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为什么我们的蔬菜这么贵(2)

通过我们最近做的研究发现,有一些菜农、菜贩子说,最近卖菜就像搞股票一样。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番茄和福州市亚峰蔬菜市场的豆角为例,读者可以仔细看下,价格的波动是不是像买卖股票一样?其实这些菜贩子真的很可怜,拿出几万块钱进货,搞得自己每天心惊胆战的,他们总在不停地琢磨,进货价格高了卖不出去怎么办?可能今天价格涨了,明天就跌了,后天可能涨也可能跌。为什么价格波动得这么厉害呢?这是大中小三大批发商的博弈结果,这些批发商通过下面两步曲操纵了蔬菜的价格。

第一步曲:降价。大批发商用这个方式打跑对手,控制上游。举个例子,假设大中小三个批发商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两块钱进的货,然后大批发商用1块5毛钱的价格在市场抛售,造成亏损,他们的目的是要把那些中小批发商全部挤走,这样他才能垄断。垄断以后他再回去控制菜源,怎么控制?他们跑去找这些种菜的农民,告诉他们说,农民同志,市场价格一斤只有一块半了,我给你2块钱收购你的菜好不好?农民一听非常激动,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给我2块钱的价格,农民自然很高兴地接受了。接着大批发商又说,不过你得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你的菜全部让我收购;第二个条件,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我什么时候叫你去拔菜,你就拔菜,反正绿菜放在田里面多两三个礼拜也没问题的。这个时候,如果又有新的对手进来怎么办?那就再来一次降价,再打到1块5毛钱把新对手赶走,反正大批发商为了暴利,也不差这点钱。

第二步曲:控制中下游,造成缺货现象。然后这些大批发商就告诉农民,不准他们现在拔菜,目的就是要造成市场缺货的现象,拉高菜价,套现离场。他们干的事情和炒绿豆、炒大蒜是不一样的。因为大蒜和绿豆是可储藏的,炒作的话是要打持久战的。但是绿色蔬菜这玩意儿就不一样了,它不能储藏,所以只能是个短期活,价格必须在几天之内大涨大跌。各位读者应该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哭泣。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的国家,却总是把什么事情都推给市场解决。比如说我们国家过去的医改、教改、房改,政府自己扛不了了,就都不扛了,就把这些问题统统推给市场去解决,最后是什么结果呢?“医改之后看不起病,教改之后上不起学,房改之后住不起屋”。现在又把蔬菜价格推给市场,结果就只能是被操纵了。

四、我们的模式错在哪里

2010年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炒作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随着国家政府部门联合出手,大蒜、绿豆等前期疯涨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随即回落。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是双管齐下的策略,即在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市场监管和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专项行动的同时,国家发改委派出了十几个调研组到各地进行调研。据报道,本次发改委一行的目的,是从支持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高效物流体系等入手,研究稳定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长效机制。那么,2010年上半年发生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到底与以往的市场价格上涨有哪些不同?在农产品生产体系中到底又需要完善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读者看看我们刚刚讲的可储藏和不可储藏农产品的操纵,就会发现他们是如何精心策划来操纵这个市场的。过去我们思维里还有个误区,我们总认为这些批发商是控制渠道,图利一下自己,谁做生意不是为了挣点利润呢,没有那么暴利的。还拿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农民种的菜卖给批发商是1块钱1斤,然后因为批发商控制了渠道,它就可以以10块钱1斤的价格卖给我们广大消费者,我们没有办法不买,因为没有其他人卖给我们,渠道都被这些大批发商们垄断了,已经没有竞争了。这样的话,批发商就一下子赚了9块钱。再看看我们政府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政府仅仅是简单地提高收购价。就好比过去批发商收购价是1块钱,然后卖给我们10块钱,从中赚了9块钱。现在政府要求批发商把收购价提高到2块钱,透过这个方式,把批发商的利润压缩到8块钱。政府干的事叫什么?就叫做“下游不准涨价,提高农民的上游收购价”。我们的政府到现在还是在用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要知道,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你突然发现,这些批发商已经不是过去赚9块钱的那些人了。他们透过我前面讲的四步曲和二步曲的方式,操纵可储藏和不可储藏的农产品。农民还是拿1块钱,农民被剥削了。而我们广大消费者呢?更惨了,过去10块钱的菜,现在卖给我们就90块、100块,甚至卖到1000块都有可能,我们消费者也被剥削了。整个市场就被这些炒家给操纵了,他们不仅剥削了农民,也剥削了全体消费者。而且这些炒家很可恶,我在2009年的下半年曾经批评过大蒜的操纵,这些炒家竟然找了一批人在网站上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他们实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又进一步操纵媒体对郎咸平开战了,读者可以想一下,这些人有多么嚣张。为了还击他们,我不但继续再次深入调研大蒜的操纵,同时把战场扩大到其他可储藏和不可储藏的农产品,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

