,吕小姐“几乎是受宠若惊地应承下来”,“和女孩通了话,下飞机就送去给她,就为这份陌生人之间的信任。”

这件事被发到微博之后,短短一小时,就被网友转发3万多次,评论高达7千多条。这种陌生人间的信任感动了无数网友。新浪网友“杨婷婷”说:“有点感动!泪花都出来了。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实在美好!”腾讯网友“向晚”感慨,犹如一缕清新的风穿过雾霾的天空。

也有网友开始反思,当下社会依然存在的“信任危机”。一名新浪网友说:“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不是寻常小事吗?如今却被如此追捧,是不是因为太稀缺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陌生人的微笑与搭讪变得戒备森严,时时教育孩子不和陌生人说话?”一名新华网网友提出疑问,“要重建一份坦诚松弛、温暖相助的社会氛围,还需等待多久?又该从何做起?”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去年11月的一项调查也许能给出答案。调查显示,91.0%的人承认陌生人之间互不信任的情况很普遍。但依然有86.7%的人愿意向陌生人传递善意。61.7%的人表示,自己传递善意就能“唤醒更多人的善意”。

“被陌生人信任就是一种福气,真希望自己也能有这种福气。在当下这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里,我愿意从我做起,把这种福气传递下去。”一名新浪网友留言。

9.信任度的下降,是当前经济生活和社会现实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企业来讲,信任度下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短斤少两、侵犯商标专用权、生产经营劣质产品、合同欺诈、虚假承诺、有约不遵、乱收费、相互拖欠赖账、三角债等。

信任度的下降危害极大。例如,现在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外,企业自身的不诚信行为也是造成这一困难的重要原因。一些企业蓄意逃废银行债务,导致银行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较高,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而对民营和中小企业贷款采取谨慎、回避的不积极态度。长期如此,企业融资当然是难上加难。另外,现在不少人都在谈论仇富心理,其实也有部分原因是少数企业为富不仁、不守诚信、唯利是图,漠视农民工切身利益,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造成矛盾激化,引发了一起起不该发生的事件,使企业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诚信缺失诱发了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和谐。

信任度的下降造成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使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企业信任度的下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实守信是贷款的基础,是经营发展的基础,如果最基本的诚信关系都建立不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企业诚信缺失制约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企业诚信缺失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经济犯罪。在一些企业,不守诚信已经成为导致经济犯罪和滋生种种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温床,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很多内外串通、吃里爬外的恶意经营都被不守诚信掩盖了。

10.去年底,连续的降雪造成110国道封闭,北京延庆大榆树镇政府风雪中为在国道上滞留的大货车司机免费送饭,部分司机怕受骗不敢接受。据负责送饭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送饭最大的难度不在于天冷路滑,而是很多司机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轻易打开车门,“所以我们还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被动,比预计的时间要长很多。真希望司机师傅们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为我们节省出时间自救。”

在人们谴责道德滑坡、期盼爱心回归的时下,各级政府有责任更有义务发挥其良币驱逐劣币、引领社会风尚的示范和教化作用。对于被阻隔于风雪路的司机而言,每一份盒饭都是一颗滚烫的心、一片真挚的情、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份温暖的关怀。司机王师傅为此感叹:“我做梦也想不到滞留在这里,还有人送吃的,居然一分钱也不收,首都人民真好啊!”

不过,在雪中送炭成为风雪路程主色调的同时,也不乏值得关注与反思的小插曲。部分司机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轻易打开车门,使得送温暖的同志还要做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究其原因,不仅基于他们对“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常识性认知,更缘于其心悸上当的惯性戒备。其实,这份过度敏感并非多此一虑。就在京藏高速上,的确曾发生了个别村民将一袋方便面卖至20元的情况。也许他们可以在为滞留司机送餐服务中获得适当利润,但乘人之危的卖高价难言正义。由是观之,政府的雪中送炭更显得意义不凡。政府多一份“雪中送炭”的温暖,社会就少一份“趁火打劫”的暴利。而让人们消释疑虑的治本良方便是社会爱心善举的常态化。[批注14]对策:社会爱心善举常态化。

在答案的开头部分,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即表明对微博网友@张志刚的观点“互不信任不过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的阶段性产物,随着陌生人社会的法制权威最终确立,问题会迎刃而解”持何种态度。显然,这一说法是存在局限性的。

其次,不应局限于“给定材料2”,而应放眼通篇材料,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就此题而言,需要寻找的论据包括两方面:支持“法制权威的最终确立有利于解决信任问题”的论据,反驳“法制权威的最终确立会解决所有信任问题”的论据。

【参考答案】

我认为网友@张志刚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存在局限性。我们应辩证看待社会普遍存在的互不信任现象。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社会形态由原来的熟人社会逐渐向陌生人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互不信任的现象产生。法制权威的最终确立,确实会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但这种帮助是有限的,说“问题会迎刃而解”就显得过于绝对化。如一项调查表明,尽管日本法律相对健全且更多依靠执法来保持社会稳定,但日本社会信任度仍然较低。

