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垓下歌
项羽
【原文】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鉴赏】
公元前202年的12月,项羽驻兵垓下,兵少粮尽,被刘邦的汉军以及诸侯之兵重重包围。夜晚,汉军四面楚歌。项羽闻歌而起,惊奇汉军中楚人之多,夜不能寐,与爱姬美人虞姬饮酒帐中。项羽自知身陷绝境,马上就要灭亡,便写下这首悲哀而感慨深情的歌,表现了楚军大势已去,他自己英雄末路,无可奈何的悲伤情绪。
这一首慷慨悲凉又寄蕴深情的歌,他诞生于四面楚歌之时。其中第一句直接陈述,对楚霸王自己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在歌词中,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像天神一样伟岸高大的英雄,他的力量足以将大山连根拔起,他叱咤风云的气概举世无双。
但是在第二句就急转直下,言明无论是什么样的英雄都难以抵挡上天的打击,以此来显示人的渺小。另外在这种天时不利的情况下,连平时骑着驰骋战场的战马竟也不肯向前行走。于是,这位盖世英雄除了接受灭亡的命运之外,只能徒唤“奈何”,也别无他法。
第三、四句诗中,项羽即将灭亡,可是让他难以割舍、念念不忘的既不是自己的生命,也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所深爱的,经常跟随自己出征的美人虞姬。他清醒地知道一旦陷入重围,自己一死,虞姬也将跌入悲惨命运的深谷,而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难以改变的。所以他在诗里发出了悲叹。以此体现出项羽不仅是一个盖世英雄,还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男子汉。在这两句诗中,他无视自己遭受到的惨重打击,然而只留下对爱人的深深眷恋,由此可见,项羽也无愧于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情种了。诗中洋溢着对人之渺小的深沉愤慨以及对爱情的无比执著。项羽面对汉军的包围,回想起当年叱咤风云、气吞山河、威震诸侯,豪气便由心底而生、激荡于胸;然而时过境迁、四面楚歌,窘困到这种地步,自己也知道难以逃脱,不觉倍感凄凉、发出叹惋。即使是这样,项羽仍然认为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而非战之罪也”,于是他对于自己的事业气数已尽、生命走向终结发出了激昂悲壮的怒吼,问天之不公、地之不平。由此,项羽在临危时刻用整个生命和全部感情咏唱出来的短诗是具有极其强大震撼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