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好运:最新起名宝典(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避免起错名有讲究(2)

一个人起一个名字,并不仅仅是让人们在口头上使用,在很多情况下,名字也是用于书写和读念的。由于名字具备这两个基本功能,因此,就要求起名时,一是要考虑所取的名字便于书写,二是要考虑所取的名字便于让别人去读念。特别是当孩子长大后走向社会的时候,他(她)的名字在社会上使用和书写时,名字是否用字简明易懂更显得重要。一个写来简单、读来方便的名字会为他(她)在社会上的立足带来诸多方便。相反地,书写麻烦而又难读的名字则可能让他(她)失去某些机会。

取一个好名字,既与自己方便,也与别人方便,在起名时一定要把握用字简明易懂这一首要原则,应尽量避免使用笔画较多的字和常人不易识的字。

4.用祖先和前辈的名字:态度不尊不敬

用来不伦不类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其原因是汉族传统极讲究辈分。

家庭和家族中有个十分重要的东西就是家谱。下面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什么是家谱。家谱,也称为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名称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内涵是一样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我们一般都把它统称为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果娶了不止一个妻子的话,哪一个妻子是嫡,哪一个妻子是庶?她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字叫做什么?他们的妻子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是谁?家族中人和人是一种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产生于什么时候?据考证,谱牒的产生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司马迁所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出现的。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史记》时,曾经参考过周代的《世本》。学术界把它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启了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的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它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相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的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到了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时代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纂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近于绝迹。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家谱包含着我国古代严格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它是为了巩固和纯化宗族而出现的。家谱主要是对人名作规定。在家谱中,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被确定了行辈关系,从而把整个宗族团结成为一个壁垒森严的整体。外人要想进入宗族是很困难的,因为家谱里面没有他。而家族里的哪一个成员要是犯了大错,那么家族能够给他的最大惩罚莫过于开除家谱了,那等于不再承认他是家族的一员,死后也进不了家族的坟地,成了“孤魂野鬼”,古人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一件事情。

以祖先名字为名,不但打扰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

司马迁写《史记》时,把“赵谈”改为“赵同”,把“李谈”改为“李同”。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名“谈”,所以要避讳。古代的人在说话作文时祖先姓名不能乱用乱写,而且在用到时有意避讳。除了不说及祖先的名字外,更重要的是在给孩子起名字时要对祖先的名字进行避讳。

封建制度下,人们不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在清代的雍正、乾隆时期,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处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这种忌讳便被称为“国讳”。

唐朝人因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之讳,把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改为“不入兽穴,焉得兽子”;把“画虎不成反类犬”改为“画龙不成反类犬”。清朝乾隆皇帝不允许百姓家门楣上贴有“五福临门”,因为他的世祖顺治皇帝的名字叫做“福临”。

五代的冯道,善于做官,历经几朝,一度为相,人称“不倒翁”。有一天,他叫门客给他讲《道德经》。《道德经》起首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见一句话有三个“道”字犯冯道的名讳,便随机应变地将“道”字改为“不敢说”。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还有明末的湖广巡抚宋一鹤,有一次去参见总督杨嗣昌。因为杨嗣昌的父亲名鹤,为了避讳,他便在名帖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宋一鸟。

上面这些故事听起来很可笑,但也反映了人们避讳的风俗。现代人给小孩起名,一般也不用与父母名字中重复的字。

此外就现代人而言,仅就姓名论,一般不以伟人、名人的名字命名。沿袭名人的名字是一种机械搬用,毫无创造性,也不符合独立的精神,掩饰了自己本来的个性,青年人要自信,不自卑也不自大,崇拜名人并不一定要效仿名人名字。

5.用生冷字起名会让人看不懂

人名本来是一种让人叫的符号,是供交际使用的,用怪字、生僻字做人名,有时甚至连拥有丰厚学识的学者也认不出,更别提一般的人了。这样的名字叫别人怎么叫?很明显,名字如若不能被人认识,就失去一部分存在的价值。如果有一个人想同你交往,而你名字的发音太生僻,别人不会读,也不好书写,你想别人还好意思先问你的名字怎么念,再同你进一步交往下去吗?大概那人也只能望名兴叹,见名却步了。

