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经篇(8)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只知道让学生背诵课本的人,做不了别人的老师。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了解了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晓教育失败的原因,之后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出自《礼记·缁衣》。事:对待。意思是:下级对待上级,不是听从他的命令,而是顺从他的行为。说明领导应当以身作则。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出自《礼记·儒行》。称:举荐。怨:仇家。意思是:举荐人才,要内部不回避亲属,外部不埋没仇家。说明举荐者应胸怀宽广,以客观实际为准则。
【苛政猛于虎也】出自《礼记·檀弓》。意思是: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于坟前痛哭,便叫子路询问原由。妇女说他的公公、丈夫、儿子都先后被山里的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离开,她说因为深山僻地,征税达不到。苛:繁重的。意思是:繁重的政令和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出自《礼记·学记》。兴:喜欢。意思是:如果不喜欢这种技艺,就不能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它。说明只有具有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人莫知其子之恶】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人们常常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缺点。说明人总是溺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错误。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出自《礼记·杂记》。意思是:有紧张也有松弛,这是文王、武王处理政事的办法。现多用来指学习、工作或生活应劳逸结合。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出自《礼记·曲礼》。意思是:礼所崇尚的是彼此之间要相互往来。有往而无来,不符合礼数,有来而无往,也不符合礼数。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出自《礼记·表记》。醴:甜酒。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像水一样清淡,而小人之间的交往接触则像醴酒一样甜蜜。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礼记·曲礼》。敖:同“傲”,骄傲。从:同“纵”,放纵。意思是:骄傲的习气不可以助长,世俗的欲望不可以放纵;志气不可以满足,快乐不可以过头。
【不苟訾,不苟笑】出自《礼记·曲礼》。訾:诋毁。苟:随便,轻易。笑:讥笑。意思是:不随随便便诋毁别人,也不随随便便讥笑别人。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贱己】出自《礼记·坊记》。贵:尊重。贱:低贱,看低。意思是:君子总是尊重别人而怠慢自己,凡事总是先想到别人,然后才想到自己。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出自《礼记·曲礼》。禽兽:此处为偏义复词,侧重于“兽”字。意思是:鹦鹉虽然能说话,但它还是飞禽;猩猩虽然能说话,但它还是走兽。比喻一个人不仅在于能说话,更重要的在于要有礼。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出自《礼记·檀弓》。意思是: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民有益,死了也不做害人的恶鬼。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许多人的眼睛都盯着你,许多人的手指都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呀!说明人的言行会受到公众严厉的监督。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出自《礼记·曲礼》。竟:同“境”,疆界。禁:法律习惯所不容许的事情。国:国都。意思是:到了一个国家,就要先了解该国法令所不容许的事情,进入一个都城,就要先弄清那里的风俗习惯,到了某一家,就要先问清其家中是否有什么忌讳的事情。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出自《礼记·表记》。失足:举动不慎重。失色:容貌不庄重。失言:说错话。意思是:君子在别人的面前,不要做不慎重的事,不要有不庄重的举止,不要说错话。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长:增进。意思是:教育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礼记·学记》。长:发扬。意思是:了解他的内心,然后才能挽救他的过失。教育,是为了发扬其优点,并挽救其过失。
【力不能问,然后语之】出自《礼记·学记》。语:告诉。意思是:只有当学生表示自己无法解答的时候,老师才告诉他。说明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启发,不能包办代替。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礼记·学记》。道:同“导”,即引导。强:动词,使强,勉励。开:启发。达:代替做出结论。意思是:教学当中,要善于开导,而不是强制;要善于鼓励,而不是压制;要善于开导,而不是直接告之结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纵然有最美味的佳肴,不亲自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纵然有最好的学说,如果不去学习,也无法了解它的益处。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一旦错过了时机以后再学,即使再刻苦,也很难有所成就。
【不学操缦,不能按弦】出自《礼记·学记》。操缦:调弦。按弦:熟练地弹琴。意思是:不先学会调弦,就不能熟练地弹琴奏曲。比喻学习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出自《礼记·学记》。冶:冶炼、铸造。弓:射箭。箕:竹制的器具。意思是: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习缝制皮衣;好的射手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比喻学习一定要由浅入深。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学习,而没有一个朋友相互切磋、相互探讨。学识就会褊狭浅显。现在常用“孤陋寡闻”形容人知识浅陋、见识不广。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出自《礼记·学记》。师:老师。庸:功劳。意思是:对善于学习的人,老师不用费太大的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他们还将一切归功于老师;而对于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要费很大的劲,但却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些学生还反而抱怨老师。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心思不在,即使大睁着眼睛也看不见,竖着耳朵也听不见,嘴里吃着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说明不专心致志就难有所成,成语“心不在焉”即由此而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如果。意思是:如果每天都能让自己更新,那就应该日日更新,不断进入新的境界。说明每天都应让自己有所提高和进步。