法制权威的最终确立只是解决问题的一方面,还要从其他方面予以纠正。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加大对失信者的监管及惩处力度,加强价值观引导与教化,重建社区人际关系,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宣传社会正能量,使社会爱心善举常态化,等等。

【赋分标准】

1.亮明观点:该观点有一定道理,存在局限性(2分)。

2.合理性论证(1.5分)。

3.局限性论证(1.5分)。

4.总结(3分);提出对策:“诚信建设”(1.5分);“加大监管、惩处”(1.5分);“价值观引导”(1.5分);“重建社区人际关系”(1.5分);“正确教育”(1.5分);“宣传正能量”(1.5分);“爱心常态化”(1.5分)。

5.表达分(1.5分)。

高分进阶

【2013年国家(省部级)第一题】

“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视频解析

【给定资料】

1.“良辰吉时已到,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2012年6月6日中午,在江南某村,一对“85后”新人的传统结婚仪式正在举行。

“这对小夫妻年纪不大,倒愿意举办农村的传统婚礼,真稀奇。”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据了解,这是当地几名大学生村官策划的第一场农村传统婚礼。

看惯了西式婚礼的走红毯、切蛋糕、倒香槟等流程,这场农村传统婚礼,让年轻的新郎新娘感到别有一番韵味。

新郎东平怀着欣喜而忐忑的心情望着新娘丽丽。在婚车上,新娘喝完糖茶洗好脸后,就盖上大红盖头,小鸟依人般挽着新郎的手走下婚车,鞭炮声中,新郎新娘踩着印有“喜”字的麻袋走向堂屋,麻袋又称“代代子孙”,寓意新人早生贵子。这时,空中下起了一场“花瓣雨”,惹得围观的孩子欢呼雀跃。

“接下来是‘过火盆’,红红火火。”在婚庆策划人员的提示下,新郎新娘绕着院中的三堆火走三圈后,正式进入堂屋。婚庆策划人员告诉记者,新人跨过门槛时要先抬右脚,这是“顺脚”,寓意婚后的日子顺顺利利。

堂屋主桌上摆放着成双的龙凤花烛、果品和用于挑起红盖头的喜秤“称心如意”,“新郎官,你不看看新娘长啥样吗?”人群中有人喊道。新郎笑着拿起“称心如意”,小心翼翼地挑起红盖头一角,露出新娘的嘴角。“虽然他们并不像古时候那样等到拜堂时才头一次见面,但挑红盖头是传统婚礼仪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写进了策划书。”婚庆策划人员说。

大学生村官W是婚庆策划主力之一,她与同为村官的Z和L策划了这场农村传统婚礼。W表示,他们十分看好传统婚庆仪式的前景,也希望能借此施展自己的策划能力。

记者在婚礼结束后向婚庆策划人表达了自己观摩婚礼的感动心情。当被问到为什么要策划一场传统婚礼的时候,W说:“与新式婚礼比较,传统婚礼更注重过程和仪式,半年前这对新人就按严格的传统习俗精心策划和准备,这种漫长的筹备过程让新郎新娘都显得格外郑重,他们也非常享受这种传统婚礼,我相信对这一对新人来说,这也是一次心理和精神的升华过程,这种传统婚礼仪式会影响他们一辈子。”Z则补充说:“传统婚庆仪式不仅仅是一种世代沿袭的乡村习俗,也承载着传统精神的内涵,甚至是传统文化的某种载体和形式。传统文化与习俗在某种意义上凝聚着农村青年的文化和精神的归属感,甚至传承着某种民族精神。”[批注1]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村传统婚礼是传统文化的某种载体和形式。传统文化与习俗凝聚人们的归属感,传承民族精神。

2.某网站发表了如下一篇文章:

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好几番,中国的面貌几乎每天都在刷新,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这种速度自豪。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巨大文化财富,或许正在我们手中悄无声息地流失。

祖宗流传下来的国宝,有许多在海外才能看到。有人统计,世界上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有不下百万件的中国文物。这意味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要想一睹那些先人留下来的珍宝,不得不远涉重洋。

在某国倒卖中国文物贩子的住宅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一些文物大省,集团性的盗墓以及贩卖文物已经形成了行业。近几年全国盗挖古墓案有10多万起,被毁古墓20多万座。即使是一些有人管理的地上文物也没能幸免,外国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却不断得以充实。

据我国长城学专家董先生介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万里长城,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基本完好,另有三分之一残破不全,三分之一已不复存在。北京市郊一段在考古学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明长城被人挖去砖石,做了植树用的“鱼鳞坑”。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厂合二为一,中间却有一段长城碍事,村长一声令下,这段历史遗产顷刻间湮灭。

