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犯不着为小事抓狂:“糊涂”的人最快乐(2)
吃亏是一种糊涂的智慧。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吃亏、让步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这种人总是一心为己,处处抢先,只考虑个人得失,不顾别人的感受,周围的人终究会离他而去。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吃亏是福,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独乐乐不如众乐。”凡事多谦让一些,自己吃点小亏反而会让事情顺利地进行,而且也因此博得别人的好感。何乐而不为?有些人却生怕自己吃亏。他们总爱斤斤计较,处处较劲,即使是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他们若占了点便宜,心里就感觉格外舒服。其实,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更不能损人利己。做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多吃亏,不计较得失。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生活中,涉及大原则的事情不多,许多矛盾和纠葛,大多是生活琐事。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忍,学会谦让。忍不是表面的忍气吞声,忍是一种负责和担当。忍,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糊涂手段。不能忍,便不会糊涂;不会糊涂,也根本忍不下去。
西汉时期,时逢过年前夕,皇帝下令赏赐每个大臣一头羊。但分羊时,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让负责分羊的大臣犯了难,不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满意。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效仿他,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大臣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这位大臣既得到了众人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对这位大臣来说,亏岂不正是福吗?
亏己者,别人会因为他有度量而敬重他,他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伸出援救之手,给予支持,给予帮助。因此亏己者更容易获得成功。亏己者,因为有容人之量,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赏识,获得领导的器重。有人说:“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业就有多大。”古今中外,凡是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广阔、能亏己的人。相反,再看看那些一生无所作为的人,有哪个不是心胸狭窄、爱计较、不肯亏己的呢?由此不难证明,吃亏是福。
真聪明容易,假糊涂难得
北宋年间,吕端被太宗皇帝擢升为当朝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生性淡泊名利的吕端并不以为意,北宋开国元勋赵普称赞他说:“吾观吕公奏事,得佳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真台辅之器也!”后人也有诗赞曰:“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当时,和吕端同朝为官的还有名望很大的寇准,此人虽然办事果断、才能俱佳,但是性子有些刚烈。吕端担心自己得到皇帝的器重,当上了位高权重的宰相,寇准的心中会不平衡,倘若一时气闷耍起脾气来,那么朝政一定会受到影响。于是就请太宗另下了一道圣旨,让正担任参知政事的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并且两人一同到政事堂中议事。太宗批准了他的要求,同时也平和了寇准的情绪。
后来有一天,太宗又对文武百官说:“朝中大事要先交给吕宰相处理,然后再呈报给我。”但是吕端处理国家重大事情的时候总是同寇准一起商量,从不独断专制。一段时间之后,吕端又主动把相位让给了寇准,自己去当参知政事,而他的这种主动让权的行为,在世人的眼中自然是“糊涂”极了。
还有一次,朝中大臣李惟清被太宗皇帝从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换成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看似职位没有升降之分,但手中掌握的实际权力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惟清认为这一切都是吕端在中间使坏。于是,他就趁吕端有病在家休养,没有上朝的机会,去太宗面前告了吕端一个恶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吕端耳中,但吕端不以为然,既没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去皇帝面前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也没有心怀怨恨地去找李惟清算账,而是淡淡地说:“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他的这种不与他人计较的坦然心态也被世人说是“糊涂到家了”。
吕端的“小事糊涂”还表现在他对个人利益,对自身名利淡然处之上的“糊涂”。虽然他备受皇帝的宠信,又坐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位,但是他为官清廉,从来没有做过贪污受贿的事情,就是为官时应得的那份俸禄他也常常拿出一些接济别人。以至于他百年之后,家中儿女因生活困窘,而没钱结婚,无奈之下竟拿房产抵押给别人。当朝的真宗皇帝知道此事后,异常感动,就从皇家国库中支出了五百万钱把吕端家的房产赎了回来,另外又加赏了他后人不少金银和丝绸,替吕家还清了旧账。这样一贫如洗的宰相,在世人的眼中又怎么不“糊涂”呢?
吕端虽然在小事上糊涂,不爱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与他人交恶,凡事淡然处之,但是面对国家大事时,他却比任何人都精明睿智,高瞻远瞩。
太宗时,党项族人李继迁曾归顺北宋,后来叛宋,逃到西北部边境上,并屡次对北宋进行骚扰。不过,在一次与宋军的激烈交战中,他只顾与宋军打斗,无暇保护好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成了宋军的俘虏。很快,这个消息报到朝廷后,太宗就想处死这个老妇人,以示对叛逆的惩罚。当时寇准正担任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副使,皇帝单独召见了他,跟他秘密商量此事,准备在西北边境上大张旗鼓地把李继迁的母亲杀掉,以惩戒那些与朝廷作对的人。
商议结束之后,寇准走出来,正巧经过宰相的办公地被吕端看到了,吕端心想可能是皇帝和寇准商议大事,于是就喊住想要脱身的寇准说:“寇大人,本国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没必要知道。但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乃一朝宰相,你应该告诉我。”
其实,这件事情虽然称不上是军国大事,但寇准还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吕端说:“这件事情如此处理恐怕有些不妥,请你暂缓处理,我马上去觐见皇上。”
于是,吕端就来到皇帝面前,诚恳地说:“陛下,想当年楚汉相争时,霸王项羽抓住了高祖刘邦的父母,并想要把他们在阵前用锅煮了,可刘邦却说如果你一定要煮,那么分我一杯肉汤喝吧。像刘邦这样做大事的人尚且不会顾虑到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蛮夷叛乱之人呢?陛下今日杀了那老妇人,明日就能捉住李继迁吗?倘若捉不住,那只能结下更深的仇怨,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反叛之心。请陛下三思!”
