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巩固记忆的基础(3)
这太可笑了,但行得通。当你以后拿起旅行包时,自然会想起刮脸刀。反过来,当你要回想一件事情时,就请回想与此事有关的联想就行了。
为了想起你的照相机放在哪里,请尽力回想一下你最后一次使用相机时的情景:当时照什么景物,照谁?然后如何把相机收在包里,回家后做过什么事情……总之,不断将当时的情景具体化、明晰化,就有可能想起来相机放在哪儿。
在读某一本书的时候,为了记忆,我们也要进行想象,极力将当时的情景形象地想象一番。例如看《双城记》某些章节,我们可以看完后闭目联想,在脑子里“想象”,把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结合起来想,便可以记得很牢了。
马克·吐温曾经为记不住讲演稿而苦恼,但后来他采用一种形象的记忆之后,竟然不再需要带讲演稿了,他在敝锄杂志中这样说:
最难记忆的是数字,因为它既单调又没有显著的外形。如果你能在脑中把一幅图画和数字联系起来,记忆就容易多了。如果这幅图画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你就更不会忘掉了。我曾经有过这种体验:在30年前,每晚我都要演讲一次,所以我每晚要写一个简单的演说稿,把每段的意思用一个句子写出来,平均每篇约11句。有一天晚上,忽然把次序忘了,使我窘得满头大汗。由于这次教训,于是我想了一个方法:在每个指甲上依次写上一个号码,共计10个。第二天晚上我再去演说,便常常留心指甲,并为了使不致忘掉刚才看的是哪个指甲起见,看完一个便把号码揩去一个。但是这样一来,听众都奇怪我为什么一直望自己的指甲,结果,这次的演讲不消说又是失败的。
忽然,我想到为什么不用图画来代表次序呢?这使我立刻解决了一切困难。两分钟内我用笔画出了6幅图画,用来代表11个话题,然后我把图画抛开。但是那些图画已经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只要我闭上眼睛,图画就很明显地出现在眼前。这还是远在30年前的事,可是,至今我的演说稿还是得借助图画的力量才能记忆起来。
这样,我们就不难了解某些对地名有超人记忆力的人。他们的方法是时时看地图,所以一闭上眼睛,就能联想起那幅图画。于是,地理位置就清楚地凸现出来了。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心理功能。有了想象力,就使我们的认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扩大了认识范围。要知道,新形象并不是各种旧形象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对旧形象经过加工创造而来的。所以,进行联想应有丰富的知识基础,要尽量使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例如,牛顿为什么能把万有引力与下落的苹果联想在一起呢?这是因为他有深奥的学问,他说过:“我不知世人对我是什么看法,不过我觉得自己只是好像在海滨玩耍的一个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起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如大海,远在我面前,未被发现。”这种谦逊的态度和求知的欲望是十分感人的。
总之,对联系很少或只有孤立联系的材料,必须要建立一个“人为”的联系。即对本来无意义的材料附加一定的“人为”意义;或者在一个材料事例中设几个起提示作用的中介(或称启示点、支撑点);或者在材料周围寻找一些起提示作用的要点,以使机械识记变得容易、灵活而有趣味。这可以称之为人为联想式。
例如在教外语单词时,凡遇到象声词,教师就应提醒学生其象声的特点,以引起声音的联想,以帮助记忆。有时同时记忆同义词或反义词,也是为了相互引起联想,由此及彼,增进识记。有时采用分类记忆,如把四季、12个月、星期等词分类记忆,也可起到相互辅助,互为“依托”、形成人为联系的作用。在外语单词记忆中,人们可能对各个词的记忆不平衡,有的记忆得牢些,有些差些,建立了人为联系后(如同义、反义、同类、相关等),可以把记忆较强的一个作为“启示点”或“支撑点”,引起其他词的再现。在同时记忆这些词时,等于在两者或更多者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因而增进了记忆的能力。
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学生“指南针”时,不是简单地问:“指南针有什么用?”因为这只需一句话就答完了,而且问:“你们知道什么人、在哪儿用指南针?”这一问,打开了学生联想的闸门。他们从大海想到天空;从高山想到森林;从飞行员想到潜水员;从勘探队员想到旅行家。通过联想扩展了思路,收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有时某些抽象的名词,如世界、国家之类的词,怎么对孩子们解释并让他们记牢呢?著名儿童教育家菲特尔教授是这样讲的:
