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居位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

鮮,魚也,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治身煩則精散。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以道德居位蒞天下,則鬼不敢見其精神以犯人#1。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非鬼神不能傷害於人,以聖人在位,不敢傷人,故鬼神不敢干人。

夫兩不相傷,

鬼與聖人俱不相傷。

故德交歸焉。

夫兩不相傷,人得治於陽,鬼得治於陰,人得全人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交歸焉。

謙德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

治大國如江海者下流,不逆細微。

天下之交,

大國,天下之士民之所交會。

天下之牝。

牝者,陰類也。柔謙和而不倡也。

牝常以靜勝牡,

女所以能屈於男,陰勝陽#2,以安靜不先求之。

以靜為下。

陰道以安。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能謙下之,則常有之。

小國以下大國,則聚大國。

此言國無小大,能執謙畜人,則無過生。

故或下以取,或下以聚。

下者謂大國以下小國。小國以下大國,更以義相取也。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大國不失下,則兼并小國而牧畜之。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欲為臣僕。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大國小國各欲得其所欲,大國尤宜謙下也。

為道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

奧,藏也。道以萬物之藏,無所不容也。

善人之寶,

善人以道,為身之寶,不敢違也。

不善人之所保。

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患逢急,猶能知自悔卑柔也。

美言可以市,

美言可以市者,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售善言美語,求者欲疾得,賣者欲疾售。

尊行可以加人。

加,別也。人有尊貴之行,可以別異於凡人,未足以尊道。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人雖不善,當以道化之。蓋三皇之前,無有棄民,德化淳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

欲使教化不善之人。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雖有美玉,以先駟馬而至,不如坐進此道也。

古之所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不日日遠行求索,近得之於身。

有罪以免耶?

有罪者謂遭亂世,暗君妄行刑誅,修道則可以解死厄,免於眾耶。

故為天下貴。

道德洞遠,無不覆濟,全身治國,恬然無為,故可以為天下貴。

恩始第六十三

為無為,

因成修故,無所改作。

事無事,

預設備,除煩省事。

味無味。

深思遠慮,味道意也。

大小多少,

陳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

報怨以德。

修道行善,絕禍於未萌也。

圖難於其易,

欲圖難事#3,當於易時未及成也。

為大於其細。

欲為大事,必作於小,禍亂從小來也。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大人終不為大,

處謙虛也。

故能成其大。

天下共歸之也。

夫輕諾必寡信,

不重言也。

多易必多難。

不慎患也。

是以聖人猶難之,

聖人動作舉事,猶進退重難之,欲塞其故源也。

故終無難。

聖人終身無患難之事,由避害深也。

守微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

治身治國,安靜者易守持。

其未兆易謀,

情欲禍患,未有形兆時,易謀止也。

其脆易破,

禍亂未至萌,情欲未見於色,如脆弱易破除也。

其微易散。

其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

為之於未有,

欲有所為,當於未有萌芽之時,塞其端。

治之於未亂。

治身治國,於未亂之時,當預閉其門。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從小成大。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從卑至高。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從近至遠。

為者敗之,

有為於事,廢於自然;有為於義,廢於仁,有為於色,廢於精神也。

執者失之。

執利遇患,執道全身,堅持不得,推讓還及。

聖人無為,故無敗;

聖人不為文華,不為己利,不為殘賊,故無壞敗。

無執,故無失。

聖人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無所執藏,故無所失於人。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從,為也。民之為事,常於功德幾成而貪位好名,而奢泰盈滿,而自敗之也。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終當如始,不致懈怠。

是以聖人欲不欲#4,

聖人欲人所不欲也。人欲彰顯,聖人欲韜光;人欲文飾,聖人欲質朴;人欲於色,聖人欲於德。

不貴難得之貨;

