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要成为借口的奴隶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不要为你的消极和惰性寻找借口,这是你前进的障碍,默许自己的不良状态无异于未战先败。你只有勤奋起来,才能战胜生活。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每当他们要付出汗水,或要作出抉择时,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我相信,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总有各种各样借口的人,是不可能报以太高的期望的。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这类人无法作出承诺,只想找借口。他们总是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国家二级考试未能通过而辩解。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成为好学员的,他们将来也不可能有完美成功的人生。
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要接受的第一个观念就是“没有任何借口,不要拖延,立即行动!”如果你第一次因疏忽或别的原因没有把一件工作完成,你以种种借口逃脱了,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你至少在这一件工作上,可能就会养成寻找借口的习惯,而这些借口又会让你对完成这个工作无故拖延。
生活需要奋斗。要想在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给予太高的期望的。
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完成的工作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完成,这个月该完成的计划拖到下一月,今年的年终任务拖延到明年……喜欢拖延的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这件事不是一会儿两会儿能做好的,那就再等等吧,一等就永远的等下去了;都快下班了,放着明天再做吧,明天又是明天;这件事难度太大,需要再完善一下方案,还是放放吧,于是又放了几个月……每当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奇怪的是这些经常喊累的拖延者,却总是可以找到时间聊天,总是有机会闲逛……
这样的人肯定是不会有努力的欲望的,至少他是一个对人生、对工作没有一个良好态度的人。他们找出种种借口蒙混自己,来欺骗自己,实际上种种借口不过是他们不负责任的内心掩盖。
为什么有的人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无法获得成功?原因很简单,因为不论他们用多少方法来逃避责任,该要完成的工作还是要完成,该通过的考核还是要通过……虽然一时的借口可以让你暂时轻松不少,但是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压力反而与日俱增,这会让人觉得更加疲倦不堪。
拖延的背后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该起床上学了,同时却感受着被窝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不要为你的消极和惰性寻找借口,这是你前进的障碍,默许自己的不良状态无异于未战先败,你只有勤奋起来才能战胜生活。
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在先,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马上行动,努力让自己勤奋起来,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无一不是在勤奋中实现,在懒惰中荒废。不求学习,就不可能拥有知识和能力;不去工作,就不可能拥有财富和乐趣;懒得洗漱,就不可能拥有整洁和清爽;懒得动腿,就不可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和神奇;不去交流,就不可能得到朋友和友情;不去努力,就不可能获得成功;不去前行,就只能原地踏步;不去思考,就永远不可能成熟……有时候,我们总是在赞叹别人的成功,别人的风光,别人的富有,而自己却懒得行动,不肯付出,到头来,生活还是那样的生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行动,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如果只是幻想而懒得实践,只能是“南柯一梦”,空有欢喜。
积累因勤奋而增加,资本因懒惰而贬值。敏锐的目光因懒惰而变得呆滞,智慧的大脑因懒惰而变得苍白,健壮的肌体因懒惰而变得虚弱,旺盛的精力因懒惰而变得萎靡,伶俐的口齿因懒惰而变得笨拙,精湛的技艺因懒惰而变得落伍,脚下的道路因懒惰而无法延伸,理想的彼岸因懒惰而无法到达。相反的,思想因勤奋而深邃,知识因勤奋而丰富,能力因勤奋而提高,果实因勤奋而甜蜜,身体因勤奋而健壮,目标因勤奋而接近,生活因勤奋而美好,人生因勤奋而辉煌。
“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对任何事情,我们首先要去做,要去下工夫。至于成不成、好不好,效果如何,有时是很难说的。如果我们做不好大事,那就去做小事,就像我们没有能力去攀登珠穆朗玛峰,那就去攀登黄山、泰山,或是其它的山峰,但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行动。“守株待兔”是愚人的做法,我们总不能饿着肚子,傻瓜似的坐在那里,白白的消耗生命,甚至懒得动一下脖子上的大饼而活活饿死。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学习中如此,工作中如此,做人也如此。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拖延学习任务、轻视工作、生活懒散的习惯,以及对手头上的任务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不要为懒惰找理由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无一不是在勤奋中实现,在懒惰中荒废。有些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论干什么都舍不得花力气、下工夫,但这种人的脑瓜子可不懒,他们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止思维活动,他们一天到晚都在盘算着去掠夺本属于他人的东西。正如肥沃的稻田不生长稻子就必然长满杂草一样,那些好逸恶劳者的脑子中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杂草”。懒惰这个恶魔总是在黑夜中出现,它直视那些头脑中长满了这些“思想杂草”的懦夫,并时时折磨他们、戏弄他们。
罗素说:“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神,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美因兹的一位大主教认为:“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
懒惰的人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常常会想出各种主意和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比如“那山太难爬了”或者“那没必要试,我已经试过多次了都没有成功,无需再试了”等等。
前美国总统华盛顿曾写信给一位政府官员说:“你这种懒惰行为,所谓没有时间等等,都只是一种借口,你总是用种种漂亮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肯努力,不肯下工夫,你的理论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把他能干的事情干好的。如果有哪一个人没有干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他不胜任做这件事情。你没有写文章表明你不能够写,而不是你不愿意写。你没有这方面的爱好证明你没有这方面的才干。这就是你的理论体系——一个多么完整的理论体系啊!如果你这个理论体系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停止不前了。”
确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敢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原则。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并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