与有形文物的流失比起来,那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灭更加触目惊心,譬如鲁迅笔下的“社戏”“五猖会”,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皮影戏,农村过去家家过年贴的剪纸和年画……也许有人会说,这也是“文化遗产”?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有什么价值?这些问号,正好反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长城、故宫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躯壳,和博物馆中的恐龙标本一样,失去了实用性,是死的东西。而那些无形文化遗产,大多是活着的。[批注2]有形文化遗产失去实用性,是死的;无形文化遗产具有实用性,是活的。活生生的文化遗产的流失,就更令人感到心痛。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然而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文化形态迅速消亡。村村寨寨的节庆活动没人张罗了,流行歌曲取代了地方戏,动画片挤走了民间故事和皮影戏。过去的农村姑娘个个会绣嫁妆,现在结婚时则到集市上去买廉价而缺少灵气的印花纺织品。而戏曲、秧歌、剪纸、刺绣这些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着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批注3]非物质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民间文化的消失,其速度远快于生物物种的灭亡速度,而后果却和生物物种的灭亡同样严重。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和历经数千年的乡土艺术、民俗器物,大部分在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前,就已经消失。它们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这样下去,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批注4]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毁灭即无法再生,使民族民间文化面临断裂危险。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则是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不少地方斥亿万巨资生造“文化”和虚假民俗,拆掉古城而改建的粗制滥造的“仿古街”比比皆是,有些地方还把一些历史传说和文学故事中有道德污点的人物也尊为“名人”供奉。以上种种均反映了对文化的曲解,这种曲解不仅没有增加文化内涵,反而是对文化的一种伤害。

3.时间到这里仿佛变慢了。秋天早晨的菊儿胡同刚睡醒,一进一进的院子走入,粗斜的老树仍在,院子中央整齐地码了几十盆花草。有人趿拉着拖鞋走出屋,揉揉眼睛背着手浇花。两位老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站在胡同里,市声邈远,只觉几千年几百年的日子就这么悠悠地过了下来,这里依然是风雨不动的世上人家。

这就是诗意栖居的代表作——“菊儿胡同”,是吴良镛在北京四合院基础上设计出的现代民居。1987年,菊儿胡同还是积水、漏雨、杂乱无章的地方,早年建造的四合院已成了破旧拥挤的大杂院,吴良镛受邀设计改造。他的“有机更新”理论认为,住房是城市的细胞,新建房应自觉地顺应城市的传统肌理,于是有了“类四合院”,既保留了天井、院中的老树,又能容纳更多住户。房屋为白墙黛瓦,错落别致。吴良镛非常留意娱目之景:在坡顶修建楼阁和平台,可远眺景山、北海、白塔;在院中配置不同姿态的树种,使院落小景丰富有变;甚至楼阁的高度不一,增加建筑群轮廓线的变化,屋顶亦因此有了韵律美。如今住在高层小区里的北京人,是无法享受到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了。菊儿胡同里的人却仍可坐拥旧时的景色:“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我并不是要所有的房子都盖成菊儿胡同,而只是探索了一条传统建筑改造的路子。”2012年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的开幕式上,这位中国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做了题为《人居环境与审美文化》的主题报告,讨论如何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

游客张女士说,来豫园本来只是随便逛逛,听导游讲解之后才发现好些建筑都有故事有门道。站在豫园九曲桥上,还可以看到远处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景观确实不错。

豫园旅游区是上海老城厢的发源地,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豫园、城隍庙、上海老街等为中心的旅游风景区,九曲桥、湖心亭尤其享有盛名。民俗工艺小商品、上海及全国特色小吃、上海本土文化及民间文化在此得到重生与发展,成为市民节庆庙会地。豫园作为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被誉为“东南名园冠”。豫园商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大规模扩建,成为规模宏伟的仿明清商业建筑群,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民族风格,豫园被塑造成一个文化综合体。为了再现民俗风情,豫园商城推出了“豫园中国节”的概念。正月有新春民俗艺术灯会,三月有中华美食节,四五月是春季庙会和茶文化节,夏季有少数民族风情节,秋季有庙会和赏菊啖蟹节,冬季有冬至膏方节等。尤其是元宵灯会在春节期间的上海最有人气,充分显示了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并因此成为上海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批注5]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生命力。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镇,素有“芙蓉镇”的美誉。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古老质朴的蓝印花布、色彩鲜艳的刺绣;有式样各异的花灯、编织、剪纸、泥塑;有粗犷洒脱的灶壁画,特别是享誉国内外的金山农民画;有久负盛名的枫泾四宝:丁蹄、状元糕、五香豆腐干、枫泾黄酒;还有许多蕴藏在民间的传奇故事,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所有这些家乡民间文化原有的特色,为枫泾古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批注6]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物质文化遗产更具魅力。

