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他遇到过的老板
(2014年4月26日)
多年以后,刘成再面对任何企业家,他总能回想起第一次被投行领导带去承揽项目的那次经历。
刘成在投行的前两年只是个项目执行人员,项目被领导拿下,他就和几个投行弟兄去“趴现场”,尽职调查、写材料,然后去北京递交上市申请材料,等待项目审核过会或不过会。作为执行人员的刘成认为,很多企业的命运都和所在行业景况、产业政策变化、企业自身技术实力等主要情况相关。直到那次,他终于有机会和投行领导去承揽项目。
那家企业很不错,主营是生产建材,企业刚中标了几个地方上的市政工程,收入增长可期。企业的老板是个特别朴素的人,见人总穿着一件白衬衫。不光朴素,还爱学习,经常请咨询公司来给中层和骨干人员公司做培训、做流程管理,每年公司的管理费用不少都花在这上。跟领导出差看完企业之后,在回去的路上领导问刘成:“小刘,你觉得这家企业怎么样?”刘成说:“我觉得是个不错的项目。”领导笑笑:“嗯,可以做项目储备,不过我对这家企业将来做大做强不是很乐观。”“为什么?”刘成不解。领导说:“老板不够霸气。”
刘成当时并不在意。那家企业后来折腾了两年,其间同行业的公司纷纷上市,但这家企业因为业绩增长不够快,行业竞争激烈,最后产业政策变化导致上市失败。刘成想到领导当年说的话,心下佩服,觉得领导就像是个未卜先知的预言家。他对于这种预见性的能力十分着迷,于是在那之后他也试着观察企业家的风格,然后分析这种风格会将企业带向何方。逐渐地,他开始相信:只有老板才会决定企业的命运。老板如果有问题,企业早晚会出事。
有些项目的老板属于一看就没戏的,这样的项目刘成完全不想花费精力。比如,一家企业利润只有两三百万,老板却开着百万的豪车,一路上和中介机构不停地聊自己新买的两套别墅。这样败家的老板一代都富不过,更不用说三代。
有家企业技术实力不错,一年几千万利润,行业地位领先,上市前景非常光明。可惜这位老板爱赌,一个月跑两趟澳门,没过多少时间,竟然把公司也输了出去,眼看要成为上市的亿万富翁,却一下子被“打回原形”,一贫如洗地离开了公司。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老板,刘成去看项目,和他聊业务问题,他从来都讲哲学。讲来讲去也搞不清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是听他在那里“打太极”。刘成觉得这样的老板没有雄心壮志,企业发展势头不会太好。后来,项目人员发现老板自己并不想上市,是被一些PE机构“忽悠”的,其实老板本人都已经准备退休。PE的人劝他说上市了就可以找职业经理人来管企业,老板可以退居二线,于是老板才欣然启动上市进程。一个基本上已经满足于现状的老板,当然没有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进取心。企业上市终究未果。
还见过一位年轻老板,有激情有想法,人见人爱,只有一点不好,爱玩极限运动,达到痴迷的程度。刘成觉得这样的老板带出来的企业也必然易冒风险,容易出意外。后来,IPO材料上报前老板自己飙车出了车祸,才30多岁就失去了生命,于是好好的企业也散了,甚是可惜。
当然,也不是所有老板的毛病都那么明显。
有一次遇到一家做工程的企业想要上市,营收规模挺大,几家PE已抢着投资入股,几家大投行也都在抢这个项目,后来还是刘成代表公司成功地拿下了这个项目。老板很是佩服刘成的业务能力,没事就喜欢跟他探讨上市的问题,还让刘成帮着推荐合适的财务总监人选,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刘成发现企业财务基础太薄弱,请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力也不强,上市进程一直拖拖拉拉,就建议老板干脆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老板让刘成跟公司董秘商量,董秘却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一直拖着。刘成找老板商量,老板却说:“董秘老张是我信任的人,会计师事务所是他选的,我若是主张更换不是不给他面子不信任他吗?这样不大好。”刘成只得作罢。后来推荐了几个财务总监人选给老板,面试之后,老板和公司几个主要高管意见不同,老板也为此挣扎了好久,刘成渐渐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工程企业做事经常要到处求人,这位老板也是这种风格,求人求惯了,自己拿主意总是优柔寡断。后来这家企业终究也没能上市,被同行业一家上市公司并购,入股的PE仅获得30%不到的投资回报。
刘成遇到李总那次他以为自己看走了眼。李总有气魄,虽然公司不大,一年净利润才两千万左右,在刘成见过的拟上市企业里算是微不足道的。但李总对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很有一套,企业也干净,没什么大的上市障碍,于是上市的过程进展得很顺利。至今刘成还很佩服李总的一点是,他能在证监会发审委员会上声如洪钟侃侃而谈,自信心十足,说得大家心服口服。
但李总也有个缺点,就是爱面子,过分醉心于场面活动。上市期间,刘成经常被李总拉着参加一些活动,有些活动跟上市都没什么关系。李总不知哪里认识了那么多的领导和朋友,加上他非常热情好客,每次都喝的一醉方休。上市这一关总算是过了,刘成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之前看到李总过分应酬时总是隐隐觉得哪里好像有点不太对。上市以后为了公司业绩的持续上升,李总也没少花心思。在融资几个亿之后,各种投资项目也如雪片般飞过来。很多项目都是李总那些朋友和领导推荐来的,李总好面子,这些推荐的项目总要看看、总得详谈吧,于是又是一顿顿觥筹交错。很多钱也就是这样投出去了。可是各种项目花钱如流水,并不是总能见到效益。步子迈得太大,最后还是走不稳。企业在上市第3年就亏损严重,李总好面子,无法接受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事实,心思也有些涣散。最后企业只能无奈“卖壳”。
多年以后,刘成已成了投行领导,开始带着下属看项目、承揽项目。在出差的路上,他也会耐心地跟年轻人讲,投行本质上是人的生意,而企业最重要的人就是老板。老板的气数决定了企业的气数,很多企业最后其实是输在了老板上。然后,他就开始讲那些年他遇到过的老板,他可以一口气不停地讲下去,一边回忆一边眼睛出神地望着远方,仿佛一个未卜先知的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