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工作不只为糊口,找到奥妙更重要(2)
所以,要欣赏日常工作中的小幸福,小的画面才是最温馨的。你熬夜加班,同事为你端来的热咖啡;你生病了他们跑去医院看望你;你身体不舒服时他们主动帮你分担一些工作。这些都是工作中的小细节,为什么就看不到呢?周末和同事一起穿上漂亮的裙子去逛街,吃大排档;工作中同样有友谊,后台的花絮才更精彩。
赞扬要真诚,认可要及时
工作中同事取得了成绩时一定要赞扬,你知道的,大家都一样,一样的生活状态,要在工作中获得成就,生活会更好的愿望才会尽早实现。就像你快乐的时候想找人分享一样,同事也有这样的心理需求。他可能还小心翼翼地担心着你的感受,怕你会不高兴,因为他知道你在乎的是什么。
所以,真诚的赞扬,会拉近你们的关系,还会共同进步。而最不可取的就是嫉妒。
“螃蟹效应”是这样说的:
一群螃蟹被渔夫抓住了放在一个大盆子里。其实盆子很浅,而且渔夫并没有盖上盖子,螃蟹们完全可以爬出来。
但是渔夫似乎不担心螃蟹会爬出来。这时候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每当有一只螃蟹试图爬出盆子,重回自然的时候,盆子里其他的螃蟹就合伙把它拉回去。它们都困在这里,怎么能让它一个出去享受呢?就这样,不管是哪只螃蟹想爬出去,剩下的螃蟹们都齐心协力把它拉回队伍中去。
结果,这些螃蟹在盆子里被困了一天,想爬出去,被拉回来。终于,有的螃蟹坚持不住了,在这样拉拉扯扯的游戏中筋疲力尽,渐渐断了气。两天后,盆子里的一群螃蟹都死光了。
这时,渔夫晃了晃盆子,得意扬扬地对妻子说:“真是一群可怜的家伙,在这个浅浅的盆子里自相残杀死光了。嫉妒,这就是螃蟹们最致命的弱点啊!”
如果是一只螃蟹,可以很轻易地就爬出盆子,重获自由。按理说,人多力量大,一群螃蟹在一起才更应该逃出渔夫的盆子。可正是这样一群擅长嫉妒的螃蟹,自己不想爬出去,也不让别的螃蟹爬出去,认为谁爬出去对自己都没有好处,结果只能是集体灭亡。
工作中也有这种现象。所谓“枪打出头鸟”,自己没能力表现好,没能力去承担重大的任务,对于有能力的同事,心里却愤愤不平,想找机会落井下石。
有一种人,就怕别人比自己混得好,一旦人家的才华表现出来了,就联合一帮和自己一样喜欢搬弄是非、投机取巧的人无事生非,编造一些风言风语,恶意诋毁和中伤他人的形象。
有什么好处呢?别人的才华并不因为你的嫉妒就消失了,你也不会因为嫉妒就更有能力,反倒只会愈加堕落。工作中比的是实力,交给你的任务完不成,而时时嫉妒别人的员工永远不会有大成就。嫉妒就是人体内的毒瘤,不去控制,就很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毒素扩散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一个人就给毁了。
真诚地赞扬别人,对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张德培是美籍华裔网球选手,在1989年的法网大赛上,张德培捧起了冠军奖杯,他是34年来美国男子网坛第一个夺得法网冠军的选手,而且这次夺冠还创造了一个年龄纪录,他成为最年轻的大满贯赛冠军。在其16年的职业生涯中,张培德总共58次闯入过各项赛事的决赛,赢得了其中的34座单打冠军的奖杯,而且三次闯入大满贯赛的单打决赛。
皮特·桑普拉斯是温布尔顿永远的国王,是一代世界球王,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草地球员,并且是14个大满贯的得主。桑普拉斯在19岁的时候战胜了阿加西,一举成为美网历史上最年轻的男单冠军。此后,桑普拉斯又在四大满贯的赛事中夺得了无数的冠军奖杯。在1999年,桑普拉斯在五项赛事中都进入了决赛,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部夺冠。
有记者采访张德培时,问道:“当皮特·桑普拉斯取得比你大得多的成就时,你曾经嫉妒过他吗?”