“我从自己住的地方讲起,左右邻居一长排的房子叫街道,把许多街道合起来叫区,把许多区合起来叫县或市,把许多县或市合起来叫州,把许多州合起来叫国家,把现在各地的国家合起来叫世界。”
看!他利用想象力不仅帮助学生牢记,而且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想象力为什么能起作用呢?在世界上,客观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表现为从属关系,有的表现为因果关系。把反映事物间的那种联系,把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及在性质上相似的事物和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从记忆的生理机能看,联想能有效地建立脑细胞之间的触突联系,有助于记忆网络的形成,这样不但可以长期保持,也容易再现。所以,请你记住:用想象力编织记忆之网。
想象力训练
训练1
从剧本或诗歌中读一段或几段,最好是富有想象的段落,例如:
茂丘西奥:她是精灵们的媒婆;
她的身体只有郡吏手指上的一颗玛瑙那么大;
几匹蚂蚁大小的细马替她拖着车子,越过酣睡的人们的鼻梁……
有时奔驰过廷臣的鼻子,他就会在梦里寻找好差事;有时她从捐送给教会的猪身上拔下它的尾巴来,撩拨着一个牧师的鼻孔,他就会梦见自己又领到一份俸禄;
有时她绕过一个士兵的颈项,他就会梦见杀敌人的头,进攻、埋伏、锐利的剑锋,淋漓的痛饮,忽然被耳边的鼓声惊醒,咒骂了几句,又翻个身睡去了。
把书放到一边,尽量想象出你所读的内容。如果10行或12行太多了,就取三四行。你实际的任务是使之形象化,闭上你的眼睛你必须看到精灵们的媒婆,你必须想象出她的样子只有一颗玛瑙那么大,你必须看到廷臣在睡觉,精灵们在他的鼻子上奔驰,你必须想出士兵的样子,并看到他杀敌人的头,你要听到他的祷词,祷词的内容由你设想。
让我们回到白日梦上去。你已经读过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以上几行,或者是其他剧本或故事中的若干句子。现在把书放到一边,想出你自己的下文来。当然做这个练习时你不能先知道故事的结尾。你要假设自己是作者,创造出自己的下文来,你要想象出他们做事时的形态样子,直至你心目中的形象如实眼所见一样清楚。
训练2
拿一张纸,写上一个自己感兴趣、比较了解、积累了较多知识的题目。例如:物理、日本、纽约、华盛顿、英国等。然后,在想象时尽量把知道的、有关这个题目的知识都写在纸上。例如,写日本:可以写日本的历史、现状、战争、地形、气候、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等。写英国:可以写英国的兴衰原因、文化成就、著名人物、农民起义等等。
训练3
做自由想象力训练。要求是从一个词中联想出10种事物,然后把这10种事物连贯起来。例如:由“儿童”一词可想出:风筝、法国电影、山口百惠、鞋、商店、集邮、革命、老房东、核桃。把这10个事物连贯起来就是:儿童都喜欢玩风筝;由风筝想象到电影《风筝》;由电影想到日本电影演员山口百惠的演技真好,她的鞋总是很漂亮;由鞋想到自己的鞋带断了,需要到商店买一双新的;由商店想到在商店工作的杰克喜欢集邮;由集邮想到杰克那儿现在存有许多“革命”期间的邮票;由“革命”想到自己在“革命”期间下乡时的老房东来了,还带来了许多土产,其中有自己最喜欢吃的核桃等……请继续用物理、足球、火箭、马等四个词进行自由想象。
训练4
请用两分钟时间,将下面10组词用联想的方法联在一起进行记忆。
皮鞋-下雨 轮船-月亮
火车-梯子 牡丹-黄河
稿纸-白菜 鸡毛-烟筒
闹钟-软床 麻雀-玻璃
马车-鸡蛋 轮胎-香肠
训练5
请把每组10个实物词联想在一起:
(1)杂志、鲸鱼、老虎、大衣、手表馒头、自行车、杨树、提包、轮船。
(2)留声机、蔗汁、啤酒、马车、电线、轮船、鸽子、子弹、苹果、牛仔。
训练6
请把每组10个抽象词联想在一起:
(1)民主、蓬勃、太空、路线、片面
明亮、原则、哲学、卫生、制度
(2)回想、富裕、营养、作风、素质
情绪、满意、习惯、方针、结构
3.记忆的基石:观察力
仔细观察一切,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生活中有这种现象:当你用一个锥子在金属片上打眼时,劲使得越大,眼就钻得越深,记忆的道理何尝不是如此?印象越深刻,记得越牢固。深刻的事件、深刻的教训,这通常都带有浓厚的客观性,如你看到一架飞机坠毁,这当然是记忆深刻的:又如你因大意轻信了某人,被骗去了一大笔钱,这也容易记得深刻。但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是这样,它本身没有什么动人的场面、跌宕的变化,那么,我们从主观上要获得强烈的印象,就要观察。我们脑海中所存的记忆,像银行存款一样,假如没有钱存着,无论怎样设法努力,也不可能有现金提取出来。这就等于我们所经历过的事物,如不把它们储存在记忆中,回想又从何谈起呢?