印度有句格言说得好:“永远勤奋的人,命运一定倍加垂青。”
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借口会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成功的大门之外,许多失败都源于人们惯于找寻借口。那些一天到晚总想着如何找借口的人,如果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那么他们或许会取得卓越的成就。人被创造出来是有目的的,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每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往往为自己的过错或失败寻找借口。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它会让人最终变得碌碌无为。
一个遇事喜欢推脱、找借口的人,在失败后,总能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不幸的人曾经都有过宏伟的梦想,但却始终无法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遇事找借口的坏习惯。
那些认为自己缺乏机会的人,也总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而成功者大都不善于也不需要编造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也能承担自己失败的后果。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不做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
我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
“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他急切地辩解道。
借口总是在人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自己因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假如你也有这种习惯,那么请你做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
如果你在面临挑战时,总在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那你最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习惯,你选择哪一种呢?
那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并非都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态。他们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寻找借口。
浅显易懂的事不去做,很明显是不想做,认为没有必要做,不值得去做,或者给自己找个借口:不方便做。那么这件事在当事人心目中,自然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那些一天到晚总想着如何找借口的人,如果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那么他们或许会取得卓越的成就。如果你善于寻找借口,那么试着将找借口的创造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事实上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的确要比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勤奋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善找借口是一种思想病,而染有这种严重病症的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失败者。一个人越是成功,越不会找借口,成功的人与那些无所作为的人的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不找借口。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那些没有任何作为,也不曾计划要有番作为的人,经常会有一箩筐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做到,为什么他不做,为什么他不能做,为什么他不是那样的。失败者为自己料理“后事”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出各种理由。
洛克菲勒说:“我鄙视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那是懦弱者的行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一旦一个失败者找出一种“好”的借口,他就会抓住不放,然后总是拿这个借口安慰自己和搪塞他人:为什么他无法再做下去,为什么他无法成功。起初,他还能自知他的借口多少是在撒谎,但是在不断重复使用后,他就会越来越相信那完全是真的,相信这个借口就是他无法成功的真正原因,结果他的大脑就开始怠惰、僵化,让想方设法要赢的动力淡化为零。但他们却从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爱找借口的人。
失败者常常会将他们的失败归咎于家庭、性格、年龄、环境、时间、肤色、宗教信仰、某个人乃至星象,而最好的借口莫过于健康、才智以及运气。
健康是最常见的借口,一句“我的身体不好”或“我有这样那样的病痛”,就成了不去做或失败的理由。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的,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点生理上的毛病。
“我不够聪明”的借口也很常见,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乐于这样说,只是程度不同而己。这种借口与众不同,它通常默不做声。人们不会公开承认自己缺少足够的聪明才智,多半是在自己内心深处这么想。
我发现大多数人对“才智”持有两种基本的错误态度:太低估自己的智商,和太高估别人的智商。因为这些错误,使许多人轻视自己。他们不愿面对挑战,因为那需要相当的才智。
认为自己愚蠢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想成大事却不懂得思考的大脑,充其量也就是一桶廉价的糨糊而已。
其实真正重要的,不在于你有多少聪明才智,而是如何使用你已经拥有的聪明才智。要成为一个好的商人,不需要有闪电般的灵敏,不需要有非常惊人的记忆力,也不需要在学校名列前茅,惟一的关键就是对经商要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兴趣和热情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
才智平平的人,如果有乐观、积极与合作的处世态度,将会比一个才智杰出却悲观、消极与不合作的人,赚得更多的金钱,赢得更多的尊敬,并获得更大的成功。一个人不论他面对的是烦琐的小事还是艰巨的任务,只要他执着、满怀热忱地去做,成果会远胜于头脑聪颖但是懒散的人。因为专注与执着占了一个人百分之九十五的能力。
引导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的思考方式,远比我们才智的高低重要,即使是学历再高也无法改变这项基本的成功法则。工作成绩好坏的原因不是天生的才智和教育程度,而是在于思想管理。那些最好的商人从不杞人忧天,而是充满热情地积极工作着。要改善天赋的素质绝非易事,但改善运用天赋的方法却并不那么难。
洛克菲勒说:“很多人都迷信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在我看来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拿才智不足当借口的人,也是错解了这句话的意义。知识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将知识付诸应用,而且是建设性地应用,才会显示它的威力。”一个不以才智为借口的人,绝不会低估自己的才智,也不会高估别人的才智。他的思想专注于如何运用自己的资产,如何发掘自己拥有的优异才能。他知道真正重要的不在于他有多少才智,而在于他如何使用现有的才智以及如何善用自己的脑力。他会常常提醒自己:我的心态比我的才智更重要。他有要建立“我一定赢”的态度的强烈渴望,他知道要运用自己的才智积极创造,用自己的才智寻找成功的方法,而不是用来证明自己会失败。他还知道思考力比记忆力更有价值,他要用自己的头脑来创造、发展新观念,寻找更好的做事方法,随时提醒自己,我是正在用我的心智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呢,或只是在记录别人创造的历史?