人们用“枫泾寻画”四个字概括古镇的魅力,可谓一语双关,既有诗情画意,又留有悬念,充分表达了枫泾古镇美丽如画的景色,又告诉人们枫泾拥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枫泾留下的是历史的原貌,是原来真实的景,不增加什么新东西,在保护过程中原样原修,保留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本来的风貌,从而保留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原真性。

同时枫泾不是保留一座桥、一块碑、一个房子、一座店铺,而是一条街、一道河、一个古镇的整体保留。这里的水墙门,如同周庄的前街后河、乌镇的水格房,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它与枫泾古镇引人入胜的桥、房、街、廊,相得益彰,构成的是浑然的一个整体。

4.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航海者就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起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就是这样一位天神。中国沿海的地方或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有华侨聚集的大小埠头,几乎都有她的宫庙。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3000多座妈祖庙以及2亿多崇信者。她的影响力从南方沿海辐射开去,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的20多个国家地区。[批注7]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广泛。

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因为不爱啼哭,起名林默。因她识些天文,懂点医理,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所以为乡人所信赖。附近渔民也渐渐相信她可以“预知吉凶”,从而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将她神化成可以“逢凶化吉”的保护神。她过世不久,当地乡民便在莆田湄洲岛为她建庙祭祀,这座“落落数椽”的简陋祠庙,也是最早的妈祖庙,当时已经香火非常旺盛。

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佛教也将妈祖演绎进自己的神话世界,称林默是东海龙王的女儿,有一次游玩遇险,被观音菩萨挽救,从而成为观音的侍女,并渐渐幻化为可与观音菩萨平起平坐的主神。儒家也对这一优质的“文化”载体予以高度重视,对妈祖神话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增添了惩恶扬善故事,力图去除妈祖浓厚的巫女色彩,将其塑造成为儒家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批注8]“妈祖文化”与“儒家文化”之间的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加强了各文化间的交流。

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公元1281年,忽必烈便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虽然妈祖是汉族人,可加上一个“天”字,成为天神,那就没有种族划分的界线了。元朝统治者对这位深得民心的海神推崇备至,源于对海运的重视和依赖:一方面是元时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另一方面则是供应京师的海上运输线。公元1329年,元朝的皇帝曾派遣“天使”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进香之旅,耗时半年,行程万里,沿途拜谒淮安、苏州、杭州、绍兴、温州、福州、湄洲、泉州等重要港口的十五座妈祖庙,并代表皇帝呈献祭文。至此,妈祖已升为国家级的航海保护神。而清代的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从康熙到同治,有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妈祖的称号也由明代的天妃升至天后,封号长达64个字,在同时代女神中名号最长,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信仰妈祖的范围在明清时代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和当时的移民潮有关。譬如四川,明清时代的客家移民由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妈祖作为老家的神明也就在巴蜀扎根落户。[批注9]“妈祖文化”在国内各地传播,加强各地区间交流。清代中后期,巴蜀地区的妈祖庙已超过两百座。

当贫瘠的土地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时,明清时代大量广东、福建的民众不断流动,每到一处,都要兴修妈祖庙。譬如澳门妈阁庙,起初便是由漳州、泉州、潮州三地商人修建,称为三州会馆,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便是澳门(Macau)的名字,也与妈阁庙有关。台湾的妈祖信仰也十分普遍,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先民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批注10]“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加强与世界的交流。

面朝大海,高度42.3米,全球最高妈祖圣像于2012年9月28日落成,作为第六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2500余名游客和表演家以鼓乐、舞蹈等传统民俗方式,向这位和谐女神致敬。一条从水中央建起的6.5公里长的通道将来自港澳台的游客带到了妈祖圣像面前。他们虔诚地站立在圣像下,见证着这座妈祖圣像的落成。

从台湾赶来的某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坐落在海上的妈祖圣像。妈祖圣像的落成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批注11]“妈祖文化”的传播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妈祖信仰的盛行,还在于她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她的亲和力更是别的神灵无法比拟。如今,海外还有游子没有归家,他们还需要神灵护佑,还需要妈祖守望。那么,就让我们借妈祖之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吧。

5.平阳鹤溪百年缸窑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而且还曾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去年,平阳县公布了第一批县级历史文化村镇,鹤溪因缸窑而榜上有名。

早在商周时期,浙南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最原始的制陶技术。这一点可以从平阳龙山头石棚墓中出土的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得到证明。瑞安陶山瓷窑、泰顺大安陶窑等,均凸显了温州地区生产陶瓷历史的悠久、分布的广泛。平阳则以鹤溪缸窑的创建时间为最早,历史也最富传奇色彩。

