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诸蔬部(2)

石耳

群芳谱∶石耳,一名灵芝,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黄山巴西边徼诸山石岩上,远望如烟,庐山亦有之。状如地耳,山僧采暴馈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 粤志∶韶阳诸洞多石耳,其生必于青石。当大雪后,石滋润,微见日色,则石生耳。大者成片如苔藓碧色,望之如烟,亦微有蒂,大小朵朵如花,烹之面青紫如芙蓉,每当昧爽采集则肥浓,见日渐薄,亦微化为水。凡香蕈感阴湿之气而成,善发冷气,多和生姜食乃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饫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 南粤琐记;凡青石以烈日辄出汗,汗凝结则成石耳。青为木气故生耳,若白石则否。或曰,此亦蕈之类,浓者蕈,薄者耳。或曰,凡乳床必因石脉而出,不自顽石出,其在阴洞者为乳床,在阳岩者为石耳。石耳之美,见称于伊芳尹,其言曰∶汉上石耳,盖上古已珍之矣。

性寒,或曰平,味甘腴,无毒。 药性考石耳寒平,石崖悬珥,气并灵芝。久食色美,益精悦神,至老不毁。泻血脱肛,灰服愈矣。 名胜志安吉州梅溪石门中产石耳,食之止热。

野芋艿

青芋 土芋藤 野芋头 鬼芋汜胜之农书∶芋有六种,五野芋、六青芋,野芋有大毒,杀人。凡芋三年不收,即成野芋性滑,下石毒,服食皆忌之。青芋亦有毒,必须灰汁易水煮之,堪食,只宜蒸啖之。中野芋毒者,令人戟喉音哑、烦闷垂死,以大豆浆或粪汁解之,姜汁亦可。

葛祖遗方∶合麻药,治跌打损伤,痔漏麻风,敷肿毒,止痛,治疮癣,捣敷肿伤。

乳痈野芋头和香糟捣敷。

青芋

疗冷热,止渴。

土芋藤

土芋即黄独,俗名香芋,肉白皮黄,形如小芋,一名土卵,与野芋不同。纲目野芋附家芋内,土芋另立一条,可知。然所引仅据陈藏器一说,不知其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其藤烧灰敷痘烂成疮,可无瘢痕。 群芳谱∶土芋,其根唯一颗而色黄,故名黄独。

野芋头

文堂集验∶一名仙人掌,同野芋一种。但此种叶较小,略似慈菇,叶有尖,此又与草本形如鞋底者不同。(仙人掌形如鞋底。)治诸物食积,已成痞块者,用野芋头磨烂,和糯米粉淡煮粥,每早食一茶钟,不用油盐。

十无害(集验)。

鬼芋

罗浮志∶深谷中产,物如薯芋状,山人得之,剖作四片,入砂盆磨作胶浆,锅煮成膏,待冷则凝结如饼块,一复剖为四片,添水再煮成膏,膏成,照前三煮四煮,乃可食令饱,一芋所煮,可充数十人之腹,故称鬼芋焉。芋有四异,初生不借根苗,叶上朝露着地,即成种子,一异也;采制不令妇人鸡狗见之,见即化水,二异也;磨时煮时匕须顺旋,逆之即化水,三异也;一芋之成,由一而四,四而十六,十六而六十有四,如卦象之数,四异也。闻庐山衡岳各有鬼芋,采制又不同。

野毛豆

野毛豆生园隰中,蔓生,枝细弱,叶细尖,两两排枝对生,清明后开淡紫细花,结实如毛豆,立夏后可采,初生苗绝似金凤花苗叶,其荚俨似角蒿,中有子二,圆如小绿豆,小满前后皆黑,老便枯落矣。 生田塍间,茎叶及荚较家者细小,一名劳豆。

沈氏效方∶性微寒,平肝火,治疳疾目疾。 百草镜∶治黄白疸,性能发汗,救生苦海;治痘毒。八九月时,田塍边采,连茎根用, 存性研,单用其豆更妙,麻油和敷,不问初起日久、未溃已溃,俱效。

