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土壤改良提高了作物产量

一、土壤普查与土壤分类

土壤是生产农业的基础,开展土壤普查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为了摸清海原县的土地资源、土壤形成规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的剖面性态和理化性质,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很有必要进行土壤普查。其目的是查找在发展农、林、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改良措施,给农业区划和规划,农田基本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土培肥和科学种田提供土壤方面的科学依据。

通过土壤普查,基本上查清了海原县的土地资源和土壤资源,了解了土壤侵蚀的原因和特征,掌握了土壤肥力的基本情况,寻找出了影响农、林、牧业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因地制宜、改土培肥、保证水土和实行综合治理的初步意见。

(一)土地类型及面积

1.划分土地类型的原则和依据

海原县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水分状况则是影响土地发展及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而地形的不同,明显的影响着地面水的运行和地下水的分布,从而影响着土壤侵蚀的状况和农、林、牧业的发展,同时地形的变化,也影响着地面小气候的变化,地形的不同,土壤类型也相应不同。

2.土地类型和面积

依据上述划分土地类型的原则和依据,将海原的土地类型分为川台地、坝地、河滩地、沟台地、沟掌地、壕地、堆垫地、残塬(包括黄土坪)、黄土丘陵、山地和洪积扇以及河床、冲沟等类型。黄土丘陵、近山丘陵和山地又根据坡度大小划分为微坡地(坡度小于7度)、坡地(7~15度)、中坡地(15~25度)和陡坡地(大于25度)四种类型。

总面积:全县总土地面积5516.456平方公里,折合8274684亩。其中,耕地为403422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8.8%。

各土地类型面积:川地(包括川地、盆地、塘地为83741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12%;坝地为85888亩,占1.04%;河滩地为41423亩,占0.5%;沟阶地(包括低沟阶地)331309亩,占4.0%;沟掌地2582亩,占0.03%;壕地为13930亩。占0.17%;残塬(包括黄土坪)为450400亩,占5.43%;黄土丘陵坡地为5458097亩,占65.96%;近山丘陵132408 亩,占1.60%;山地590306 亩,占7.14%;洪积扇12884亩,占0.16%;其他2627亩,占0.03%;。

黄土丘陵坡地各土地类型面积:黄土丘陵总土地面积5458097亩。

近山丘陵各土地类型面积:近山丘陵坡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面积为132408亩。

山地各土地类型面积:全县山地坡地总面积为590304亩。

(二)土壤分类及面积

海原县共9个土壤类型。面积为7959269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6.12%。

本县土壤受地貌、生物、气候与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土壤由南向北依次分布有:山地灰褐土、黑垆土、山地灰钙土、灰钙土、粗骨土等。

二、主要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海原县土壤普查结束后,针对土壤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土壤改良利用初步意见。

(一)灰钙土的改良

1.工程措施

灰钙土的形成受气候特点的影响较大。由于气候干旱,冷热变化无常,温差大,土壤物理风化强,加之它的母质均为冲积物或风积物,故土质砂性重,通透性好,但保水能力差,肥力低、水分少,吸热散热快,一般开春后土壤温度上升快,化冻早,发小苗不发老苗,作物成熟早。

这种土壤在改良利用上要注重工程措施,积极开挖各种水源,充分利用井泉水和洪浸水,大力发展灌溉。但应注意必须掌握灌溉勤的原则,应避免大畦漫灌,防止提高地下水位,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

2.农业措施

灰钙土的腐殖质及氮、磷、钾等养分缺少是影响土壤肥力低的重要原因。在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大量施用农家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也应种好绿肥植物,丰富土壤养分含量。

耕作时逐年加深耕层,有利于破除耕作层内坚实的钙积层。在灰钙土的作物种类上应选择种小麦、糜谷、马铃薯、豆类等粮食作物。亦可采用间、套、复种或加大密度,抢墒下种,以争全苗。

(二)盐碱土的改良

1.水利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原因,除了耕作管理和作物布局不当外,在很大程度上与灌溉水矿化度的变高和地下水位有直接关系,控制地下水位的抬高和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这是预防盐碱化的关键所在。水利措施包括排水和灌溉两个重要环节,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必须注重于排水。夏季作物收获后加强伏翻泡和冬灌等压洗盐碱的灌溉方法,把伏泡冬灌与洗盐紧密结合起来。伏泡后进行多次翻地晒土,切断根层毛细管,防止土壤返盐,加强渠道防渗工作,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减轻排水负担,坚持小畦灌溉、节约用水。

