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神奇的电子干扰战
谢菲尔德号的覆灭
这是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空军携带着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式战斗机正在大西洋南部迎战英国舰队。
当阿根廷飞行员在雷达荧光屏上发现这支英国舰队之后,就选定了离飞机约50千米,在英国舰队的前端担任雷达哨,执行警戒任务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为进攻目标。
飞行员看了看仪表盘,把该舰的距离和方位输入导弹的计算机中,在离目标不到40千米时,飞机从云端向下一个急速俯冲,并发射导弹,然后掉头躲进低空云层中。
这时,自行飞往目标的导弹不再需要人来操纵,它保持着发射前飞行员给它储存进去的航向,并用无线电高度表把飞行高度稳定在海面之上几米,作掠海面飞行。导弹在离目标不到10千米时,改为自动制导,以每秒300米的速度,直取谢菲尔德号。
初时,在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上,对空警戒雷达确实探测到超级军旗式战斗机的出现和迅速消失,但是直到导弹离军舰只有5千米时,才发现导弹。
谢菲尔德号立即发警报,并对导弹进行干扰。但为时已晚,所剩下的12秒钟,仅仅来得及发射一枚导弹去阻击,然而这已无助于挽救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覆灭的命运。
阿根廷空军的这次行动,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反电子干扰术。
动物也打电子战
人类的电子干扰战打得花样别出,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更新。
动物间的电子干扰战比人类要先展开。
在动物世界中电子战虽说不及人类这么复杂,可也同样打得激烈而紧张。
蚊子、蛾与蝙蝠是动物世界中电子干扰战的杰出代表。
屋檐下的小家伙
夏日的夜晚,满天的星星又密又紧,仿佛天空就要容不下它们似的。
在屋檐下或空旷的草原上,你常可以看见一种像小鸟的怪物在夜空中飞舞,它们时而忽上忽下,时而从你眼前一划而过,吱吱有声地在兜着圈子。
当眼看它就要与你撞个满怀时,忽地又改变了方向,使你虚惊一场,这就是蝙蝠。
白天,蝙蝠是不出来活动的,隐匿在山间的洞窟中,或者古塔、草屋等建筑物的裂缝里,傍晚飞出去觅食,直到第二天清晨才飞回阴暗的栖息地,用爪子倒挂着休息。
吓人的吸血鬼
蝙蝠的种类很多,在我国就有80种,大的比老鹰还大,小的比小老鼠还小。
一般的蝙蝠对人类没有危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蝙蝠是分布在美洲的吸血蝠。
吸血蝠的体形不大,最大的体长不到10厘米。它们白天躲藏在密林之中,夜里却鬼鬼祟祟地出来活动,飞进牛棚、马舍、猪圈危害牲畜。
吸血蝠狡猾,它见了家畜并不忙于进攻,而是先在上空盘旋观察,利用向四周发射独特的超声波来探知动静,当发现没有异常情况后,吸血蝠便看准对象,发动进攻。
进攻常常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它轻轻地飞下来用锋利的上门齿不痛不痒地咬破动物股部或颈部的皮肤,然后用舌头贪婪地吮吸鲜血。被进攻的动物往往丝毫没有感觉,任凭吸血蝠吸自己的血液。
它吸血的速度很快而且吸得又多,每秒钟可以吸3~5次。人在室外露宿时,如果不小心,在耳、鼻、手、脚上会被吸血蝠吸走大量的血。
据科学家观察,在夜深人静、人畜熟睡的情况下,吸血蝠吸血的时间可长达30~40分钟,一次可吸血40~50毫升。一只吸血蝠一年要吸血15000毫升左右。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难怪人们把吸血蝠称为“吸血鬼”,真是名副其实。蝙蝠有时对人类的危害相当大。1989年的秋天,在秘鲁林区努县境内,出现了一群发疯的蝙蝠。这些家伙不知何故,见人就咬,结果导致123人死亡,当地居民被吓得躲在家中,紧闭大门,不敢外出。
超声波
当然,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
蝙蝠的超声波发射装置就在鼻孔里,它采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去获取各种信息,即使细小的蚊子也不能逃脱蝙蝠的捕获。
所谓超声波,是指超过人耳能听到的最高频率(20000赫兹)的声波。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在每秒20赫兹至2万赫兹。每秒振动频率高于2万赫兹率的声波,人耳就无法听见,所以叫作“超声波”。