按∶通雅引焦弱侯曰,野田小豆曰 (音劳)。陈留耆旧传云∶赤眉以 豆与桓牧,隋末子通攻江都,夏侯端采 豆食之。身之曰,野豆也。鲁刀切,劳豆,或 、 二字之讹也。然考古今注∶ 豆,一名治豆,叶似葛,而实长尺余,可蒸食;一名 菽,纲目鹿藿一名 豆,又名鹿豆,即今野绿豆。尔雅释草∶ 鹿藿,注,今鹿豆也。唐书夏侯端传撷 豆以食,则似又非野毛豆之属。今野毛豆亦名 豆,岂名同而物异欤,并与之以俟考。

肝疳初起 百草镜∶野毛豆鲜者七钱、干者五钱,鸡肝一具,同煮食,煎服亦可。

野萝卜

地骷髅 三生萝卜一名紫金皮,又名巴壁虎。 百草镜云∶野莱菔苗、叶、根形与家种者无二,肉虽白,而皮色带黄为异。 王氏博济方以干莱菔为仙人骨,俗又呼地骷髅。

雁山志∶山萝卜性寒,状如圃种者,土人用治痈疽,捣汁服之,渣涂亦可。(庚戎,予来临安,署内有废圃,多商陆,土人呼为山萝卜,与此名同物异。)治肺痈 百草镜∶以七枚捣汁服。

地骷髅

按∶地骷髅,乃刈莱菔时偶遗未尽者,根入地,瘦而无肉,老而多筋;如骷髅然,故名。

能大通肺气,解煤炭熏人毒,非干莱菔也。王禺中所言,尚未明晰。

痞块 医宗汇编∶陈年木瓜一个,地骷髅即萝卜种枯根四两,煎汁,时常服一小盏,数日除万应丹 海昌方∶治黄胆变为臌胀,气喘翻胃,胸膈饱闷,中脘疼痛,并小儿疳疾结热,噤口痢疾,结胸伤寒,伤力黄肿,并脱力黄各症。用人中白(以露天不见粪者方佳,火 醋淬七次)一两,神曲、白卜子、地骷髅(即土中萝卜)各五钱,砂仁二钱,以上俱炒,陈香橼一个,共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七丸,或灯草汤下,或酒下。

三生萝卜

此乃人工制造者。唐正声传此法,云得自秘授∶取水萝卜一枚,周遭钻七孔,入巴豆七粒,入土种之,待其结子,取子又种,待萝卜成,仍钻七孔,入巴豆七粒再种,如此三次,至第四次,将开花时,连根拔起,阴干,收贮罐内。遇臌胀者,取一枚捶碎煎汤服之,极重者二枚立愈。

南瓜蒂

瓤附纲目南瓜主治,只言补中益气而已,至其子食之脱发,今人以为蔬,多食反壅气滞膈,昔人皆未知也。吴秀峰言∶凡瓜熟皆蒂落,惟南瓜其蒂坚牢不可脱;昔人曾用以入保胎药中,大妙。盖东方甲乙木属肝,生气也,其味酸,胎必借肝血滋养,胎欲堕则腹酸,干气离也。南瓜色黄味甘,中央脾土之精,能生肝气,益肝血,故保胎有效。

神妙汤∶保胎,用黄牛鼻一条 灰存性,南瓜蒂一两,煎汤服,永不堕。

疔疮 行箧检秘∶用老南瓜蒂数个,焙研为末,麻油调涂,立效。

南瓜瓤

治汤火伤。慈航活人书∶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凡遇汤火伤者,以此敷之,即定疼如神。