据《平阳县志》记载,明万历47年(1619年),鲁通、鲁明等人利用腾蛟凤巢的优质陶土,在后庄村建窑烧制陶器。后逐渐兴盛,发展到18座窑,后庄村亦改名为缸窑村。1940年,当地人谢伯和出资创办缸窑陶瓷厂。次年,群众集资4300银元,创办缸窑陶器运销合作社,共有社员72人,年产陶器5万只。1946年,在化学专家苏步皋先生的帮助下,开始生产化学工业用的耐酸坛,产品远销南京、上海等地,深受用户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制陶工艺得到迅猛发展。1954年,由苏增财、谢如观等人带头成立了凤巢陶器生产合作小组;1957年扩大为生产合作社;1959年升格为平阳耐酸器材厂,属地方国营性质,职工增到300多人,并新建倒焰窑1座,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这是缸窑烧陶工业的全盛时期,其产品畅销南京、上海、杭州等地;1964年,我国为支援阿尔巴尼亚修建炼焦炉,需要一批质量上乘的缸砖,而在国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货源。后来,经有关部门推荐,他们找到了缸窑。于是,生产缸砖的重任就由缸窑耐酸器材厂承担。在上海援外部门的指导下,工人日夜奋战,缸砖试产成功。后送上海鉴定,质量完全合格。缸砖的试产成功,不仅解决了我国的援外任务,而且也同时解决了上海焦化厂无缸砖的后顾之忧。这一辉煌时刻永久载入史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缸窑烧陶在浙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瑞安等地纷纷派人前往学习,同时缸窑也有不少烧陶师傅到周边地区传授技艺,帮他们建厂烧窑。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需求旺盛,缸窑曾一度空前繁荣,除满足温州各地日常生活所需外,产品还销往台州、丽水和福建等地。此后,由于缸窑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又恢复了私人作坊方式,便逐步走向衰落,但至今仍顽强地生存着。

鹤溪镇缸窑村位于平阳县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属半山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境内有大溪流经。缸窑就坐落于缸窑山西麓,这里背山面水,风光秀丽,陶土资源丰富。烧陶必备的水、柴、土三个条件在这一应俱全,难怪缸窑村的先祖不远千里从闽迁徙于此建窑烧缸。缸窑整体布局错落有致、依山就势。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共有三进单层简易砖木结构陶瓷作坊,每进作坊大概有17间房子。解放初期,缸窑共有4座完整的窑床,现尚保留2座。每座窑床长约30米,最多一个窑一次可烧500个左右器物。据缸窑传承人之一的谢孝夏先生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间,缸窑手工艺人达百余人,然后逐年减少,现今只剩8人。这些还在以传统工艺制陶的工人,或许是这座百年缸窑的最后守护人了。[批注1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消失后传统手工艺无法再现。

鹤溪缸窑作为温州地区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原始活陶瓷作坊,是浙南山区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缩影。它的保留为研究浙南地区陶瓷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的史料。

6.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F来到了宁夏。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说:“原古先民以默默的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贺兰县的皮影戏也令他感慨。他认为,贺兰皮影戏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古迹”要素保持得非常好,表演皮影的民间艺人张进绪有优秀的禀赋,声情并茂,其家族式的传承则保证了皮影戏架构的完整。道具乐器等“老家伙”也仍保存着,很难得,政府应把贺兰县的皮影戏当宝贝保护。谈到宁夏的文化发展和保护,F认为,经过深厚积淀的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都是本地独有的文化优势。从这点来说,保护文化是第一位,不要子孙后代还没有了解,独有的文化已经消失了。保护文化必须投入资金,宁夏文化首先考虑的是做精做细,只有文化做精,才有强大的可能。

作家F被人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对此,F说:“这源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F认为,物欲横流更容易导致精神被轻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经受着精神价值的淡漠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坚守民族的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显得尤为重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护其本身蕴涵的精神,“我们现在所要保护、抢救的也是中华文化的神。如果我们不抢救自己文化的神,那么我们玩来玩去还是玩洋人的神,就没自己的神了”。

F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直存在困难,但每个阶段的情况不同。初期的困难是你的声音没有反响,像在空气里呐喊,没人回应,现在好了,上上下下都有了反响。但这项工作在很多地方又被政绩化,表现出来往往是在“申遗”之前很下工夫,“申遗”一旦成功反而不用劲了。因为不少地方喜欢做面上的、能够很快出效果的事情,而“申遗”以后日常的保护与政绩“脱钩”。实际上文化遗产更需要“申遗”之后的保护,F提出了两个观念,第一是不应该只是政府保护或专家保护,因为文化是属于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动才能保护好,全民保护是个关键。还有一点就是科学保护,无论“申遗”前后的保护,还是后来的资源开发,只有从学理上和科学性上拿出一整套的方案,遗产保护才能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多方面的,比如博物馆保护、传承人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等,但科学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当国人开始普遍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去粗取精、批判继承的问题,其间或许昭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性文化遗产之间的差异性。[批注13]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甄别,可以提高公众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公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指出,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学、美学、人类学、艺术或科学观点看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名胜地。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人类是有记忆的,并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怀旧”手段,来抚慰心灵和抒发情性,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要把握现在,走向未来,必须先理解过去。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首先,要给出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这句话的认识,即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每一则材料都倾向于支持这一观点。