张德培是这样回答的:“说实话,我们都很在意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最初进入职业网坛时,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相处得很融洽,开始的两年我们还在一起训练,偶尔配对参加双打比赛。当我们开始取得成就后,开始有了自己的球迷、教练、赞助商等,逐渐分开了。这时候,我们也开始认识到,在网球场上我们彼此只能是对方最大的敌人。这种情况下,想再次相处就有点困难了,因为我们想的都是要打得比对方更好。”
“在某些方面,我们在网球上是死对头。后来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后,我们又走近了一些,相互鼓励并希望对方能打出高水平,取得好成绩。每当听到他的祝福声,我就感到温暖了许多。”
互为对手的两个人的相互鼓励,是为了使从事的这一事业更好地发展。宽广的胸襟,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社会、对人类的发展都是一种福利。每个人的工作往小了说,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能够尽自己的所能为家人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往大了说,却都是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所以,对手从来不是敌人,而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不管进步大小,都是可以带动社会发展,为自己带来利益的。所以,要真诚地赞扬每一次进步,肯定每一个成就。
赞扬是对一个人的认可,尤其是身边人的赞扬更为重要。每个人生活的小空间,决定了他的一个心理,即他的努力和付出就是为了让你们看见,获得你们的认可,这种最直接的心理诉求及时获得了满足,对人产生的激励作用也最大。比如,你小时候好好学习不是为了拿大奖,而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和家长的夸奖,甚至邻居聊天时都会说,谁谁家的孩子多听话,成绩多好。周末在家,你认真地做很多好吃的菜,并不是想要参加什么美食大赛,而只是想听你喜欢的人说句“真好吃”,看到他吃得很开心的样子,就是对你最大的奖赏。
金庸小说里有个人叫独孤求败,他总是能非常轻易地击败一个又一个对手,而且他看得上的对手都是高手。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所有的高手,再也没有人有能力和他抗衡。
按理说,他该很开心,庆贺一番,毕竟成为天下第一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然而,打败了所有高手后的独孤求败却陷入苦闷,他想要寻求一次失败而不可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了。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对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凄凉了。
独孤求败最后抑郁而终,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或者是否可以理解为,花了一生的时间等待失败,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他始终在追求,要给自己一个结果,就是没有人比他更厉害,然而一次次的成功并没有带给他任何喜悦。没有失败过,反倒不知道怎样才算成功了。每一次打败对手都不能让他认可自己,可能是对手和自己差距太大了,这样的胜利本身并没有带来成就感。
以前流行的一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现在却演变成“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样的人和独孤求败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只是要更霸道些。本身价值观和目的就是不正确的,又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
成就感的获得是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心态上,带着好的初衷去努力,一点一点地满足,才会认可自己。幸福感的获得来自人自身,并不建立在和外界的比较上。
你心里需要什么,你的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这才是取得幸福的关键。如果你认真做一件事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赞扬,不管多成功,外人如何夸你,父母的不满也会让你无论如何都开心不起来。
给自己一个心愿,给工作一面墙
在《赢在中国》第三赛季36进12的现场,俞敏洪发表了《像树一样活着》的演讲: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生活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第二种生活方式是像树一样活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之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活了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渴望,能够很独立,很坚强,同时获得一定的自由。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一个人要成长为人的样子,要不卑不亢,要活出自己的价值,就像一棵树一样。
最初开始工作的时候,不可能那么快就实现你的愿望。不是说你把自己的能力夸大了,而是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你对未来所有的建构都只是形成于脑海,在付诸实践时并不一定具有可行性。而且,很可能因为没有经验,你没有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问题是时刻会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没法预先想好。而能够像大树一样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地屹立在世间的人,内心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外界的风云变幻都不能对他构成威胁,使他惧怕,而不管面对什么灾难时,他都可以从容应对。这需要一种修为,需要很好地把握自己。
不如意的时候,抬头看看天,看看身边的树。这样的瞬间也是享受生活。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心愿,是否已经实现了一些。当初究竟是为了什么才选择了这份工作,在这么长时间的工作中,自己是不是得到了很多。比如,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上司的表扬,同事的称赞,和同事们相处得很好,工作环境很愉快,每天的心情也都不错。虽然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很多时候还是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你始终在学习,坚持在晚上睡觉前看书,早上起来你还会学习一会儿英语。工作了你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比以前更有动力了。你的建议更有价值,遇到了困难,你会加强自己的能力。每天的工作都让你觉得很充实。而且,周末的时候,你还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你攒了一点钱,可以孝顺父母,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多原来想过没能力去做的事你都实现了,你去向往了很久的地方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