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妈妈教子不出错,懂得拿什么教育孩子(2)
用善良开启一个人的成功之门,很多职场妈妈认为那仅仅是运气,其实,菲利的奇遇不是善良得到回报的唯一经典,只要是一个善良的人,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说不定哪天善良就会成就你的人生。这也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有一天深夜,一对夫妇来到一家旅馆住宿,可遗憾的是房间已经满员了。当时已经很晚了,而且外面还下着大雪,怎么办呢?前台的服务员面对此显得很为难。就在这对夫妇要转身离去的时候,其中的一名服务员叫住了这对夫妇:“二位请留步,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可以住在我的房间里,因为今夜正好是我值夜班。”
“那太好了!”这对夫妇的脸上马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这位服务员马上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换好干净的床单、枕头,收拾好后让这对夫妇睡下,而他自己却趴在旅馆的柜台上睡了一夜。老夫妇俩很感动,在离开的时候,这对夫妇只对这个年轻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的善良能使你有足够的能力管理一所更大的旅馆。”原来,这对夫妇就是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他们膝下无子,于是这个服务员就做了希尔顿家族的接班人,后来成了希尔顿饭店集团的老板。
职场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多加培养,引导孩子用一颗善良的心面对这个世界。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妈妈不知道对孩子进行“善”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严重缺失,因为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要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孩子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孩子的聪明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一个优秀的人,他并不是天生就比别人聪明得多。他们显得不同于一般人,主要是和他们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可以说,很多有所成就的人就是因为有个美好的童年,从而成就了他们的“聪明”。
童年时,鲁迅常跟母亲住到乡下的外婆家,那个地方有小桥流水,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鲁迅很喜欢那里,他把那里看做是自由的天地,他常常会抛弃学习,和很多小伙伴一起,到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他常这样愉快地玩耍着。正是因为有着很多这样的童年趣事,在很小的时候,鲁迅就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逐渐了解了旧社会的农民。后来,他能用犀利的眼光看穿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事实,并成功地在他的小说里塑造了一些农民的形象。他的这份睿智,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他在儿时的那段时间,对农村社会的接触。
如果说鲁迅“聪明”得益于儿时对社会的接触,那么,爱因斯坦的“聪明”可能就得益于他妈妈的引导了。
3岁的爱因斯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他总喜欢一个人傻傻地坐在那里。可在母亲的眼里,她从来没有把爱因斯坦看成是一个智商有问题的孩子,当母亲看着他聚精会神的憨样时,反而会开心地笑着对他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个教授!喂,我的小宝贝,你为什么不说话呀?”母亲总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会聚在一起玩游戏,他们会一起尽情地唱着、跳着、叫着,可里面就是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因为他喜欢一个人玩,他能一个人静静地玩搭积木,并且一玩就是老半天。因为缺少与伙伴的接触与交流,小爱因斯坦到四五岁时还不大会说话,这时,他的妈妈开始犯疑惑了:“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
小爱因斯坦开始上学了,但与其他的孩子相比,他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呆笨。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成绩很差,孩子们在私下里也都经常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同学们还因为爱因斯坦的善良和呆笨,给他起了一个“老实头”绰号。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连一个正常的孩子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另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因此很多人怀疑他的智商有问题。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里的老师,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做什么,没想到那位老师竟说道:
“做什么都没有关系,因为你的儿子将会一事无成。”这位老师就认为小爱因斯坦是一个笨蛋。最后,因为小爱因斯坦总喜欢问一些古怪的问题,学校竟勒令他退学了。
虽然爱因斯坦十分“不争气”,但妈妈对他是十分宽容的。每当爱因斯坦显得很笨拙的时候,他的母亲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成,而他的父亲则说:“不用把这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适应学校机械的规则和教学罢了,等他长大了,了解了周围的一切后,就可以顺利适应了。”妈妈并没有将他视为“弱智儿”,没有因为他功课不好、被学校开除而责骂他,而是给他一个很宽松的环境,慢慢地帮助他成长。就在爱因斯坦退学的第二年秋天,16岁的爱因斯坦独自登上开往苏黎世的列车,开始了他非凡的人生历程。
当后人回看爱因斯坦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曾经也是一个“笨蛋”,而这种从“笨蛋”到“聪明人”的孵化,得益于他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还有他的妈妈能保护他聪明的特质。所以说,孩子的聪明往往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可能你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马,假如职场妈妈不善做一个驯马的伯乐,那么,孩子即使是最优良的马,恐怕也难以驰骋千里。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职场妈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多花工夫,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这样,孩子可能就会变得更聪明。
习惯是孩子通向成功的轨道
有一次,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学到习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习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习惯东西要放整齐,习惯做错事要道歉,习惯观察事物要仔细……”
科学家回答。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人杰出的基础。当我们翻开一些名人的传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工作学习中,都会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们事业的成功。