其次,要对这一观点为什么正确进行论证。六则材料通过列举不同的事例,都意在突出一个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物质文化遗产还要重要的文化遗产。考生只需要归纳概括出这六则材料的主旨,便可找出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这一观点的依据。

【参考答案】

这一看法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值得肯定。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传统婚礼仪式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二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比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实用性;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播可以促进与其他地区和文化间的交流;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毁灭便不能再生;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更需要甄别,可以提高公众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赋分标准】

首先,要表明态度,同意上述观点。

1.材料1: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婚礼仪式)是承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

2.材料2: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具有实用性;

3.材料3: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生命力与活力;

4.材料4: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妈祖文化)可以传播和交流;

5.材料5: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承人)无法再生;

6.材料6: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鉴别,可以提高公众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没有表明态度扣1分;

以上6点答出任意5点即可,每点3分,最多15分;

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3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1—2分;

每3个错别字扣1分。

实战演练

【2012年河北第一题】

社会道德下滑问题是近期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给定资料7”中学者K和W教授就此表达了各自的观点,请你指出他们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0分)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

视频解析

【给定资料】

资料1

2012年2月22日,长城网刊登题为《中央媒体聚焦青县“好人现象”》的消息:近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沧州青县“好人现象”,深入探究这个小城“道德传奇”背后的故事。

2月12日,《光明日报》报道:“盘古故里好人多,慈行善举说不够……和谐社会阳光照,创造美好新清州(青县)”。这是河北青县举办的2012年春节晚会主题曲《德风浩荡满清州》的歌词,歌中的“盘古故里”是传说,但“好人多”则是不折不扣的现实。据统计,2001年以来的十年间,青县从基层涌现出的1300多位好人中评出县级道德模范720多名,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达50多人,其中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当选国家“百名优秀志愿者”,3人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被评为省“百名百姓雷锋”和美德少年。去年10月,中央文明办在沧州隆重表彰“中国好人”,河北好人占了全国好人的三分之一以上,沧州好人占了河北好人的三分之一以上,而青县好人则占了沧州好人的三分之一以上,形成了“好人扎堆”的“青县现象”,让“青县好人”成了品牌。

早在2001年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青县县委就提出了“孝敬、友善、诚实、勤俭”的青县人道德标准,开展了评选“孝敬模范”和“教子模范”活动。此后,逐渐建立了以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老年道德评议会和青年敬老协会为主的群众道德建设组织体系,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群众组织具体负责、百姓广泛参与的道德建设管理机制,搭建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平台,吸纳参与者2.8万人,群众参与率达到60%以上,形成了村街(社区)“月评好人”“季评好人”,年底镇(局)评出道德模范、全县评出“感动青县”道德模范的好人海选机制。对涌现出的道德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宣传,他们将一年一度的县乡村“三干会”变成“群英会”,胸戴红花、手捧奖状的普通百姓、优秀公民成为会议的主角。他们通过电视专题栏目《德化人生》直播“青县好人”的事迹,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敬重。对“感动青县”道德模范,不仅给予物质重奖,还铭刻在“道德楷模荣誉墙”上,让他们的名字世代相颂、万古流芳。此外,还发动单位、企业、个人成立了“青县好人后援会”,设立了“道德建设公益金”,对困难的道德模范家庭进行帮扶和救助,“让好人出名,让好人好报,让好人不吃亏”。

一个只有40万人口,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县,怎么能涌现出如此多的道德模范?县委书记李新平说:“十年来,我们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崇尚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局面,促进道德感召的氛围始终聚而不散,愈加浓郁”。

资料2

2012年2月13日,新华网刊发新华社通讯:沿着京沪高速公路通过天津进入青县界,一座写有“道德青县,爱心之城”的巨幅宣传牌让过往行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并不太出名的小县城,来到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而且可以感受到朴实的民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大街小巷到楼堂馆所,从街道宣传牌到电台、电视台节目,初到青县的外地人都会捕捉到这样一种信息:青县好,青县好人多!

