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就算被冒犯 被错怪 被辜负,就是不生气(2)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倒未必。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努力了但结果却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比如你努力对身边的人好,心想着:我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我好。可偏偏就有一些人不走寻常路,你对他好,他对你并不好,甚至恩将仇报。这样一来,付出的人就会心生怨愤,或是找人脸红脖子粗地干一仗,或是窝在家里生闷气。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很简单,就是当我们付出时、努力时,不要想着一定会得到回报,心里要早早有一个准备,不时地提醒自己:我只管努力做就是了,即便最后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我也问心无愧了。若是能够这样想,那么就算再坏的结果出现,也不会让自己感到被辜负。
从前,在一座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由于寺庙远离闹市,所以香火不旺,只有师徒二人在寺庙中相依为命。
有一天,老和尚出了一道很有意思的题目让小和尚回答。老和尚说:“一个爱清洁的人和一个不爱清洁的人同时从外面回家,那么,你说是爱清洁的人会去洗澡,还是不爱清洁的人会去洗澡呢?”
小和尚搔了搔头皮,然后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不爱清洁的人要去洗澡了,因为他不爱清洁,所以他的身上一定很脏。”老和尚笑了笑,不置可否。
小和尚看师父的表情,以为自己说得不对,又笑嘻嘻地改口说:“不,师父,我猜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会去洗澡。”
老和尚又笑了笑,问:“为什么?”
小和尚以为师父这下认同了自己的答案,于是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简单,因为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而不爱清洁的人肯定也不爱洗澡,所以只有爱清洁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说完,小和尚认真地等待师父的夸奖。
但是让小和尚意想不到的是,老和尚不仅没有夸奖自己,还说自己白跟了他十几年,竟然没有一点悟性,小和尚越发地感到奇怪了。
“那么,两个人都会去洗澡,因为爱清洁的人有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人由于太脏需要去洗澡。”小和尚的脑袋里又蹦出了这个回答,他以为这次应该对了。但师父的脸色告诉他,他好像又错了。
小和尚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现在他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了,小和尚怯生生地回答:“两个都不去洗澡,原因就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所以不需要洗澡;而不爱清洁的人根本就没有洗澡的习惯。”
他刚说完,老和尚又笑了,看着小和尚。小和尚着急得快要哭了,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灼和不安,他不知道究竟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或者还会有另外一种答案。但是,老和尚却话锋一转,说:“那么,你知道人生为什么有许多痛苦吗?”
小和尚真的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老和尚接着说:“你刚才之所以那么不安和不高兴就是因为你认为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可是,每一件事都不一定只有一个结果呀。”
的确,在我们的认知中,一个问题往往就只有一个答案,可事实常常不是这样。就如同我们付出努力后,总觉得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得到回报。而一旦没有得到回报或是回报不如预期,就会变得恼怒起来。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谬误,谁说的付出就一定要有回报呢?一个问题不止有一个答案,一个开头也未必有一个结果。若心里一直存着这样的想法,那么付出也便不是付出,而成了一场阴谋了。假若我们不把得失放在心里,假若我们不一心想着将会得到什么,那么这世上便没有了失望和被辜负,没有失望和被辜负也就少了数不清的哀伤愁怨、愤怒不满。
其实,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定数,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再怎么努力终究会两手空空。既然如此,放宽心,常念“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有一技之长在手,有正念和能量在身,有能够思考的大脑,从从容容过生活。不计较这一刻的付出,不去想下一刻的回报,生命从此也就纯粹了吧。
孟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颗感恩心,众生皆菩提
人的一生要经历数不清的事情,能让我们快乐当然是一种幸运,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有时候痛苦和愤怒也是一种幸运,那些曾经惹恼过我们的人何尝不是我们的福星呢?记得有人说过这样几句话:要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智;要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谢绊倒你的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自立自强;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功、你的智慧。
的确是这样啊,如果我们都做温室里的花朵,没有风吹日晒,就永远都是一副柔弱的样子。所以,当我们被人冒犯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去埋怨对方,相反,要冷静下来去感谢对方,因为他让你重新认识了自己。
20世纪80年代,年逾古稀的曹禺早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戏剧大家。有一次,他邀请美国的同行阿瑟·米勒来家里做客。距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曹禺说要给阿瑟·米勒读一封信,并说这封信是他此生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只见曹禺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取出一个装帧极为精美的小册子,上面装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信。曹禺捧着这封信,如同捧着一件宝贝,轻轻打开,逐字逐句地念给阿瑟·米勒,神情庄重,语气也无比激动。他这样读道: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人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事后,阿瑟·米勒曾撰写了一篇文章,专门描述了他的迷茫,他说:这封信对曹禺的批评虽然用字不多,但却相当激烈,甚至明显有羞辱的味道。然而,曹禺不仅没有一丝怒意,在读信的时候还神情激动。我实在不明白他恭恭敬敬地把这封信装裱在一个专门准备的小册子里,且一脸虔诚地念给我听,究竟是为什么?
