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课

舞蹈基础理论

——藏族舞蹈及其宗教文化

藏族地域宽广,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是一个较大的民族。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原,以放牧业和种植业为主。藏族人民热爱生活,喜歌善舞,在许多节日聚会中歌舞形式占据主要地位,从而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风格。藏族民间舞形式多样,这和藏族文化历史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的缩影,在其历史文化的舞台上正散发着奇光异彩,它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藏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成为藏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藏族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雪域高原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藏族人信仰的宗教有两种:藏传佛教和苯教,即在上层贵族、僧人中影响深远的藏传佛教,和下层民间信仰习俗中的苯教。自印度佛教传入西藏,经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逐渐将佛教改造成为适合藏族人民习惯的宗教——藏传佛教。由此对藏族人民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我们常听藏族人民自豪地说:“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因此用歌舞形式来表达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然而然地就成为藏族人民的文化特性。藏传佛教为了在藏民中广泛宣传宗教教义,便利用舞蹈使其成为为宗教服务的工具。这样便使舞蹈蒙上了厚厚的宗教色彩。比如,锅庄中舞蹈那种低首俯身的前颤动作就是生活中对佛朝拜时伏身叩头虔诚意识在舞蹈中的具体表现;又如祭祀舞蹈,主要以佛经故事和各种护法神为内容,舞者戴面目狰狞的头饰,降伏邪魔,舞蹈动作绚丽多姿,造型逼真;民间祭祀舞蹈充满神秘和虔诚,表演时法师为总头,配以领舞,舞蹈队伍井然有序。藏族宗教舞蹈不仅是一种模仿艺术,更是一种艺术的体验,是一种灵魂与情感的交织和升华,是心灵与文化的感应。

由于青藏高原气候条件严酷,自然景象诡谲,藏族信众通过祭献和祈祷等仪式向神灵、佛、菩萨祈求各种愿望的实现,时常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用这种宗教仪式的符号动作,达到宣泄和消解焦虑的心理,使人心得到宽慰和解脱,心灵得到安定与净化。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风云的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和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羌姆”,即藏族宗教舞蹈中的“法舞”。法舞即跳神的意思,跳神藏语称“羌姆”。“羌姆”是在苯教的“摇鼓作声”的巫舞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舞蹈语汇发展起来的。传说是在公元8世纪时为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首创,内容主要是表现降魔伏妖,弘扬佛法。“羌姆”有许多相对独立的舞蹈片段,诸如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金刚力士舞、护法神舞等。在鲜艳神秘的面具下,舞者的舞蹈始终贯穿着一种热烈气势,充满着神秘的宗教色彩。舞者带着阎罗王的面具,将写的妖魔符投入油锅焚烧,预祝一年吉祥如意。跳法舞时,有时气氛非常凝重,因为神灵是不能得罪的,否则的话将会有灾难降临,所以说不管是舞者或观者,都显得较为严肃和认真。例如在拉卜楞寺每年正月十四午前举行的晒佛节就是如此。跳神开始,首先举行献祭仪式,在鼓、钹、号等乐器伴奏下,鼓声浑厚凝重,节奏相当的缓慢,群“神”聚集,缓缓起舞,绕场一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威慑感。然后,相继演出舞蹈片段。最后,恶魔妖怪一齐跪在地上,表示均被降服而皈依佛法。跳神舞反映了佛教与苯教斗争的历程,是对佛教胜利的赞歌。后期的跳神已经渗透了许多世俗的内容,如增加了寿星舞,并穿插摔跤、角斗等嬉戏场面,以娱乐群众。跳神是宗教意识与舞蹈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是用面具和舞蹈来表现各种不同形象。这类舞蹈以独舞、双人舞为主,技巧性极高,表演者大都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胜任。跳神虽是迷信色彩很浓的舞蹈。但却集中了寺庙中世世代代僧侣艺术人才的艺术创造,已成为藏族艺术文化发展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法舞其场面之宏大,气势之恢宏,是很多舞蹈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各类角色人数少则数十名,多则近百名。在二月初八的法会中,当地藏民将绘有嘉木样活佛的唐卡铺挂在大山上,进行“晒佛”仪式:在整个过程中,场面宏观,千余名僧侣衣着整齐,手持象牙、犀牛角、珊瑚、玛瑙等珍贵的饰物,以及著名佛尊生前所穿戴使用过的衣帽、用具、法器等,从寺院弥勒佛大殿前出发,跟随着寺院内众僧侣向“晒佛”的地点浩浩荡荡行进,前往各村拉佛,然后由众僧诵经沐浴。众僧随着法乐的伴奏,一路行走,一路跳法舞,连同众僧抬着的大型唐卡举行晒大佛仪式,晒佛仪式是几乎每年都要举行的庄重的宗教仪式,在这种气氛下的法舞表演其实就是护卫佛法和维护教义。

总之,在藏族宗教舞蹈中,服装艳丽多彩,色彩鲜艳,道具各种各样,舞者人数庞大。加上各种各样的面具,代表不同的内容,整个舞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官刺激。如:鬼怪舞蹈节奏急促零乱,张牙舞爪,几乎没有规律可循,是灵活多变的,富有神奇惊心的恐惧感。加上场上鼓钹齐鸣,法号声声,唢呐阵阵,使人顿觉与世隔绝,坠入虚空,达到跳神驱鬼镇邪的主题目的和震撼心灵的社会效果。

数百年来,《羌姆》作为藏传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始终恪守传内不传外的原则,即遵循在寺院内由喇嘛僧侣表演的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在寺院的活佛和喇嘛自愿地把法舞和群众性民间歌舞联合演出,从而使《羌姆》冲出了寺院的禁锢,增强了表演性、娱乐性,淡化了佛法的神秘感、威慑感,拉近了宗教和世俗的关系,这一做法在全民信教的藏区很有积极意义。《羌姆》法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表演时空的移位和表演程序的简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神同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舞蹈的功能性也许会大大减弱,而具有的审美价值则将会大大增加,因为它是西藏近5000 年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文化精髓,它是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人类的生命与情怀,是西藏社会发展变革的体态节奏,它凝聚着藏民族的聪明才智!藏族宗教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苑里一束芳香四溢的鲜花,它独具风采,成为华夏乃至人类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