辣茄

人家园圃多种之,深秋山人挑入市货卖,取以熬辣酱及洗冻疮用之,所用甚广,而纲目不载其功用。陈灵尧食物宜忌云∶食茱萸即辣茄,陈者良。其种类大小方圆黄红不一,唯一种尖长名象牙辣茄,入药用; 又一种木本者,名番姜。范咸台湾府志∶番姜木本,种自荷兰,开花白瓣,绿实尖长,熟时朱红夺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带壳啖之,内地名番椒;更有一种结实圆而微尖,似柰种,出咬 吧,内地所无也。 药检云∶辣茄,一名腊茄,腊月熟,故名,亦入食料。苗叶似茄叶而小,茎高尺许,至夏乃花,白色五出,倒垂如茄花,结实青色,其实有如柿形,如秤锤形,有小如豆者,有大如橘者,有仰生如顶者,有倒垂叶下者,种种不一。入药惟取细长如象牙,又如人指者,作食料皆可用。

食物宜忌云∶性辛苦大热,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香港脚,食之走风动火,病目发疮痔,凡血虚有火者忌服。 药检云∶味辛,性大热,入口即辣舌,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止 泻,擦癣。

百草镜∶熏壁虱,洗冻瘃,浴冷疥,泻大肠,经寒 。

外痔 百草镜∶以象牙辣茄红熟者,挫细,甜酱拌食。

毒蛇伤 百草镜∶用辣茄生嚼十一、二枚即消肿定痛,伤处起小泡出黄水而愈,食此味反甘而不辣。或嚼烂敷伤口,亦消肿定痛。

祛臭虫方 经验广集∶用羊骨头一个,秦椒半斤,共入火盆内,同锯木屑烧之,门窗闭紧,勿令出烟,其虫自死。敏按∶木屑用樟木者佳。

冻瘃 蔡云白方∶剥辣茄皮粘贴,即愈。

痢积水泻 医宗汇编∶辣茄一个为丸,清晨热豆腐皮裹吞下,即愈。

敏按∶花镜,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呼辣茄,本高一、二尺,丛生白花,秋来结子,俨如秃笔头倒垂,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以代胡椒。盖其性热而散,能入心脾二经,亦能祛水湿;癸亥,予在临安,有小仆于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酱,颇适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

良由胸膈积水变为冷痰,得辛以散之,故如汤沃雪耳。又名秦椒。李成裕辽载∶秦椒,一名番椒,形如马乳,色似珊瑚,非本草秦地之花椒,即中土辣茄也。

龙柏药性考∶秦地乃草本辣椒,纲目诸注,误为秦地花椒,不知即今之辣茄,又名辣虎。

性热味辣,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多食眩旋,动火故也。久食发痔,令人齿痛咽肿。

刀豆根

壳附纲目壳部刀豆条发明下注∶刀豆本草失载,惟近时小书载其暖而补元阳。近有人烧其子存性,白汤调服,止呃逆有效,故濒湖特为增入,而不知其用甚广,今悉补之。

治头风集听云∶刀豆根乃治头风之神药,每用须五钱,酒煎服。

治鼻渊 年希尧集验方∶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重不过三服即愈。

壳 治腰痛。万氏家抄∶用刀豆壳化灰,好酒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

牙根臭烂 洪氏一盘珠∶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涎出,即安。

治久痢 种福堂方∶用刀豆荚饭上蒸熟,洋糖蘸食,一二日即愈。

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欲死,并消血痞经验广集∶陈年刀豆壳,焙燥为末,好酒服一钱,加喉癣 张氏必效方∶刀豆壳烧灰,以二、三厘吹之,立效。

杨梅疮 万氏济世方∶当归、川芎、苡仁、木通、木瓜、生地、熟地、金银花、防己、防风、荆芥、黄柏、白芷、知母、甘草、皂荚、猪苓去皮各二两,人参二钱,山红花、刀豆壳各五钱,硬饭团二两,水煎一锅浓汁,不拘时当茶服,忌鱼腥生冷,四剂全愈。

