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庄公(起八年,尽十七年)(4)

易也。易,犹佼易也。相亲信,无后患之辞。

易也,以豉反,注及下同。佼,古卯反。其易奈何?桓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共不日何以始乎此?庄公将会乎桓?曹子进曰:“君之意何如?”进,前也。曹子见庄将会有惭色,故问之。

[疏]“桓之”至“信之也”。

解云:谓桓公诸会皆如是也。以不日为信者,《公羊》之例,不信者日故也。以不致为信者,凡致者,臣子喜其君父脱危而至,其会无危,故以不致为信也。

注“曹子”至“惭色”。

解云:注者之意也。

庄公曰:“寡人之生,则不若死矣。”自伤与齐为雠不能复也。伐齐纳纠不能纳,反复为齐所胁而杀之。

能复,扶又反,下同。

[疏]注“自伤”至“复也”。

解云:桓十八年“公薨于齐”,庄九年“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是也。

注“伐齐纳纠不能纳”。

解云:即上九年“夏,公伐齐,纳纠”,传曰“伐而言纳者,犹不能纳也”是也。

注“反复”至“杀之”。

解云:即上九年“齐人取子纠杀之”是也。

曹子曰:“然则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当,犹敌也。将劫之辞。庄公曰:“诺。”於是会乎桓。庄公升坛,土基三尺,土阶三等曰坛。会必有坛者,为升降揖让,称先君以相接,所以长其敬。

