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远古的足音,回想创世纪(6)

1973年11月3日,“水手10号”发射成功,飞行140多天后于1974年3月29日到达水星区域。探测器离水星表面最近时只有300千米,水星的部分真相终于暴露:水星表面密布着环形山,有大有小,千姿百态,足可与以环形山著称的月亮媲美。差别只在于:月球环形山一般都在高地,水星环形山集中在平原区;另外月球环形山有大山,水星上却都是小山了。水星的直径为4800千米,是地球的38%,但水星表面有一个特大的地形构造,即位于赤道附近的卡路里盆地,直径约1400千米,周围是高约2千米的环状山脉,这个盆地有可能是一次极为猛烈的陨星撞击后形成的。

水星上空几乎没有大气。

但,同大多数科学家的推测相反,水星上有磁场而且是两个极的偶极磁场,现在尚不知水星磁场是怎样产生的。

金星是颗明亮而美丽的星。

1761年,当时的世界曾为罕见的金星凌日现象震惊,所谓凌日就是看似金星从日面穿越而过的现象。俄国人罗蒙诺索夫是众多的在地球上观测此一现象的观星者中的一个,根据金星圆面边缘的状态,他准确判断并发现了金星大气。

当地球上的人远望金星时,又怎么知道金星上的风暴闪电?

你说你看见金星了,其实你没有看见金星的真的显现。

在金星60多千米的高空中,风速为每秒100米,地球上12级台风的速度也只是每秒32米。前苏联于1978年9月发射的“金星12号”行星探测器到达金星区域后发送了一个着陆器,当着陆器在大气中朝金星下降时,在很短的一段距离内,接连不断地记录下了上千次闪电,其中有一次为15分钟的长时间闪电!

金星上的雷暴啊!

金星上的闪电啊!

金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达97%,低层约为99%。浓密的金星云层主要集中在100千米以下的大气中,而在金星地面上空三四十千米范围内,那密布的浓云是由浓硫酸雾组成的。浓硫酸的腐蚀性自不待言,它在金星上是取之不尽的天然物,成为雾和云,自由自在。

大气中如此之多的二氧化碳使金星始终在“温室效应”的笼罩下。二氧化碳对光线来说是透明的,但对热辐射而言则是不透明的。当热辐射无法散逸到太空,热量在金星表面进一步积累,便形成了“温室效应”。金星的温度一般都在465摄氏度与485摄氏度之间。此种“温室效应”以后达至的高温,使任何金星有生物存在的解释都化作了烟雾。

明亮而美丽的金星其实是灼热且荒凉的金星。

确切地说,金星是地球人的警醒之星。

地球已经开始被“温室效应”初步困扰了。随着无节制的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愈来愈多的二氧化碳不仅改变了大气之中天然的二氧化碳的比例,大气温度继续上升的趋势已经是铁定的事实,一旦迄今为止还被禁锢在地球岩石中的更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地球除了成为第二颗金星之外便别无选择。

金星是一颗奇特的星。

金星的公转周期是224.7天,而自转周期却是243天。也就是说金星一日比太阳系中任何一个行星的一日都要漫长,漫长到比它自己的一年还要长19天左右,这很容易使地球村里的中国人想起度日如年的成语。另外,金星的自转方向与除了天王星以外的所有行星的自转方向正好相反——如站在金星的北极看金星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倘在金星上仰望天宇,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我们说的金星的奇特总是脱不开地球人的眼光,金星就是金星,金星为什么要适合你我的口味呢?人类更应铭心刻骨的是金星的“温室效应”。谁知道呢——请亲爱的读者允许我胡乱猜测——金星的“温室效应”也是逐渐加剧并经历了地球目前的这个阶段……

你怎么想,地球都是神奇的。

你怎么看,地球都是美妙的。

地球沐浴着阳光,置身在数以亿计的芸芸星系中的一个星系的边缘。它很容易被忽略,它多少显得有点迷茫而且孤独。它实在是众星之中普普通通的一颗小小星球。

可是,又有谁能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知道地球的神奇和美妙呢?