有一位老人叫周汝珍,作为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她23年像亲闺女一样照顾170多位孤残老人,给他们生的幸福;为125位老人送终,给他们死的尊严。

有一个男人叫孙志军,他独自照料瘫痪妻子30年,从挣钱养家到求医问药,从吃喝拉撒到缝缝补补,孙志军一个人挑起所有家庭重担,对病妻不离不弃。

有一对夫妻,收养脑瘫弃婴20年。夫妻二人省吃俭用,到处求医问药,对脑瘫孩子胜过亲生儿女,使这个曾被抛弃的弱小生命在人世间找到了最大的幸福。

有一个少年叫吕希庆,背着双腿残疾的同学上学,从小学背到中学,整整8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让人们看到了幼小的担当和古老的道义。

有一名青年叫张强,他是一名企业家,更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出外洽谈业务时带着患有小脑萎缩症的母亲以便随时照顾,被传为佳话。

有一个个体户叫王俊岗,20余年义务救助车祸伤者近30人,他不图回报,还经常为伤者垫付医疗费,人称活雷锋“王老救”。

……

青县为何好人多?除了制度、机制作用外,还是坚持走群众路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宣传的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看似平常却不平凡的好人好事,推出的道德模范都是土生土长的乡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容易学、效果好,拉近了道德建设和老百姓的距离,在老百姓中营造出了道德养成的氛围。群众的道德观念强了,是非标准对了,社会风气好了,很多社会矛盾、纠纷和冲突自然而然得到有效化解,实现了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的统一,好人好事增多,争做道德模范蔚然成风,信访量连年下降,刑事治安案件年均减少10%。

青县的道德建设经验表明,社会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好坏。通过弘扬社会正气、宣传高尚情操,引导人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主流价值观,在好人好事成为普遍现象的同时,自私、狭隘甚至抱怨、仇恨、敌视等不和谐的因素也自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由于社会环境和谐向上,全县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获得“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单位”“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资料3

青县县委认为,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不仅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要教育民众,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是软实力,软实力也是硬道理。由于领导重视,认识到位,青县一直把公民道德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把看起来不好量化、很容易做“虚”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实”。大力选树既体现先进性又体现社会性的道德典型,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推广好人好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好人好事在该县形成规模、声势和氛围,发挥规模效应,凝成一股正气,使先进感到光荣,后进感到难容。公民道德建设不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了“经济强县、和谐青县”的建设步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县持之以恒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环境和谐稳定。2011年,一个携6.5亿元项目的客商考察了附近多个县市,最终落户青县,理由只有一个:青县社会风气好。

梧桐树茂,引凤来仪。位于青县马厂镇的韩商工业园内,八成以上企业是外地客商投资兴建,机箱工业园区发展也已形成规模。镇长李维忠介绍,由于马厂镇抓道德文化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十年不松懈,最终形成了群贤毕至的可喜现象:2007年全镇招商引资2亿元,2008年达到3亿元,2010年升至6亿多元,2011年突破9亿元!

2011年,青县财政收入达到10.5亿元,5年翻了一番半,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4年跃升了10个位次,上升到第30名。目前,青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强最大的输油气钢管制造基地、环京津地区最大的针织毛衫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电子机箱配套加工基地。在前不久首批发布的全国40个“宜居宜业典范城市”中,河北青县榜上有名。

资料4

2012年3月14日长城网消息:率先实行新农合、新城合、新农保的青县,民生保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凸显,各地都在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探索,但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法。青县为了让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农民同样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最近出台了《青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办法》,对全县11250名失地农民,由政府斥资一亿六千万元全部给予补贴,其中5540人根据个人意愿纳入了企业职工保障体系。给农民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在全国是首例。

早在几年前,青县率先推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时,县财政就进行大笔的投入,因为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了50元,县财政为此每年就要多支付五千万元。县委书记李新平说:“助人为乐、服务人民不仅是老百姓的事,更是政府的执政理念。各项社会事业要真干,政府首先要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才会响应支持政府工作,青县的系列民生工程与道德建设是同一根茎上生出的花朵。”

青县多年前是沧州的一个穷县,但十年来却一直是“人口财政小县,民生大县”。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基本采用的是青县模式,“新城合”(城市无单位人员、失业人员合作医疗)、农民合作养老均由青县率先发起,青县村民自治新模式、农民合作养老先后成为中国基层政府创新样板。贫困学子保障等多项民生创举均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这些举措,意味着政府宁愿过紧日子,也要把幸福给老百姓。事实上,一系列大的民生投入,不但没有将青县财政拖垮,由此而来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反而为当地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势头,成就了一个平原小县的德政之路。

资料5

2011年12月5日《河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但社会事业相对滞后,造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当前我们已走过了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阶段,进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总体要求,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提出未来五年河北发展的“双子目标”。经济强省,就是总量要大,素质要高,结构要优,活力要足,质量要好;和谐河北,就是生活品质提高,文明程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是对综合实力的高度概括,既包含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外在状况,又包含经济结构、质量效益、人均数量等内涵要求;既包括经济发展指标,又包括社会发展指标;既反映经济、科技、生态等构成的硬实力,又反映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软实力,体现了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主要内涵。经济强省与和谐河北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建设经济强省为建设和谐河北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建设和谐河北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政治、文化、社会保障和支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强省与和谐河北统一于河北现代化建设之中,实现“双子目标”之日就是河北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