聖人不眩晃為服玩,不賤石貴玉也。

學不學,

聖人學人所不能學。人學智詐,聖人學自然;人學治世,聖人學治身守道真也。

復眾人之所過。

眾人學問皆反也,過本為末#5,過實為華。復之者,使反本實者也。

以輔萬物之自然,

教人反本實者,欲以輔助萬物自然之性#6。

而不敢為。

聖人動作因循,不敢有所造為,恐離本也。

淳德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

說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國者。

非以明民,

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詐也。

將以愚之。

將以道德教民,使質朴不詐偽。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民之不可治理者,以其智太多,必為巧偽。

以智治國,國之賊;

使智惠之人理國之政事,必遠道德,妄作禍福,而為國之賊也。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不使智惠之人治國之政事,則民守正直,不為邪飾,上下相親,君臣同力,故為國之福也。

知此兩者,亦楷式。

兩者謂智不智也。常能知智者賊,不智者福,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玄,天也。能知治身治國之法式,是謂與天同德也。

玄德深矣遠矣,

玄德之人深不可測,遠不可極也。

與物反矣,

玄德之人與萬物反異,萬物欲益己,玄德欲施與人也。

然後乃至大順。

玄德與萬物反異,故能至大順。大順者,天理也。

後己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以卑下,故眾流歸之,若民歸就於王也。

故能為百谷王。

直以就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欲上民,

欲在民之上也。

必以言下之;

法江海,處謙虛。

欲先民,

欲在民之前也。

必以身後之。

先人而後己也。

是以聖人處民上而不重,

聖人在民上為主,不以尊貴虐下,故民戴仰,不以為重。

處前而民不害,

聖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後,民親之若父母,無有傷害之心。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聖人恩深愛厚,視民如赤子,故天下樂共推進以為主,無有厭之也。

以其不争,

天下無厭聖人之時,是由聖人不與人争先後也。

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言人皆争於有為,無有争於無為也。

三寶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

老子言:天下皆謂我德大,我則佯愚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夫自名德大者,為身之害,故佯愚似若不肖。無所分別,無所割截,不賤人而自貴。

若肖久矣,

肖,善,謂辯惠也。若大辯惠之人,身自高貴,行察察之政,所從來久矣。

其細也夫。

言辯惠者唯如小人,非長者。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老子言:我有三寶,抱持而保倚之。

一曰慈,

愛百姓如赤子。

二曰儉,

賦斂若取之於己也。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執謙退,不為倡始也。

夫慈,故能勇;

先以仁慈,故乃勇於忠孝。

儉,故能廣;

天子身能節儉,故民日用廣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成器長謂得道人也。我能為道人之長也。

今舍其慈且勇,

今世人舍慈仁,但為勇武。

舍其儉且廣,

舍其儉約,但為奢泰。

舍其後且先;

舍其後己,但務先人。

死矣。

所行如此,動入死道。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夫慈仁者,百姓親附,並心一意,故以戰則勝敵,以守衛則堅固。

天將救之,以善以慈衛之。

天將救助善人,必與慈仁之性,使能自營助也。

配天第六十八

古之善為士者不武,

言貴道德不好武力。

善戰者不怒,

善以道戰者,禁邪於心胸,絕禍於未萌,無所誅怒也。

善勝敵者不與爭,

善以道勝敵者,附近以仁,來遠以德,不與敵争而敵自服。

善用人者為下。

善用人自輔者,當為人執謙下。

是謂不爭之德,

謂上為之下也#7。是乃不與人争鬥,乃是道德。

是謂用人之力,

能身為人下,是謂用人之力也。

是謂配天,

能行此者,德配天也。

古之極也。

是乃古之極要道也。

玄用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

陳用兵之道。老子疾時用兵,故託己設其義。

吾不敢為主

主,先也。我不敢先舉兵。

而為客,

客者,和而不倡兵,當承天而後動。

不敢進寸而退尺。

侵人境界,利人財寶為進。閉門守城為退也。

是謂行無行,

彼遂不止,為天下賊,雖行誅之,不行執也。

攘無臂,

雖有大怒者,無臂可攘。

仍無敵,

雖欲行仍引之心,若無敵可仍。

執無兵。

雖欲執持之,若無兵刃可持用也。何者?傷彼之民罹罪於天,遭於不道之君,愍忍傷喪之痛也。

禍莫大於輕敵,

夫禍亂之害莫大於欺輕敵家,侵取不休,輕戰而貪財寶也。

輕敵幾喪吾寶。

幾,近.也一寶,身也。輕欺敵家,近喪身也。

故抗兵相加,

兩敵戰也。

則一反勝也已。

哀者慈仁,士卒不遠於己。

知雖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老子言:吾所言#8省而易知,約而易行也。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人不好柔弱而好剛強。

