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业余投资者的10条军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开首篇:时间的玫瑰图(1)

第一节中国股市的一个悖论

问题:在中国股市赚钱难吗?

答:不难!

不难从何说起呢?

且看:

材料一:中国上证综指走势图。

中国上证综指从1990年12月的100点,到2015年10月的3500点左右,25年35倍,年复合增长16%。

这说明,如果我们从一开始进行投资上证综指的指数基金ETF(当然那时中国还没有指数基金ETF),也将会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更不要说其间根据大盘整体市盈率高低进行择时的操作了。

还要说明,上证综指实是中国A股市市场上表现最差的指数之一,深圳成指表现要比它好些。上证380、中证800等指数2015年还创下了新高,特别是上证380,最高点要比2007年的历史高点要高一倍多。更不要说那些专业指数,如中小板、创业板、医药指数等。

总之,上证综指其实是失真的,更有大量的股票,其上涨幅度早已远远超越了上证综指。

材料二:“时间的玫瑰图”。

“时间的玫瑰”,是国内知名的投资人但斌先生曾受日本诗人北岛诗作的启发而“独创”到中国股市的,那个意思是说,投资就像一只孤独的乌龟等待着时间的玫瑰盛开。

那好,让我们看一看,中国股市这些年来“时间的玫瑰”究竟是如何盛开的呢?

应该说明,以上仅仅是我从中国股市那些长牛“百花园”中选取的较为具有代表性的20朵“时间的玫瑰”,其实,中国股市25年的历史,早已悄然走出了相当一批量的长期牛股。

国内著名的巴菲特研究专家刘建位先生,曾对中国股市与嘴巴有关的一些长期牛股进行了研究分析。

据他的统计分析,中国股市2005年至2014年,有161只股票十年十倍股。其中,与嘴巴有关的食品饮料股有:

贵州茅台10年上涨19倍,承德露露10年上涨19倍;伊利股份10年上涨18倍,泸州老窖10年上涨16倍,衡水老白干10年上涨14倍,海南椰岛10年上涨10倍。

而在医药股中:云南白药21年上涨100倍,东阿阿胶18年上涨30倍,双鹭药业10年上涨27倍(此处为作者计算标注),吉林敖东18年上涨24倍,恒瑞医药14年上涨20倍,桐君阁18年上涨20倍,国药一致21年上涨18倍,通化东宝20年16倍,华兰生物10年16倍,科华生物10年16倍。

来源:刘建位先生的两个视频,链接地址:

http://baidu.hz.letv.com/watch/04396598756490288679.html?page=videoMultiNeed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2NjU3ODI0.html。

其实不用太多的数据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或者说会颠覆一些人(特别是股市局外人)的偏见:中国股市原来也是个很赚钱的场所!

自美国的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于1924年首次提出股利再投资以来(注:公司可以保留盈利的一部分,然后以同样的回报率进行再投资),股票相对于债券更有投资价值,一些投资大师级的人物,包括彼得·林奇、巴菲特、芒格等,均做了很多论述,结论是:在通胀的情况下,长期持有股票,风险低于债券和现金。

长期讲,股票是低风险、高回报的资产。中国股市历史不长,但同样验证着这个“规律”。

自上证综指诞生25年以来,持有5年,其中有3次负回报;持有10年以上,呈现正回报。

如果你具备一定的选股能力,且方法正确,达到年复合收益率20%以上或许也并不是梦。就更不要说“逮”住上述那些十年十倍股了。

问题:中国股市赚钱难吗?

答:很难!

