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狭隘:用心容纳善与恶(1)
宽容不是害怕,不是懦弱,不是窝囊,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度量,一种豁达。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智慧。宽容是个明智的选择,能防止我们陷入到仇恨或者报复别人的想法中,将我们自己从思想纠结中解放出来。
[1]享受宽容的幸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相处,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相反,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所以说:君子应该以宽容忍让为上策。
法国人有句话:“能够了解一切事物,便能宽恕一切事物。”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事都是由于人们之间缺乏包容心而引发的。这些皆因人与人之间的不能容忍与不能包容,和愚昧是同样的意义,而且这种愚昧,还是野蛮人和暴徒的愚昧;因为他们对于世间的事物认识不清,由隔膜而误会,由误会而发怒。
有一天,杰克到法国旅行,他在一个乡村的小客栈里开了房间。栈主领着他来到最清洁的一间房里,然后很抱歉地告诉杰克说:“这房子里没有浴室和自来水的设备。”因此,杰克便骂法国人是不讲卫生的、退化的野蛮人。接着,他又得意地向那栈主吹嘘道,在他的本国,无论大小旅馆,每一间房都有浴室和冷热自来水的设备,又说这乃是必需品,并非是奢侈。
然而,杰克的话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这些且不必说,那个老实的客栈主人,本想讨好客人,现在却适得其反,感觉非常的痛心。可是,杰克所得到的优越感,不过是无限的夸大和虚伪的吹嘘而已。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正在禅院里散步,突然看见墙脚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并没有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过了一会儿,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让小和尚没有想到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和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锱铢必较的人往往不能获得,而是失去更多;宽容让你获得心灵的宁静。
彝陵之役时,有人向孙权告发诸葛瑾里通蜀汉,孙权坚定地说:“我与诸葛子瑜,可谓神交,外人流言不能间构。”陆逊坐镇荆州抵御蜀军,孙权复刻了一枚自己的大印交给他,委任他全权处理与蜀汉交往之事。
孙权用人不疑,恩信属下,不但会给属下以更大的鼓励,也会给属下以更多的权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无条件地肯定会无限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可以说,诸葛瑾与陆逊之所以能为东吴开创盛业,与孙权的充分信任是分不开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脸被太阳晒得特别黑,而且在他的脸上还留着战场上的痕迹,他迈着坚强稳定的步子走在库法市场上。当他走过一家商店的时候,店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搞笑才能,把他的伙伴们逗笑,于是,他就把一袋垃圾扔向那个过路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过路人并没有因此而发怒,更没有朝这边看一眼,而是继续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前走去。当他走远以后,旁边的人对商人说:“你知道你刚才侮辱的这人是谁吗?”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这里经过,我怎么会认识他呢?他也只不过是路过这里的其中的一员。难道你认识这人?”店主不屑地说着。
“这个人你都不认识?”他旁边的人对他说,“刚才走过去的这人就是著名的军队首领马力克·艾施图尔·纳哈尔。”
“他是马力克·艾施图尔·纳哈尔?是真的吗?就是那个敌人听到他的声音就四肢发抖,甚至狮子见到他都会胆战心惊的马力克吗?”
“对,正是他。”那个人说。
听他说完,店主非常吃惊地说:“哎呀!我竟做了这样的傻事,我真该死!等到他回去以后肯定会下令严厉地惩罚我,我得赶紧去追他,向他求情,求他饶了我这一回。”
店主说完就朝着马力克走去的方向追去。但是,马力克并没朝家中走去,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而是拐进了清真寺,这个店主也跟着他进了清真寺。店主见他在礼拜,等他礼拜完之后,店主走到他跟前低着头说道:“对不起,我是刚才对你不礼貌的那个人。”
然而,马力克却对那个店主说:“向真主发誓,原先我是不来清真寺的,但是在我看到你太无知太迷误,无缘无故地伤害过路人,正是为了你,我才来这里的,我为你而痛心。所以我来清真寺,想要祈求真主让他引导你走正道,我并没有像你猜测的那样想严惩你。”
享受宽容的幸福,就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他人对你的嘲笑,宽容朋友对你的误解,宽容领导对你的错怪。宽容一切你该宽容的,你会觉得你的心海宽阔得可以容纳山川大海,你会觉得你变得越来越豁达高尚。
只有宽容的人才会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在遇到危险,或是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能够头脑冷静,遇难不惊,凡事都以大局为重。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
宽容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它戒除了忧烦急躁,抑制了悔憎恨怨,平息了纷争,避免了嫉妒猜疑。宽容舒展了沉郁已久的思绪,如一缕轻风,将自己拂着一朵漂泊的云,游于碧空之上,悠然自得。懂得宽容的人生是高雅的。
[2]豁达坦荡地享受生活
俗语说得好,千百个生命有千百种人生,千百条路有千百个人行。永远乐观,不怕失意的人,即使跌下万丈悬崖,也会坚韧地活下去,而且高唱凯歌地回来。只要一直用心追求那么一份平平淡淡、真真实实的坦荡,就会有一份生活的轻松与平静,就会有一片豁达的天空和一个充实的人生。豁达、坦荡的生活,便是享受人生本身;豁达、坦荡的生活,快乐会如期而至。《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这是一种“大度”,是心怀宽广的君子所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是否也会保持这种君子的风范呢?
