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八不义有六重
第一辨大意者。八不者盖是诸佛之中心。众圣之行处也。故华严经云。文殊法常尔。一切无畏人。一道出生死。更无异趣也。即是论初八不。故竖贯众经横通诸论也。故经云。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出。不生亦不灭也。又经中明百非。非与不及无。三名亦得通目一法。亦不无其异。不得一向一种。后别明之。异者如不有非有及与无有。不得不异义。如食无食。则未曾有食。若言不食。则非是无食。故知有异也。虽异而为洗诸法。即明三字不异。还是一意。以八不洗除。尽净诸法。故经中具有百非。即还是百不百无等。故多有所关义。所以竖入群经之深奥。横通诸论之广大也。明经之深处即是八不。不则不于一切法也。以不而明义。故知。其深奥也。如成论等释。虽言百非百不及与绝等。而有理存焉。谓得还成失。即是小乘观行有所得。不离断常心。非关经之深远也。今明。以不而为义。义即该广也。言竖者谓之纵。纵只是深。即经之深旨。如言非不无等。亦复不于无等。经之深处也。横通诸论者。横只是广阔之称。亦为对治药病。如有无相治等。悉是横论。如言有即为横。不有为竖。亦如绝为横。不绝为竖。若不绝为横。则非绝非不绝为竖。以不义据初。如是深不亦于不。何所而不不。如言为横不言为竖。横竖亦不定。随而望之。若有无断常相治为横。病息药除故为竖。故以随处得论。而言八不竖入经深者。深义经也。横通诸论者。辨论破病用。经未始无横。如三修八倒断常相破。论未始不明竖。如十二门论言。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有无既已无。知有无者。谁岂非远竖义。故经明深竖不义。不义不有有故。未始无横。论辨而明药病。药病无而明不。未始无竖。不不一切。以不明义。岂不穷深。深义亦不。即是菩萨观行。若谓有此深远。即是声闻观也。然不义。非止入经深。亦广明众行。行波若之因。会涅槃之果。皆为八不所不。不此深胜法。以不而为深义。深义亦不也。但释八不名者故如。不生者。诸论师言。此法不生。而不妨有种种释生相也。今明。此不不于生。生本来不生。亘十方横。通三世竖。一切佛法皆同无非不生也。如成实论师云。真理名不生理境也。今大乘义。若有理如是生。无有一法是有而不生也。若言有理存焉是不生者。亦应有存焉非是有。如本有常住不生等。如是破求之。今明。诸法不生。不生故名无生。无生法忍既尔。不生何得有灭之对生。生故方灭。既不生亦复不灭也。以有无三时等。捡求灭相不可得。如论破乳。不于乳时灭。亦不异时灭。具出彼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