事实上,不仅阿瑟·米勒会心存迷惑,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也会不解。毕竟,将别人对自己的信件恭敬地加以装裱、精心地保存,还虔诚地诵读,这样的做法太过罕见。但是,曹禺先生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高尚品格——感恩,所以才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人总是不自觉地有利己倾向,所以对于别人的关心、帮助和掌声,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微笑亲近,而对于那些伤害我们的、惹怒我们的人,我们却总是瞬间爆发。实际上,很多时候,正是这些人才更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约束自己、鞭策自己。所以,这些人我们一样应该感谢。如果说别人给予我们的温暖如同慈祥的母亲,那么那些伤害和批评就如同是严厉的父亲。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母亲的呵护与鼓励,同样也需要父亲的苛责与鞭挞。前者与后者就如同人生道路上左右两边的安全栏,共同组成我们人生夹道的轮廓,缺一不可。不仅如此,恰恰是后者,更能考验我们的意志,消除我们的骄气,扭转我们的恶习,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以便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生活。
一位动物学家曾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仔细研究,他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繁殖能力较强,且奔跑速度快,而西岸的羚羊却则恰恰相反,繁殖能力弱,跑得也慢。对此,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和属类并无不同,就连食物来源都一样。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帮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并将它们放到了对岸。结果,被送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了14只,而被送到东岸的10只最后只剩下3只,其余7只全被狮子吃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且繁殖能力强,是因为在它们附近有不少狮子,狮子们每天都对羚羊们虎视眈眈,所以羚羊们要想活命就必须加快自己的奔跑速度。这样一来,他们的身体就更加强壮,繁殖能力也更强。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不能生存到最后,而有天敌的动物则能够慢慢壮大。大自然中的这一规律在人类社会也同样适用。因为有了残暴的桀纣做敌人,汤武才愤而崛起,取得了拥护者;因为有了项羽,刘邦才知道要谨小慎微,最终得到了天下。所以,不要憎恨你的敌人。实际上,如果你能够冷静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真正促使你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优裕,也不是亲朋好友,而是那些常常让你难堪、给你羞辱,甚至要置你于死地的人。
所以,学着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惹恼过自己的人吧,因为是他们让自己真正地成长起来。也许有人会说,那些惹恼我的人、伤害我的人并不一定就真的对我有好处呢。这当然也有可能,那么就学学孔子说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果那些惹恼我们的人说的是对的,我们自然要放下怒气,加以改正;如果那些让我们愤怒的人是胡搅蛮缠、无理取闹,那么就权当在路上看了一场闹剧,告诉自己:我可不要那样。不管怎样,我们总是有收获的。
金兰生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失意时隐忍,方得无涯境界
有人说,如果人生是一种痛苦,那么,为了夕阳西下那动人心魄的美,我宁愿选择痛苦。其实这就是为了某种幸福而必须忍耐一些不幸。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在这样活着,并忍耐着。然而,聪明的人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给你带来好处。比如,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忍耐反复的失败,忍耐成功时的落寞,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这忍耐才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毅力,也才让我们终于成就一项事业。
可是,怎样叫“忍”呢?“忍”在人的一生里是一个大境界,那些有修为、有魄力、有成就的人必然“得成于忍”。因此,“忍”是一个人获得成就不可回避的路程。
在一座大山脚下有座寺庙,庙里有一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佛与钟相距百余米,佛能看到钟,钟也能看到佛。
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的撞击。每一次撞击,当钟杵敲在大钟身上的时候,它都会发出哀鸣。而与之遥遥相望的大佛却完全不是这样,大佛每天都端坐在那里,面露微笑,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和数不清的供奉。最初的日子,大钟没有什么不开心。但天长日久,大钟觉得不公平。
于是,在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和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可是我呢?却是完全不同的待遇,不仅没有人对我顶礼膜拜,献花供果,而且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
大佛听后微微一笑,对大钟说:“不必羡慕别人,也不必看清自己。凡事都有前因和后果。你可还记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我经历了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而当时的你,因为害怕疼痛,所以宁愿做一口大钟,因为做一口钟不需要忍受这么多的苦痛。所以,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以忍耐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的供奉和人类的礼拜。而你,现在依然如此,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几下,你就忍受不了了!如何能成佛呢?”
大钟听后,若有所思。从此再没有抱怨过不公,因为它明白了大佛之所以成为大佛,就是因为它隐忍了许多自己无法隐忍的事情。而自己,既然无法忍受雕琢之苦,也只好做一口大钟了。
其实,不光佛需要“忍”,人要想活得胸怀坦荡,要想做出一些成就都要学会“隐忍”,因为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就像上例中隐忍疼痛,终究成佛一样。又如孔子的克己复礼,这也是忍耐,他的思想直到现在依然散发出理性的光芒,成为众人提倡的奉行之本。朱元璋在取得基本胜利后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而是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便是忍耐;项羽急不可耐,最终不过是霸王别姬、饮恨乌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也是忍耐,终于励精图治完成复国大业。除此,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是忍耐,司马迁遭受宫刑著《史记》是忍耐,苏武牧羊而封侯也是忍耐。
人生总是如此,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学会了隐忍,也才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忍耐不仅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谋略、一种意志,更是一种修炼。所以,明代禅宗憨山就讲:“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廉下转身难。”人生处处都可能会有障碍,甚至有时候会满地荆棘。平常人觉得荆棘丛中下脚非常困难,但一个有决心的人并不觉得太难,充其量被刺破而已。最难的是什么?“月明廉下转身难”,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才是最难的。
古往今来,“忍”字堪称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刘邦也罢,韩信也罢,勾践也罢……都曾忍受过常人难忍之辱,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大业。因此,清代金兰生《格言联壁·存养》中曾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在人生的历程中,面对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学会隐忍,借以历练自己的心智。当一个人真正地学会了忍耐,便体会到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真谛。因为一个“忍”字,可以让天更蓝,海更宽,心也更加包容和宽大。忍过万般痛苦,你的人生也就如海如山,境界无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