它自己便是一个天地,它拥有一切,彻上彻下,彻里彻外,从永不停止运动的原子,到人类广大无垠的灵智与精神,其中还包含着日光之炽烈、月色之清幽,高山之挺拔、大海之宽阔,绿色之绵延、生灵之呼唤……万类万物,无所不有。

它是已知的一切,一切的未知。

它是水的魅力,光的颂歌。

几十万年了,自从人类出现之日起,地球便是存在者,人类便是发现者,大地自行隐退,人们步步紧迫。发现地理,发现星空,发现愈多困惑也愈多,知识和智慧便不可想象地由想象汩汩流出了。

还有看不见的有时堆积有时散逸的地球人的梦……

地球上怎么能不诞生宗教呢?当你看见地球上的一切是专门为了人类以及各种生命设造的时,你不能不想到创世、创造、玄而又玄的众妙之门。

地球的内部结构、外壳、山峦、森林、河流与海洋以及大气乃至它在太空中的运行,形成了一切生物特别是智慧生物的最佳生存环境。

假如你凝视那一幅由“太阳神11号”从180000千米高空拍摄的地球的照片,暂且忘记古往今来关于地球、宇宙的一切推想和演算,这个在卷毛云下缤纷多彩的地球仍然会使人沉迷在优美的充满诗意的错觉中:地球稳妥地浮悬于浩茫天宇之间,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则绕它而行,那背景的黑色使人想到深邃的无限……当然,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的地球带着它的卫星——月亮——在宇宙空间做旋转运行,这真是惊险无比的运行,但如果没有这样的运行,以及迭加而成的复合轨道运动,地球就不是现在这样的地球了。

自转、旋晃、颠摇是地球的三种基本运动。

这些错综复杂的运动速率极大,赤道上各点在以每小时1690千米的速率自转,地球以每分钟1770千米的速率绕太阳公转,而太阳又以每秒240千米的速率带着地球在银河系疾驰。

地球的自转造成昼夜循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多一点。于是,便有了梦,便有了四时更替、春秋历法。

地球运行着。

人类安居着。

人诗意地安居的安居之地不是人造的而是天赐的,是在这块大地上。

安居意味着人在大地上的逗留。

为着人类安居的逗留,地球的表面便有了70.8%的海洋,一切生命的庄严妙相都是水滋养的,波浪对海岸的随意而美丽的雕塑,是安居之地的风景线。

海洋是以它独特的壮阔的流动、起伏而又蕴含着灾难的形态,启迪人类的灵智与思想。当你觉得它是温柔的时候,它远不是驯服的;当你觉得它是隔断的时候,它却波涛汹涌地连接:

它和高山、密林、土地、河流、沙漠一起延展、显现为大地,托起并旋转人的世界。

如果大气中没有氧气,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就会整体灭绝。

如果大气中没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生存将变得艰难万分。

如果大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植物便无法制造碳水化合物。

如果不是雨水冲蚀以及岩石风化,就不会有草木扎根的土壤。

如果不是大河奔流小河潺潺,干旱与缺水能使万类万物枯槁凋残……

这一些只是地球的几个侧面。

或阴或晴,或风或雨,或者春花烂漫,或者冰雪千里,那都是我们的家园景致。就连大气层中的闪光、温和及狂暴之态,天际的雾霭与彩虹、地球每天受到约4.4万次雷暴冲击时发出的霹雳声响、金蛇游走,都使大地之上更加有声有色。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千米。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行程为9.4亿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千米。

地球的质量为5.974×1027克,约60万亿亿吨。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5.52克。

地球人为了更多、更详细地了解地球,地质钻孔已遍布世界各地,最深的钻孔为12000米,不过笔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这个纪录便可能已经被打破了。

火星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之中颜色与众不同的一颗星星,它发红,有时甚至还相当鲜艳,像是一堆荧荧燃烧的火。在观星者的记载中,时而为这燃着火焰之星在星空背景下的由西向东的“顺行”所吸引,时而又被它的“逆行”所迷惑,中国的古人诗意地称之为“荧惑”。

发明望远镜以后的最初的年代里,人们终于看清楚了这“火焰”原来是大片的红色沙漠,但进一步的观察所带来的推测更加激动人心:火星赤道地区的红色沙漠中有纵横交错的痕迹,某些天文学家认为那是人造运河,用来灌溉这个正在明显为干旱所折磨的行星。1976年,“海盗号”太空船两次降落火星,都没有获得运河的资料,但太空船拍摄的照片说明,那些业已干涸太久的水道,是十多亿年前火星上的洪水冲蚀出来的。

