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玉石的起源
中国的玉石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浑厚,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发现的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8200年的兴隆洼文化墓葬出土的一对白玉玦,制作工艺带有一定的原始性,但已达到比较精工的水平。
或许,那时的原始先民在选石制器过程中,发现玉石之美,便有意识地把它拣出来,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从而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中国最早的角闪石玉,出土于约公元前6000年的辽宁查海文化。查海文化玉器现已出土8件,其中7件是透闪石软玉,1件是阳起石软玉,但并不是一块材料。
古玉刻兽面纹饰 【新石器时期】 良渚文化
长5.7厘米,宽3.7厘米,高0.7厘米
青黄玉质,表面满布鸡骨白色,有褐色沁。片状,长方形。正反两面都为头戴尖冠,同心圆组成的大耳,怒目圆睁,眉心饰云纹,宽鼻、阔口的兽面纹,纹饰均为细阴刻线雕出。一长边上有片状工具切割玉料时留下的一道凹槽。
玉刀 【新石器时期】 齐家文化
长30厘米
古玉马蹄形器 【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
高14厘米,宽7.8厘米
玉质青中泛白,裂纹处可见褐色沁。整器为椭圆形筒状,上大下小,两端口径不一,下端平齐,上端斜撇为斜坡形,故称为马蹄形器。器体光素无纹,琢磨光润,口缘均磨成钝刃状,是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马蹄形器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造型之一。
矮玉琮 【新石器时期】 良渚文化
高4.7厘米
玉呈斑驳棕色,夹杂青灰色。四角刻小眼及大眼神面两层,眼眉鼻口皆有纤细花纹,琢工上乘。上下对穿打孔,为标准良渚文化型玉琮。
古玉兽面纹琮形管 良渚文化
高2.8厘米
器呈鸡骨白色,有褐色沁。长圆柱形,形似玉琮,上下对钻圆孔。表面由一宽凹弦纹分为上下两节,纹饰相同。纹饰为简化的兽面纹,重环眼,椭圆形眼睑,眉心用阴刻线表示褶皱,宽鼻,阔口。浅浮雕和阴刻线结合使用,造型古朴凝重。兽面纹琮形管是良渚文化极富代表性的玉器之一。
古玉兽面佩 红山文化
宽4.1厘米,长4.9厘米
玉质青碧,质感润泽,局部带有灰白色沁,兽面状。正面为浅浮雕,弯月状双耳,依稀可见隆额、双突目、宽鼻、阔口;背面上端切割而出的一凸棱,凸棱上可见桯钻而成的两圆孔,系佩戴之用。此配饰雕刻手法粗犷、简练,造型抽象。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当时琢玉已从制石行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及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中出土了大量的原始玉器,书写了中国玉文化的旖旎篇章。从此玉器不再单是用作饰品和辟邪,也是祭天祀地,祈求永生的手段,更是王权、财富与等级的象征。
如今,玉石已成为世人收藏、投资理财的重要目标。原因是玉石是美的载体,艺术的载体,更是中国人心目中瑰丽、高尚、坚贞、圣洁的精神载体。玉石值得世人拥有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