坛,大丹反。以长,丁丈反。

[疏]注“土基”至“曰坛”。

解云:时王之礼也。必为三等者,正以公为上等,侯为次等,伯子男为下等故也。

注“称先君以相接”。

解云:即四年传云“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号辞必称先君以相接”是也。

曹子手剑而从之。从,随也。随庄公上坛,造桓公前而胁之。曹子本谋当其臣,更当其君者,见庄有不能之色。

上,时掌反。造桓,七报反,下同。

[疏]注“曹子”至“见庄有不能之色”。

解云:亦注者之意也。

管子进曰:“君何求乎?”管子,管仲也。君,谓庄公也。桓公卒愕不能应,故管子进为此言。

卒,七忽反。愕,五各反。应,应对之应。为此言,于伪反,下“为杀”同。

[疏]注“桓公”至“此言”。

解云:正以劫桓公而管子对故也。“曹子曰:庄公亦造次不知所言,故任曹子。

[疏]注“庄公”至“曹子”。

解云:正以问庄公而曹子对,故言此。“城坏压竟”,齐数侵鲁取邑,以喻侵深也。

压,於甲反,又於辄反。数,所角反。

[疏]“城坏压竟”。

解云:谓齐比来攻鲁城,令至坏败,抑压鲁竟,以为巳物也。君不图与?”君,谓齐桓公。图,计也。犹曰君不当计侵鲁太甚。

与,音馀。

管子曰:“然则君将何求?”所侵邑非一,欲求何者。

[疏]“管子曰”至“何求”。

解云:意欲少还而巳。

曹子曰:“原请汶阳之田。”欲复鲁竟。

[疏]“曹子曰”至“之田”。

解云:举其大畔言之,欲尽取之,故注云“欲复鲁竟”矣。

管子顾曰:“君许诺。”诸侯死国不死邑,故可许诺。

[疏]注“诸侯”至“许诺”。

解云:即《曲礼下》篇云“国君去其国,止之曰‘若之何去社稷矣’”,是无去国之文。不言若之何去田邑,故知不死邑也。

桓公曰:“诺。”曹子请盟,桓公下与之盟。下坛与曹子定约盟誓庄公也。必下坛者,为杀牲不洁,又盟本非礼,故不于坛上也。

[疏]注“下坛”至“庄公也”。

解云:犹言定约束其盟誓庄公也。

注“必下”至“不洁”。解云:不字亦作“清”字者。

注“又盟本非礼”。

解云:即桓三年传云“古者不盟,结言而退”是也。

巳盟,曹子摽剑而去之。摽,辟也。时曹子端剑守桓公,巳盟,乃摽剑置地,与桓公相去离,故云尔。

摽剑,普交反,辟也,辟剑置地。刘兆云:“辟,捐也”。辟也,婢亦反,下同。去离,力智反。

[疏]注“时曹子端”至“故云尔”。

解云:端,犹始也。言曹子从始持剑而守桓公矣,及其盟讫,乃摽剑而置于地,乃与桓公相去离者,释传云“而去之”之文。

要盟可犯,臣约其君曰要,彊见要胁而盟尔,故云可犯。

要,一遥反。而桓公不欺,曹子可雠。以臣劫君,罪可雠。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诸侯犹是翕然信乡服从,再会于鄄,同盟于幽,遂成霸功,故云尔。劫桓公取汶阳田不书者,讳行诈劫人也。

[疏]注“再会于鄄”。

解云:即下十四年冬及十五年春比会于鄄是也。

注“同盟于幽”。

解云:即下十六年冬,“同盟于幽”是也。

注“劫桓”至“劫人也”。

解云:正以成二年书取汶阳之田故也。

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

夏,单伯会伐宋。其言会伐宋何?据伐国不殊会,曹伯襄言会诸侯。

[疏]注“据伐国不殊会”。

解云:与上诸侯俱是伐宋,事不殊异,何劳别生会文乎?故难之。

注“曹伯”至“诸侯”。

解云:即僖二十八年冬,“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是也。

后会也。本期而后,故但举会。书者,刺其不信,因以分别功恶有深浅也。从义兵而后者,功薄;从不义兵而后者,恶浅。

别,彼列反。

[疏]注“本期”至“举会”。

解云:若其不后,宜言单伯会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如下文“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之文。

注“从义兵”至“功薄”。

解云:即此是。

注“从不义”至“恶浅”。解云:无经可据,但言理当然也。

秋,七月,荆入蔡。

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鄄,本亦作“甄”,规因反。

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

夏,夫人姜氏如齐。

秋,宋人、齐人、邾娄人伐儿。

儿,音郳。

[疏]“夫人姜氏如齐”。

解云:复与桓通也。

“秋宋人”至“伐儿”。

解云:范氏云“宋主兵,故序齐上也。班序上下,以国大小为次”,“征伐则以主兵为先,《春秋》之常也”。

郑人侵宋。

冬,十月。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秋,荆伐郑。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同盟者何?同欲也。同心欲盟也。同心为善,善必成;同心为恶,恶必成:故重而言同心也。

滑,于八反。

[疏]“同盟者何”。

解云:欲言同善,不见褒赏之文;欲言同恶,复无刺讥之处,故执不知问。

邾娄子克卒。小国未尝卒,而卒者,为慕霸者有尊天子之心,行进也。不日,始与霸者,未如琐。琐卒在二十八年。

为慕,于伪反。如琐,息果反。

[疏]注“小国”至“进也”。

解云:正以所传闻之世,未录小国卒葬故也。

注“不日者”至“二十八年”。

解云:即二十八年经云“夏,四月,丁未,邾娄子琐卒”,注云“日者,附从霸者,朝天子行进”是也。然则此亦行进而不日者,但始与霸者有尊天子之心,未朝天子故也。其始与霸者之事,即上十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邾娄人会于北杏”是也。

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瞻。郑瞻者何?郑之微者也。以无氏也。

[疏]“郑瞻者何”。

解云:欲言尊卿,名氏不具;欲言微者,书名见经,故执不知问。

此郑之微者,何言乎齐人执之?据获宋万不书者,不坐获微者,今书齐称人,坐执文。

郑瞻,二传作“詹”。

[疏]注“据获”至“执文”。

解云:上十二年传云“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注云“获不书者,士也”。然则以获微者不罪坐,故不书。今书齐称人,作坐执之文,故难之。