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里,他父亲有17个孩子,他是其中的第15个。由于家里孩子多家境贫寒,富兰克林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被迫辍学了,到他哥哥经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但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利用印刷所的便利条件,经常通宵达旦、如饥似渴地刻苦读书。在他22岁的时候,他为自己制定了12项做人的原则:自制、慎言、秩序、坚定、节俭、勤勉、诚实、公正、宽容、平静、整洁、忠贞。他要把这些原则变成自己的习惯,因此每天以此来对照自己,以这样的方法来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富兰克林做到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这些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也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一个人一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他生命里固有的东西,它伴随生命中的每一天。在很多优秀人物的品质里,他们成功的保证,往往都是因为有一个好的习惯。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在哲学、佛学、政治学、经济学诸多领域皆有建树的著名学者。梁漱溟的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得益于两个好习惯。
第一个就是每一天都学习的习惯。梁漱溟的成才过程是一个自学的过程。他从八、九岁开始自学,直至九十五岁高龄辞世。在近九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以书籍为伴,特别是在奠定其学问基础的青少年时期,梁漱溟孜孜不倦地勤于自学,没有一日间断过。据说,当时他读书看报已经成瘾,以至于“每日不看报,则无异于未曾吃饭饮水。”每天把读书看成是和吃饭喝水一样,才使梁漱溟从一个天资平平的人,变成一个文化界的大师,可以说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是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的习惯。梁漱溟曾多次申明: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是被问题逼出来的。梁漱溟自小就有爱思考的习惯,一思考就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可他又是一个处世极其认真的人,凡是在心目中成为问题的,他都不会忽略,总是极力找寻问题的答案。为了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梁漱溟就大量地阅读各方面的书刊,参考别人的意见,就这样磨出了自己的才气。
梁漱溟天资是平常的,6岁时他还不会穿有背带的裤子,在学校里的成绩也不是很好,梁漱溟的最高学历仅仅为中学,但他后来却能成为令人敬仰的学者。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一个人成长的轨迹,左右着一个人的成败,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使他终身受益。人一旦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成功的轨道上前行。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爱护图书的好习惯。要看书时,他总是先洗手;如发现书有破损,他会及时地把书整理、修补得面貌一新。爱书就是爱读书的体现,居里夫人从小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时波兰人成了亡国奴,但她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偷偷地学习。不论周围有多吵闹,她都不会分心。对待书的好习惯,终使他们都成了不平凡的人。
加加林有着严谨的生活习惯。在确定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人选前的一周,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20多名候选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进入座舱。这个细节,立即赢得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得规矩,又能珍爱他人劳动成果,于是决定让他执行这次神圣的使命,使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人像一列火车,习惯就像铁轨,成功就是一个个站点,所以说习惯是通向成功的轨道。职场妈妈必须知道习惯的力量是相当大的,要让孩子养成对自己有帮助的好习惯。因为好习惯是孩子成功的基石,能使孩子从平凡到卓越,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孩子的人生就会因此而绚丽多彩。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一个人一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他生命里固有的东西,它伴随生命中的每一天。在很多优秀人物的品质里,他们成功的保证,往往都是因为有一个好的习惯。
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早成人
一个人的独立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能够养活自己,二是能够在生活中保护自己。能养活自己,就是要有足够的能力来为自己提供生活的来源,仅仅这一点还不行,如果他没有应对生活危险的能力,这可能比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更可怕,因为一不小心可能会受到伤害。因此,要孩子早独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对他进行这两方面的培养。
司马光是一个成才较早的史学家,他也许是受家庭熏陶,从小便非常聪明好学。7岁时,他能“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15岁时所写文章,当时就有人给他“文辞纯浑,有西汉风”的评价;在20岁时中进士甲第,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已经成才了。司马光的成就主要是他在30多岁时开始写的《资治通鉴》,他的《资治通鉴》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借鉴,其贡献卓绝。儿时的司马光不仅聪明,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也像一个成人,众所周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与其说他机智,还不如说他从小就有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把水缸砸破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这不是一个几岁孩子该有的能力。
司马光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按理说富家的公子应该是仆人照应得很周到,司马光没有在富人该有的娇惯中变成低能儿,实在是难能可贵。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族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在兄弟姐妹七人中排行老六,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阿拉法特在4岁时母亲便过世,父亲无暇照管孩子,便将阿拉法特及其大姐依娜姆和弟弟送到耶路撒冷的舅舅家。比阿拉法特年长近10岁的大姐担负起照料弟弟们的责任,3个孩子相依为命,一起在那里生活了4年。
因为缺少家人的照顾,很小阿拉法特就知道如何自己照顾自己。不一样的童年生活,使阿拉法特从小就显露出了他的独立能力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他成了小伙伴中的孩子王,在与伙伴的游戏中,他敢惩罚其中任何一个不听话的人,同时,他也知道如何去获得伙伴们的拥戴。
当时,巴勒斯坦出现反对英国的统治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当地阿拉伯民众急需武器,阿拉法特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和勇气,年仅17岁的阿拉法特就能够从劫匪经常出没的沙漠部落中购买武器,他能把武器从埃及偷运到巴勒斯坦,他做出了一般人不能完成的事,这使得他一时成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后来,阿拉法特成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起者,逐渐地也成为20世纪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为了表彰阿拉法特为和平做出的贡献,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共同获得这一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所以说,杰出的人在小时候就能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正是因为有这个能力,才使他早早地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知道独立,就是他有不平凡的潜质,也会长时间尘封在低能和懦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