地肾

粤志∶罗浮多地肾,一名松黄。但松黄未落为松实,已落而英华未散为地肾。其状若弹丸,大者如鸡卵,红黄相错,一一晶莹,熟之可入馔。其生无根蒂,散布松下,土松石润处有之,或亦松蕈之类也。乍浦九山补志∶松花蕈,山之有松者皆产,惟陈山东麓为多。三月间松花入土,至四、五月经雨后即生,至八、九月又生,鲜肥滑嫩,素品之上味也。

味甘性平,生津消痰,治溲浊不禁。

葛乳

一名葛花菜,名山皆有,亦产高州。粤志∶高州多种葛,雷州人市之为 。秋霜时,有葛乳涌生地上,如芝如菌,赤色,味甘脆、微苦,乃葛之精华也,亦曰葛蕈。濒湖仅据太和山志载其醒酒、与酒积成疾,他皆未及,故特补之。

性凉,解肌热,散风火及阳明风热 疹。

鲜草果

粤志∶人多种之为香料,即杜若,非药中草果也。其苗似缩砂,三月开花作穗,色白微红,五六月结子,其根胜于叶。

味辛温,能除瘴气,久服益精明目,令人不忘。

真珠菜

六安有真珠菜,如真珠; 益部方物略记∶真珠菜,戎泸等州有之,生水中石上,翠缕纤蔓首贯珠,蜀人以蜜熬食之,或以醯煮,可致千里不坏。 黄山志∶真珠菜藤本蔓生,暮春发芽,每芽端缀一二蕊,圆白如珠,叶翠绿如茶,连蕊叶腊之,香甘鲜滑,他蔬让美。

利水,通淋结,消腹胀,下气癃闭。

鹧鸪菜

连江志∶生海石上,色微黑。 漳州府志∶鹧鸪菜散碎花,微黑,出漳浦。

疗小儿腹中虫积,食之即下如神。

葛仙米

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土人捞出,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则名天仙米,亦名葛仙米。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耳味。大约山洞内石髓滴石所成。性寒,不宜多食。四川亦有之,必遇水冲乃得,岁不常有。他如深山背阴处,大雨后石上亦间生,然形质甚薄,见日即化,或干如纸,不可食矣。 梧州府志∶葛仙米出北流县勾漏洞石上,为水所渍而成,石耳类也。采得曝干,仍渍以水,如米状,以酒泛之,清爽袭人。此原非谷属,而名为米,传云∶晋葛洪隐此乏粮,采以为食,故名。 岭南杂记∶韶州仁化县丹霞山产仙米,遍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绿,煮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大抵南方深山中皆有之。 宦游笔记∶出粤东葛仙洞外,有流泉喷薄石上,遂生苔菌之类,其状如米粒,青色, 以为羹,味极鲜美,土人呼为葛仙米。有未识者,疑是青螺。按韶州府志∶丹霞出仙米,颇与此相类,但一生沙土,一生水石,为异耳。陆祚蕃粤西偶记∶道书宝圭洞天,即今北流县勾漏山;洞口前后产葛仙米,采而干之,粒圆如黍,揉面酿酒,极芳香,性寒,味甘爽,解热清膈,利肠胃。

按∶葛仙米本属石耳之类。忆庚子岁曾于刘明府席间食之,时以为羹,俨如青螺状,翠碧可爱,味极甘鲜,滑脆适口,入蔬为宜。药性考云∶清神解热,痰火能疗;或云,久服延年,盖亦能清脏热者。

黄矮菜

一名黄芽菜。咸淳临安志∶冬间取巨菜覆以草,积久而去其腐,叶黄白鲜莹,故名黄菜。

万历杭州府志∶杭人讹为黄雅菜。戒庵漫笔∶黄矮菜,杭州呼为花交菜。 群芳谱∶燕京圃人以马粪入窖,壅培菘菜,令不久见风日,长生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滓,谓之黄芽菜,乃白菜别种,茎叶皆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