书甚佞也。为甚佞,故书恶之,所以轻坐执人也。然不得为伯讨者,事未得行,罪未成也。孔子曰:“放郑声,远佞人。”罪未成者,伯当远之而已。

为其,于伪反。恶之,乌路反,下“恶之”皆同。远佞,于万反,下同。

[疏]注“不得为”至“未成也”。

解云:僖四年传云“执者,曷为或称侯,或称人?称侯而执者,伯讨也;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今称人而执,故云不得为伯讨矣。

注“孔子曰”至“佞人”。

解云:《论语》文。案《乐记》魏文侯问子夏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然则四国皆有淫声,盖逐甚者言之,故许氏云“郑诗二十一篇,说妇人者十九”,此之谓也。或何氏云“郑声淫”,与服君同,皆谓郑重其手而音淫过,非郑国之郑也。

夏,齐人瀸于遂。瀸者何?瀸积也。众杀戍者也。瀸者,死文。瀸之为死,积死非一之辞,故曰瀸积。众,多也。以兵守之曰戍。齐人灭遂,遂民不安,欲去,齐强戍之。遂人共以药投其所饮食水中,多杀之。古者有分土,无分民,齐戍之非也,遂不当坐也,故使齐为自积死文也。称人者,众辞也。不书戍将帅者,封内之兵,故不书。

瀸,子廉反,二传作“歼”。积,本又作“渍”。强,共丈反。将帅,子匠反;下所类反。

[疏]“瀸者何”。

解云:正以异於常例,故执不知问。

注“瀸者”至“众多”也。

解云:即《曲礼下》篇云“羽鸟曰降,四足曰渍”,郑注云“异於人也。降,落也。渍,谓相瀸汙而死”是也。

注“齐人灭遂”。

解云:在上十三年。

“古者有分土,无分民”。

解云:说在桓元年注文也。

秋,郑瞻自齐逃来。何以书?书甚佞也,曰:“佞人来矣!佞人来矣!”重言来者,道经主书者,若传云尔,盖痛鲁知而受之,信其计策,以取齐淫女,丹楹刻桷,卒为后败也。加逃者,抑之也。所以抑之者,上执称人,嫌恶未明。系郑者,明行当本於乡里也。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不若乡人之善之,乡人之恶者恶之。”

重,直用反。明行,下孟反。

[疏]注“重言”至“云尔”。

解云:经所以主书此事者,正恶佞人之来,恐其作祸矣。

注“盖痛鲁知而受之”。

解云:《春秋》痛伤鲁人知其佞人,恶而受之。

注“信其计”至“淫女”。

解云:即下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秋,“夫人姜氏入”是也。知取齐淫女是郑瞻之计者,《春秋说》文云。

注“丹楹刻桷”。

即下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二十四年春,“刻桓宫桷”是也。

注“卒为后败也”。解云:即淫二叔杀二嗣子是也。

注“加逃者,抑之也”。

解云:谓逃是碎事,不应见经,而见逃于经者,抑之故也,或者子哀庆封之属皆言奔。今此加逃,故决之。

注“上执”至“未明”。

解云:谓称人为坐执文,非伯讨之义故也。

注“子贡”至“恶之”。

解云:一乡之人皆好此人,此人何如?子曰未可即以为善,何者?此人或者行与众同,或朋党矣。子贡又曰若一乡之人皆恶此人,此人何如?子曰未可即以为恶也,何者?此人或者行与众异,或孤特矣。不若乡人之善行者善之,恶行者恶之,与善人同,复与恶人异,道理胜於前,故知是实善。云云之说,备于郑注。

冬,多麋。何以书?记异也。麋之为言,犹迷也。象鲁为郑瞻所迷惑也。言多者,以多为异也。

麋,亡悲反。

[疏]注“象鲁”至“惑也”。

解云:《感精符》文。

注“言多”至“异也”。

解云:鲁旧有麋,但今乃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