我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多,仅《康熙字典》就收有42174字。另外,繁简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间往往有非常细微的差别。过去人们起名字的时候,总是喜欢翻看《康熙字典》,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康熙字典》中的字虽然多,但有3万多字是不常见的,常人能认识的汉字,一般在3000字左右。

我们起名字的时候如果要使用工具书,最好是使用《现代汉语词典》。它在每个字下还收录了与这个字有关的词语,这对于命名很有参考价值。但使用这部工具书也要注意,里面的生僻字,使用时要尽可能注意避开。

我们都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之一,绝大多数计算机储存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如果命名时,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认识,很多人初次见面都要问:“这个字怎么念?是什么意思?”用生僻字起名给生活带来的困扰颇多,必然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为避免出现重名的情况,一些人在给孩子起名选用氍、芏、暹、镱、遄等生僻字,不仅多数人见了读不出、叫不准,而且有的不规范文字在电脑上根本打不出来。

有的人在起名时,总是喜欢用这些字典上查也查不到的不常见的、电脑上也打不出来的字,也许这些人认为,用一般人不认识的冷僻字起名,就会给人一种有学问、有教养的好印象,其实不然,这样的名字不仅不能给人带来高雅、新奇的感觉,反而会给人传达出故作深沉、虚伪、孤傲、不易相处的信息。人们在起名时选用生僻字的动机其实很简单,说到底不过是为了不落俗套。

有的父母常常认为,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珍贵的礼物,取个名字查了好多书是很有意义的。但就像上面说过的那样,一般人们认识的常用字,不过三四千字,而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认知,起名字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称呼,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在社会交往中,这样的名字往往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许多不便和尴尬。而且从心理学上看,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名字认不得或读不出来时,必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甚至不愿与他交往。这是因为有些汉字冷僻拗口,读起来十分费力,听起来也不顺畅。名字作为一种常用的字,如果生涩、怪异就容易惹人厌烦。这怪僻的名字虽说重复率低,但会给人一种不顺不畅、很别扭的感受。有位心理学专家做过统计,如果一个人用比较冷僻的字起名,其社交能力一般都会较差,而且其中80%的人性情孤僻。看来,这是颇有一定道理的。

举一个例子,当你去某个单位申请工作时,主管领导看了你的履历表后,如果认不出你的名字,那么对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他在叫你时,如果把你的名字读错了,你又得纠正他,这样的场面可能会使领导感到很尴尬。领导如果觉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恼怒,你也可能因为领导居然连你的名字都不认识而对他生出轻视之心。在今后的上下级相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龃龉或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

找一些生、冷、怪、僻、繁的文字给孩子起名字,不仅会给别人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同时也会给起名字的人和名字的所有者带来许多困扰。万一名字填错、写错、拼错,将来要改也很麻烦。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名字太脱俗了会给人带来许多的不方便。因为使用生、冷、怪、僻、繁的汉字,孩子可能无法上户口、上学籍,长大以后难办身份证。要知道现代社会没有证件可能寸步难行,这会给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从法律上看,给孩子起什么名字是完全自由的。《居民身份证法》也只要求居民身份证要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这只是间接要求居民身份证上的名字必须是规范汉字,如果名字使用了不规范汉字,公安机关可以不给你办理身份证。从人文关怀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给起名字设定法律规章或用法律规章的形式来规范人们起名字的行为,但在名字里使用了不规范汉字的确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口那么多,常用字却那么少,不使用特别点儿的字就很容易和别人重名,即使没有遇到重名的,有些人会错误地以为,用常用字根本就取不出雅致的名字。起名字当然要尽量地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既影响了形象,又妨碍了交际,可谓是得不偿失。

6.用多音字起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汉字的多音字是不少的,仅《新华字典》上就有450多字,占总字数的万分之一点七,占常用字的约5%,多音字如果被取为人名用字,会形成几种读法,别人以为是正确的人名读法,不一定与你认定的人名正确读法相吻合,这样就会给孩子往后的生活平添许多询问插曲。比如说“茜”字既读“歉”音又读“西”音;“拓”字,既读“踏”音又读“唾”音,这样的字做名字就难免造成乱读现象。这不能怪读错了的人们,谁让你取了多音字做名字呢?多音字用做人名的问题,还有一说,就是在字典中,有些字是专门作为人名用字而存在的,还有些字是只在作为人名用字时才有异读,比如“冒顿”作为汉匈奴的一个单于名时读为“沫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