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成摄影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关键词之二:“好照片”

我们常说,所谓摄影作品,其实也就是好的照片。或者更确切一点儿说,好的照片离真正的摄影作品,常常只差一步之遥。

那么,什么叫好照片?评判好照片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是几句话所能说清楚的。

这是因为,摄影作为一门艺术,除了技术属性、艺术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外,它还具有复杂的门类细分特征。比如,按题材划分,可分为风光摄影、旅行摄影、人物摄影、新闻摄影、建筑摄影、工业摄影、乡村摄影等;按画面色彩划分,可分为彩色摄影、黑白摄影、点彩摄影等;按风格流派划分,又可分为写实摄影、魔幻摄影、白描摄影等。

这样多的门类细分,加上人们审美趣味和审美取向的不同及风尚变化,决定了对“好照片”评判标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决定了价值判断的巨大差别。因此,要把上述这些摄影门类的艺术标准统统讲述清楚,非短时间或有限的篇幅所能。

但是,好照片的一些共性特征,或是一般标准,却是可以提炼概括出来的。特别是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我们无须熟悉所有摄影细分门类的全部艺术特征,却应该掌握“好照片”的基本要求,从而为我们设定一个拍好照片的最起码的标准。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看看来自同一现场的三张照片(见图概-1~图概-3)。

这三张照片,拍摄于某公司成立20周年庆典暨国际招商大会现场,光源和拍摄空间条件完全相同,但由于拍摄方法、机位、角度、使用设备等的不同,其获得的影像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2.1 图概-1:仅仅是一张图影

这张照片来自于一款卡片机。我们说它“仅仅是一张图影”,连“照片”甚至都算不上,是因为它出现了几个致命的缺陷:

,模糊的焦点。照片的主体本来应该是人物,但焦点却是人物前面的鲜花,加上手持拍摄相机不稳定,使得人物的面部产生了虚化,影像看上去不很清晰。

,曝光不足。一般而言,我们总是希望一张照片看上去明快清晰,富于透度,这就需要具有准确的曝光。曝光不足,照片会显得晦暗沉闷、黑糊糊的一片;而曝光过度,影像会缺乏质感,甚至不能还原影像。这张照片,由于曝光不够充分,失去了舞台上原有的光感,图像灰暗而沉闷。

,粗糙的噪点。现在的卡片机,一般都具有光学放大的远摄功能。这张照片,就是采取变焦拉近后取得的。但是,普通卡片机在变焦拉近拍摄时,影像会变得比较粗糙,即噪点会增大,特别是在高感拍摄(即采用高感光度)时更是如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机位(即拍摄者持机的位置)应尽可能地接近被摄主体,以缩短焦距,从而减少噪点。而这张照片在拍摄时却没有这样做,以至于噪点被放大,使得影像看上去粗糙不堪。

概-1

,错误的信息。在我看来,照片的第一功能就是记录并还原事物的真实。因此,抛开信息的有效性和信息的艺术张力不谈,你所呈现的信息首先应该是真实、准确的。但这张照片却在这一基本的问题上犯了大忌。大家注意一下这张照片中作为前景的桌签。“廖某某”是被摄人物旁边的那个未出现在镜头中的人物,而写着被摄人物姓名的桌签是放在被摄人物正对面的。但由于拍摄时机位角度不好,从而产生了错误的透视关系,被摄人物的前景,出现的是另一个人的姓名,而被摄人物的桌签,却偏出镜头之外被漏掉了。如此一来,这张照片传递给读者的是个可笑的错误信息,来自美洲的这位客人被张冠李戴,成了“廖某某”。

,呆板的构图。无论是拍摄人物还是拍摄景物,包括在风景地的留影照,构图是使画面生动活泼的重要因素。但这张照片在构图上没有任何特点可言,看上去僵硬无趣。

2.2 图概-2:一张合格的照片

这张照片来自于佳能350D,它之所以看上去让人感觉还比较舒服,是因为它具备了我们可以称之为“一张照片”的基本要求。这包括:

,焦点准确,主体清晰,前景鲜花和背景幕布的适度虚化,使得人物面部的细节得到更突出的呈现。由于使用了三脚架,并运用了较高的快门速度,较低的感光度设定,从而使影像比较细腻、清晰。

,准确的曝光,较充分体现了现场舞台光的光感,比较图概-1而言,画面更通透,影像更富于质感。

,作为演讲人物的写实记录,在构图上比较完整、简练,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既无特别之处但也没有大的毛病,特别是前景鲜花的带入,使画面气氛热烈而饱满。

从上述三点来看,这是一张“没有什么毛病”的照片。然而,它也就是一张普通的照片而已,仅仅停留在“照相”的范畴,离我们所说的“摄影”,还差着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也就是我所说的“隔着的那层窗户纸”,这层“纸”,使两者的间隔也许并不遥远,但要捅破它,还是颇费思量的。

我们来看下一张照片。

概-2

2.3 图概-3:有一点儿摄影的意思

这张照片,与上述两张照片来自同一场地和同样的拍摄条件,使用的依然是350D,但通过对比你可以看出,其视觉的冲击力和艺术的感染力,比之前两张照片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一变化是怎样得来的呢?如图概-2一样,这张照片保持了清晰、细腻、通透和画面的质感等优点,除此之外,它在拍摄上还有如下的变化:

,选取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图概-1的拍摄视角,是侧面平视;图概-2的拍摄视角,是正面平视。这两张照片的视角,都是人们惯常能见的,因此没有新奇感。而图概-3的视角,选择了侧面仰视,拍摄时是趴在台口的地板上,镜头自下而上采取仰角拍摄的。这一角度所得到的影像,是人们一般所看不到的,因此形成了比较新鲜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这一角度拍摄,把会场屋顶的光源带入了画面,采用大光圈匹配高速快门,使作为背景的灯光虚化,营造了朦胧、高远、神秘的气氛。

,在构图上,它比起另外两张照片,更为活泼有趣,具有美感。人物的面部作为被摄主体,基本是处于黄金分割线上,而右下角的一簇鲜花,和人物的面部形成呼应,既烘托了氛围,又使画面显得饱满,同时与屋顶迷离的灯光,形成疏与密、点与面的对比。如此一来,整个画面在构图上,显得比较生动。

,抓住了人物神态最活泼的瞬间,使画面产生了叙事的张力,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一条,决定了这张照片不仅“好看”,而且“会说话”。所谓“会说话”,就是它用画面语言,影响你的情绪,调动你的思维,启发你的想象力,向你传递一种感情、一种想法,或是向你讲述一段你期待中的故事。这位来自美洲的代表,在现场发言时总是埋头看文稿,而且他有一个习惯,嘴一动就紧皱眉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为了抓住他难得抬头、面部表情比较舒服的瞬间,我采用预判连拍的方式,抓住了他在演讲过程中唯一的一次抬眼右视的一瞬。后来一位了解这位仁兄的中方人员看了这张照片说:“难为你让他的眼神这样生动俏皮,他平时可总是木木楞楞的!”

概-3

特殊的视角,讲究的构图,瞬间的捕捉,使这张照片从“照相”向“摄影”迈进了一步。所以我们说,比较三张照片,图概-3,“有了一点儿摄影的意思”。而从“图影”到“照片”,再从“照片”到“摄影”,说到底,和使用的设备、器材并没有本质的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物,而是人,是你对设备的控制、运用,是你的艺术素质和你的想法。

没有相应的器材当然就没有所谓摄影,但决定照片成败的不是镜头,而是镜头后面的那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