言有宗,事有君。

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無德,心與我反也。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夫唯世人之無知者,是我道德之暗昧不見於外,窮微極妙,故無知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希,少也。唯達道者乃能知我,故為貴。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被褐者,薄外也。懷玉者,厚內。匿寶藏德,不以示於人也。

知病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

知道而言不知,德之上。

不知知,病。

不知道而言知,德之病也。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無此強知之病者,以其苦眾人有此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以此悲人,故不自病。云聖人懷通達之知,託於不知者,欲使天下質朴中正,各守純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強知之事以自顯著,內傷精神,减壽消年。

愛己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

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則大害至,畏死亡也。畏之者,當保養精神,承天順地。

無狹其所居,

謂人心藏神,常當安柔,不當急狹。

無厭其所生。

人所以生者,以有精神,託空虛,喜清靜。飲食不節,忽道念色,邪僻滿腹,為此伐命散神也。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夫唯獨不厭精神之人,洗心垢濁,恬泊無欲,則精神居之而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

自知己之得失。

不自見;

不自顯見德美於外,而藏之於內。

自愛,

自愛其身,以保精氣。

不自貴,

不自貴高榮名於世。

故去彼取此。

去彼自見自貴,取此自知自愛。

任為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

勇於敢有為,則殺其身也。

勇於不敢則活。

勇於不敢有為,則活其身。

知此兩者,

謂敢與不敢也。

或利或害。

活身為利,殺身為害。

天之所惡,

惡有為也。

孰知其故?

誰能知天意之故不犯之也。

是以聖人猶難之。

言聖人明德猶難於勇敢,况無聖人之德而能行之乎。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天不與人争貴賤,而人自畏之。

不言而善應,

天不言,萬物自動以應時。

不召而自來,

天不呼召,萬物皆自負陰而向陽也。

繟然而善謀。

繟,寬也。天道雖寬博,善謀慮人事,修善行惡,各蒙其報。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羅網恢恢甚大,雖則疏遠,若司

察人善惡,無所失也。

制惑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

治國者刑罰深酷,民無即生,故不畏死也。治身者若嗜欲傷神,責財喪身,民不知所畏也。

奈何以死懼之。

人君當寬刑罰,人去其情欲,奈何設刑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

當除己之殘刻,教民之去利欲。

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以道教而民不徙,反為奇巧,乃應王法執而殺之,誰敢有犯者。老子傷時王不先以道德化人,而先以刑罰者也。

常有司殺者,

司殺者謂天,居高臨下,司察人之過。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者是。

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

天道至明,司察有常,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斗杓運移#9,以節行之。人君欲代殺之,是猶拙夫代大匠斷木,乃勞而無功也。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人君行刑罰,猶拙夫代大匠斲木也,必方圓不得其理,自傷其手。代天殺者,不得其理,反受其殃。

貪損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

人民所以飢寒者,以其君上食稅下太多也。

是以飢。

民皆化上為貪,叛道違德,故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

民之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為也。

是以難治。

是以其民化上有為,情偽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

人之輕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貪利以自危也。

是以輕死。

以求生太過,故入死地也。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也。

夫唯獨無以生為務者,爵祿不干於意,財利不入於身,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使,則賢於貴生也。

戒彊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

人生含和氣,抱精神,故柔弱。

其死也堅強。

人死則和氣竭,精神亡,故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柔脆,

和氣存也。

其死也枯槁。

和氣散也。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上二事觀而知之,堅強者死,柔弱者生也。

是以兵強則不勝,

強大之兵輕戰樂殺,毒流怨結。弱為一強,故不勝也。

木強則共。

木強大則枝葉共生其上。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興物造功,大木處下,小物處上。天道抑強扶弱,自然效也。