因此,我们要把经历过的事物,像去银行存款似的储存起来,以备用时提取,这种储存叫“铭记”。铭记分两种:一是自发地、主动地去记的,叫“自发铭记”;另一种是无意识的,但因印象强烈而自然“浮现”于脑海的,叫“被动铭记”。而精细的观察可以使我们达到“自发铭记”的目的,只有这种铭记才能记得更多、更准、更有储存可能,从而也就更有意义。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深刻的观察后,才可以使印象深刻化。反过来说,要使印象深刻化,非要经过深刻的观察不可。
根据心理学家做的实验结果证明,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观察者,也难以把亲眼见到的事物作出正确的报告来。因为一般人对他自己见过的事物,总是观察得不够仔细,报告时往往加进了自己的想象。所以,在不少犯罪案件中,几个现场目击者的证词往往风马牛不相及,给破案造成了困难。
这是由于他们对突发事件既没有事先的记忆意图,也不可能冷静地观察,这样就极容易在主观的偏见中不自觉地歪曲了事实的真相。
观察对于记忆有第一等的意义。因为记忆的第一阶段必须要有感性认识,而且只有强烈的印象才能加深这种感性认识。从眼睛接受信息时,就要把它印在脑海里。对于同一幅景物,在婴孩的眼中和成人的眼中看来都是一样的,在一个普通人和一个专家眼中也是一样的,但它所引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观察时,一定要在脑海中打上一个烙印,这种烙印包含着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而不是一个只有光与形的几何体。
达尔文曾对自己作过这样的评论:“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大凡智商高的人,其观察力往往也很高。科学家从平常的现象中可以悟出非同一般的规律,艺术家可以抓住刹那间的事物特征而构思出美好动人的艺术形象,这正是由他们超人的观察力所带来的。
如果说一切思维活动始于记忆力,而记忆力又始于观察力。假如最初的印象是错误的,那就说不上正确的记忆。又假如最初的观察与过去雷同,那就不可能产生新的记忆,更谈不上运用两次记忆的差异产生新的联想,推动思维的进一步开展了。
那为什么有的人观察问题往往会有错误呢?原因是:
1. 人们只是对刚刚能意识到的一些因素发生反应,而事物的组成是复杂的,有时恰恰是那些不易被人注意的弱成分起着主导作用。如果一个人太过拘泥于事物的某些显著的外部因素,观察就会被表象迷惑,深入不下去。
2. 只是对无关紧要的一些线索产生反应,结果把观察、思维引入歧途。
3. 为自己喜爱或不喜爱之类的情感因素所支配。与自己的爱好、兴趣相一致的,就努力去观察,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反之,则弃置一旁。这样使人的观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4. 受某些权威的、现成的结论的影响,不敢超越雷池半步,人云亦云。这种观察毫无作用。
5. 不能识别影响感知的全部因素。
在上述情况下,人们的观察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观察应该怎么做呢?
1. 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都应预先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
2. 观察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即预先制定观察的计划、步骤,并熟悉观察对象的有关知识。
3. 观察要系统全面、聚精会神、反复琢磨,有利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特点。
4. 要尽可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不仅用眼,也要用耳、用手、用脑记。
5. 观察要勤于记录。有记录才可以据此作出必要的总结。这些总结可以作为下次观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