材料一:在中国股市满20周年之际,曾有报载:过去20年,中国股民有41.83%的人总体亏钱,23.82%的人不赚钱,34.35%的人盈利,也就是说有接近三分之二的投资者在股市中没有赚到钱。

材料二:2013年上半年,据金融界网站“中国股民压力指数调查”显示,中国股民近一半的人认为炒股很丢人,羞于承认自己是股民。调查结果还显示,接近七成股民亏损超10%,其中被“腰斩”的占全体股民的四成,亏损达50%以上;16%的股民盈亏均衡;16%的股民盈利超过10%;在股市中大有斩获(盈利超50%)的股民仅为5%。因为长期在熊市中煎熬,股民的精神状态普遍不佳。23%的股民会因为亏损感到崩溃;33%的股民比较焦虑;29%的股民有些郁闷;仅有15%的股民能够淡定地面对亏损,愈挫愈勇。

材料三:2015年的股灾。2015年可谓是中国股市最为“奇葩”的一年!股灾期间出现十多次的跌停恐怕是世界股票史上的“奇观异景”了!经过此次股灾,中国股民的生存现状如何呢?至今我们尚未见到有权威的数据分析,但是却见到不少大户爆仓的报道,一些中产阶级被消灭。至于有多少业余小散奋斗多年,一下子又“回到解放前”,也是不得而知。但是,情况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股市“七亏二平一赚”的规律一次次地得到验证!

一方面,中国股市同样是一个赚钱的场所,一方面,众多的业余小散们却在赔钱。究竟是什么让中国股市产生这样一个悖论呢?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难道,我们就因此而不进行思考了吗?!

2015年10月24日,我曾以《时间的玫瑰图》为题,将一篇帖子发表在雪球网和新浪博客上,一位“心中的信仰2”的网友在雪球上留言道:

“前一段时间我也在统计上市超过十年的企业复权后的收益,结果令人震惊。自2004年最低点到今年最高点,回报十倍的只是很平庸的收益,我们只需要持有其中的大半,收益也相当可观,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收益是负的??仅仅只是买了后不动就有这么大的收益,更不用说精心挑选被低估的优秀企业,长期持有,收益会更好。这是一个神奇的市场!!!”

这位球友的留言值得深思!

一谈到中国股市,许多人就历数中国股市的种种毛病,确实,与发达国家成熟股市相比,中国股市的历史时间并不长,新型加转轨时期种种体制、制度上的毛病若想改掉也是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业余小散们赔钱的真正原因是在于体制、制度上有这种种毛病吗?非也,至少不全是也!

据估算,时下个人投资者持有中国A股市值只占自由流通市值的45.5%、流通市值的23%左右,但交易量却要占到全市场交易时的85%左右。换言之,当股票年交易换手率(按流通市值计)至少要达到600%时,散户的总体换手率将达到2217%,也就是一年倒手22次。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全球成熟市场上最活跃的股市,年换手率也不过2.5次,印度的国民交易所年换手率不到0.5次。从行为学上分析,大部分交易是因为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达到了某一程度而触发的,这就是导致交易越多亏损概率越大的结局成为必然。(此段落数据引自《中国股市的四个误判》一文,作者李迅雷,《金融时报》中文网,2015年11月3日)

作为业余小散,当我们总是屡战屡败之时,或许不应该更多的是强调,甚至是怪怨、责骂中国股市不成熟这一“客观因素”,更为主要的是,还要看到,自己之所以赔钱不止,根子还是在于频繁地交易、频繁地追涨杀跌上。

股市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因为它最容易将一个聪明人变“傻”。甚至让人会“傻”到不能做如上的思考!

第二节业余投资者的优势是什么?

《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股市确有“诡道”的一面,业余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上长期生存、赚钱,必须明了自己的优势在哪儿、劣势在哪儿,如此,胜算的概率才会大些。正所谓,夫先胜而后求战。

首先,在精英云集的股市,业余投资者的劣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没有信息方面的优势,没有机构投资者研发团队的优势,调研的优势等等。有些业余投资者,或者还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或者有自己的实业需要打拼,总之,还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看盘盯盘。种种劣势当头,还硬要参与到那种频繁的交易游戏之中,其失败结局其实是显而易见、命中注定的。

那么,我们业余投资者究竟有什么优势呢?