读者可能要问我了,你认为我们政府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首先我得说一下,过去1块钱给农民,9块钱给批发商,10块钱的零售价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这些批发商已经不满足挣那么点小钱了,他们会把价格炒到90块,炒到100块,甚至1000块。所以我呼吁政府开始逮捕这些农产品炒家,因为他们操纵价格,形成了农产品的垄断。什么叫垄断?联合起来控制价格的行为就是垄断,我们最近不是出台了一部反垄断法吗?我认为,反垄断法必须用在这些人身上。

为了给政府更多的思路,我想谈一下在美国如果图谋垄断市场、控制价格,会受到怎样的惩罚?2001年至2006年,乐金、夏普、华映、三星涉嫌多次操纵电脑荧幕和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美国司法部介入调查,我以前讲到过,美国的司法部调查时很高效、也很严格的,最后搞得几个厂商都不得不认罪。给它们的惩罚是什么?乐金、夏普、华映三家总共罚款5.85亿美元,这还不止,其中4名主管被判刑4个月到16个月不等。你看,其实我们不但可以高额罚款,同时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可以判刑。三星比较识时务,非常配合司法部的调查,所以被免予处罚。2010年5月21日,欧盟委员会向10家内存制造商,包括三星、海力士、英飞凌、华映、日立、三菱、东芝、尔必达、南亚、美光等开出3.31亿欧元的罚单。原因是什么?它们操纵了内存的价格!由于美光当了污点证人,被免予处罚。所以,我呼吁,请政府部门立刻派出公安到画圈的地方,把那些大规模租用冷冻仓库的人全部抓起来,他们肯定都是炒家,不会错的。然后再利用反垄断法起诉他们,因为这些炒家是我们农民和消费者的敌人。

五、从新奇士模式看产业链整合

美国新奇士种植者公司创立于189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柑橘营销机构。与很多食品公司不同,新奇士由加州与亚利桑那州6000多名柑橘种植者所共同拥有。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小型的个体果农,其中约2000名种植柠檬。每年,新奇士果农把他们的柳橙、柠檬、葡萄柚和其他许多应季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农业产业链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种有别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新产业结构,使得美国农业形成了与美国其他产业部门相同的生产方式,其经营机制就此进入到现代管理体系中。继美国之后,农业产业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农业产业链发展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正由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推进。由于看好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农业领域,一场新的“上山下乡”运动正在投资领域悄然展开。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格局的调整,包括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农业产业化也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挑战,那么,农业产业链的实质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构筑我们自己的农业产业链呢?

最后,我想以美国新奇士模式作为我们的解决方案。新奇士模式是一种农业的产业链,包括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科技指导、股东、收购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这和工业产业链不一样。

我呼吁学习美国的新奇士模式,整合整条农业产业链。也就是说,透过政府或者是中间批发商和农民做整合。怎么整合?

第一步,给农民股权。农民的股权不是看他们实际出资多少,而是根据每个农民生产多少农产品来配给股权。如果农民A有5个橘子,农民B有3个橘子,农民C有2个橘子,那这三个农民的股权就是50%、30%和20%。

第二步,聘请职业经理人贯穿经营整条产业链。整条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必须公开、透明。每一个产业链环节必须赚合理的利润。也就是说,农民不应该只赚1块钱,他应该赚3块钱,最后的利润应该按照50%、30%、20%的股权比例来分配这3块钱。把中间环节压缩到2块钱,最后零售价就不是10块钱,而是5块钱了。

我们把这种新的产业链整合和反垄断法结合起来,结果是农民得到了实惠,消费者也得到了实惠。你不要看这个事情小,你能做到这一步的话,就做到了我一再呼吁的藏富于民的第一步。过去我们要花10块钱买的菜,现在5块钱就可以买到,消费者就可以省下5块钱。如果农民过去只能赚1块钱的话,现在就可以赚3块钱,农民也就富裕了,这就是我所说的藏富于民。

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

在跨国企业已掌控中国植物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会使中国失去粮食定价权,给中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被动。于是,在国际粮价高涨的情况下,中国阻断了国际市场向国内的传导通道,暂时保持了国内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中国粮食生产对外依存度虽然较低,但中国化肥生产中硫磺与钾肥高度对外依赖,国外有可能通过提高肥料成本,抬高中国粮食价格。

一家跨国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居垄断地位,占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然后再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用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粮食消费市场,这是一条明显的布局式的战略路线图。

业内某权威指出:世界四大粮商一方面建立粮食加工流通企业,一方面开始寻找粮源。中储粮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储备企业,是四大粮商合作的首选对象。三年后四大粮商会成为中国粮食加工销售的龙头。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普遍存在外资优于内资的思想,给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即使跨国粮商不与中储粮合作,他们也能找到粮源。

这位权威人士又透露出我们的短板:目前,中储粮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中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不能相提并论。目前中国粮食市场调控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只有储备,没有加工品和销售的控制,这样就会给调控带来风险。

粮食安全的关键在加工流通领域,跨国公司想用低价粮食冲击生产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掌握了粮食加工流通,就掌握了粮食制成品的定价权,这会影响到中国粮食市场的调控。跨国粮商不仅有强大的资金优势,而且通过食用油已建立起营销网络,并树立了一系列品牌。他们利用这些优势,与中国粮食加工企业竞争,会有很强的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