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看尽长安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1)

——汉朝的赋和散文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两汉的文学主要讲四个方面。一个讲一下“汉赋”。“赋”本来是一种文学手法。我们说《诗经》有六艺:风、雅、颂、赋、比、兴。“赋”是什么意思呢?“铺陈其事而直言也”,即铺开来说,直说,这是一种文学手法。而汉代的“赋”就成了一种文体名称。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汉代开始的“骚体赋”,汉之前是秦,再向前不到100年就是屈原,屈原有《离骚》。后人学习《离骚》写的赋,这就是“骚体赋”。这就是说,“赋”开始的时候还是有内容的,艺术上亦是不错的。如在汉代初期有贾谊的《吊屈原赋》。

可是到汉武帝的时候,大约公年前100年左右,出现了两个人物。他们把汉赋推向了高潮,这就是第二个阶段“散体大赋”。一个人叫司马相如,一个叫扬雄。大家记住,中国历史上,文学史上,姓“yang”的有名的人物中就他一个是“提手旁”的“扬”,其他都是“木”字偏旁。所以文学常识上有“扬马”一说,不要错以为是飞扬的骏马。司马相如当时非常非常有名,留下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叫卓文君的女子和司马相如私奔。所以卓文君是古代妇女解放的先锋。她才貌双全,青年寡居,司马相如意欲以弹琴挑动文君,便弹了一曲《凤求凰》,司马相如看她有意思了,晚上就跟她偷偷一起跑了,跑到四川临邛。虽然很穷,但卓文君父亲是个富豪,开始时不给他们钱,俩人就在临邛开一个酒铺,“当垆卖酒”。后来她父亲受不了了,才给他们钱。这是个很有名的故事。后来司马相如做了大官,想把卓文君休掉,相传卓文君为此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白头吟》,司马相如看了以后回心转意了。司马相如的散体大赋正适应了汉武帝那种豪情奔放啦,独立强盛啦,向外扩张啦,花天酒地啦,粉饰太平啦,这样一种情况。司马相如写的《上林赋》、《子虚赋》等各种赋文,现在看来就像非常漂亮的箱子,金光闪闪,非常漂亮,用了很多词汇,可是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是空的,空洞无物、歌功颂德,但当时汉武帝非常喜欢。凡是歌功颂德的东西,都是非常短暂的东西,最终无生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影响越来越小。虽然当时司马相如影响最大,但是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岁月是最无情的判官。等会儿我要讲,他同时代的司马迁就不一样。“西汉文章两司马”,这两个人的命运对我们很有启发。司马相如当时威风得很,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写的赋影响很大,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影响越来越小,文章也没人去读了,只是为了研究时才去看。司马迁正好相反。当时汉武帝对他用了酷刑,即宫刑,人生不得志,他发愤著书,写下了《史记》。写完《史记》之后,司马迁是怎么去世的,都不知道,不知所终。当时是人生寂寞,但对后世的影响越来越大。

“汉赋”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抒情小赋”,只简单说一下。在西汉时,散体大赋是顶峰,一直到西汉的末年,到东汉时,汉赋开始发生了变化,篇幅不像原来那样长了,变短小了;内容不是那样空洞了,变得言之有物了。如张衡的《归田赋》,是抒情小赋,抒发回归田园的情感,写得很好。

第二讲汉代散文。汉代散文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主要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先讲司马迁的《史记》。

关于《史记》,鲁迅先生的话概括得最为恰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说出了《史记》的史学价值,又说出了它的文学价值。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而在《史记》之前主要是编年体,如鲁庄公一年什么什么,鲁庄公二年什么什么……那么什么是纪传体呢?帝王的事情放入本纪,其他一般的人,如廉颇、蔺相如等就放入列传,像项羽楚霸王就列入本纪。《史记》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编写。《史记》之后的中国正史编写的体例,都是纪传体,一直到清史稿。关于“史家之绝唱”我们就不说了,对于“无韵之《离骚》”我们来说一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早就想写一部历史著作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谈做太史令时司马迁还很小。司马谈在跟汉武帝去泰山封禅的路上,在洛阳的时候生病了,便让人赶紧把司马迁叫来。司马谈便给司马迁交代了遗嘱,他说:我死了之后,你必为太史令;当你做太史令时,不要忘记我想“著书”的事。就是著书立说,写一本史书。司马谈说完之后就去世了,而司马迁接受了他父亲的遗嘱。朋友们,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遗嘱!如果没有这个遗嘱,就没有光辉的《史记》。中国历史的记载就不知会有多么五花八门的样子,不知道会多么不完整。我们中国历史的记录是最完整的。以后每一朝代编写前代的历史都是按照司马迁的《史记》体例编的。如果没有这个遗嘱,司马迁在公元前99年,他遭到李陵之祸的时候,他就死心了。他之所以能够忍辱负重,含羞忍垢,因为人生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就是要完成父亲这个伟大的遗愿。当时李陵跟匈奴打仗打败了,被匈奴抓去,实际上他已投降匈奴了,但朝廷还不知道。汉武帝特别生气,这时候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好话,诸如李陵没准是假投降的等等。汉武帝勃然大怒,把司马迁抓起来,当时没有杀。过了不久,传来消息说,李陵确实投降了,汉武帝更加生气,一定要把司马迁杀掉。当时一个人犯了死罪,有两个情况可以免死:一是拿出大量的金钱赎身;第二就是受宫刑。受宫刑的人可以活下来。司马迁没有钱,只能选择宫刑。司马迁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