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PLC简介
1.1.1 PLC的产生和定义
PLC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的简称,1968年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首先提出了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PLC,这时的PLC只能用于执行逻辑判断、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所以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PLC最早用于取代汽车生产线上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随即扩展到食品加工、制造、冶金等工业部门。1971年日本引进了这项生产技术,并开始生产自己的PLC,如现在广泛使用的三菱公司的FX系列PLC。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半导体技术及微机技术的发展,PLC采用了微处理器作为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单元和外围电路也都采用了中、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使PLC具有多项优点,形成了各种规格的系列产品,成为一种新型的工业自动控制标准设备。这时的PLC不仅具有逻辑判断功能,还具有数据处理、PID控制和数据通信功能,因此被改称为可编程控制器。
1987年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可编程控制器的标准草案中做了如下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中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连成一个整体,并易于扩充其功能。”
PLC具有很多通用计算机所不具备的功能和结构。如PLC有很多适于各种工业控制系统的模块,它的内部有一套功能完善且简单的管理程序,能够完成故障检查、用户程序输入、修改、执行与监视等。PLC采用以传统电气图为基础的梯形图语言编程,方法简单且易于学习和掌握。在控制系统应用方面,PLC优于计算机,它易于和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可以方便灵活地构成不同要求、不同规模的控制系统,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极强,所以可将PLC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由于这些特点,目前PLC已成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支柱。
1.1.2 PLC的功能及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PLC是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因此除了对元器件进行筛选外,在软件和硬件上都采用了许多抗干扰的措施,如屏蔽、滤波、隔离、故障诊断和自动恢复等,这些措施大大地提高了PLC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另外由于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软故障的发生。在一些高档的PLC中,还采用了双CPU模块并行工作的方式,如OMRON 2000H大型机,即使它的一个CPU出现故障,系统也能正常工作,同时还可以修复或更换有故障的CPU模块,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控制系统整体的可靠性,PLC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30万小时以上。
2.适应性强,应用灵活
由于PLC是系列化产品,其品种齐全,多数采用模块式的硬件结构,所以组合和扩展非常方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用,以满足各种不同控制系统的需要。
3.编程方便,易于使用
PLC是面向现场应用的电子设备,一直采用大多数电气技术人员熟悉的梯形图语言,梯形图语言延续使用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许多符号和规定,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易学易懂,电气工程师和具有一定基础的技术操作人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
4.具有各种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方便,适用范围广
目前PLC的产品已经系列化、模块化,具有各种数字量、模拟量的I/O接口,能直接接入生产现场的多种规格的直流、交流信号,其输出接口在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与各种执行器(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调节阀等)相连接,因此能方便地进行系统配置,组成规模、功能不同的控制系统。其适应能力非常强,利用它可以控制一台单机自动化系统,也可以控制一条生产线,还可以使用在复杂的集散控制系统中。
5.功能完善
PLC具有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逻辑运算、定时、计数、数据处理、通信、人机对话、自检、记录和显示等功能,可以实现顺序控制、逻辑控制、位置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通过编程器在线和离线修改程序,就能更改系统的控制功能及要求。
1.1.3 PLC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1.PLC的分类
(1)根据生产厂家的产品类型和系列分类。目前PLC的生产厂家很多,但主要分为欧、美、日三大块。在中国市场上,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是西门子公司的产品,美国的代表产品是AB与GE公司的产品,日本的代表产品是三菱、欧姆龙公司的产品。各公司产品型号、规格的命名方式都不统一。
(2)根据PLC的I/O点数和存储器容量分类。按照PLC I/O点数、存储器容量的不同,PLC大体上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小型PLC的I/O点数在256点以下,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为2K字以下(1K=1024,存储一个1或0的二进制码称为一位,一个字为16位)。有的PLC用“步”来衡量,一步占用一个地址单元,它表示PLC能存放多少用户程序。中型PLC的I/O点数在256~2048之间,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一般为2~8K字。大型PLC的I/O点数在2048点以上,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在8K字以上。
(3)按照结构形式分类。PLC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单元式、模块式和叠装式3种结构形式。
① 单元式(箱体式)结构的PLC。这种结构的PLC是将PLC的电源、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部件集中配置在一起,有的甚至全部安装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装在一个箱体内,通常称为主机(或基本单元),如三菱公司的FX0N、FX2N系列PLC。整体式PLC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低,但主机的I/O点数固定,使用不灵活,小型PLC常使用这种结构。
② 模块式(积木式)结构的PLC。这种结构的PLC是将PLC的各个部分以模块的形式分开,如电源模块、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把这些模块插入机架底板上,组装在一个机架内。这种结构配置灵活,装配方便,便于扩展,一般中型和大型PLC常采用这种结构,如三菱公司的A系列PLC,但模块式结构较为复杂,且造价较高。
③ 叠装式结构的PLC。这种结构的PLC是单元式和模块式相结合的产物。把某一系列PLC工作单元的形式制作成尺寸一致的外观,CPU、I/O口及电源也可以做成独立的,采用电缆连接各个单元,在控制设备中安装时可以一层一层地叠装,这就是叠装式PLC,如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PLC就属于这种形式。
(4)按照PLC功能的强弱分类。按照PLC功能的强弱可以大致分为低档机、中档机、高档机三种。低档PLC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基本功能,有的还增设了模拟量处理、算术运算、数据传送等功能,可以实现逻辑、顺序、计时、计数等控制。中档PLC除了具有低档机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通信联网等功能,可完成既有开关量又有模拟量的控制任务。高档PLC除具有中档机的功能外,增设带符号算术运算、矩阵运算等功能,使其运算能力提高,高档机还具有模拟调节、联网通信、监视、记录和打印等功能,使PLC的功能更多更强,能进行远程控制和大规模过程控制,构成集散控制系统。
2.PLC的主要性能指标
(1)输入/输出(I/O)点数。I/O点数是指PLC的外部输入、输出端子数。PLC的输入、输出信号有开关量和模拟量两种,对于开关量用最大的I/O点数表示,而对于模拟量用最大的I/O通道数表示。
(2)PLC内部继电器的种类和点数。它包括辅助继电器、特殊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等。
(3)用户程序存储量。PLC的用户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通过编程器编入的用户程序。通常用K字(KW)、K字节(KB)、K位来表示。
(4)扫描时间。扫描时间是指PLC执行一次解读用户逻辑程序所需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一个粗略指标表示,即用每执行1000条指令所需时间来估算,通常为10ms左右,小型机可能大于20ms。也有用ms/K为单位表示的,如20ms/K字表示扫描1K字的用户程序需要的时间为20ms。
(5)编程语言及指令功能。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有梯形图语言、助记符语言、流程图语言及某些高级语言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前两种,不同的PLC具有不同的编程语言。PLC的指令可分为基本指令和扩展指令,基本指令是各种类型的PLC都有的,主要是逻辑指令,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PLC其指令扩展的深度是不同的。
(6)工作环境。一般PLC的工作温度为0~55℃,最高为60℃,储藏温度为 -20~+85℃,相对湿度为5%~95%,空气条件是周围不能混有可燃性、易爆性和腐蚀性气体。
(7)可扩展性。小型PLC的基本单元(主机)多为开关量的I/O接口,各个生产厂家在PLC基本单元的基础上,发展了各种智能扩展模块,如模拟量处理模块、高速处理模块、温度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智能扩展模块的多少是反映PLC产品功能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