1.有闲钱,并可持续投入或定投;

2.有闲时间,有的是八小时之外的闲散时间去研究;

3.无机构投资者的考核、排位压力(当然,或许有老婆、老公的监管的压力啊,不过,这可以家庭内部协调,呵呵)。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优势吗?有的。

有人说,个人投资者在中国股市成功,有两种路径可寻:一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人;二是像巴菲特那样去投资。我以为,这话是点出了我们业余投资者的成功“秘籍”。

在中国股市,巴菲特那样的投资人在哪儿呢?或许我们找到的难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寻找到一只十年十倍股。或者,就是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未必有如此慧眼。更何况,个人亲自“操刀”,不仅有一种对自己的财富的拥有感,更有着一些研究的乐趣在里面。

那么,像巴菲特那样去投资,究竟又可行否呢?

一提到像巴菲特那样去投资,股市中人就常常有种种非议,言下之意,老巴那种投资哲学、投资理念、投资方法并不适合中国这种新兴的市场。

果真如此吗?恰恰相反,我认为,像老巴那样去进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或许正是我们业余投资者的真正优势之所在。其实,这也正是本小小书所主要讨论的主题之一。

价值投资的鼻祖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的格雷厄姆,巴菲特作为他的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他的老师投资价值观的基础上,后来又吸收了成长股投资大师费雪,以及他的投资伙伴芒格的重要思想,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投资理论、投资体系。巴菲特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集大成者。在我看来,他的投资思想可谓当今投资界的“珠穆朗玛峰”,不仅他的投资业绩令人无法超越,而且其投资思想更是鲜有超越者。投资的思想是不分国界的,是相通的(因为人性是相通的),放着如此一个丰富的思想宝藏,我们甚至可以是只“述而不作”,为什么不好好加以学习和利用呢?!

机构投资者或许有考核、排名压力等因素,实践起巴式投资起来,或许更有着一些“难言之隐”,因此,他们中太多的其实是市场交易者也并不奇怪。然而,个人投资者、业余投资者完全是有条件、无压力地去学习和实践的。如果说,个人投资、业余投资者在股市上有优势的话,这才是最真正的优势之所在。

第三节做以“年”为单位的持有投资者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博大精深,国内外研究他投资的专著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又是十分简单朴素的,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超级明星企业长期持有。

关于如何寻找到超级明星企业,本书后面的章节将会专门讨论,这里首先谈一谈长期持有问题。

巴菲特说,一个真正的企业投资人应当忘记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化,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公司的经营层面;即使你的目标是获取资本买入与卖出的差价,也应当以5~10年为一个周期来规划你的投资。

他还说: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

他的所有这些言论,都谈及了以“年”为单位进行持有的极端重要性。

据我观察,其实在中国股市谈论这种长期持有,有时很不得人心,就是巴菲特的这句话也常常有人非议。其实这种现象不独中国有,在曾经的美国也有这种情形。

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当年写了一本书《普通股长期投资》,曾备受抨击,原因是这本书发表的时间可谓是“生不逢时”,那时刚好是在1929年股市大崩溃的前夜。据说他有诱导投资者在股价高位买入并长期持有之嫌。其实,这本书现在看起来可以列入经典之作了。

且看我收集的一些研究结论:

一是伯顿·马尔基尔在《漫步华尔街》中考察了美国1950~1988年股市变化情况后得出结论:当投资期限超过10年时,股票价格就只在“正值”之间波动。

另一个是约翰·博格在其所著的《伯格投资》中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尽管股票在今天具有很高的短期风险,但是时间可以修正其风险的波动。这个修正就像一个魔幻图,我们也把它称为组合投资的修正图。股票投资的风险在一个特定的短时期内可以使资产缩水60%,但是在第一个10年后,75%的风险都将消失掉。”

(以上两段引自任俊杰与朱晓芸女士合著的《奥马哈之雾》一书,机械工业出版社)

以写作《巴菲特之道》而著称的美国的罗伯特·哈格斯特朗,也曾进行了研究:持股3年,股价与业绩的相关性为0.131~0.360;持股5年,相关性为0.374~0.599;持股10年,相关性为0.563~0.695;当持股18年时,相关性为0.688。

转引自一只花哈先生的博文:《长期投资才能致胜》

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369148850

很显然,持股时间越长,股价由收益决定的比重越大,受市场因素影响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