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原因,人类的遭遇也不可能只是碰巧发生。所以,有很多人总会把自己的失败归罪于运气太坏,看到别人成功时,就认为那是因为他们运气太好。我从不相信什么运气好坏,除非我认为精心筹备的计划和行动叫“运气”。
一个人不可能靠运气而成功,而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代价。我们不要妄想靠运气会获得胜利,运气本身并不能给我们那些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们需要集中全力去发展自我,修炼出使自己变成“赢家”的各种特质。
借口会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成功的大门之外,许多失败都源于人们惯于找寻借口。所以,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即是:防止为自己找借口。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那么,你最好还是自我反省一番吧!
生命不是游戏,不可能重新再来一次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但生命不是游戏,不可能重新再来一次。有位聪明人说得好:“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但是它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世界上最实用、最美丽、最可行的哲学也无法行通。
有的人养成了拖沓的习惯,常常用一些漂亮的言辞来掩盖。说什么“我正在研究”,可是无数个月过去了,他们还在研究。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某种被称之为“研究麻痹”的病毒的侵蚀,这样只会使他们越陷越深,永远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另外一种人形成拖沓的习惯,是以“我正在准备”做掩护的,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仍然在准备;好多个月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准备充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正在受到某种被称为“借口”的病毒的侵蚀,他们不断为自己制造借口。
“我正在考虑、研究”,“我正在准备”,“我正在等候时机……”,在这些借口、托辞的掩盖下,我们放任岁月流失。
当我们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当我长大后,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而当我们成为一个大孩子之后,我们又说:等我读完大学之后,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当我们读完大学之后,我们又说:等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当我们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后,我们又会说:当我结婚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当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们又会说:当孩子们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并得到快乐;当孩子们从学校里毕业的时候,我们又说:当我退休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但是,当我们真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真正步入了我们的晚年,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生活已经从我们的眼前走过去了。
什么时间了?我们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时间就是现在,我们就在这里。
让我们充分利用此时此刻。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未来的计划来计划未来,相反,这正意味着我们需要计划未来。如果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此时此刻,善用现在,那么我们就是在自动地播种未来的种子,难道不是吗?
生活中最可悲的话语莫过于:“我本来可以这样的”、“我本来应该”、“我本来能够”、“如果当时我……该多好啊”,生命不是游戏,不可能重新再过一次。我们之所以会把问题搁置在一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也是我们在后悔的时候痛苦不堪的原因。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数年前,在法国的里昂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快要奔向天国了。临终前,牧师来到他身边。布店老板怅然地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卡拉扬曾经是他学吹小号时的同学,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在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给荒废了,否则他一定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回想这一生碌碌无为,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牧师,到另一个世界后,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他绝不会再干这种傻事。牧师表示自己很体谅他的心情,柔声安抚他,并告诉他这次忏悔对牧师本人也很有启发。
这位牧师是谁?他是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无论在穷人心目中还是在富人的交谈里,他都享有很高的威望。直到他90岁高龄的一生中,他有1万多次亲到临终者面前,聆听他们的忏悔。当纳德·兰塞姆自己也步入老年之后,他想把他的60多本日记,内中全是这些人的临终忏悔汇编成书,以警醒世人。但可惜的是,日记在法国里昂的大地震中毁于一旦。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时光不会倒流,但人们可以将临终反思提前50年、40年、30年,那么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那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做到了这点,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成功者总在做事,失败者总在许愿。”一个人如果认真考虑过他所负担的责任,那么可以令人信服地说,他会立即采取行动。个人的行动是我们唯一可以有能力支配的东西,这些行动的综合不仅成了我们的习惯,而且也成了我们的性格。
研究、准备是必要的,但总也走不出这种状态和过程则是不对的,许多机会稍纵即逝,时势总在发生变化,不会静态地耐心等待着你准备得十全十美、完全到位。研究、准备工作也要给自己定出一个期限,否则,你就只能永远研究、准备下去,永远出不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