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译者序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看待同一事物时,局外人往往会比当事人冷静、客观,因此看得也会更加清楚、全面。何天爵就是这样一位旁观者,他看待中国人甚至比中国人自己还要透彻。
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1844—191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于1869年来到中国,在北京负责“公理会”创办的教会学校,1871年担任驻华使馆翻译,1876年升任头等参赞,此后又几度担任代办,1880年参与起草了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1885年回国,1895年出版《本色中国人》一书。
《本色中国人》对晚清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剖。正如何天爵本人所说,他在中国居住了十余年,几乎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过接触,甚至与其中一些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所以比较了解中国,通过他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故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清醒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这一形象。
在这本书中,何天爵力图用“大视角”“粗线条”来描绘在西方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中国式思维模式和社会风尚,书中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商业精神等各个方面,虽然其中不免有偏见、误解,但这并不代表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批判,只是作者依据自己的认识对中国当时的状况做出的反映。它大体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有些认识不能不说是深刻的。本书是近现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人和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借鉴意义。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隐约看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自我,同时也让我们警醒。
作者对于中国国民性的分析,有不少是一针见血的。某些国人也许一时无法接受,不过,只有敢于正视问题,才有机会解决问题。局外人特有的视角,会帮助我们真正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本书的翻译,在确保文字准确的同时,亦力求语言能够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为此,我们参考了其他几个中译本,在此对同行们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