2.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是防止盐碱地不可少的措施,而平整土地与深耕施肥又是改良盐碱地的基本措施。土地不平尤其邻近地面的高低不平直接影响着土壤水盐的运动。由于水浇地不平整,还对灌水造成不应有的浪费,除平整土地措施外,十分重视深耕晒垡和深施有机肥。

3.生物措施

选种耐碱作物和品种,改进栽培管理方法,合理作物布局,轮作倒茬,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有重要意义。盐碱较大的地块选种大麦、糜子等抗盐碱作物;盐碱过大不能种植粮食作物的种植耐盐碱性强的绿肥植物,如草木犀、苜蓿、箭舌豌豆等品种。绿肥作物茎叶茂盛,覆盖地面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加之它的根系庞大深长,经耕翻腐烂后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肥力。

三、土壤肥力评价及低产田改良

(一)土壤肥力的评价

1.土壤养分状况

按自治区土壤普查技术规程,土壤养分分为五级即:高、较高、中等、低、极低。海原县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均属第四级,说明本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氮,少磷,钾持平,属于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区。

海原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由于耕作条件的不同,生产水平的高低差异。因而,不同的地形类型和不同的土壤类型,其土壤肥力也不同。

2.不同地形类型的土壤肥力规律

不同地形影响农田土壤肥力,总的趋势是山地和近山地的耕地,特别是靠近海原县南华山的耕地,由于气候凉爽降雨条件好,生产水平低,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土壤养分消耗少。所以,山坡地土壤肥力较高。在离山坡近的耕地上,由于气温高,降水量少,耕作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故养分含量低。在生产水平较高的川塬耕地上,每年虽然施入一定数量的农家肥料,因收获物多而土壤养分大量消耗,土壤肥力较低。从丘陵坡地的养分看,在黑垆土地的丘陵坡地上养分含量高,灰钙土地区丘陵坡地养分含量低。

3.主要土地类型养分规律

不同土壤类型农田土壤肥力的发布规律是山地灰褐土养分含量高。山地灰褐土是在高海拔、高湿度、中温生草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积累过程大于分解过程,垦殖时间短,故土壤养分含量高。灰钙土是在荒漠草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有机质积累甚少,故土壤瘠薄。黑垆土则在干草原条件下,有机质虽有一定的积累,但耕种时间长,有机质大量分解,土壤养分消耗较多,所以,土壤养分较低。

从这些低产田的土壤条件分析,土壤肥力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差,灌溉无保障,盐碱化危害严重。土壤瘠薄,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严重缺氮少磷。部分农田耕层浅薄,土层存在障碍层次。在耕作层以下存在着漏沙层或沙壤土。耕作粗放,草荒严重。降雨少和季节分配不均,是旱地土壤肥力得不到发挥的主要障碍因素。

(二)川水地低产田的改良措施

1.挖掘地下水源潜力,扩大灌溉面积

2.改进灌水技术,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灌溉无保证或灌溉水质较差,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是土壤肥力的重要限制因素。针对这个问题,在加强现有灌区灌溉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改进灌水技术,提高灌溉质量。要做到这点,必须做好各渠道的衬砌防漏工作,减少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甚至跑水所造成的损失,以节约水量,保证有灌溉面积的需水量。同时,做好田间支渠和毛渠的配套,田面一定平整,畦块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0.2~0.3亩为宜。否则,高处易形成盐斑,低处作物也会被淹。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早深耕、早除草、破除地表板结,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3.提高施肥水平,改进施肥技术,增加秋施肥面积

为了获得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必须重视改进施肥方法,肥料由春施、浅施转为秋施、深施和分层次施;同时提高肥料的质量和数量。增施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改良土壤结构。

4.合理轮作倒茬,改革耕作制度,培肥土壤,提高地力

实行合理的轮作倒茬,也是一种用地养地,培肥土壤,充分发挥地力,提高产量的方法。在耕作上,要坚持“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种绿肥,三分之一搞复种,三分之一搞秸秆还田。大力种植绿肥特别是麦后复种一年生绿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