易经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西周前期的说法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的周朝。周朝这一说法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都以为《周易》的“周”字就是年代的意思。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为纷繁。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一说:“易,飞鸟形象也。”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西汉时,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出自《周易·系辞上》。方:事情。分:划分。意思是:天地间的事物是以同类相聚成群的规则来区分的,这样吉凶祸福就在这中间了。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出自《周易·系辞上》。幽明:黑暗和光明。原:探究。意思是:仰望可以观察天文的规律,俯瞰可以观察地理的风貌,所以可以知道黑暗和光明的道理;研究事物的起始状态,再研究事物的终结状态,就明白生死的道理了。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出自《周易·系辞上》。道:规律。继:继承。意思是:一阴一阳相互作用就是天地发展的规律,继承这种天的法则就是善良,使其成为人的规则,那就是天赋的禀性。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出自《周易·系辞上》。意思是:超出形体之上的抽象部分被称之为道;具体可见的被称之为器。当把道和器相互利用转化时,就称之为变。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出自《周易·系辞下》。屈:弯曲。信:音“申”,通“伸”,伸展。意思是:尺蠖将自己的身躯尽量得弯曲,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生命。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老实敦厚的人言辞少,浮躁虚妄的人言辞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易经·系辞下》。穷:终极。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能使事物的发展不受任何阻塞,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就能长久。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出自《易经·系辞下》。意思是:天下人有相同的一个归宿,但所走的道路不同。同到一处,各自的想法也多种多样。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出自《周易·系辞上》。意思是:齐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大得可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见解一致,其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出自《周易·系辞下》。几:细微。意思是:君主不能保守秘密就会害了臣子,臣子不能保密就会丧命,很小的事情不能保密就会影响成功。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出自《周易·系辞下》。安:安定。乱:动乱。意思是:有德行的人治理国家,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会随时来临:存在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灭亡的危险;在天下太平无事时,不要忘记动乱会在瞬间发生。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出自《周易·系辞下》。有:认为有。意思是:危机的出现,是由于认为安定而发生;毁灭的到来,是由于认为可保长治久安而发生;动乱的产生,是由于认为天下平安无事而发生的。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不积累善举,不足以成就美名;不积累恶行,不足以使自己灭亡。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小人认为小的善举对自己没有好处,就不去施小善,认为小的恶行对自己没有危害,就不肯去恶从善。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出自《周易·系辞下》。劝:奖赏。威:威赫。惩:警戒。意思是:小人不以不仁义为耻辱,不以不义气为可怕,不看到利益不会进取,不加以威赫不知道戒惧。比喻对待小人要恩威并施,掌握住他的心理。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出自《周易·系辞下》。德薄:德行浅薄。意思是:
德行浅薄却地位尊崇,智商低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弱却负担重任,这样很少有不招致祸端的。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出自《周易·系辞下》。几:不明显。俟:等待。意思是:君子看出不明显的征兆就果断行动,不会整天等待、迟疑。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出自《周易·上经·泰》。意思是:正人君子的风气和声势得以伸张和壮大,邪恶小人的风气和声势得以消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上经·坤》。坤:地,八卦之一。意思是:君子应当像大地一样,以宽厚的德行去负载万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上经·坤》。余庆:更多的吉庆。意思是: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吉庆(恩泽后世);不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灾祸(贻害子孙)。说明因果报应的道理。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出自《周易·上经·乾》。进德:增进品德。意思是:君子增进品德,修营功业,要讲求忠义诚信,忠义诚信是用来增进品德的。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出自《周易·上经·乾》。成德:完成品德修养。行:行为。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是以完成品德修养为目的,(具体)表现在每天的行为举止上。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出自《周易·上经·谦》。谦谦:非常谦虚。卑:谦卑。自牧:自我修养。意思是:非常谦虚的君子,以谦卑之道来自我修养。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出自《周易·上经·蛊》。事:侍奉。意思是:不侍奉王侯,把自己这种逍遥世外的行为看得很高尚。
【正其直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以方外】出自《周易·上经·坤》。意思是:“直”里面包含着“正”,“方”里面包含着“义”,君子应当以恭敬的态度让自己的内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规范外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