佛教是一门崇尚宽容精神的宗教。“更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深刻透视了佛门中人的宽厚胸怀。我们引用一则禅话为证:
一对夫妇住在白隐禅师的附近,这对夫妇有一个女儿,女儿还没有嫁人就怀有身孕,夫妇俩很生气,于是就逼问女儿要她说出孩子的父亲,女儿竟说是白隐。这对夫妇怒不可遏,找到白隐,对他狠狠侮辱了一番。听完后,白隐只说了一句话:“就这样吗?”孩子出生后,这家人把他送给白隐抚养。白隐走家串户去给孩子讨奶水,不知被多少人讥笑,但他却不介意,依然仔细地照顾孩子。过了几年后,这件事情真相大白,原来孩子的真正父亲是一个市井无赖,这家人耐不过面子,上门向白隐赔礼道歉,想要回孩子。白隐把孩子还给他们时,同样只是轻轻地又说了一句话:“就这样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屈辱与诽谤,但是,当这样的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否像白隐禅师一样泰然处之呢?“就这样吗”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了多少深意。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坦荡,才能寝食无忧,与人交而无怒,是做人处世的艺术。得饶人处且饶人,人生本不必过于苛责别人,何苦双眉拧成绳,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也是立身处世的一种态度,更是做人的涵养。
在聪明人的心中,生活是快乐的,精神是自由的,天地永远是宽阔的。所以,襟怀坦荡的人常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作为立世不倒的生活箴言。抱着无可无不可,可为可不为的豁达态度,享受自己的一份清静与快乐。
豁达、坦荡的生活,便是享受人生本身。永远乐观,不怕失意的人,即使跌下万丈悬崖,也会坚韧地活下去,而且高唱凯歌地回来。
[3]发扬谦让的美德
《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级安乐法。”这话告诫人们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有好吃的东西不要自己独亨,要拿出一部分与别人分享。如果你经常这么做,经常这样想,那你就会快乐安详。所谓谦让的美德也绝非一味地让步,你要知道,世间的事物总是相对的,有时候你是退了一步,让了一步,但这可能就是你的进步。即使终身的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也就是说,很多事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了,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为什么必须谦让呢?因为谦让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好胜心。你要联络感情,就必须处处尊重对方的自尊心,而要尊重对方的自尊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那就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性质的某种特长或爱好;对方与你比贵,你必须善于先让一步,即使对方的技艺敌不过你,你也得先让对方占点上风。当然,一味地退让,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不是他的对手,反而会引起对方无足轻重的心理。所以,在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尽管有意要谦让,但必须先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再进一步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精神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进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从劣势转为均势。他突围而出,继而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与对方。对方获得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心里一定十分愉快,对你有敬佩之心。如果互不相让,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
一只巨蟒和一头豹子在一片原始森林里,一只羚羊被它们同时盯上了。豹子看着巨蟒,巨蟒看着豹子,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
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巨蟒。
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豹子。
于是,在豹子扑向巨蟒的同一时刻,巨蟒也扑向了豹子。
这样,豹子和巨蟒激烈地撕咬在一起。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想:如果我不下力气咬,我就会被巨蟒缠死。巨蟒缠着豹子的身子想:如果我不下力气死缠,我就会被豹子咬死。于是,双方都拼死拼活地用着力气。看到了这一切,羚羊竟然安详地踱着步子走了,而豹子和巨蟒则不分胜负,双双倒地,它们完全没有察觉到羚羊的离开。
猎人看到这一场争斗,无限感慨地说:“如果豹子和巨蟒同时扑向猎物,而不是扑向对方,然后平分食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同时走开,一起放弃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中一方走开,另一方扑向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互相松开,两者也都不会死。它们的悲哀就在于,把本该具备的谦让转化成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谦让可以消除误会,谦让可以化解仇恨,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谦让和宽容,而不是争得你死我活。所以,我们应该用一颗豁达之心让生命在谦让中延续,让人生在宽容中闪光。
让三分心平气和,忍一时风平浪静。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是因冲动而起,你也忍不下那口气,我也咽不下那口气,由开始的争吵发展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两败俱伤,既伤了和气又伤了身体,这样值得吗?为什么就不能让一步呢?你让一步,我让一步,加起来一共两步,怒火不就自然而然平息了吗?高明的人,知道生命的可贵,懂得谦让的道理,所以他们心胸宽广,生活幸福。恰恰是那些愚蠢的人,为了出一口气而置自家的性命于不顾,结果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值得吗?
一对恋人因为不懂得宽容而分道扬镳;一对朋友因为不懂得谦让而形同陌路;一对父子争得面红耳赤,直到最后发誓脱离了父子关系,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诸如此类不懂得宽容的人,活在世上还有意义吗?他们的人生之路能宽广吗?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还有一个叫纪伯的人,他们两人是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第二天,陈嚣发现篱笆被往后挪了,心想,你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呗,我尊重你的愿望,满足你的需要。于是,等纪伯回家后,陈嚣自己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给纪伯让出了更大一块地盘。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宽出许多,明白了陈嚣是在让着他,他感到很惭愧,不仅把侵占的地还给了陈家,还主动向后退让一丈。后来,这件事被当地的周太守知道了,非常赞赏陈嚣的行为和这行为带来的互让效果,抓住这个典型大力宣传,还命人立碑表彰,并将这个村子改名为“义里”。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忍让常常能带来互让;互让,就是一种互尊。互尊就是保持邻里、社会生存环境安宁、和谐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精神文明。假如陈嚣发现纪伯夜拔篱笆占地的占小便宜行为不忍、不让,其后果会怎样?
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日新月异、变化无穷,我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我们切不可忘记也不要忽视“礼让”。人生之所以多烦恼,皆因遇事不肯让他人一步,其实,这是很愚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