天道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天道暗昧,舉物類以為喻。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也。夫抑高與下,損強益弱,天之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道損盈益謙,天道以中和為上。

人之道則不然,

人之道與天道反。

損不足以奉有餘。

世俗之人損貧益富,奪弱與強。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10?唯有道者。

言誰居有餘之位,自省爵祿以奉天下不足者,唯有道德之君而能行之也。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

聖人為德施惠,不恃望其報。

功成而不處,

功成事就,不處其位。

其不欲見賢。

不欲人知己之賢。匿功不居榮名,畏天損有餘。

任信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言水柔弱,圓中則圓,方中則方,擁之則止,决之則行。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水能懷山裹陵,磨鐵銷銅#11。莫能勝水而以成其功也。

以其無能易之。

夫攻堅強者,無以易於水。

故柔勝剛,

舌柔齒剛,齒先舌亡。

弱勝強,

水能滅火,陰能消陽。

天下莫不知,

知柔弱者久長,剛強者折傷。

莫能行。

恥謙卑,好強梁。

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人君能受國之垢濁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則能長保社稷,為一國之君主。

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君能引過歸己,代民不祥,則可以王天下。

正言若反。

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為反言。

任契第七十九

和大怨,

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以相和報也。

必有餘怨,

任刑者失人情,必有餘怨及於良人。

安可以為善。

言一人吁嗟,則失天心,安可以和怨為善也。

是以聖人執左契,

古者聖人執左契,合符信也。無文書法律,刻契合符以為信也#12。

而不責於人。

但刻契為信,不責人於他事也。

有德司契,

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

無德司徹。

無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無有親疏,唯與善人,則與司契同也。

獨立第八十

小國寡民,

聖人雖治大國,猶以為小國,示儉約,不為奢泰。民雖眾,猶若寡乏,不敢勞。

使有什伯,

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

人之器而不用。

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徵實奪民之時。

使民重死,

君能為民興利除害,各得其所,則民重死而貪生也。

而不遠徙。

政令不煩則安其業,故不遠遷,其常處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清靜無為,不作煩華,不好出遊娱。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無怨惡於天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去文反質,信無欺也。

甘其食,

甘其蔬食,不魚食百姓也。

美其服,

美其惡衣,不貴五色也。

安其居,

安其茅茨,不好文飾之屋。

樂其俗。

樂其質朴之俗,不轉移。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相去近也。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其無情欲。

顯質第八十

信言不美,

信言者,如其實也。不美者,樸且質也。

美言不信。

滋美之言者,孳孳之美辭。不信者,飾偽多空虛也。

善者不辯,

善者,以道修身也。不辯者,不文彩也。

辯者不善。

辯者,謂巧言也。不善者,舌致患也。土有玉,掘其山;水有珠,濁其淵;辯口多言者,亡其身也。

知者不博,

知者,謂知道之士。不博者,守一元也。

博者不知。

博者,多見聞。不知者,失要真也。

聖人不積,

聖人積德不積財,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也。

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為人施設德化,己愈有德。

既以與人,已愈多。

既以財賄布施與人,而財益多如日月之光,無有盡時。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生萬物,愛育之令長大#13,無所傷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聖人法天所施為化,功成事就,不與天下爭功名,故能全其聖功。

#1此後影宋本尚有經文及註文: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其鬼非無精神,邪不入正,不能傷自然之人。

#2陰勝陽:原作『勝陽陰』,據影宋本改。

#3欲圖難事:『欲圖』原脫,據影宋本加。

#4欲不欲:原本作『終不欲』,據影宋本改。

#5末:原本作『實』,據影宋本改。

#6自然之性:『性』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7謂上為之下:原本『上』後衍『文』字,據影宋本刪。

#8吾所言:『言』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9運移:『移』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10孰:此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11磨鐵銷銅:『鐵』原作『水』,據影宋本改。

#12刻契合符:原本『刻」前衍『刑』字,據影宋本刪。

#13長大;原本作『長天』,據影宋本改。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