现在,火星上已不再有流水。

但,人们总是在谈论着火星,甚至火星人。尽管“海盗号”的实验结果显示:火星上连低等生命和原始生命都没有,哪来高等生物呢?这个距离太阳22900万千米、地球轨道之外的第一颗行星,看来在人类追寻别的太空生命的梦里,还不会从此沉寂。因为火星上的蜿蜒曲折的河床太能教人想入非非了——首先是水,其次是河床的开掘者。虽然科学家认定是十多亿年前的火星大洪水冲出了这些河道,这些长1000多千米、宽60多千米的河床却至少证明着火星上曾经有过流水浩渺的时光,那时火星上还有些什么呢?水,总是教人想入非非。

1996年8月19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来吧,火星》的专题文章。

文章说,一个科学家小组上周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对来自火星的一块重1.9千克的陨石进行两年研究之后,发现了火星生命的证据。这些证据为:

一些复杂的分子,看起来像我们地球上的细菌产生的那种晶体和地球上化石细菌那样的细管。任何一种单独的发现都可能被驳倒,但这几项发现加在一起,就足以使美国航天局在8月14日举行了一次震惊世界的记者招待会。

这是一块来之不易的陨石。

这块垒球大小的陨石是美国科学家每年一次到南极搜寻陨石时,在阿兰山冰冻的荒原上发现的。这一块落到南极又被带到美国华盛顿的陨石,其旅程的初始是在40亿年前。当时这块陨石还是火星地壳的一部分,火星上40亿年前的样子跟如今也大不一样,它有厚厚的大气层,气温与地球相仿,火星表面有流动的液态水。

美国《新闻周刊》的文章又说:大约36亿年前,在岩石的小裂缝中形成碳酸盐微粒,像水管里的水垢一样越积越多,火星的气候逐渐变化,液态水开始消失。也许在1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火星,并撞下一块火星地壳,它沿着绕太阳的轨道运行,直到1.3万年前落到南极成为阿兰山84001号陨石。

只要让人类编上号,它就再也不是自由自在的了。

考察小组成员、斯坦福大学化学家理查德·扎雷利用激光和质谱仪查验这块陨石时发现了一种叫多环芳香烃的分子,它是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但是生物有机体的分解和变化过程中也会产生多环芳香烃。扎雷说,“阿兰山84001号陨石中的残留物,跟简单有机物质腐烂时产生的东西非常相似”。这些多环芳香烃是在陨石裂缝深处发现的,其密度大大高于南极冰层中多环芳香烃的密度。这两个事实表明:这些多环芳香烃来自火星而不是来自外层空间或地球。进一步的研究更发现,陨石中的晶体形状像管子和泪滴,其宽度只有人类头发的1/100,跟地球上产生细菌的晶体物质完全一样。换句话说,它们看起来很像细菌滴。

由此,阿兰山84001号陨石,便被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推断为来自火星的生物化石——火星曾有生命。

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就火星上的新发现采访了长期从事生命起源研究的德国格丁根马普学会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诺贝尔奖得主曼弗雷德·艾根,艾根说,人类不可能在宇宙找到知音。《明镜》周刊的采访记如下:

问: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关于火星上有生命痕迹的证据在专家中引起了激烈的争端。对陨石试验提出的这些耸人听闻的结果,是否只是美国宇航机构耍的一个宣传手腕呢?

答: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仔细审查。如果数据准确,那么人们必然认为这就是火星过去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的痕迹。这意味着,那里很久之前曾经有过适合生存的条件的时期。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问:这些条件是否意味着,必然要形成生命?

答:不是绝对的。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环境有利的时候,生命是可以相当迅速地生成的。我们在实验室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进行的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另外,我们发现,这种遗传密码在大约39亿年前就可能已经有了。最初的单细胞生物的遗迹还要晚些:它们很可能为36亿年或者38亿年。因此,按照地球发展史的标准来衡量,最初的完整的细胞必然是由基因发育而来的,这段时间是比较短暂的。火星陨石里的夹杂物就是来自同一时期的,这一点同想象中的情况完全一致。

问:火星陨石的痕迹同地球上最古老的单细胞令人吃惊地相似,这可能意味着什么呢?

答:显然,无论在地球上还是火星上都形成了相似的生活方式,这是不足为奇的。尽管有偶然现象,例如在生命形成时某些遗传分子互相组合,但是发展过程都是有规律性的。

问: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