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抽筋、黑色N分钟和体能训练
中国足球上不去,很早以前有人说是人种不行。“人种不行”,其实主要是说中国人的体能不行。
韩国足球上去了,据说主要是在体能上的突破。同样是韩国人,人种没有变,由于训练的原因,有一天突然体能大大增益,人们称之为“跑不死”,一路狂奔,一下子冲到了世界杯第四位。希丁克后来发表见解,说他当时分析韩国人的技术不可能短期内改变,但是体能可以短期内发生很大变化。为了短期内迅速提升韩国的足球水平,他选择了把体能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当然,我们不是说希丁克没有抓其他的,但韩国队个个练得身形精干,皮肤黝黑发亮,在比赛中具有超常的奔跑能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很多人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赞叹不已。一位领导同志斩钉截铁地告诉我说:一看人家,就知道人家是练够数了。
练够数了,其实是说体能练够数了。
中国足球水平与世界的差距,体能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一个鲜明的景象是:当韩国队在比赛中“跑不死”的时候,我们却在比赛中因体能耗竭而“抽筋”。
由此可见,体能对于足球是多么重要!
中国足球要上去,不能回避体能问题!
体能是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它是运动员提高足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必须具备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运动员的体能是其竞技能力发展和发挥的先决条件,是足球竞技运动的物质基础。
就拿体能中最基础的跑来说,中国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少,有人戏称为“站着守、走着攻”。大量调研数据表明,根据位置和运动员特点的不同,世界高水平运动员一场比赛中大概走跑距离在8000~15000米之间。而我国国家队运动员一般是5000~8000米,个别的也有上1万米的,但凤毛麟角。数据表明,1996年我国甲A联赛打得最红火的时候,运动员全场走跑的运动总量平均才6021.7米、甲B联赛才5534米。我国国家队运动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的跑动比世界强队少30 %左右,甚至更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是肉眼也能观察出来的。
跑得少,更要命的还是跑的质量差。
跑的质量差,不仅包括跑动的技战术含量和足球智慧因素,首要的是跑动的速度和快跑量的差距。在2003年世界杯女子比赛中,我国与美国的主力前锋比较,每秒5米以上的快跑量分别是763米和981米,我国只是美国的78.3 %,而每秒8.3米以上的冲刺跑差距更大。在2004年亚洲杯男子比赛中,我国与国外比较,冲刺跑的跑量只占亚洲强队的50 %左右。
快跑量少,竟然少到只占对手的一半左右甚至更少的地步,如何与对手竞争?
足球是跑动中的对抗性项目,跑动是最基础的能力。我国足球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是从这个最基础、最基本的体能要素开始的。
跑动少还要抽筋,这是为什么?
究其根源,关键的问题是训练不科学,是专项能力训练存在严重问题。例如,我们进行的25米× 40 × N组往返跑,就是把糖酵解能力和乳酸能的训练当作解决专项能力的,这是极大的错误。练得再苦,也没有解决足球比赛90分钟里反复进行快跑的能力,结果一样是抽筋。另外,足球训练中的专项能力训练和专项技战术训练结合得不紧,甚至完全脱节,专项技战术训练中不结合实战、不结合体能强度,也是足球专项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
跑是足球比赛最基础的能力,反复进行快跑是足球技战术对抗的基础(因为走和慢跑一般是为了调整队形,只有快跑和冲刺跑在进攻和防守中才发生实质性作用),这是我国足球恰恰缺乏足球竞争力的基础。
当然,跑动和快跑不是足球的全部,但你起码要能够跑,起码要能够快跑,你起码要能和世界强队一样的能跑、能快跑。为什么中国队老是出现“黑色N分钟”,除了拼搏精神等因素以外,就是在关键的时候体能耗尽,强弩之末,无能为力了。
中国足球要上去,必须从体能这个基本环节抓起。
当然,中国队由于在技战术方面的差距,客观上需要有更多更有力地跑动去夺取控球权,使体能消耗过渡,于是有人的思维又跳到了另外一个极端,认为中国的体能归根结底是上不去的,应该像南美一样走技术足球道路,靠精巧的技术控球和控制节奏。需知,南美足球不是没有体能,不是不重视体能,而是在具备很强奔跑能力和充沛体能的情况下,更强调用技术、控球和节奏变换的方法来实现进攻。
解决中国足球的体能问题,使中国队在这个基础能力上登上世界水平的平台,才能最终缩短中国队的技战术和世界强队的差距。
近年来,包括足球在内的各运动项目都面临着创新的挑战,如何紧密围绕专项理论的突破开展训练活动是成功的关键,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足球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比赛特点脱节的现象,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中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问题,怎样能练够数,一直是足球界致力于解决的重要课题;12分钟跑、YOYO测试跑,也一直是社会与媒体关注的焦点。解决体能训练问题,将各种竞技能力的科学化训练落到实处,将中国足球队打造成一支具有强劲体能的铁军,是中国足球必须解决的任务。
随着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不仅是一线工作的教练员,也包括体育专业院校的教师、学生乃至管理工作者,对于体能训练基本理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也没有出版一本自己的专门论述足球体能的书籍,更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足球体能训练的理论体系。
实践在呼唤理论。
理论必须做出回答。
于是,我高兴地看到由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前国家女足科研教练员刘丹撰写的《足球体能训练》的书稿。理论随着实践的呼唤应运而生。
本书既有缜密的理论论述,也有具体的训练手段与方法,还包括了对近两届中国国家队外籍教练员米卢、阿里汉体能训练成功经验的总结,体能测试、评价、营养和恢复等亦有专门论述。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可以作为各级教练员培训、大专院校足球专业教学的辅助教科书。
足球水平的提高,是训练科学化程度不断发展的过程。竞技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获得,离不开运动员的努力拼搏,离不开教练员的丰富经验,也离不开专家学者科学理论的支撑。
借此之机,我谨向多年来为足球事业奋斗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当然,这也包括本书的作者——刘丹研究员!
中国足球协会常务副主席
国家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主任