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先进性要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上
在农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要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就必须结合农村实际,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自觉地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查找思想和行为上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实践先进性要求,树立先进性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党在农村的执政使命,实现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农村党员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共产党员先进性内涵有深刻理解和准确认识,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要学好、学精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自己先吃透、先掌握,才能向群众讲充分、讲清楚,才能为群众带好头、作示范。要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树立和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把取得的思想成果转化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民群众的具体行动。如果认识和觉悟与普通群众一样高,甚至还不如群众,怎么能够体现先进性?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走在时代前列,农村党员要以满腔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以自己的先进形象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
农村党员有思民之心、为民之意是根本,有安民之能、富民之力是关键。提高能力,既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对农村党员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党员投身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如果能力不够、本领不强,自己求富无门,又不能带领群众致富,怎么能够体现先进性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求广大农村党员不断提高致富的能力。因此,农村党员既要注意“充电扩能”,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能,又要注重实践探索,在搏击市场风浪,努力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增长本领;既要带头致富,又要发挥示范、向导、标杆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党员来自于人民群众,又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对于农村党员来说,不仅要有致富的能力,还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尽职尽责、勇挑重担,创造性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真正展示党员先进性。那就是群众想不到的事,党员不能不想;群众做不到的事,党员不能不做;群众不便管的事,党员不能不管。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致富,既要靠自身努力,又离不开党员的帮扶。帮助群众致富,是党员的责任,也是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农村党员必须强化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时刻有帮助群众的真诚之心、热切之情、紧迫之感,把自己掌握的致富技能、方法、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围群众,使他们尽快掌握致富本领。同时,还要“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帮着群众办”,不断提高出思路、出点子的水平,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在发展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党员的先进性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它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也体现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作风上。在日常生活中,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的群众,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党的形象。我们党一再强调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就是因为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现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广大党员“作风上进一步改进”,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当一名党员,就得具备特殊的品质、优秀的素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人群堆里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生死关头豁得出、优良本色葆得住。在群众眼里,党员应该是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楷模;知民情、解民意的贴心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榜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先锋。因此,每一名农村党员都要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真诚严肃地开展同志间的相互批评,认真仔细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头查摆自己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实有效地加以整改。自觉做到:加强学习,树立与时俱进的形象;开拓进取,树立科学发展的形象;律身正己、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广开言路,树立开明民主的形象;纠正错误,树立坚持真理的形象。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服,真正维护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原载《吴忠日报》2006年2月10日第一版)
音乐电视片《好歌颂吴忠》拍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