太宗皇帝深思后,觉得吕端说得很有道理,就问道:“那你说朕现在要怎么办?”
吕端说:“陛下,不如派人在延州(陕西延安)妥善安置李继迁的老母,对他实行攻心战,虽不一定能因此招降,但他母亲总还在我们的手里。”
太宗听后,连连称是,并说道:“吕宰相,今日多亏有你,否则几乎误了国家大事。”
后来,李母病死在延州,而李继迁则在攻打吐蕃的时候中箭身亡,他的儿子归顺了宋朝。这些都是吕端“大事不糊涂”、高瞻远瞩收到的好效果。
绝顶聪明的人,不会假意装糊涂和愚钝,而是巧妙地把自身聪明的锋芒隐藏起来,进而貌似糊涂,这种为人处世的境界和修养是很难得的。李白曾吟出“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的千古佳句,亦在告诉世人,一切功名利禄的得失计较都是虚妄的,不如转而学学“糊涂”。
适当的时候做“糊涂神”
糊涂是一种境界,是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大智若愚。有些人是真糊涂、假聪明,那是小聪明;有些人是假糊涂,真聪明,那才是大智慧。真糊涂、假糊涂个人心里明白就行了,无需去点破,做一个明白的糊涂人反而更快乐。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很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务,因此深得唐太宗的喜爱。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命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闲暇之时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
有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魏征又看了看,对唐太宗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唐太宗听了深感惭愧,此时才知道魏征的用意所在,于是他下令拆除了宫中的这座楼台。
魏征借口自己眼花,点出了唐太宗父亲的陵墓名称,暗中告诫唐太宗:不该只思念自己的妻子,更要思念作为开国元勋的父亲,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治理国家,关心朝政。虽然魏征以直言进谏闻名,但他也深知不能过于冒犯皇上。唐太宗心照不宣,明白了魏征的用意,立即改变了以前不合适的做法。
魏征的聪明就在于他含蓄的糊涂,不仅表白了自己的意思,也照顾到了皇帝的面子。聪明的唐太宗又怎能不知道,怎能不接受呢?如果魏征直言点破,估计也不会收到如此的效果,还会触怒龙颜,引起皇帝的不悦。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仅给别人台阶下,也同时给自己准备了台阶。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难得糊涂,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甚至有时还要装疯卖傻,“自毁形象”。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了杀身之祸。
三国时期的刘备投靠了曹操,仍然心怀大志。曹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又很多疑,刘备为了防备遭受曹操的谋害就每日在后院种菜,并亲自灌溉,表现出一副闲情雅致的样子。关羽、张飞对此很难理解,于是问刘备:“兄长,你不关心天下之事却学小人之事,这是为什么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可以知道的。”二人也就没有多问。刘备是聪明的,他不仅用糊涂之法麻痹着曹操,也为了防止人多口杂而不告知自己的二位结拜兄弟,生怕稍有不慎把其中的乾坤泄露出去,丢了性命。
一天,曹操在府中宴请刘备,刘备虽然忐忑不安却装作不知道曹操的用意。酒至半酣,恰逢骤雨降至,曹操突然问刘备:“玄德游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刘备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等人。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这些碌碌无为的人,怎能称得上是英雄?”刘备说:“除了这些以外,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说:“凡是英雄,都是心怀大志,腹有良策,有保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问道:“谁又能担任呢?”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又指了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曹操了。”刘备听后,大吃一惊,紧张得把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正好这个时候外面打起了雷,刘备装得很从容地俯身拾起筷子,说:“打雷的声音都把我吓成这样了。”曹操笑道:“大丈夫还怕打雷吗?”刘备说:“圣人说迅雷风烈必变,怎么能不怕呢?”这番话不仅掩饰了自己被曹操说中后的失态,也制造了一个没有大志的形象给曹操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刘备适时的糊涂,在非常时期伪装自己,使曹操放松了警觉,又在非常的场合下装糊涂,竟然也把聪明的曹操骗过去了。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安身立命,平安地过一生。如果连性命都丢了,理想和抱负都只是空想。聪明人懂得及时地放低自己的身段,认清形势,善用伪装。正因为如此,刘备才忍得一时之辱成就三分天下。
人生是个万花筒,人们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有时,事态难以察觉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艺术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智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