蝙蝠发出超声波的频率为每秒3万赫兹。只有当这些声音被放慢到它原速的1/8时,我们才能听到。
蝙蝠头上长有一个大耳朵,这是用来回声定位的,口鼻上长着被称作“鼻状叶”的特殊皮纹,是蝙蝠用来发射超声波的。这些超声波碰到物体反射回来,蝙蝠凭自己超凡的耳朵来接收回音,它们就这样用听觉来代替视觉。
蝙蝠准确的回声定位和无比柔韧的翅膀,使得它们能在空中盘旋,甚至能钻进狭窄的空心树内。
夜晚的行动
夜幕降临,蝙蝠陆续离开自己的巢穴。
通常,蝙蝠捕食,要发出不同的信号。初时,它发射频率不变的超声波,作用是确定猎取物的速度和飞行方向。当超声波碰到障碍物或飞行昆虫时,超声波就会反射回来变成回声,蝙蝠离目标远,超声波反射回来的时间长,听到回声就迟;如果目标近,反射回来的时间就短,听到回声就早。蝙蝠根据耳朵听到回声的快慢、先后,它能分辨出是障碍物还是食物,并能测知物体的形状和位置。这样,蝙蝠遇到山岩、树木、电线等障碍物就能躲过,遇到蚊、飞蛾等就会立即追捕。
蝙蝠在夜空里上下飞蹿着,寻找它们的食物。
当猎物迎面飞来时,超声波的频率就会迅速升高;当猎物向相反方向飞去时,超声波的频率会急速下降,蝙蝠就会知道猎物在逃跑中,便立即进行追捕。蝙蝠正是根据自身发出的超声频率和回声频率的差异,来判断猎物的速度和飞行方向。蝙蝠一旦“探索”到猎物,它的发射频率就陡然上升,以便更加准确无误地捕获猎物。
能感觉到超声波的蚊子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许多动物是感觉不到的。
但是,蚊子却能感觉得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不过,如果蚊子在飞行中感觉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要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蝙蝠比它们飞得更快。
然而,如果蚊子听到蝙蝠发出超声波,就近有地方可躲时,也会躲得过去。你看,一只蚊子正躲在一片树叶背后瑟瑟发抖呢!
蛾与蝙蝠的较量
还能感觉到蝙蝠发出超声波的是飞蛾。
人们在观察中发现,飞蛾在蝙蝠的追杀中往往能够逃脱。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不可能是蝙蝠的发射装置出现故障,那么,飞蛾又是采取什么战术,在蝙蝠精密的探测和追踪下逃脱的呢?
其实,飞蛾没有什么独特的本领,为了适应生活环境,抵抗蝙蝠的袭击,在生物进化中,飞蛾的“生物雷达系统”逐渐形成了一套干扰超声波的办法来迷惑蝙蝠。
在飞蛾胸部的一侧,有一个像气泡一样的隆起物,当飞蛾收到蝙蝠的超声波时,它的隆起物就会在飞行肌肉的压力下起伏不平,发出与蝙蝠的定位信号回声极其相似的声音来迷惑蝙蝠。
如果这时蝙蝠有时间去仔细分辨的话,它或许会“意识”到那并不是自己的回声,那么飞蛾就会失去逃过的机会。但此时蝙蝠的飞行速度是每秒5米,大约只有1/1000秒的时间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飞行方向。为了避免与物体相撞,蝙蝠在接到这种回声信号后,就转向飞去,这样飞蛾就躲过了蝙蝠的捕食。
飞蛾与蝙蝠长期进行着这样的电子干扰战。
水中的“雷达”
当然,在生物界中有“生物雷达系统”的不仅只有蝙蝠,生活在非洲河流、湖泊中的象吻鱼,也有这种“雷达装置”。象吻鱼的外貌十分奇特,与普通的鱼不一样,它长着比身体还长的尖尖的长吻,弯向下方,对了,极像大象的鼻子。但象吻鱼的“雷达”工作原理与蝙蝠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它是利用尾部皮肤内的电脉冲发生器,放出一连串每秒300次、电压2伏左右的电脉冲,来形成一个稳定电场。
这个电脉冲发生器位于象吻鱼尾部脊椎两旁,呈梭形状,发出的电力线在其头部汇合。
象吻鱼在游动前行时,身体始终保持平直,这是为了避免破坏周围的电场。如果有敌害或猎物在附近出现,象吻鱼身体周围的电场就会受到干扰,电力线立即偏向不速之客。于是,高灵敏度电感器马上发出警报,象吻鱼就立即逃避或向猎物追杀过去。
象吻鱼所发出的电磁波能及时探测出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大都导电性能差,对电力线有天然的排斥力。象吻鱼根据电磁波的返回速度、排斥力的大小,来识别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气味等。
象吻鱼利用这种特殊的“生物雷达系统”,能够在混浊、黑暗的水底自由自在地生活。
上题答案:C
读故事学知识·选择回答
蝙蝠的超声波发射装置就装在____里。
A.鼻孔B.眼睛C.口腔D.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