资料6

“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孝敬、友善、诚实、勤俭”……走进青县公民道德建设展馆序厅,醒目位置展示的道德格言、青县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该县公民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2012年3月9日,我省唯一、全国一流的综合性道德主题展馆——青县公民道德建设展馆落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借展馆开馆的契机,青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向全县干部群众以及广大志愿者发出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建设“道德青县,爱心之城”的过程中弘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3月9日《世界新闻报》综合报道:瑞士《新苏黎世报》的文章认为,中国人学雷锋不是因为他的偶像性和时代性,而是因为社会需要一种更真实的道德回归。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纽约时报》日前也纷纷刊文,报道了中国社会最近开展的学习雷锋的系列活动,并认为这些活动目的在于提倡道德秩序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实际上,雷锋精神和其他国家所提倡的利他主义和博爱主义在很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在韩国,公交车上,老弱妇孺坐席即便空着,年轻人也不会去坐;许多老年人出门都自带兜子,遇到路上并不多见的垃圾都要装到兜子里集至垃圾箱,没有想到过要报酬,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高尚。

资料7

学者G认为,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健康的社会文化,能把坏人改造成好人,使人舍生取义,使人在不弃义的前提下取利;低俗的社会文化,不但笑贫不笑娼,还夸赞个人主义,拿雷锋的手表、皮夹克和陈光标的“高调”说事,把高尚的人抹成黑色,以掩盖大众低俗的内心黑暗,使人见利而忘义。

学者K说,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中国人捡了垃圾风俗却丢掉了优良传统?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社会精神文化,从最初单纯的社会经济思想解放,逐渐演变为以经济为中心,只看重经济利益,越来越背义趋利。社会精神文化的变形,让依靠勤劳致富的大多数人看不到希望,让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波涛汹涌的股票、概率极低的彩票上,让年轻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越来越难以接受高尚的道德文化。一些人根本不懂得,如果社会缺少高尚的社会文化指引,市场常常把社会价值扭曲,民主常常把政治扭曲,把凤凰打压成落汤鸡,把少见的垃圾炒上天,甚至为出名赚钱而自炒丑闻,把善的泼污成脏的,把假的伪造成真的。因此,结论就是市场经济放大了人们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的人性弱点,导致社会价值观错位,社会道德水平下滑。

W教授指出,河北青县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良好社会道德环境的形成,用事实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青县涌现出的大量道德典型,无不印证了市场经济社会同样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那种把社会道德堕落归咎于市场经济的观点和市场经济导致道德堕落的论断都是片面的。二、青县十年涌现出720多名道德模范的广泛性,进一步说明我国目前社会良好道德仍是主流,不应该用个别不道德现象来否定社会主流道德的进步性。三、提高道德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不是单纯的说理性宣传教育,而是发挥好道德典范的示范性作用。

资料8

2012年3月21日河北新闻网消息:3月20日,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在沧州市召开河北省青县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座谈会。中宣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江苏、山东等省市的近百名宣传系统干部和专家学者参加座谈。青县县委作了汇报发言,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出席并讲话。

艾文礼指出,青县的做法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青县坚持不懈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和范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基层提供了宝贵经验。他表示,要把青县创造的成功经验总结宣传好、推广运用好,让青县经验在燕赵大地开花结果,使崇尚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蔚然成风,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坚强道德支撑和不竭精神动力。

中宣部宣教局局长荆惠民作了总结讲话。他说,近十年来,在河北省委、沧州市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青县领导从战略高度和发展大局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把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以长期坚持、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出数百名道德模范,大力宣传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守住了道德元气,弘扬了社会正气,凝聚了思想共识,创新了社会管理,优化了发展环境,为全县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青县的实践告诉我们,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建设,也不仅仅是一张地方文化名片,而是一种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答案】

二者争论的核心是市场经济是否会导致社会道德的下滑。学者K的观点是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水平的滑坡。W教授的观点有:一是市场经济导致道德堕落的观点片面;二是社会良好道德是主流;三是注重道德典范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的看法是市场经济并非必然导致道德下滑:

(1)市场经济可能会让人趋利背义,好逸恶劳,但是市场经济同样鼓励孝顺、友善、诚信、勤俭的道德风尚;同样涌现了青县好人现象,如活雷锋“王老救”。

(2)任何经济模式都会导致道德下滑。导致道德下滑的原因很多,如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社会文化建设的滞后、法律对道德约束的乏力等。

(3)政府要通过完善制度和机制、典型示范、道德教育、改善民生等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赋分标准】

1.指明学者K和W教授争论的核心(1分)。概括学者K的观点(2分)。概括W教授的观点(2分)。

2.摆明自己的观点——市场经济不必然导致道德下滑(2分)。

3.论证自己的观点。3个得分点,每个得分点4分。

(1)市场经济可能会让人趋利背义,但同样鼓励好的道德风尚;(2)任何经济模式都会导致道德下滑,导致道德下滑的原因众多;(3)应采取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道德教育等措施,推进道德水平提高。

4.表达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